《正是血红时·一路硝烟(全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是血红时·一路硝烟(全文)-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暗棋咱们不如人家,再不想办法,人家就要吃咱们了!这也怪我不会办事,这回去南边收溃兵,混进来一些兵痦,才坏了大事。现在我只有把握控制马兵和步兵第二连,其余步兵今儿不跑,明儿也得跑。” 
“又失败了!”祝娟怨恨地叹口气,“至今我才明白,正派人同政治流氓斗,可不容易。” 
“大姑娘!”齐大成抹去泪,“咱们也该把话挑明了吧?不能老把我蒙在鼓里。我是早就看出你跟天保全是另有身份的人,才这么死心眼跟上你们干的,再不向我亮底牌,我也没办法巩固部队了。” 
祝娟看看齐大成那副诚实面庞,在想着,怎么说呢?她现在的帮手就是齐大成、刘颖、苏祝山三位,祝山去他岳家办丧事,不向这两位说明情况,很难度过眼前难关。她沉思一阵,才对齐大成说:“请原谅,情况不允许我过早暴露身份,你受委屈了,我的好同志!”她又扭脸对邻床刘颖说:“也要请嫂嫂谅解,革命纪律不许可我谈自己政治面貌,嫂嫂受苦了!” 
“我不怪你,大妹。”刘颖张口就流泪,“我的响往你晓得,你是另有身份的人,嫂子其实也明白。我父兄皆亡,家产被族人争得精光,娘家事实上没有了。婆家是这副光景,就是苏祝周不残废,我也不可能同他生活下去。我唯一出路就是投奔革命,抛却过去,走向新生,请大妹作引荐人。我们同苏祝周之流的斗争,不是个人恩怨之争,而是进步与倒退之争,必须坚决斗下去!” 
“好!”祝娟坐起来,“我和天保都是志愿献身敌后战场,志愿接受叶挺、项英和陈毅领导的。同时我们曾被授权扩大部队,吸收一切进步分子到革命行列里来。现在,我以新四军代表名义宣布,齐大成同志,刘颖同志,从即刻起都是正式革命干部。小马队和步兵第二连加打更队是我们基本队伍,怎样让他们明白部队性质,怎样保密,另行研究,现在是紧急应难。” 
六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了!说也怪,姑嫂俩的病好像陡然好了。三人紧急磋商一下,便分头行动。 
祝娟又穿上了军服,头戴钢盔,足登马靴,腰插驳壳枪一支,左轮手枪一支,右胯吊着马刀,乘一匹蒙古良种大马,驰出圩外。南门外土广场上,马步,步兵,打更队全体集合。现在打更队已扩大到250人,其中有不少知识青年,也有些进步的富家子弟。祝娟立马于队前中央,表情严肃,慷慨激昂地讲话: 
“诸位!我们是为实现国父中山先生遗训而奋斗的革命军人,不是普通丘八;打更队是国民抗日自卫武装,不是财主的庄丁。我们全部是为祖国解放而战的中华儿女,与苏祝周之流简直是人鬼之异!做人还是做鬼,全由自己选择,革命要靠自觉。马兵和步兵第二连都是我们李支队老弟兄,打更队全是本地青年先进分子,我们亲如手足,不用再讲什么了。三、四两连还剩下120人,愿走愿留,概不勉强,但人走不许带枪。来,愿革命的站到第二连一起,不愿干的放下枪,每人发两块大洋,咱们后会有期。” 
她讲罢,静场片刻,三、四两连残余晃动起来,乱了约10分钟,晃出去80人,还剩40名年轻士兵汇到二连一起,单编为二连第四排。晃出去的80人全放下枪,每人领两块大洋,低着脑袋走开。祝娟又激情地说道: 
“同志们!莫看我们人少了一些,但我们和四万万同胞站在一起,我们和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在一起,我们和国家强盛未来、子孙幸福站在一起,我们不是弱了,是更强了!请大家相信我和天保,我们有坚强地政治依托,我们是无敌的……” 
苏家圩锣声哐哐,人声喧嚷。打更队和步兵们控制着城墙和交通要道,马兵以班为单位在街巷间奔驰呼喊,把他们的遭遇,天保受害,苏祝周怎样使奸瓦解他们,一件件都公布出去。马兵善战,苏团理亏,苏团小兵们吓得躲在民家不敢出来。扁保长自己打着锣喊: 
“大家都到苏家大院看皓老断案子!” 
苏家中厅摆开10桌酒菜,苏祝周约集全团军官庆贺瓦解小马队初胜。突然间,祝娟率30余骑狂啸而入,厅里顿时一片大乱。她刀尖指着苏祝周下颏,厉声说:“不是老祖宗有话在先,我就把你剁成肉泥!”李士良拦在中间劝说,祝娟虽然愤恨已极,话还是说得有节制的:“足下也是委员长学生,竟然甘受苏祝周唆使,三枪打走了天保,破坏了南线作战计划,就不想想后果么,你的血怎么这么冷?” 
刘颖扶着皓翁老人来到院里,有人搬椅子请老人坐下,老乡们潮涌而入,过去一群青年像抓犯人一样把苏祝周拖到老人面前。苏祝周还不服:“你老是族长,怎能管军队上事?”老人道:“你兄妹纠纷,族长当然管得。” 周祝周争辩说:“什么年代了,你还用封建老规矩管族人!”老人发了大火:“畜牲!你爹是国贼,你害走天保,破坏国军行动,是帮日本人忙,也是大逆,大逆者族人皆可诛之。今天一不打你,二不斩你,这就够宽的了,你狗日的还敢狡辩!”苏祝周立刻软了:“听凭你老裁断。” 
经邻人们劝说,扁保长做好做歹地两头圆,最后由皓翁老人裁定:苏祝周当众向祝娟赔罪,祝娟带马兵、步兵开走;刘颖既是苏家主妇,又以天保代表的公职身份留在苏家圩,打更队指挥权属祝娟…… 
祝娟回到住处又瘫倒了。她把政工队留几个人下来,协助刘颖工作,掌握打更队,监视苏团。晚间出发,她躺在担架上,仰望朦胧月影,又烦躁起来,今天,在她火头上真可能干掉苏祝周,可是老祖宗一再叮嘱,不许杀他。“哎!”她想,人老了,虽然进步,也有糊涂的一面。 
刘颖坐在祝娟担架上流泪,弹不了琴,只好要政工队领唱《义勇军进行曲》,为小马队送行。 
队伍出发了,他们向近万的老乡呼喊道别,喊声中有悲泣之音,他们和当地人有了感情,这样被迫离开,心里也都很难过。老乡们大多不会唱歌,只是哭呼小马队一路平安。歌声,哭声,军号声,马嘶声,回音激荡,山岳共鸣。苦难的中国,每逢大变,为什么总有奸人作乱?而奸人作乱又使中国更加苦难。这灾难的教训,究竟要重复多久……     
第八章 大起步   
第八章 大起步(1)   
一晃就是10天,在小马队新驻地,祝娟房间里。 
她坐在临窗桌前,真是百感交集,这几个月故乡生活,可谓噩梦重重扰煞人啊!她想写点什么,东翻西翻的找纸,却从桌子抽斗里发现一块残缺的破镜。镜子,镜子!自从她闹疯病,刘颖就不许她照镜子,现在屋里就她一个人,拿起那块破镜……天呐!镜中人满脸都是瘢痕,就剩两只亮晶的大眼睛,在伤痕累累的脸上不协调地闪动着。她痛苦了,伤在哪儿都可以,干嘛要伤在脸上?如果真有个老天爷,那他也不是东西!现在,她身体靠中医偏方,基本康复,老中医说,脸要一年才能复原,天保回来,怎么同他相见……不妨,玉面小郎花脸婆,那才有意思,哈哈! 
这里是淮河南岸小山群中的一座大村落,地名很别致,叫“三十六套”。地方很隐蔽,水上和陆上周旋余地都大,是个很好的长驻点。他们来这儿10天,活动范围在淮水两岸五个小乡,对一般民众采取交朋友办法,拿出些钱救济贫苦船民和农民,又剿灭了几股湖匪;五个小乡社会安定,军民关系融洽,如何进一步组织群众,还没拿出办法来。她的病刚好,做群众工作,她其实也没多少办法,而大家是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的。 
她有多少办法呢?一个中央大学三年级生,“学运”骨干,正式军旅生活是从李支队时期才开始,领兵上阵这点功底,是跟天保学的。“革命军人委员会”,是齐大成说他到过江西,说红军里有“士兵委员会”,才仿着做的,是地下工作形式,搞得很隐蔽。今后怎么办?她,一个22岁的 
女大学生,其实就是个大女孩,此刻儿才感到举步维艰。 
刘颖前天来,今早走的,还憋了一肚子气。 
苏家圩在三十六套正南32华里,乘马快行,个把钟点可到。在祝娟离开的当晚,苏祝周就去洛阳谋官,李、路二人不和,部队逃亡日甚,刘颖来搬小马队回去,祝娟高低不肯,这是姑嫂俩第一次意见相左。 
祝娟为工作发愁,脸上的痕已然忘却。来一位政工队员报告,说省里来了个官儿,她听了也没引起重视,管他多大的官儿,无非虚与委蛇一通完事。 
“官儿”到了院里,就一个人,个头不高,小方脸,也是个青年,穿一身灰布军服,没有军阶微志,官儿也不会太大。这不大的官儿,倒使祝娟脑袋轰然作响,这才是真正地政治响导啊……他,这官儿,本名关天佐,李支队初建立时,那次“结义抗日”,他序八,大家都叫他关八。他是祝娟在中央大学的同学,比她高一年级,后来是李支队政工队副队长,但他却是当时十几位大学生和天保的领路人。去年12年15日上午,李支队北移途中,关八领10位大学生与大家失散。李支队失败以后,天保收容组建小马队时,当时的扬州帮才指定祝娟为领路人。祝娟不认识江北新四军领导人,把天保领回家,结果…… 
“小苏啊!”关八操汉中口音在喊,“你在哪达?” 
“朋友救我来了!”祝娟跌跌冲冲奔出去,把关八迎接进屋,搬椅子,斟茶,泪眼欢笑,“我今生就信过一次观世音,菩萨就显了灵。” 
“你的脸……”关八只说半句话。 
祝娟叫来通信员,要他去伙房传话,中午加个客菜,招待远客。然后说:“我的脸只伤及外皮层,能治好。” 
两人坐下叙谈。 
关八他们那批人去武汉途中又失散了两人,余者到武汉后大部去郭沫若那儿工作,他去了 
八路军办事处,后来是 
周恩来从李宗仁报告中,得知临淮关附近民军多次进袭日寇,关天保战斗力最强,也提到了女英雄苏祝娟。周恩来派关八到“安徽战地动员委员会”工作,设法寻找天保、祝娟和李支队失散官兵。“动委会”是进步的战时组织,关八拿上公文,用视察员名义到敌后来。他在路西梅家住了两天,也见到了哑姑苏祝嫚,由梅家派人送过来的。在苏家圩只住一天,主要听皓翁老人介绍情况,对祝娟的事,关八已经完全知道了。对苏家祠堂和老祖宗,关八感触颇深,因道: 
“我们社会知识太少,可不能把宗祠一概当作封建堡垒,你们苏家老族长比某些青年还进步嘛!” 
又闲谈一阵。祝娟问:“今后怎么办?我有了点带兵和打仗知识,大部队还搞不了。知道发动群众,又没有办法,现在工作处于停步状态。” 
关八道:“我带来了《群众抗日团体组织细则》,先干起来,但要注意合法斗争。” 
“这半年我就像个迷途中孤儿,是多么盼政治亲人啊!天保是上级交给我的一个军事人才,又丢了,我无能,也很痛苦。”祝娟哭起来了。 
“不要难过,我们把线内组织建立起来就有办法了。” 
“去年12月2日,陈毅的代表郭渭川同志约我在他住处办个简便手续。我用粉笔在桌上勾绘个粗糙图案,他讲了一句,我才讲两句,翁胖子爪牙突然闯来;我抹掉图案,引走特务,老郭又通知我延期再办,我就知道出了事故。我仅凭一个战士资格苦斗到现在,合共搞了这点兵力,还丢了主要成员关天保。我的社会阅历太浅,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走了大弯路。” 
“你没有失败,失败的是苏祝周。他是表面胜利,但他失去了机会、失去了群众,而你则前途光明。” 
“我还光明?我的家庭出身本来不好,现在更糟了,汉奸的女儿特务的妹……”她又哭了。 
关八严肃地站起来:“不要哭,祝娟同志, 
周恩来派人来同你讲话!按周公指示,我作为他派遣人,考察了你这半年活动,肯定你的成绩是主要的,你一个青年女学生,能锻炼成勇敢的战士和中级指挥员,这很了不起!据此。我正式通知你,你入线时间仍从1937年12月2日算起,是一步跨线,没有‘站线’期。这事中间是有过波折,最后是陈毅亲自找周公,周公签字拍了板。” 
祝娟又觉得脑袋嗡嗡叫,她不能激动,怕再犯失心病。稳住了神,才问:“以后指挥关系怎么定的?” 
关八会下喝茶:“还是民军,配合一切爱国力量,开辟敌后战场。现在要多方设法寻找天保,召拢李支队散失官兵,李支队官兵都能打仗,九成半是进步青年,就用天保名义出布告,号召他们归队。你从前寻人方法是小农经济手工业方式,效果不佳,出布告效率要大得多。全支队还有1300人失散,能召回一半,就是一支强队伍。” 
祝娟高兴地说:“这真是闻道有先后,你政治上到底比我高明得多。” 
关八哈哈笑:“这是陈毅教给我的法子。把齐大成找来,马上成立核心领导小组。” 
“他出身好,只是还没有进行基础教育。” 
“他接受这种教育比我们早得多!详情我也不知,接上关系再说。” 
祝娟吃一大惊:“我的天!他所以能团结住士兵,与我们生死与共,内秘原来在这里。” 
齐大成被请来与关八认识了,另找地方谈话去。政工队去淮北了解情况的几位男队员回来了,向祝娟报告说,徐州已经失守,李宗仁的70余万大军大部西撤,还有不少散乱部队流到淮北津浦路东。目前,淮北败兵成灾,一片大乱,县官们都吓得躲起来。 
“哎!”祝娟叹气了。这时候正是抓队伍,大发展的好机会,可惜我和关八都没这个能耐。天保啊!你在哪里?这时更需要你啊!你教我那点军事知识,说是逼能生智,举一反三,我能挑多大的担子…… 
在淮北杂军频流,遍地大乱时候,泗县城以东出现一支军容严整的队伍,约莫七八百人,都佩有“战地纠察”臂章,自称第五战区卫队第三团,团长姓包名恬,字华光。这位团长年青英俊,风度翩翩,以静制乱,同各类流动部队都应付得很得体。待到混乱过去,当地专员兼保安司令闵子玉到包团长处劳军来了。此公不过30多岁,皖西口音,文质彬彬的像个读书人。他到任未及三月,提出许多进步口号,官声不坏,正在发展部队,整饬地方。他来劳军主要目的是要把包团长留住,他开门见山地说: 
“兄弟来皖东北是白手起家,没有得力助手,今后恐难应付乱局。老弟如不见弃,就请留下共同经营淮北。” 
“承蒙闵先生如此厚爱,小弟感谢了。”包团长推辞,“敝部此来,专为维持秩序,防止乱军扰民,要按限定时间去皖北阜阳,先生之盛情,容当后报。” 
闲扯一通,无果而罢,当夜包团长队伍就开走了。 
两天后,在泗县东乡一个大集镇上包团长又出现了,当即被苏家圩一个跑单帮的小商贩发现,原来他就是关天保,那小贩叫着天保名字狂奔而前,却从一道朱漆大门后伸出一双手把他拉进去,大门也咣的一声关上了。拉人的人是严志远,他埋怨天保: 
“老弟,这一阵没你鼎力,我这个支队早被乱军裹没了,严某终生不忘大德。可我要保护你,如果老弟在严家再遇凶险,我在江湖上就没脸见人了。” 
“严兄过虑了吧?”天保傲然一笑,“我年纪虽轻,也是久经大战的人,来武的我怕过谁来?” 
“老弟呀!”严志远把天保拉进书房吃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苏祝周既然下了这么狠的毒手,就不会善罢甘休,他是老警特,我真为你提心吊胆呀!” 
天保怒火又上来了:“既是这样,明天我从贵支队挑选300人打回去抓苏祝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