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角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角落-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带来了多大损失,以致使老板这样大发邪火。自从来到这里,除了工作,她不多说一句话,干得比谁都多都累,拿得比谁都少都差,可到头来,竟招致老板这样的刻薄对待。她从小性格柔顺,丈夫女儿,父母姐妹,公婆小叔小姑之间,充满着脉脉温情,在单位对同事们也是和善相处,她自尊自爱从来没有受过今天这种气。但杜迎毕竟是杜迎,面对老板的粗暴,她决不会立即作出以牙还牙的反应。她强忍着泪水,仍然把餐厅收拾得干干净净。惟一带有些许反抗性的举动就是她把那只春卷纸袋扔进了厨房的垃圾桶里,也不管老板就站在两步开外的地方。杜迎的举动使陈老板停止了抱怨,可她却并不理会,转身又进了餐厅。
李易之来接杜迎时,她再也忍不住了,一进汽车就伏在丈夫肩上哭着说:“我再不愿给他干了!”
易之忙问出了什么事,杜迎哽咽着讲了晚上发生的事。易之听了半晌没说话,只是加大油门,一阵风似地把车开回家。
收拾停当,躺进被窝时,李易之忽然对杜迎说道:“不干就不干了,没啥了不起,咱们可以再找别的工作。”
第二天,杜迎提前10分钟到了餐馆。她走进陈老板的办公室,平静而又坦率地对他说:“陈先生,昨天的事我很抱歉!但我不是故意的,我认为您会核对订单,就忙着去给10号餐桌的客人上菜了。如果这让您受了损失,我愿意赔偿,请在我的月工资里扣除吧!另外,我想告诉您,我不准备再继续留下来工作了。按照合同,辞工应提前15天通知店方。请您另找接替我的人吧!”
陈老板怔怔地看着杜迎,似乎不知道说什么好,杜迎又说了句“抱歉”,就转身出去工作了。
15天头上,她又去辞工,陈老板说还没找到合适的人,让她再坚持几天。杜迎只好又干了一个星期。这期间,陈老板对杜迎态度比以前大不一样。过去不论杜迎干得多么好,他从不假以辞色。现在,他总是用赞赏的语气评论杜迎的工作,只是从来不提也不解释送错餐那件事发生后,他那样歇斯底里发邪火的原因,也不向杜迎道歉。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六)上学记
    杜迎拖着沉重的双腿爬上楼梯回到家。这一天陈先生不知发了什么善心,下午没有给杜迎排班,让她回去休息,并说工资照发。杜迎去意已决,也不愿捉摸老板的意图,她实在太累了。
津津已经放学了,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暖气烧得很热,津津只穿了一条棉毛裤和毛衣。
“津津,怎么在看电视,做作业了吗?”
津津没有作声。杜迎走进卫生间,洗手洗脸,心里不免嘀咕。她想起这两个多月因为在餐馆打工,很晚才回家,几乎没时间关心津津的学习,好像也从没看她做过作业,难道美国的学校不留作业?她提高声音又问了两次,仍然听不见回答。
杜迎走出卫生间,只见津津缩在沙发上,眼睛盯着电视,可时不时偷偷翻眼扫一下自己。她感觉作业的事有些蹊跷,就走到沙发前看着女儿。
“津津,妈妈问你话,怎么不回答?你们学校有作业吗?”
津津点点头。
“你都做了吗?”
津津翻翻眼睛没回答。看到女儿心虚的样子,杜迎明白了一大半。
“以前做没做不说了,今天的作业做了吗?”
津津又看看妈妈,胆怯地摇了摇头。
“作业呢?拿来给我看!”
杜迎有点恼火了,嗓音也不知不觉提高了。
“我扔了。”
“扔了!扔哪儿了?”
“垃圾箱。”
杜迎冲到大门边,拉开门,看了看门外自家用的小垃圾桶,里面是昨晚新放进去的垃圾袋,还没有扔垃圾,是空的。
“这儿怎么没有呀?”杜迎高声问道。
津津走到门外向楼梯下路边的大垃圾箱指了一下:“在那儿。”
津津说完咬住嘴唇。杜迎三步两脚下了楼,果然在垃圾箱里找到一摞装在纸袋里的作业纸。一股无名怒火从心头升起,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她竟敢不做作业,还把作业扔进垃圾箱。她这样做究竟有多久了?怒火直冲杜迎的头,她已想不清什么问题,最后只剩下一个念头:“我得好好教训教训她。”
杜迎回到家,摔上门,抄起一把扫帚照着津津的屁股、腿就打下去。
“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为什么不做?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学习打工,还不是为了你。你这没良心的孩子,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
杜迎边打边质问,一股邪火在胸中窜,她像着了魔,下手一下比一下重。
津津长这么大,从来没见妈妈发这么大火。平时,妈妈总是非常亲切非常慈爱的。有时不听话,妈妈最多沉下脸说几句,可今天妈妈是怎么了?她想,不做作业一定是最大最大的错,不然妈妈怎么生这么大的气。哎哟,疼死了,扫帚上的干枝戳进棉毛裤,血流出来,津津大哭起来。
“妈妈,妈妈,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求你,妈妈,饶了我吧!我听不懂,我听不懂不会做作业。我怕你说我,就把作业扔了。妈妈,我错了,我错了呀!”
孩子嘶叫着,杜迎的心一下子软了。热泪涌上眼眶,拿扫帚的手再也举不起来。她看到血从津津穿的棉毛裤里渗出来,连忙褪下津津的棉毛裤,只见孩子白嫩嫩的大腿、屁股上已被打得通红,还有扫帚尖利的划痕。杜迎感到一阵揪心的疼,她抱住女儿,大声抽泣起来。看见妈妈哭了,津津更是委屈得放声大哭。
好一会儿,母女俩才停止了哭泣。杜迎和声细气地询问女儿不做作业的原因。原因很简单,津津哭着求饶时已经说出来了,就是她听不懂老师讲的课,回到家也不会做作业。杜迎听了,心里又是一阵难过,孩子真没有大错,不过因为胆子小怕挨说,又不知该怎么办,就采取了扔作业这种自欺欺人的办法。杜迎觉得自己真的太过分了,她简直不能相信,刚才那样狠毒抽打女儿的人竟是自己。
“妈妈吓坏你了吧?”
“嗯,妈妈你再也别这么生气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唉,孩子,不全是你的错,是妈妈没有照顾好你。以后不会做作业或是碰到什么困难要跟爸爸妈妈说,千万别干扔作业这样的事了。这对你对爸爸妈妈都没有好处,懂吗?”
津津使劲点点头。
杜迎小心地给女儿洗净伤处,敷上消炎药粉。她做了可口的晚餐,可津津吃不下,只喝了几口汤,就上床睡觉了。可能因为伤处疼痛,津津趴在床上睡着了。
杜迎坐在孩子床边,心中涌起的是一阵阵内疚,虽然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可此时她只觉得对不起孩子。
到美国不久,秋天,6岁的津津就在附近的一所学校上学了。那所学校招收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离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杜迎认为很适合津津。
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上大学之前的教育是全部免费的,由政府负担所有的经费,只有午餐由学生自理,每次55美分,但家境贫寒者照例可以申请免费。像李易之这样靠奖学金生活,妻子又没有正式工作的人,是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但他们只是在最困难的第一学期为津津申请了免费午餐,手头稍稍宽裕就不再申请了。
第一天上学,津津坐在教室里,看到周围各种肤色的同学,觉得很新鲜,但她胆小,不敢主动和同学说话,只是规规矩矩坐着,眼睛盯着桌面。
上课铃响了,一位黄头发的女老师走进教室,她和同学们互致问候,然后发课本给每个同学,津津也得到了两册。课本是精装的,硬硬的封皮,五彩插图,比津津的连环画还好看呢!老师开始讲课了,可津津一句也听不懂,她只好一会儿看看老师,一会看看同学,看同学们做什么,她也跟着做什么。一个同学举起了手,老师叫起他,他向老师问了些什么,老师拿起靠墙的一张小桌上的两个牌子,说了一堆话。那个同学点点头走过去,拿了一个牌子走出去了,另一个同学也走上去拿了一个牌子出了教室。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把牌子放在原处。此后,不断有同学拿了牌子出去。津津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又听不懂老师的课,只好失神地坐在座位上。
“Can l help you?”(我可以帮助你吗?)女老师走到津津身边,和气地问。这时别的同学都在自己翻书看了。
津津抬起头,由于先天远视,她戴着一副远视眼镜,把原本就圆滚滚的脸衬得更圆了。看到津津畏怯的眼神,老师笑了,她伸出手去抚摸了一下津津乌黑蓬松的头发,希望给这个腼腆的中国女孩一点亲近感。她又问了几个问题,见津津不回答,只是怯生生地摇摇头,她想到这个孩子大概听不懂她的话。她走回讲台,拿起学生的花名册,果然看到津津的名字下注明当年8月随母亲从中国赴美。她重新走回津津身边,她指着课本,放慢速度说:
“Book。”
一面用双眼向津津示意跟着她读。
津津看着老师的脸,觉得很像妈妈教她认字时的表情。当老师重复这个词时,她试着小声地跟着念:
“Book。”
老师频频点头,聪明的孩子,她一下就理解了老师的意思,这使她很高兴。便翻开第一课,教津津认了几个单词,又递给津津一支笔,让她学着拼写。津津开始认真地在纸上写这些词,老师满意地走开了。
午间休息时,津津想上厕所。她记得早晨妈妈送她上学时指点的地方,顺利地找到了厕所。厕所里分成一个一个厕间,她进了其中一个,轻轻一带,门关上了。可是当津津解完手想出来时,麻烦来了,她开不开门。门上有一个小小的机关,津津又是转又是扭,就是打不开。怎么办呢?津津急得直想流眼泪。忽然她看到门下面有一块空档,灵机一动,听听外面没有人,就从门下爬了出去。她回头看了看那厕间的门,不知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放学时,杜迎到学校接津津。孩子一见妈妈就哭了,她心里委屈极了。
“怎么了,津津?告诉妈妈。”
津津呜呜地哭着,边哭边把一天的遭遇告诉了妈妈。她呜咽着说:“我什么也听不懂,谁也不认识。我不上学了。”
杜迎这才放下心来,她本以为津津受了欺负呢。她替津津擦干眼泪,安慰着女儿:
“没关系,津津好孩子。你只不过是还不懂英语,很快你就能学会,然后你就能听懂老师的话,也会有许多许多新朋友的。你看,妈妈也不会英文,出去打工也有困难。妈妈也在慢慢地学,不过妈妈年纪大,学得慢,你人小,记性好,会学得很快。叔叔说,一般中国孩子到美国,上学三个月,英语就过关了。别着急,明天让爸爸送你上学。”
第二天,李易之把津津送到学校,和班主任,就是教津津认字的那位女老师交谈了一会儿。女老师自我介绍说她叫卡尔曼,是来自西班牙的移民。她告诉李易之,在她班上一多半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有两三个是最近半年才到美国的,语言上还都有些问题。听李易之问到学生们拿着出教室的牌子是怎么回事,老师笑了,她说因为课间没有休息,学生想上厕所时就拿牌子出去。一班有两个牌子,同学们可以轮流去厕所,但一次最多只能去两个,以免妨碍其他同学听课。李易之又讲了津津开不开厕间门的事,老师立刻叫过一个女孩子,让她陪津津去厕所教会她开门。老师说津津很文静,她很喜欢她,会好好照顾她的。李易之临走前,把老师的话告诉了津津,又把牌子的事和其他一些要注意的事告诉了津津,让她乖乖地留在学校听课。津津懂事地点点头,爸爸的话使她的情绪安定下来。
此后,大人们便忙着应付学习和生计,无暇多管孩子,以为过几个月津津就能适应了。没想到已经过去三四个月了,津津还是听不懂老师讲课。杜迎想到,也难怪孩子,津津从小都很听话,只是性格内向,胆子小。到美国后,自己不会英语,易之又上学又打工,根本没空教孩子。孩子上学是第一次,做学生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一个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一下子到了异国他乡的学校里,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可自己为津津想得太少了。杜迎边想边流下泪来,她心疼孩子,替孩子委屈,更不明白自己怎么会那样冲动,不问青红皂白地责打孩子。她仔细回想,当时只觉得心中猫抓一般,烦躁极了,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着她那样大打出手。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宣泄,在拿孩子出气。她感到可怕,这是因为自己受不了在美国的各种生活压力造成的。她真怕长此以往,自己人格变态,会毁了家庭,害了孩子。
深夜,李易之回来了,杜迎向他讲了白天的事,也讲了自己的担忧。看到妻子哭得红肿的眼睛,李易之没有多责备,他只是掀开津津的被子,看到津津的伤,说了一句:“你下手也太重了。”
杜迎的泪水又涌出来,易之搂着她的肩,一同回到卧室。
“算了,都过去了,别再多想了,明天我抽半天时间,到学校再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小迎,你别把这事看得太重。我想,你这段在陈老板那儿,工作太累太紧张,又发生了那件不愉快的事使你心理负担过重。好多人来美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也有承受不了寻了短见的。咱们条件不算好,但比有些人还是强多了,那么多苦都吃了,咱们一定能挺过去,你说是吧?”
听着丈夫的劝慰开导,杜迎好受多了,她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卡尔曼老师听完李易之的来意,就表示说非常愿意帮助津津。她说自己也是自小随父母从西班牙移民来的,她非常理解移民的苦衷,特别是孩子。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的孩子,不论父母状况如何,孩子自己都有一个自我奋斗打天下的过程,语言是最主要的难关。津津很听话,守纪律,学习跟不上的原因完全是语言关系,她的数学就很好,从来都是A。卡尔曼建议寒假期间送津津去一个专门为外国学生办的英文补习学校学习,那儿有华语班,有会讲华语的老师,一般只要补习很短时间,孩子的英文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在孩子英文过关以前,暂时由卡尔曼老师每天将留的作业内容通知李易之,由李易之向津津说明作业的要求,她还特许津津比其他孩子晚交一天作业,因为李易之每天回家太晚。
卡尔曼老师说到做到,从那天以后,她每天都跟李易之通电话,或者把作业内容写在一张纸条上。李易之每天早晨把作业和一些课堂内容告诉津津,津津放学回来就补上头一天的作业。这办法果然有些效果,到学期末,津津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期末考试数学是A,英文也及格了。
到第四个星期上,陈老板还没有让杜迎走的意思,杜迎终于向他表示不能再拖,她无论如何要离开,她已经多做两个星期了。陈老板无奈,只得给她结账。
杜迎接过陈老板开的工资,想起这一个月中为了找新的工作,她曾请过一次假,而老板给她开的是全薪,便提醒道:“陈先生,我请过一次假。”
陈老板听后,脸上仍是一副怪怪的说不出的表情。他什么也没说,直接从杜迎手里抽走20元钞票。杜迎把剩下的工资放进手提包,和同事们道了别。走出餐厅,杜迎舒了一口气,她决心重新找一份工作,但前提是必须能有时间照顾津津。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七)GWU的第一个中国硕士
    初夏是华盛顿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气候温润宜人,天空总是湛蓝湛蓝的,几片洁白的云朵悠悠地飘浮在天上。夜来的雨,把整个城市洗刷了一遍,使它显得更加清新。波托马克河闪着粼粼波光,沿岸绿树成荫,树下是宽阔而又宁静的滨河大道。大道上出现最多的是晨练的人们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