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官悟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芝麻官悟语-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精神是种“胆”。人的胆量有大有小,是天生的吗?回答是否定的。其实“胆”也是人的精神之树结出的果实。无数革命先烈正由于具有了以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己任、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精神,才能以超人的胆略和气概创造出英雄的壮举和业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勇堵枪眼,16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果断地组织“三大战役”,摧毁了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军队。邓小平同志历经“三起三落”,仍在古稀之年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程。伟人们的“胆”从何而来,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精神使然。一个人只要有了伟大目标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就有了非凡的胆量和勇气,就敢与天斗、与地斗,“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敢“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就敢在滔天洪水面前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开发积极精神的五种途径 
“情、力、胆”构成了人体内的一种潜能。这种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和释放,就是浩然坦荡的情怀,无与伦比的力量,惊天动地的胆量。开发积极精神的途径有五: 
精神是“调”出来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是有需求的高级动物,要追求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有需求而需求又不断得到满足时,人就会积极工作,努力奋斗,这个过程便是产生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人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受外部条件刺激而产生的。上级采取荣誉激励、物质激励,能够有效地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金钱、荣誉、地位能够刺激人的精神兴奋点。人的精神兴奋起来,就会变成巨大的工作热情。下属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目标调动,设定一个鼓舞人心、经过努力方可实现的目标,让下属看到前方有一个奋斗目标在向自己召唤,精神的潜能就会被调动出来。   
驾驭精神法(2)   
精神是“ ”出来的。“ ”,就是 劲儿,是较量、竞争。体育比赛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把运动员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最直观、最透彻地展现出来。足球、篮球、击剑、柔道、赛跑……每项运动无一不是在激烈的竞争中“ ”出了人类最伟大的拼搏精神。运动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无一不是在“ ”中创造的。越是和强劲的对手“ ”着干,越能发挥出人的潜能,越能调动出人的精神。领导者要从体育比赛中悟出道理,要善于给大家创造一种竞争环境,设定公平竞争的条件,并亮出诱人的目标或奖励办法,鼓励大家去争先夺魁,创优取胜。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奋勇争先,力量和精神就会从“较劲”中产生。 
精神是“激”出来的。“激”在这里主要是指语言的激励。战前动员、开展某项活动的动员报告,是常用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充满激情的演讲能力,在讲话中有鼓动性和号召力,以自己的激情,激起大家的激情。激情的碰撞,进而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大家感到坐不住了,必须赶快起来行动。激将法,就是通过言语的刺激,来调动人的潜能的手段。人生一世,谁也不愿甘认自己不如别人,谁也不愿输给他人。你说我不行,我偏要做出来叫你看看,人的精神就这样被激出来了。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还是喜欢适度刺激的,善意地“刺”上几句,对方就会产生一种被激励的感觉,并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勇气,激起一些热情和力量。用语言唤醒人,激发人,是一种领导艺术。 
精神是“压”出来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铁人王进喜就曾形象地说过,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适度加压的方法去增强部下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比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赏罚严明,奖惩兑现;适时通报排队,对末位者给以黄牌警告;某项活动中开展夺红旗,插黄旗,年终交账等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使人们心中有一种紧迫感,不奋力争先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把领导的严格要求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自我加压,挖掘潜力,做好工作。当然,压力并非越大越好,压力太大会形成思想负担过重,精神处于压抑状态。实践证明,压力与动力、紧张与兴奋保持在一个适度范围内,才能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 
精神是“逼”出来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形容一个人危急之中想出办法叫“急中生智”,比喻一个人被逼急作最后的挣扎叫“狗急跳墙”。抛开褒贬之义,这两个成语都说明了精神是被“逼”出来的。每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过被逼的经历。历代的成功者都有较大的坎坷曲折,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逼上绝路后迸发出无穷潜能去改变绝境的。在管理工作中,一些比较强硬的措施例如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愿受罚,甘愿自动辞职,都有逼的成份。为了免于受罚,免于革职,人们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承诺之事。这个最大的努力,就是被逼出来的。下岗、失业后经过痛苦彷徨,重新振作起来,开创新事业,也是被逼出来的。逼意味着没有退路,只有横下一条心,豁出去,闯过去,才会有一番新天地。 
不良精神:霜、火、刀 
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情绪状态,有好与坏之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不良的精神或情绪,往往有害于身体,有害于工作。领导者除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精神之外,还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对人的消极影响。不良精神往往由外因引发,触动和伤害人体灵魂,它如“霜”,如“火”,如“刀”。 
不良精神如“霜”。霜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原本郁郁葱葱的蔬菜和庄稼,如遇到霜冻,一夜之间就会变得蔫不拉叽。俗话说“人怕精神倒,地怕趴地草”。人的精神一倒,就像霜打的庄稼,连头都抬不起来。比如人得了不治之症,在不知道病情之前,或者听医生说病情不重、很快就能出院时,还十分精神,乐呵呵的;而当一听是绝症时,很可能一下子精神就倒了,床也起不来了,路也走不动了,甚至连吃饭、说话的劲儿也没有了,比霜打了的庄稼还蔫。在工作中或遇到无端指责、打击报复,或遇到造谣中伤、恶意攻击,这样必然给当事人以精神上的重压和打击,犹如霜打的庄稼,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锐气受挫,精神一蹶不振。庄稼被寒霜打了就会枯黄、冻坏,人被“霜”打了,不仅提不起精神,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不良精神如“火”。人发火后,往往不冷静,轻者动嘴,重者动手,甚至还要动棒、动刀。这里的“火”主要指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遇事不冷静、怒火发作的不良精神状态。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中,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听到不顺耳的话,这时很容易无名火起,怒上心头。如果不加以克制,一触即怒,火冒三丈,拍案而起,大发雷霆,必然会说出一些过头话,办出一些过头事来,伤害同事或下属的感情,甚至会把事情搞糟。 
不良精神如“刀”。这里主要指人们遇到天灾人祸或者受到诽谤、污蔑、造谣中伤、打击迫害后,心灵受到损伤而产生的不良精神状态。文革期间的批斗、整人,造成大量冤假错案,许多有才华有成就的政治家、艺术家受到残酷迫害,有的被逼走上自杀的绝路,就是这种情况。当一个人精神受到折磨时,常说心如刀割、万箭穿心、心里在流血,就像被人捅了一刀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会想不开,有的愤懑生病,有的精神崩溃,有的走上绝路。精神状态决定人的思想状态,如果自己不能从不良状态下解脱出来,就会导致毁灭性的行为后果。   
驾驭精神法(3)   
对付不良精神的五种办法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总是要遇到各种不如意乃至挫折的,所以不良精神对人的影响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对待人生,用积极的态度主宰精神,驾驭精神。对付不良精神或不良情绪的办法有五: 
忍得住。忍得住就是学会忍耐。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平日要加强修养,增加涵养,学会宽容和冷静。要沉着、冷静,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掌握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发生无谓的冲动。自己想发火时或者别人对自己发火时,都要用“忍”来“制怒”。林则徐把“制怒”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遇事要忍,省却不必要的烦恼,避免更大的精神伤害和损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任何不公正和不愉快的事,关键要学会忍耐。 
挺得住。挺得住就是学会自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怕的是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挫折面前挺不起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黎明前最黑暗,熬过去就是光明。人常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挺得住,要以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做到目标不移,决心不变,精神不衰,锐气不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坚持就是胜利,挺过去就是成功。 
想得开。想得开就是善于自慰。《红楼梦》里的《好了歌》说得好,“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要淡泊名利,至少不能看得过重,能争取的尽量争取,争取不到的不要强求,要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之境界,要深谙“有得有失,知足常乐”之真谛。一时想不通的事情就不要去硬想,一时理解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去穷究,决不可死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自己给自己解脱,活它个洒脱、自在。 
看得开。看得开就是善于调节。“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东方不亮西方亮”,山不转水转。学会辩证法,就心明眼亮,把事情看开,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没有摆脱不了的烦恼。把大的看小,把浓的化淡,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把眼前的事当成过去的事。遭遇打击迫害,据理力争也说不清的,要把眼光放远,等待时机。功过是非,让历史与众人评说。 
放得开。放得开就是善于排遣。硬想也没有用的,便把它搁下,暂时不去想它。人要学会果断,该拿的拿得起,该放的放得下。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好像和没有这回事一样。学会放松自己,用转移法可以有效排遣不良情绪。运动、外出散步、找人聊天、专注于自己的某一项情趣或爱好,都是排遣的好办法。 
鲁迅先生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没有精神将一事无成。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团结广大干部群众,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千方百计地调动人们的兴奋点,千方百计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克制人的不良情绪,精心保护每个人的良好精神状态,让每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更加兴旺发达。   
权威来自四种力(1)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话,有的领导说出来“一言九鼎”,有的领导说出去“一文不值”。问题的主要原因在领导者的权威。权威不等于权力。 
权威来自廉洁,廉生威;权威来自公正,公助威;权威来自勤奋,勤出威;权威来自情感,情聚威;权威来自业绩,绩壮威;权威来自能力,能增威。 
○权力 
○能力 
○魅力 
○情感力 
权 力 
一个领导者必须拥有权力,没有权力便不成其为领导。权力的力量就是使别人服从。正确运用权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带动力。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最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根据恩格斯的论断,权力实际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权力具有强制性,是强加的,必须服从的,否则就会有直接间接的或大或小的后果。二是权力又是一种力量或一种能力,即支配、控制或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先说权力的强制力量。强制的先决条件是掌权者必须有能力制裁属下的不服从行为。强制的优点在于能非常迅速地实施计划,因为不需要与施权对象有过多的纠缠。强制当然令人不愉快,但却简单易行,避免拖拖拉拉。使用强制办法,是一个领导者权力力量的充分体现。运用强制办法,要注意把握两点:强调别无选择;同时让对方体面地接受安排。如果流露出一点有商量余地的意思,你就输了。当然让部下保住面子也同样重要,像强迫调动可以被称作暂时借用,强迫停职可以对外宣称是因健康原因自动辞职等等。只要可能,要尽量把反面因素的影响淡化,增加正面因素。强制力是一个领导者权力力量的集中体现,被领导者害怕因拒绝服从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而不得不服从。 
再说权力的支配力量。支配力量是权力的专制,支配和权力几乎是同一语,有支配就有权力,有权力同时就有支配。支配的目的是左右被支配者的意志,使其按照权力主体的意志去行动。支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又不是处处都表现出强制性。例如,上级领导告诉下级人员应该怎样做,这是一种支配。另一种更重要的支配是上级可以支配下级人员干什么工作、受什么奖励,以及受什么惩罚。在这种支配关系中,下级人员有的愿意接受,有的不愿意接受,但下级必须服从,没有其它方案可以选择。因此,支配同样有强制力包含其中,对不服从者,有的虽不能马上实施强制,但迟早要想办法加以制裁。这就是支配的严厉性。 
综上所述,权力是一种特殊力量,其特殊性在于具有强制力、支配力,其核心是左右被支配者的意志。 
能 力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可见领导者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 
领导者威望的树立,不仅与其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其能力素质也直接相关。那些政治素养、道德品质较好,而能力素质差的“无能的好人”,是难以树立其领导威望的。 
成功的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了超群的领导才能,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同时也能受到下属的佩服和拥护。这样,领导者的威望就会逐步树立起来。在工作中就会一呼百应,大家就会心悦诚服地在你的领导下工作,这样,支持者就会越来越多。缺乏能力的领导者,工作业绩不佳,上司不太满意;而下属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他还强,不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无能者领导有能者,自然就树立不起领导的威望,而且也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在我党、我国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不仅在于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而且还在于他具有超凡卓绝的领导才能。 
在遵义会议以前的长期革命斗争中,陈独秀、王明都曾领导过我党的革命斗争。但是他们都不具备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革命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