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将她的嘴堵上,玲被卡昏后,王将她强奸。之后,王某一下慌了手脚,他脸上被玲抓伤多处,他想:如她苏醒过来告发我,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灭口,王用玲的裤带将她勒死,将她的衣服全部脱光,埋在另一块地里,随即破坏现场,尔后逃离。就这样,王断送了玲的性命,也毁灭了自己一生。 
编后:读了此文,人们一定要问,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初中学生,本应该前程似锦,他为何走上了强奸杀人之邪路呢。据了解,从王的手中查处了许多黄色小册子《新婚之夜》、《少女的心》、《午夜特技》等手抄小说。他受此影响很深。另外性早熟、落后、蒙昧,缺乏性心理教育等都是他走向邪路的原因。学校、社会、家庭都要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采取防范措施,除掉诱发原因,教育青少年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玲的死对学生们和李真的影响很大,李真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决不能再让一个同学出意外了。 
塞外的果树林里,秋天是最美的时光,苹果、梨、葡萄、柿子戴着各种颜色挂满在树梢上。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鸟儿能得到的食物渐渐地少了,燕子和雁群陆续向南飞去,只有乌鸦、喜鹊还留在本地过冬。不久就飘起了大雪,河水也开始结冰,田野都变成了一片白色。转眼进入冬天,新年快到了。一次在班里元旦联欢会上,学生让李真老师出个节目。他朗诵了一首诗,并配以轻柔的音乐,他朗颂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未读完,同学们已是泪光闪闪,李真马上说我会教你们到中学毕业的。然而他的许愿却没有实现。 
1983年的春天,农场人事科通知他,他可能将结束在农场的工作,5月5日前让他到张家口电子研究所报到上班。临走前,一些老乡、同学、同事来向他送行,他不停地向大家挥手,看着渐渐远去的场区,他试图在和一段岁月告别。李真留给他所带的班一封信: 
走过精彩,走过极限,今天我一直感觉鼻子酸酸的。我抑制不住眼泪流了下来,因为我的泪应该洒在教室,在舞台上,在我们荣辱与共的刹那间,在我们每一个感动的瞬间,但是绝对不是现在。今天我在这里教学近两年了。带了你们这么长时间,我第一次感觉到可以让你们独自展翅高飞了。也第一次感觉到这里不再是我一个人了。从孤军作战,到团队作业,我们经历了两年的风风雨雨。这两年的艰辛不是只言片语就能概括的。今天我看到它的辉煌,却即将撒手离去,毫无眷恋,没有犹豫,不再牵挂,走得潇潇洒洒的。我是心疼你们的,但是你们都长大了,以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今天有关我来农场的往事不断闪回:还记得1981年我独自来到这里,来到陌生的桑干河畔。学子的漂泊、异乡的孤独,迫使我去寻找一种归宿。我选择了无拘无束的现代教学方式作为切入点。于是我登上了学校的讲台,伴着灿烂的灯光取得了片刻的暖意。在这里让我尽情挥洒对家乡的依恋。在这里我走过了近两年,随着你们毕业的临近,我即将离去。很多人问我:你走了,我们怎么办?你们行的!我不止一次地回答,好好干,未来的日子看你们的了……   
乡村男教师(3)   
李真离开农场以后,他曾两次回到这里,1993年他随省领导到张家口地区检查,他专程开车回到这里,这一年恰好离开涿鹿十年。 
1995年李真以省委第一秘的身份,随书记来到涿鹿检查工作时,他又来到农场中学。这里已经是青苔夕照,秋风萧瑟,铁门犹在,他住的小屋尚存,昔日的校园已经变成了一个养鸡厂,这个中学已经合并到一个条件优越的地方了,农场仅剩下了小学。合并后的中学条件 
更加优越。但他的情结,他最美好的一段青春韶华,却被永远地锁在了被遗弃的农场中学偏僻的角落里,成了他心目中漂泊的港湾。农场那段往事,让已而立之年的他匆匆抚摸。 
感谢岁月,那段为铅华洗净的青春,只有过困难和挫折的记忆,却固守着一种执著,一份真诚,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感谢岁月,那个苦乐交加的经历,给了他奋进的勇气,激励着他不断向前。 
李真带着满腔的留恋,离开了工作生活近两年的桑干河畔,开始了他人生新的旅程。     
第八章   
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1)   
生命原本是脆弱,但脆弱的生命一旦勇敢地承担起使命和苦难,才显出一种尊严。 
在农场工作的那段日子,为了忘掉痛苦的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因此他很快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信任。 
·入党受阻 
当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婚姻制度刚进行了改革,初婚年龄改为女子20岁,男子22岁。地方有一大批官员子女超过25周岁,年龄偏大,未婚待嫁。李真有学历、有知识、年龄小,自然就成了那些人关注的对象,所以人们纷纷给他介绍女友。有一个叫雅平的女孩,是农场文教支部书记的女儿,当时已经二十五周岁的她择偶条件是:非农业、有工作、文化在大专以上,身高一米七以上,政治面目必须是党员。找遍了农场、公社,只有李真接近这些条件。可当将李真介绍给她时,告诉她李真还不是党员,这次雅平却没有在意。她认为像李真这样新时代的大学生,有学历有知识,是不是党员并不重要了。雅平对李真产生了爱慕之情。可李真当时并不想在涿鹿成家,而且他认为这个女孩与他心目中理想的女友相 
差甚远,所以他拒绝了雅平。 
但李真想入党提干,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向农场所在公社文教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可是从此就如石沉大海没了下文,而单位里工作一般的三个人都入了党,他们有的比他来农场还要晚,甚至有两个人是后补的入党申请书。可李真就是没人过问,他气不过,找到党支部组织委员讨个说法:我凭什么入不了党?我写的申请书最早,教学成绩最好,他们三个人有的连申请都是后补的,直接填了志愿书。组织委员告诉他:〃这个你别着急,我最早在第一次党支部会上提的就是你,你年轻有活力,教学好,工作效率高,学生成绩好,应第一个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培养对象,可是在第二次支部会上,书记说:李真教学工作一直是不错的,但有许多人对他看不惯,为人处事太狂妄,不尊重领导和同志,头发太长,穿得西装革履,人们认为他穿的是奇装异服,唱流行的港台资本主义歌曲,立场不坚定,他有资产阶级倾向,不能艰苦朴素,不大众化,太特殊,还不能正确对待婚姻恋爱,脱离人民。书记说你不能入党,提议让小安、小宋入党。虽然他俩没有写申请书,但可以后补,日期提前。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能书记认为你没有娶他的女儿,使他丢了脸。 
李真听后愕然,哪里写了不让青年穿新式服装,留新式发型,谈恋爱了?他要找书记理论去,结果被几位同志劝住:〃得罪书记对你今后入党更不利,入党的第一批人选已审批通过了,你再找已没有效果,不如搞好关系,好好表现自己,改变自己轻狂的毛病,等下一批再争取,从长计议,小不忍则乱大谋。〃可李真还是想不通,他认为入党应是凭个人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但结果怎么变成了这样?这里面怎么夹杂了这么多私人关系和感情成分呢?他怎么也想不通,他心目中那个纯洁的社会怎么会是这样的? 
李真给我们同学讲:到这一学年结束时,他教的毕业班物理科在全县平均成绩名列第一,参加全县的物理知识竞赛,他教的学生也获得了第一,在张家口全地区中学物理公开课上,他曾获青年优质课奖,他写的《中学物理实验-比热改进》发表在《初中物理教育》杂志上。即使如此,李真在年度的评比中,仍然名落孙山。别说是地区、县先进工作者,连总校的先进都找不到他的名字。这次打击,他看透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的努力奋斗、工作业绩再突出也终难抵得过旧的习惯势力、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网的巨大威力。他无法再忍受下去了,他想到了离开。 
此时国家改革开放之风吹进了山城张家口,新任地委张书记大胆改革,重视人才。市直各单位急需要一批年轻的应用型大学生,市计经委下属的电子研究所,没有一个改革开放以后物理系毕业的正规大学生,李真借回张家口探亲的机会去应聘面试,居然顺利通过,所里让他尽快来上班。而当调令到了农场学校办公室,挫折又一次出现了,书记拒绝李真的调离,理由竟是:他在学校物理课上的好,学校离不开他,他若走了缺少物理教师。李真听后既好气又好笑,〃评先进、入党、提干,我没份,要调走了时,我又成香饽饽了。他妈的!我受够了。〃他找到地区教育局主任,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不公正的待遇:自己年龄尚小,调回市里一是照顾年迈的父母,二是不想在农场成家,年龄大了,回市将来好找个合适的对象。主任听完李真的述说,拿起电话打到了学校:〃喂,我是教育局主任,李真的调令在哪儿呢?〃 
〃在书记室。〃〃你们为什么拖着不给人家!〃 
〃他不能走,还得再待几年,有了新人来接他,才能放他走〃。〃好!今年师范生已经在区里报道了,你们需要几个?给你们5个,可以了吧。但有个条件,一定把李真的调令给人家,不要影响了他个人的前途。你们那儿不是缺人吗?五人中有两人是区里拨付工资,另几个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怎么样?〃〃这……好吧,让他什么时候方便就来拿调令吧。〃 
李真拿着主任写的信,风尘仆仆地赶到农场,办理调动的工资、粮油、户口等手续。见到书记时他说:〃这是主任给你的信〃,书记看完后,满脸关切地说:〃祝贺你啊,这是你的调令。因为工作需要耽误你的行程了。〃李真说:〃没关系,不过我想告诉您,我调走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我觉得在这里的发展受到限制了,连个党员都不是,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而且我的生活方式是资产阶级的,是不会为无产阶级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请你们把我的入党申请,加上学校党支部的评语一起寄给张家口市计经委党支部,我会再去争取的。〃说完他坚定的走出了书记室。   
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2)   
李真就这样义无返顾地离开了农场,回张家口去。在回涿鹿县办调动这段时间, 
开始相信命运变得十分迷信的李真,抽空去了塞外著名寺院-清凉寺。     
第九章   
梅哭娶杨(1)   
也许符合人道的婚姻不一定符合人性,符合人性的婚姻不一定符合人道。 
1983年,正赶上张家口地区地市分家,国家实行干部四化制度,即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新成立的张家口市计经委及下属各单位急需要一批年轻的四化干部,便到各县区网络人才,李真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遇,调回了张家口市。 
李真当时在涿鹿农场下放锻炼时,曾对我讲,他苦心研究了涿鹿、张家口、河北及中国经济,进行了许多实地考察和调研,他写出了一些很有见解的文章,被市计经委领导看中而上调的。他发表的文章有《张家口经济发展战略构想》、《涿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黄帝城开发战略规划》、《经济欠发达地区支柱工业产业的选择》和《培养、经济欠发达地区欠在哪里》、《从实际出发搞好贫困地区的开发》、《上谷郡今何在?发展窗口县经济的思考》、《河北省会应迁都到廊坊》、《中国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走市场经济是中国的必由之路》等。这些文章对李真的调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由农场一步进入市政府机关,看来主要是个人奋斗的结果。 
按照调令的规定,李真先到张家口电子研究所上班,可是由于计经委知识分子少,他在电子研究所没呆多长时间,便又被调到张家口市计经委工作。真没有想到,他又开始了新的爱情生活,竟会有求梅得杨的浪漫色彩,出现了新的爱情故事。应该说它在爱情和事业上,这一次还是比较顺利的一次转机。 
他从基层调到机关工作,他既有乡村淳朴的风度又有城市人的特有气质。上班第一天他理了发,穿了一身漂亮的西服,立刻引起了单位人的注意,一些老同志对他十分看不惯,领导马上找他谈话:请注意影响,改一下自己的方式,穿上大众化服装,不要穿奇装异服。领导虽然看不上,但并不能阻止年轻人对他的欣赏羡慕。 
据李真讲;1983年秋天,他被任命为秘书组副组长,为了加强组里的工作,组织上决定把今年刚从职技中学毕业分配来实习的杨某安排到秘书组当机关的打字员兼机要收发员。她是一位身体适中,品貌端正,性格外向,感情深沉的文静姑娘。她的到来引起了李真注意。李真是机关办公室的秘书,主管写材料,二人交往频繁,渐渐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随着双方心迹的挑明,他们互换了手表,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杨某不仅天资聪敏,模样秀气,而且讲究仪表,擅长交际,还曾是学校有名的文艺骨干,一见面就给人一种落落大方而富有魅力的感觉。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真发现她思维敏捷,手脚麻利,工作主动,配合默契,更是平添了几分敬意。由于同在秘书组工作,他与杨某的接触越来越多,轮到李真值日了,杨某总是早早赶到,将办公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并给他沏上一杯茶水,李真便说:〃真对不起,又劳您大驾了〃,杨某应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有一天上班后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李真觉得少了什么-不见了杨某的身影。经询问才知道杨某病了,正在单身宿舍休息呢。他马上打电话到她宿舍:〃听说你病了,需要看看吗?〃话筒那边声音有些发颤,发涩:〃好想你,感谢科长肝胆照人的热心肠。〃李真马上赶到她的单身宿舍,杨某正在床上躺着,发出呻吟……说:〃组长来了,我想你会来的。〃李真说:〃当然了,关心群众疾苦吗。〃由此他们开始了等量交锋。杨某请李真帮她倒杯水,端到床前吃药。杨某说:组长你真好!她说完一声不吭,脸色绯红。李真座到床前问:什么病,高烧吗?你看看我不就知道了?组长可要关心女同志的健康啊!李真举起手正想摸,又停在半空中…… 
杨某说;我说出来的事情很多,你会伤心,说的不准你就别在意。你的恋爱是烦恼的,你曾经爱过几个女人,她们不讲信义,有的已嫁人了。李真被她说服了,很专心地听着。从手相看,你这个人一向不真诚,你自以为自己很帅,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会看得上你。李真说:我喜欢黄头发的女人,看出来了吗?杨某说:没有,不过你很快会爱上一个黑头发的女人。你冒犯了一个女人,你拿了她什么珍贵的东西,她可能会报复你,我看到了一个黑头发的女人,你一定爱她,她也爱你,爱情会使你们结合。李真说:这要看那个女人是不是跟你一样美丽。杨又告诉他:美好的语言胜过金钱,爱上了你就会懂得了。他对她投来深情的一瞥。李真和杨某经常在清水河畔相会,认识只有一个月,他俩的感情越来越深,欲火中烧。杨某说:〃我们必须分手了,以后别见面了,我忘不了你带给我的快乐,你永远保存好护身符,多亏有了它,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李和杨终于走在一起了。杨某经常独自倚窗想念李真,往事历历,如在眼前,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