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爱情买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为爱情买单-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妈妈转着手中的经文,笑笑,告诉我:“你可以去布达拉宫、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八角街等地方游玩,来到西藏,朝拜圣佛也是必要的,圣佛会保佑你的。”老妈妈很热心的告诉我怎样乘坐要去的地方的车,在临别时,转动着经文,对我说了句“扎西德勒。”便转身走了。

    像是找到了目标,我一扫刚才的彷徨,向自己的向往以久的地点出发了。

    第一站,是先到宏伟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高110余米,东西长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整个建筑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布达拉意为‘佛教圣地’,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相传是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下令修建了这座有999间殿堂的宫殿。

    布达拉宫主楼13层。殿堂分红宫、白宫两个部分。红宫是供奉佛神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宫内安放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塔高14。85米,全部用黄金包镶,外镶无数宝石,仅此一塔就用了黄金11万两。在红宫两侧的殿堂称为白宫,是达赖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

    布达拉宫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都绘有壁画。壁画题材丰富,色彩鲜艳。有神话传说和历史资料。壁画上有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的故事;也有五世达赖和十三世达赖先后到北京朝见清顺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情景。”

    在听着导游对布达拉宫的介绍,我一步一步的往宫殿走去。慢慢的去感受布达拉宫的宏伟,并亲手抚摩建筑上的雕痕。听着导游小姐讲述布达拉宫的历史,似乎让自己也陷入了以前的那段历史,看到了以前的历代皇朝。想象着当初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热闹场面,想象着一个朝代的兴盛衰亡,心里被莫名的、说不出的感觉给填满了,一直都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这样的美和震撼。

    带着那满满的心,回到了旅馆,发觉自己虽然是匆忙之间做的决定,但是却是个不错的决定,让自己激动不已,不停的期待时间的到来,明天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振奋人心的风景。
第十四节
    天终于亮了,似乎我一整晚就是在不停的等待着太阳的出来,带着自己的行李,自己准备向在藏语中意为“天湖”的纳木错出发。

    纳木错,闻名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2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米以上。

    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几百年来,无数人虔诚地来到纳木错,不为游览,只为转经。每逢羊年的萨葛达瓦节期间(藏历4…5月),这时纳木错附近的恰催寺、扎西多切寺、谷穹寺和多加寺会变得香火缭绕、热闹异常,转经人群像一条流动的河,滔滔不息。由于湖面太大,湖边地形复杂,转一圈常要20…30天,所以我决定在纳木错长住一小段时间,希望能好好的领阅一下天湖的风光。

    因为去的时间不算是纳木错的观赏的最好季节,但是,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湛兰的天、碧蓝色的湖、白雪、绿草、牧民的牛毛帐篷及五颜六色的山花,交相辉映,组成一幅大自然美丽、动人的画面,身临其境,无不感到心旷神怡。有些遗憾的是,因为现在还算是冰封的季节,我并没有办法看到湖中盛产的鱼类。

    清晨,湖面霭霭茫茫,周围群山若隐若现,太阳升起,云消雾散,清风拂面,浩瀚无际的湖面荡起涟漪,真似慈祥的仙女,手挥素巾注视头着来人,这时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牧场一片浅绿,山体红黑间杂,峰顶白雪皑皑,主峰如一个威武战士守护着纳木湖。高原气候瞬息万变,时而狂风大作,时面乌云盖天,风雪过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傍晚,湖水被夕阳的余浑照得霞光闪烁,真是迷人。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岛上纷杂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壮如象鼻,有的酷似人形,有的似松柏,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瘤钟乳石。岛上到处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间还有自然连接的石桥,岛上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实属奇观。

    每天,流连于纳木错的风景中,晚上回来,心里不停的回忆一个早上所看到的风景,心里的失落却越来越多。也许是震撼得太大,心里的失落越大吧,脑海里时不时的闪现出张峰、小月,也许内心还是很希望自己身边能带个人一个陪着自己来感受这份震撼吧!

    在纳木错游玩的是时候,沿途中总会遇到些来转湖念经的藏民,他们转动着手中的转经筒(也叫“玛尼轮”),来到天湖朝拜。似乎,一走进西藏,身边总会出现顺时针摇着转经筒的藏民,嘴里喃喃的念着六字真言:奄嘛呢叭咩哞。

    当自己一直沿着纳木错游玩的时候,无意中才发现,自己开始上班的时间已经快到了,我做了个决定,然后找了个电话亭,把电话打给了公司的主管。

    我简单的告诉了主管自己想要辞职的决定,主管挽留了一番,看我去意已绝,只是惋惜的告诉我,公司还是很舍不得员工的离去的。我简短的告诉他会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找人把东西收拾打包走的。

    接着,我又打了个电话给贝贝。

    “你好,请问你是那位?”贝贝带着疑问。

    “贝贝,是我啦,应该不会把老朋友都忘了吧?要是忘了,准备送你的礼物刚好舍不得送,可以收回了。”我揶揄道。

    “死鬼,死哪去了,怎么失踪了,我打你电话老是关机,你现在在哪,怎么有这么个电话号码?”贝贝不停的追问。

    “我现在在外地旅游,我可能不那么快就回去,我已经跟公司辞职了,你过两天找个时间,帮我把我公司里的东西收拾到我家里去。我家的钥匙你不是有吗?放桌子上就可以。对了,如果有人问起我,你不要跟别人说起我的行程。我可能还要呆上一段时间才会回去。”我简单的交代贝贝要做的事。

    贝贝一直隐忍着,似乎有问题想问,可是,我们多年的感情,自然也知晓,我现在不想告诉她,她问了,我也不会说,只是很细心的把我交代的事记了下来,然后嘱咐我注意安全。

    挂完电话,呼了口气,甩头,想把对张峰的思念还有记挂给甩掉,只是把自己甩得头晕,然后很郁闷的走了。

    纳木错的湖非常的大,真正要全部转一圈的话,说是得花上个来月的时间,大家都只是选择转扎西半岛来代替。而围绕着扎西半岛,也花了我好几天的时间。可是,围绕着那些风景,却让我能够暂时逃离现实,就算偶尔的失落,也马上被西藏的独特风景给掩盖起来了。
第十五节
    到了西藏,就像到了北京一样,长城是必去的地方,而对于朝圣者来说,最核心的目标是大昭寺及寺内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从进入西藏拉萨的那一刻,越来越多的朝圣者,用最古老、最简单、最神圣的方式,在身体与大地的一次次拥抱中,贴近圣地……他们重复着用身体丈量家乡与圣地之间的距离。这可能是天底下最虔诚的朝拜了。

    朝圣者到达拉萨后,他们在拉萨河沐浴净身;到大昭寺朝佛;在大昭寺西门面向佛像磕大头;朝拜布达拉宫的释迦牟尼像、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紧接着,他们要转遍前藏、后藏各大寺院,包括拉萨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桑耶寺、萨迦寺、扎什伦布寺、白居寺……

    站在大昭寺门口,周围满是磕头的朝圣者此起彼伏的身影,他们轻轻的念经声、手套与石板摩擦的唰唰声、大经筒旋转时清脆的铃铛声、转八角街的人潮散发出的嗡嗡声……混杂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无形的气场将人牢牢地吸住。磕头的人极多,本想走到人群中拍朝圣者的正面镜头,但当他们伏下身子时,合着的双手就摊在自己脚边,这让作为闯入者的我非常不安,赶紧退到后面。

    朝圣者的磕头方式有三种,跪拜磕头为“磕小头”;原地五体投地磕头为“磕大头”;从家乡磕大头到拉萨为“磕长头”。

    在大昭寺里,来往的朝拜者非常的多,因为此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主供佛后面的塑像也是佛祖,是公元11世纪塑的。佛像周围是释迦牟尼的十二大弟子。

    佛祖前供的长明灯,全都是纯金的,在这些灯里面最有意义的是正中间的那一盏,是班禅大师在1985年捐赠的。当时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分别操纵大昭寺和小昭寺。上有他的祝词和签名,祝愿世界和平、万物平安等。

    主殿前有很多石制的巨大的酥油灯。这此灯是老百姓带来的自己添酥油的。

    殿东南角有楼梯可以上到二楼和金顶。大昭寺主殿高4层,有20多个殿堂,上覆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则又呈现出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风格。

    大昭寺的二楼只在早上开放。松赞干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楼的西南角。里面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大臣禄东赞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大殿的三楼平时不对外开放,僧人们在这里打坐修行。顶层四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和17世纪。

    转向南墙,第一间佛殿里有数尊欢喜佛。

    下一间主殿的墙角边有一个小山羊的塑像。不要奇怪,很多当地人来膜拜它呢!这是为了纪念当时在建寺时山羊搬运沙土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为了感激羊对大昭寺的贡献,大昭寺里不仅给它塑了像,而且涂了金子把它当做神羊一样崇拜。

    西往下的佛殿里有拉萨十分出名的一尊强巴佛,据说它掌握着西藏的风调雨顺,每年藏历新年活动结束前要把请出去绕大昭寺一周。

    强巴佛殿外面的五位高僧就是萨迦五祖(萨迦派5位法位继承人)。藏族佛教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后来由于实践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在教派:宁玛、萨迦、格举、格鲁。萨迦派影响最大时曾经统治了整个藏区,也就是萨迦王朝。萨迦王朝五个法王里面最后一个叫八思巴,就是在最右边的一个,是他把藏传佛教文化传给中原,介绍给汉族和蒙古族。后来八思巴双成了蒙古汗王呼必烈的帝师,也就是元朝的国师。他创造了蒙文,并把佛教文化带给了蒙古族。

    在转过殿角,和刚才看到的大昭寺修建的壁画紧邻的壁画也一定要看一下,内容是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和公主组织的一个庆典活动,是为了大昭地竣工的开光典礼,实际上一个七世纪传统。据说这样的的佛像全世界只有3尊,分别是释迦牟尼的8岁,12岁和25岁等身像。开始时佛像都在印度。佛祖去世后,佛法开始向东南亚地区传播。8岁等身像由尺尊公主带到西藏的,现存于小昭寺,但是据说由于文革的损坏已经不是很完整了。12岁等身你在南北朝时从印度经海上到了长安。唐朝时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佛像作为嫁妆又从长安出发,越过青海一带藏区,用一整整3年的时间,爬山涉水才到达拉萨。而原存于印度的16岁等身像却已在宗教斗争中被深入了印度洋。因此这座12岁等身像拥有无与伦比的尊贵地位。无数佛教徒不远万里从家乡磕长头为到拉萨就是为了一睹这尊佛像尊容。
第十六节
    游玩了西藏的美景,竟然不知道原来自己早已经逗留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想着口袋里还有些钱,实在不想太早回去过上工作狂的生活,索性又去了别的地方游玩。直到口袋空空的时候,才不得不依依不舍的告别那些美景,收拾好包裹,打包回家。

    虽然一路的风景在我脑海里回想着,很兴奋,可是家里那厚厚的一层灰尘,也够让我“兴奋”了好半天才搞好。

    等一切收拾完毕,自己才拿起手机去充电。当初走得匆忙,却故意的不把手机带上,只是丢弃在了床上。准备开开手机,看看有没有什么消息。信息一条一条的进来,我看了看,里面有秦越的也有张峰的,只是自己没看他们的消息,便把信息给删除了。

    打了电话,约上贝贝和小琼子,带上自己买的礼物,直奔饭店。

    到了饭店,包了个小包厢,闲暇的看着菜单,等着贝贝和小琼子快些到来。在外面游玩了那么长的时间,很是想念自己家乡的地道菜哦。

    还好贝贝和小琼子没有耽搁太长时间变出现了。贝贝刚到,便狠狠的把我搂在了怀里,直骂我:“臭妮子,你再给我没事闹失踪试试,我当初差点以为你出事,还准备报警,要不是突然接到你电话,我还真快急成疯子了。”

    看着贝贝那唠叨不停的样子,我赶紧讨好的把礼物递上,趁着贝贝注意力转移到礼物上,我狠狠的瞪了眼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小琼子。

    眼神交流:“死琼子,在一旁看热闹,等下收拾你!”我瞪!

    “我是无辜的,我可不想被贝贝念叨。”小琼子耸耸肩,表示无可奈何。

    当菜上来后,自己先狼吞虎咽了一番,才开始跟贝贝和小琼子絮叨着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是只字未提自己当初为什么走得如此的匆忙。

    吃完后,推辞了要去酒吧坐坐闲聊的决定,我回到家,倒头便睡。实在太累了。

    躺在舒服的被窝里,又没有上班时间快到的紧迫感,我睡得天昏地暗,直到门外有人不停的按门铃,把我吵醒。我迷迷糊糊的半闭着眼睛爬起来开门,因为贝贝说今天会来看我,我开了门,就又依偎着门睡了下去。

    突然,有人狠狠的抱住了我,吓得我突然醒了过来,以为是色狼,狠狠的踩了下去。

    那人疼得抓起腿直跳,这时,我才抬头看看被踩的人,准备再一脚踹出去。

    当我看清来的人是谁的时候,我抬到一半的脚,突然僵住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