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子之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涵子之心-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实习几天,哪怕是一天也好,他们的能力不就自然的浮现在你们眼前了吗?并且还有可能发掘到求职者们别的能力。这样,总比在招聘会上用各式各样的奇怪方式来寻找人才要有效得多,不是吗?
番外卷…散文随笔杂文
    最近,重庆的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接踵而至,但笔者似乎没有什么兴趣去参加。翻了翻《重庆时报》,又看到那些五花八门的“应聘技巧”。笔者毕业已经两年了,工作也换了两次,最后的结果是自由就业做兼职。因为对笔者来说,兼职做着反而比较好,什么事情都可以尝试一下,也算是学到了经验,为再做专职打基础。只要工作做得好,用人单位又觉得你能够胜任它的工作,也就行了,不是吗?
但是招聘会,到底意味着什么?每次登出来的广告都是用人单位群抛出几百几千个岗位,结果真正找到工作的人到底有多少?真让人心寒。在招聘会上,颇多的怪现象产生,和当今中国的影视业一样,让人瞠目结舌。

第一种现象——招聘会场的高价门票。
招聘会,顾名思义,是求职者去找工作的地方。它不是公园,不是电影院,更不是富豪们的休闲中心,进会场却要收门票,而且门票价格高得出奇。
不知道别的省市是怎样,至少在重庆,尤其是近段时间,群众无不跟媒体反映这个问题。求职者要进招聘会现场去找工作,首先得付5元人民币,如果是知名企业的,门票价格高达10元。试问会场收取门票为的是什么?据调查,参加招聘会的求职者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毕业生和下岗失业者,也就是说,他们本身没有职业,才去求职。招聘会美其名曰是为求职者解决工作问题,毕业生更是优先考虑,实际却在自身完全没有薪水的求职者身上,以门票的方式榨取钱财。招聘会通常是隔一日有一场,每场的参会人员成百上千,算算一人收取5元的门票,那成百上千的求职者的门票钱总共加起来有多少?再说,求职者跑了一趟招聘会,一次性找到工作也就罢了,但大部分求职者都是要跑N次招聘会,才可能找到工作,有的甚至跑了几十次也找不到。开办招聘会的人正是利用了求职者的这种心理,越是找不到工作,就越是想找工作。于是求职者们一次又一次的来参加招聘会,一次又一次的买门票,即使知道了这可能是陷阱,也无法不往里面跳。因为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人生在世又不可能不工作,不是吗?

第二种现象——用人单位的经验谈。
如上所述,参加招聘会的求职者中,毕业生占据了很大部分,可说是主导力量。招聘会中的用人单位很多都打着欢迎应届、往届毕业生的招牌,在会场里面摆着自己的“摊位”,等待“人才”的到来。不一会儿,有毕业生来应聘了,结果他们首先问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做过这个职业?如果没做过,就不能胜任我们这个岗位的工作。”
这是一种什么理论呢?毕业生之所以称之为毕业生,就意味着他们刚刚从高校或者别的学校里毕业,也就是刚刚踏入社会。试问一个涉世之初的毕业生,会有什么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不给他们创造机会,他们又到哪里去创造工作经验?人不是天才,工作也是一种学习,经验就随之而来。而当今时代,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们,对于招聘会中问到的“工作经验”话题,几乎都是哭笑不得。由此,产生了一种更怪的现象,那就是为了在用人单位面前说到自己的“工作经验”,毕业生们开始习惯于撒谎,似乎成了比试撒谎技术的高明程度。
从“经验”到求职者报“假经验”,用人单位仿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对称有“经验”的求职者都产生了怀疑。真正有经验的求职者也为难了,因为他们即使细说了自己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还是怀疑,或者又扯到求职者别的方面不行。结果,用人单位的“摊位”摆在那里,本周招聘了,下周还招聘同样的职位,台前却越来越冷清。
“经验谈”无疑是用人单位的一种弊病,也间接的扭曲了求职者的心理。毕业生们的迷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拨开云雾见太阳。

第三种现象——各式各样的“怪招”出马。
不知道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还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用人单位需要选择所谓“精英”中的“精英”。在招聘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喜欢跟求职者玩“心理测试”之类的怪把戏,把测试的结果当作用人的铁定标准。
笔者也曾亲眼目睹过不少的“怪招”,以下列举出几种:
一、你的属相是什么?生日又是哪天?迷信的典型,属相不好,你再有能力他也不会让你去他们公司工作。
二、100…1等于多少?如果你回答的是99,他可能会说你应变能力差。如果你回答是任何数字,他也许又会说你可能不会安心在他们单位工作。
三、给你一幅图看,问你看图后想到的是什么?他根据你的答案进行所谓的分析,也许你答对了,或者也就是随便猜的,他就会认为你有能力。而正经的答却没答对,呜呼!自己去找别的公司吧。
四、应聘普通的文员或者咨询顾问人员,甚至有少部分的技术工种,但你的长相和身高,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中国人长得漂亮、身材又好的人毕竟也是少数,其实只要长得不畸形,又能影响到公司的什么形象?找工作就这样变成了选秀,到底选秀出来的人有没有能力,谁也不清楚。
五、你的家庭住址在什么地方?家住远了似乎就意味着你一定会上班迟到,不管你跟他说几次你是自觉的人,只有提前上班,没有迟到记录,但这点始终就让他觉得不保险。
六、你有没有什么特长?爱好有哪些?这个本来是很正常的,说到这一点,求职者也通常会老实说自己有什么特长和爱好。有的用人单位欣赏你的特长爱好,但同样也有用人单位觉得你的特长爱好多了,你就不会安心的工作,在工作时间去做你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无疑对所有的求职者都说:“你们特长爱好这么多,绝对不是那种能一心一意做本职工作的人,我们公司不喜欢。”一瓢凉水就这样泼到求职者头上,本来还以为自己的特长能对工作有点帮助,没想到却成了一副毒药。
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的“怪招”并不止这些,笔者也是举出典型例子而已。人们说,“怪题”是可以出的,但绝对不能以“怪题”来作为衡量人才能力的标准。求职者很可能是一个非常认真和踏实的人,但因“怪题”做不出来而被说成是死板;求职者可能是一个思想灵活的人,但因“怪题”的答案和用人单位所要的不一致,而被说成是轻浮。若用人单位都以这种方式来判定人才,那只会浪费了更多的人才。

第四种现象——求职者在招聘会上的着装和自我介绍,常让用人单位不满。于是“专家”出马传授应聘技巧,还在招聘会现场开办起了讲座。
招聘会是联系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双方的一条最初的纽带,也许有一些地区的一些用人单位会在招聘会上直接对应聘者进行面试,但更多的地方并非如此。笔者在重庆也跑过不少的人才市场,参加的招聘会差不多近百次,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是派出人事专员坐在人才市场里,起一个咨询的作用。求职者不用专门递交简历,只需要向用人单位询问相应的职位性质,如果自己认为自己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那么就填上一张表。填表之后,人事专员们会把当日在招聘会上收集的表都交给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然后选出符合要求的求职者通知时间到公司面试。
某报纸上某专家指出:求职者在招聘会中都应该着职业正装,女性化淡妆,不要穿着随意,更不要穿奇装异服,才能给用人单位良好的印象。本来话是不错,但真正到了招聘会上,一定要如此吗?招聘会并不等同于面试,在面试中自然要打扮得正式一些,但招聘会上只要不穿奇装异服,穿着简单大方就好。
还有一个问题是自我介绍,通常的自我介绍就是:“我毕业于某院校某专业,有某某爱好,做过某某工作……”这时候,专家又出来了,说这种自我介绍传统老套。于是有人问,那什么才叫新潮时尚?专家却不吭声了。就算是全世界,大多数人也都不是高智商的动物,找一个工作仅为生存,难道自我介绍是否够新潮也要决定人求职的命运?
有时笔者在想,所谓“专家”那套所谓的理论,难道一定是指导思想?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都会在招聘会上被那些“专家”的思想牵引,更多的也就成了迷信。

当今时代,招聘会的定义越发模糊不清,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的前途也无比渺茫。我国要解决人口的就业问题,到底需要花上多长的时间?也许在这长时间内,求职者因为所谓的运气浪费了他们的青春和时间,却仍旧因为招聘会的怪现象,成了遇不到伯乐的千里马。用人单位的思想,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转变一下呢?求职者根本还没做到你们这些工作,你们根本不了解他们,就凭招聘会上一两分钟的表现决定了他们的能力,到底是好还是悲哀?你们若真的想在招聘会上找到人才,何不试试将初步合格的求职者带到公司实习几天,哪怕是一天也好,他们的能力不就自然的浮现在你们眼前了吗?并且还有可能发掘到求职者们别的能力。这样,总比在招聘会上用各式各样的奇怪方式来寻找人才要有效得多,不是吗?
看清职业培训中的陷阱
    最近许多报纸上登着各种“职业培训”的广告,广告词多为“新职业、低学历、高收入、毕业包就业”,如此旗号甚是诱人。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据调查,其中不少培训机构涉嫌对学员的钱财欺诈。
当今时代就业压力颇大,求职困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发了诸多议论。因此,“好文凭不如学门好技术”成了一种口号,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源从此滚滚而来,各种“新职业”随之产生。但是,老百姓对这些所谓“新职业”缺乏了解,很大程度上仅是去相关职业学校咨询,自然容易被咨询人员说得心动。不少人听说低学历能有高收入,没多加考虑就去报了名,并交付了成百上千的培训费。
然而,一切是否真如职业培训机构所说,培训完毕后,该机构就能保证就业?也许有的机构真能如此保证,但多数机构却说不清。正因为是“新职业”,他们就利用了当地群众不了解该职业以及求职若渴的心理,千方百计将学员拉进培训机构,本质却是榨取学员的钱财。实际上,这些“新职业”很可能在外地已经大兴,且已供大于求,本地学员毕业之后,根本找不到工作。但是,群众的心理是很普遍的,因为求职难,就算对某些培训机构还有所怀疑,最终也可能妥协在他们的利诱之下,把白花花的银子送到他们手中。
这些以欺骗性质榨取学员钱财的职业培训机构,方式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例如某机构打着培训某新职业项目的旗号,提出“毕业包就业”,其实他们事先就不会让你成功毕业。因为他们的“培训讲师”本身就有假,这些人的工作证上也许会印着他们有多高的水平,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对本职工作也不在行。试问这种连自己水平都有问题的“讲师”能教好学员吗?再例如某机构说参加他们的培训就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的职业考试,并能很容易得到全国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即找相关工作的成功标志。很多人一看到他们拿出相关证书就心动了,但没想到这些证书本身就可能是假的,更不要说能得到全国认证和成功就业了。还有的机构打着培训包括实习的名义行骗,但学员培训时间即将到期还从没去实习过,他们的回答却是你没达到实习的标准,其实是他们自己根本就找不到业务,实习只是一个幌子。
追根溯源,负责此类事项的相关部门是否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呢?职业培训诈骗行为猖獗,有关部门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及时了解大大小小的新职业培训机构开办情况,清查开设培训机构的合法性,详查培训人员的档案及职业资格证书的真伪,才能有效的防止并逐渐杜绝培训欺诈。另外,群众也应擦亮双眼,在渴望就业的同时谨慎选择职业培训机构和项目,做到未雨绸缪,以免上当受骗。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规范职业培训,发掘真正的人才,更好地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番外卷…散文随笔杂文
    最近许多报纸上登着各种“职业培训”的广告,广告词多为“新职业、低学历、高收入、毕业包就业”,如此旗号甚是诱人。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据调查,其中不少培训机构涉嫌对学员的钱财欺诈。
当今时代就业压力颇大,求职困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发了诸多议论。因此,“好文凭不如学门好技术”成了一种口号,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源从此滚滚而来,各种“新职业”随之产生。但是,老百姓对这些所谓“新职业”缺乏了解,很大程度上仅是去相关职业学校咨询,自然容易被咨询人员说得心动。不少人听说低学历能有高收入,没多加考虑就去报了名,并交付了成百上千的培训费。
然而,一切是否真如职业培训机构所说,培训完毕后,该机构就能保证就业?也许有的机构真能如此保证,但多数机构却说不清。正因为是“新职业”,他们就利用了当地群众不了解该职业以及求职若渴的心理,千方百计将学员拉进培训机构,本质却是榨取学员的钱财。实际上,这些“新职业”很可能在外地已经大兴,且已供大于求,本地学员毕业之后,根本找不到工作。但是,群众的心理是很普遍的,因为求职难,就算对某些培训机构还有所怀疑,最终也可能妥协在他们的利诱之下,把白花花的银子送到他们手中。
这些以欺骗性质榨取学员钱财的职业培训机构,方式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例如某机构打着培训某新职业项目的旗号,提出“毕业包就业”,其实他们事先就不会让你成功毕业。因为他们的“培训讲师”本身就有假,这些人的工作证上也许会印着他们有多高的水平,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对本职工作也不在行。试问这种连自己水平都有问题的“讲师”能教好学员吗?再例如某机构说参加他们的培训就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的职业考试,并能很容易得到全国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即找相关工作的成功标志。很多人一看到他们拿出相关证书就心动了,但没想到这些证书本身就可能是假的,更不要说能得到全国认证和成功就业了。还有的机构打着培训包括实习的名义行骗,但学员培训时间即将到期还从没去实习过,他们的回答却是你没达到实习的标准,其实是他们自己根本就找不到业务,实习只是一个幌子。
追根溯源,负责此类事项的相关部门是否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呢?职业培训诈骗行为猖獗,有关部门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及时了解大大小小的新职业培训机构开办情况,清查开设培训机构的合法性,详查培训人员的档案及职业资格证书的真伪,才能有效的防止并逐渐杜绝培训欺诈。另外,群众也应擦亮双眼,在渴望就业的同时谨慎选择职业培训机构和项目,做到未雨绸缪,以免上当受骗。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规范职业培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