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林如海与季连江并非普通的书院的老师学生,他是季连江正正经经的入室弟子。林如海这个学生从没求过季连江什么事情,这一次开口,也是求季先生让自己的外甥跟着他几天,只是旁听季先生的课,并不打扰书院里其他先生。又拿了许阳写的论语的其中一篇的读后感给季先生看,告诉季先生自己这外甥从小在海外长大,喜欢学习,却无人教他。字倒是从小练着,书也读了不少,只是没人教,不懂得怎么行文释义。
林如海并不多夸,反而很有些贬损之处,可是许阳的字确实太出彩了,那读后感虽然行文有些稚嫩,难得理解的倒是透——后世的知识大爆炸熏陶出来的名牌大学中文系的优等生就算拿到古代还是很能蒙一下人的。再加上季先生听说这孩子居然只跟了林如海的小女儿学了一个月的论语。才十四岁的孩子如此的刻苦,且已经十四岁了若是不能好好教育恐怕就真的耽误了,也就勉为其难的应下来,让林如海把外甥送来伺候自己笔墨。
伺候笔墨只是个说法,毕竟季先生人家自己有书童。可是让他单独教许阳确实太大材小用了,更没那个时间。可是跟着听课?崇雅书院只收举人的!不过中国人向来会玩文字游戏,明明就是去当旁听生,可是季山长只能这么说,这个头绝对不能开的,不然谁都来旁听书院就乱套了。于是对外的说辞就是,林如海心疼老师教课辛苦,自己又实在公务繁忙,特地派了自己外甥代替自己服侍老师。
这说法就是个摆在明面的借口,可谁能较这个真?季先生快七十岁了,在崇雅书院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当了十年的山长,从没往里面塞过什么后门生,就这么个孩子,算是季先生的后辈,伺候季先生的笔墨,又只是旁听下他自己的课,真就跟书童差不多,哪个先生上课不带个书童啊?真想走后门,要不是岁数太大没精力人家回家慢慢教不是更好?只不过就是没精神了还想教教自己喜欢的孩子,让人家跟着顺便听几节人家自己的课,谁都挑不出理来。更何况林如海不是白托人的,他应承了季先生接下来的一年里要给崇雅的学生每月讲一次官课(注2)。
许阳听许太太讲完前因后果,惊得目瞪口呆,就当个旁听生,居然要这么多弯弯绕绕。可同时他更是感激林如海,林如海跟他说让他去给人家当书童顺便上几天学的时候,是那么轻描淡写,若不是许太太跟他说,他真的想不到这个机会如此的难得。顿时没闲心跟许太太聊天了,告辞回了自己院子,捧了本《孟子》就读开了。
注1:果狮,腊八粥里的装饰物。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注2:历史上的扬州有一座明朝建立的梅花书院,梅花书院原名崇雅书院,是只让举人入学的。上的课便分“官课”和“院课”两种,其中“官课”是由地方官吏来教的。毕竟举子上学是为了考进士,而考上进士的最终目的是做官。所以官员到书院给举人们讲课在明清时期的书院并不是罕见的事情。只是一般6,7品的会多些。四品以上的高官很少有这个闲工夫,就是去讲也是玩票性质的。
作者有话要说:许阳要上学了,好吧,不是上学,只是当书童……
他是真的没时间从头学起了,时不我待啊!只能当插班生,然后自己私下慢慢补基础课了。
另外,下一章不是正文,是番外,不看也可以。我的建议是,特别喜欢清朝的亲就不要看了,免得看了闹心。因为我要解释大江朝的起源,既然是十八世纪,所以清朝是被我提前给灭了的,康熙是被砍了脑袋的。而且……好吧,我愤青情节发作了,那里面有许多我这些年看清穿文,某些清穿文里的观念的批评。反正看不看都不影响阅读……不愿意听我这个老阿姨唠叨历史的亲真的别看了。
对了,番外我仍在存稿箱了,不占日更的份额,今天晚上7点准时发送。也许会引起有些姑娘的不适,但是有的话真是不吐不快!作为一个自认为虽然自己也许不够高大正直但是起码三观端正的女性,我对一些东西真的忍无可忍了。
☆、这个世界(番外)
想要科考,总要读史;想要在这世界上好好的生活下去,总要懂这地方的风俗。所以许阳这些日子除去读四书五经之外,主要的时间都在看史书,并且向他身边一切能抓到的人打听这个世界的规则……越看史书越抓狂越打听风俗越纠结,这是怎样诡异的一个世界啊!
在许阳看来,他现在所处的这个朝代真的很变态,在明清之后,然后居然取了个“江”这么个莫名其妙的称号,就算皇帝你姓水,好歹叫个“海”也成,这大江大河的,还从了清朝的水字边,这不是脑抽是什么?神马龙兴于长江啊,明明是没文化乱取的名字好不好!
这个世界的的清朝很短,终结于康熙十八年。吴三桂等人反了明朝反清朝,也不知道历史的走向哪里出了问题,反正莫名其妙的南方北方呼啦啦的反了十几个省,然后……反正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错,清朝就给腰斩了。
清朝亡了之后也不是任何一个许阳知道著名人物当了皇帝,而是个毫无名气的,叫做水益增的当了皇帝。他实在是运气好,有志于做皇帝的几个先期造反家伙都在跟清军的血拼里要么自己死了要么实力被大大削弱了,然后后期造反的又大多没有做皇帝的欲望,有的是明朝的遗臣,有的是为了推翻鞑子统治还我大汉河山的,还有几个墙头草是聪明人,打了一半儿就发现清朝后继无力,为了日后的地位匆匆造反的,这些人实力保存的较好但是威望不足。
这个水益曾很有意思,他并不是自己举起的大旗,确切的说他是捡了个大便宜,不然造反的那么多,仗打了一二十年,怎就轮到他这么个不到三十岁的家伙当皇帝?原来是他哥哥跟着他哥哥的岳父造反了,他哥哥是个坚定的反清人士,当年因为岳父降了清差点闹到把自己妻子休了的地步,不过水家人大部分还是冷静的,硬是把他给绑在家里关了好几年。其实水益曾的大哥自己也知道,他岳父是不得已才降的,并非全是贪生怕死。可人总是这样,总要为自己的怒气与憎恨找一个发泄口,所以他恨上了自己的岳父。
鞑子入关跟过去的朝代更迭不一样,他们面对大好的江山,还有文化制度都要远远先进于他们的汉人,那是又得意又自卑。身为异族想要统治另一个民族,那非要把对方的骨气彻底打没了才算放心,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是最残暴的民族。所以他们对待反抗者,就一个字,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他们往往会在打下一座城池后大肆□,然后屠光百姓,而且不只是简单的屠杀,他们会把人头堆积成“京观”来恐吓汉人,割掉女人的□或者□来论功行赏!自古以来,我们汉人打仗也有按杀敌数目论功行赏的,可那都是按照杀掉的敌人的士兵数目算的,而平民,哪怕是敌方的平民异族的平民,拿来冒功都是有罪的。唯有满清!他们甚至会把□,屠戮女性作为功劳来行赏。从上到下小下到上,无不把残害生命当做荣耀。
不得不说这些野蛮人胜了,他们成功的吓到了大部分的珍稀生命的人。而水益曾的大哥的岳父孟将军,孟将军不能说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曾领兵跟清军打了无数仗,可是他得为满满一城的老百姓的生命思量。他降了,他在还有抵抗力的时候降了,交换的是不屠城的承诺,可是他的脊梁也被戳穿了。以后的十几年里他迅速的衰老,尽管在他投降之前,他所有的两个弟弟三个儿子都战死在与清军的战斗中,可人们背地里还是会把他一家都骂进去。他最疼爱的女儿,因为他做了清朝的官,因为他女婿的强烈憎恨,再没有来看过他一眼,直到十年后,不过三十岁便在忧愁中死去。
孟将军骨子里是恨满人的,怎么可能不恨!一家人被杀光,孟家绝了后,他投降只是为了保住城里大部分百姓的性命。所以三藩反了没几天,已经年近花甲的孟将军便又跟着举起反清的大旗,他虽然是武将,可这些年并没有好好保养自己,此时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他的女婿,也就是江太祖的哥哥听说岳父反了鞑子,泪流满面的从山里钻出来追随在岳父身边侍候。这位水大哥哥是个犟种,死都不肯剃发,又被家里人关了阵子,后来也想通了不肯连累家人,却说什么不肯做鞑子的臣民,便跑到山里的一个野观做了道士,只可怜他的妻子夹在丈夫父亲中间,一个人留在婆婆家,没儿子,也不敢去看父亲,生生给愁死了。
翁婿两个全成了孤家寡人,倒把过去的那些抛开了,还有什么抛不开的?孟老将军的亲人都死绝了,水大先生心里对妻子愧疚的很,也再不提续娶的事情,只把父母的小儿子也就是他的幼弟水益曾带在身边教导。一场场打仗打下来,孟老将军那衰弱的身体里爆发出了极大的力量,有如神助般的竟然在三藩都给打散了的情况下一次次的大胜,竟被他一直打进了京,康熙的脑袋被他亲手砍了下来。然而他并没有吴三桂那样的野心,也没有那个精力了。他亲人都死绝了,打江山给谁?也不要名声了,别人想做皇帝要名声,他不需要,因而他下了屠杀令,把京城里的满人杀了大半,剩下的老幼病残统统赶回关外。等忙完了这一切,老头子留了遗书,自尽在他家在京城的老宅了。他早就活够了,盯着个汉奸的骂名苟延残喘了这些人,没一个亲人在身边,早就想去找妻子儿女团聚了,老头子只留下一句“老夫今日,总算有面目去见我的老妻了。”这样的遗言。
水大哥焦头烂额,他是文人,哪里懂带兵?好在这些年他的弟弟水益曾没少跟着老将军风里来雨里去的厮杀,倒是懂兵法,一票儿年轻的将领也跟水益曾处的很好,所以孟老将军的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乱,于是水大哥继续管内务,水益曾领兵继续带兵跟国内其他有志于做皇帝的军阀们掐。毕竟老将军死前就病的很厉害了,话里也透露出夙愿已了,可以瞑目的意思,所以大家也隐约感到怕是要选择新头领了,而水大哥的身体嘛,说真的大家一直认为他搞不好得比他岳父早走,只是没想到老人家会自尽,还是走在了他女婿前面。这时候权力交接,水益曾便跳过他的哥哥成了孟系的头领。
孟将军前半生被人骂的体无完肤,可死前这神来一笔,硬是让大江朝的史官们都不知道怎么来描述这个全家都被抗了降,降了又反,杀进了京却不称帝反倒自杀了的倔老头好。孟老将军死后的事情就没什么戏剧性了,他的女婿被家里人关了五六年,在山里忧郁了十来年,身体也早就垮了,岳父走后第二年就也去了。水益曾把境内的各大势力挨个PK一遍,又折腾了五六年,终于打的大家一致同意他当皇帝了。偏西藏跟蒙古又来捣乱,他生平最恨这些外族人,一生气又亲自带队打仗去了,一下子又是五六年,终于打到国内国外没人敢跟他PK了。
于是,大江朝建立了。
水益曾这人,说真的打仗行,治理国家真是个扯淡。他出生的时候父母都在忙着宽慰那个被关在院子里不肯剃头的水大哥,完全把他丢给了奶娘。没几年水大哥跑到山上了,他爹妈也死了。水大嫂一个人拉扯他,偏她又整天忧郁的跟鬼魂儿似的。没几年他嫂子也死了,他哥哥总算想起他了,把他接山里跟自己做伴。他哥哥心情不好,整天喝酒,不饿着他就不错了。小孩子嘴馋,就跟山里猎户学骑马,学射箭……再后来他哥哥兴高采烈的投靠那个造反了的岳父,十四五的水益曾也跟着。这年纪的少年最崇拜力量,所以快六十还能拉起硬弓的孟老将军立码成了他的偶像。孟老将军的小儿子死的时候也才十四,一看到水益曾,那个稀罕啊!一边打仗一边还请先生教他念书,只是这家伙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子,倒是对行兵打仗非常有兴趣。于是孟将军就连开军事会议都让他一边听着……这里可以看得出,孟将军从来就没想过女婿能接手自己这一摊儿,他知道水大哥就不是那块料。正好水益曾跳到他面前,也不知道怎么着这爷俩就对上了眼,更神奇的是水益曾长得蛮秀气,可就是喜欢打仗,而且特别能跟那些军官们打成一片……而且他确实天才,孟将军临死前的一年身体已经很糟糕了,主要的用兵策略都是水益曾订的,当时他十九岁,十九岁的少年,硬是把他的军队,给打进了北京城!
南征北战,推翻了清朝然后是跟其他军阀打,前后就是整整二十年,二十七岁的水益曾当了皇帝。然后……他的麻烦正式开始了。
水益曾打仗那是真的厉害,可他治理国家??说真的他治理国家的时候脑子真的就像被驴踢过一样,你说你个汉人当皇帝,还不赶紧的把清朝那一套丢了?他非不。估计是看到了清朝的皇帝有多爽,觉得当奴隶主比当个没事要被大臣K,多去小老婆那里几趟他都要被大臣骂,多赚一点私房钱都要被大臣们惦记着充公的汉族式皇帝强多了!汉人式的皇帝太TMD憋气了,于是决定学习清朝的精华,咱集权,一定要集权!这才不枉做一次皇帝嘛!主子奴才的称呼继续……哦,直接叫皇帝主子太露骨了,但是叫皇后一定依然是主子娘娘。人口可以买卖,奴才的孩子还是奴才……这多好,国家就是要这样等级分明才好管嘛!(娘的,宋朝就在法令里禁止了买卖良民,老朱家把蒙古人赶走了也就很快在法律上禁止了元朝那些野蛮人在神州大地上又重新开始的的人口买卖的习俗,你好的不学净学乱七八糟的!)
鞑子那些人不是要把所有满族大臣的闺女都送过来让皇帝给自家人挑光了才能去嫁么?多爽?咱当然不能选满人了,咱让所有的勋贵有爵位的人家,七品以上的所有官员,还有许多特许的有功的人家,以上所有人家都要把适龄的闺女送到宫里溜达一圈让我挑挑再说……二十七岁还没娶妻的太祖看到大臣们建议他立后的奏表之后,利马提出了这么个伟大构想。
不过很遗憾,他这个伟大构想没实现。短短的才入关三十多年清朝还没来得及杀光所有汉人的骨气,于是江太祖被大臣们骂的狗血喷头,还有个御史当场撞了柱子。开神马玩笑!我们寒窗苦读几十年不是为了专门给你送小老婆来的!
于是选秀这一条依照了明朝的制度。这个目的跟清朝差不多,但是也不太一样,人家选秀就是给皇帝选的,就是为了充实后宫,而不是像清朝那,从上到下国事家事无不把女人当巩固权势的手段还引以为豪。
在明朝的选秀是这样的:朝廷派出多路人马到全国各地物色出13岁至16岁的淑女五、六千人,在付出一些银币作为聘礼后,就责令其父母在某年某月里把她们送到京师(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