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子-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趣味盎然。可他是个才 
7岁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懂事早。又一次电话交谈。
“倪萍阿姨,你属什么?”“阿姨属猪。”“那你是大笨猪。”“哈哈。”
我假装生气了,不讲话。“我不是说你,是说猪笨。那你说我吧,我是笨马,
我是坏马。”小海风生怕我把电话挂了,聪明的孩子!“倪萍阿姨,你是名
人吧?”“是啊,你小海风不是名人吧。这回我可比你厉害!”小家伙真不
示弱,“那山东的名人也算不上你,武松更有名,他都能打死老虎,你能吗?”

我和小海风像母子,又像姐弟。许多时候,下了班,没事坐在桌前愣神,
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电话。不是想说什么,而是听听小海风的声音就心满意足
了。有时,他随便说一句话,“你吃饭了吗?”我都很感动。还有什么忧愁,
还有什么烦恼?小海风净化着我,鼓舞着我。

我牵挂我这个小老乡,更感谢我的小老乡。好好活着,孩子,也许在你
身上会发生奇迹,有一天你又可以从电视上看见我了!我一定为你再说一次
“天气预报”。


希望

希望

的教师郭凤萍和十几个孩子写给我的信:

倪萍:您好!

坐在这西南大山区的炎炎夏日里,面对屏幕上亲切的您,竟然有一种陌
生感油然而生。也许因为您是名人的缘故吧,让我却不知如何称呼是好,只
有直呼其名了。这种心情但愿您能理解。

给您写这封信是由一群孩子引起的。而我,仅是一名村里小学代课教师。
我们这里条件与城里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贫瘠的土地上任你祖祖辈辈世代
挖种,那种收获也只能寄托在风调雨顺上。可孩子则不同,他们才是真正的
希望,他们应该尽量地享有学知识的权力。当我在外面的世界里经历过再回
到故乡,这块虽贫穷却让人眷恋与牵挂的地方,再面对讲台下人数虽少,却
有着明亮双眸的孩子时,我的心以一颗母亲之心而颤动。我没有更多的办法
去帮助他们(每月只有几十元代课费)。有一天,我看见他们在地上到处撒
泥土,就问他们想不想读课外书。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课外书,我举了
些例子,他们明白之后,齐声说,想。我没词了,上哪去弄这些书呀,我家
里原来给我们姐弟订的一些刊物,早被父亲拿到学校弄得破烂不堪了。后来,
我说大家想个办法试试。问他们认识谁,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倪萍。接着,
我们开始试着写这封信。有些没有学过的字是我一笔一画教写的。托人去县
里交信时,有人还问,倪萍阿姨会帮助我们吗?看着他们期望的眼神,我也
在问自己:能吗?但愿孩子们能够如愿以偿。我先谢谢了!

祝福您的一生!

郭凤萍

96年 
5月 
26日

信的后面又附了一封孩子们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给我的

倪萍阿姨:

您好!

我们是大山里的孩子。这里有很高很高的山,让我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我们很想出去玩,可是我们这里的农村很穷,有的同学书学费都交不起。

我们的学校原来在一个小山脚下,房子很旧,有的墙都快垮了,是国家
给我们新修了学校。我们已经到新学校上课了。我们很爱学习,可是我们没
有课外书读。我们的家里、学校都没有钱买。我们的桌椅差不多都是坏的,
有些都裂开了很大的口子,有时我们写字笔都不见了,一些桌凳是连在一起
的,写字离得太远。爸爸妈妈说他们都坐过。但我们很爱学习。老师说,我
们正是读书的时候,应该多读一些课外书。可是我们一本也没有。除了上课,
我们地上玩,整天满身是灰,像个泥娃娃。看电视,只有中央一套节目的少
儿节目,有时还停电。我们想读书,想知道很多很多的东西。倪萍阿姨,您
能帮助我们吗?

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们班有六个同学又要加入少先队
了。我们十二个少先队员祝您工作顺利,一生平安!


赵雯雯张霞赵松张军

赵雯雯张霞赵松张军

董俊杰张虹董芳林张忠虎 


96。5。25
自从做了主持人,这些年,我收到的观众来信中有三分之一是求我办事
的,而且大多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事,比如:给他们上中央批个什么项目呀,
帮助集资建立什么福利院啊,治病的、上访的、告状的和申冤的。。凡是这
样的信,最多我只能按我知道的有关部门将他们的信转过去,但是我对教师
的来信,特别是乡村教师,这些工作在中国教育事业的最基层、待遇最差、
生活条件最艰苦、教学任务最繁重也是最受人们尊敬的老师们,却有着不同
一般的情感,我觉得他们应当是我们这个社会要永远尊敬和感谢的人,他们
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我很赞同这样一句话:“假如我们以后富裕了,
我们要用金子为中国的乡村教师立一座丰碑。”

乡村教师是我心目中一座金光闪闪的塑像。

我见过许多在山里、乡下教孩子们读书认字的老师,他们大多皮肤黝黑
粗糙,举止拙朴,不善谈吐,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授业传道的老师,倒更像面
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有坐下来和他说上两句话,你才知道他是个文化人,
破旧的衣衫遮挡不住他们富有的思想,灰黄色的脸庞遮盖不住他们智慧的光
芒。看看他们居住的家就更让你心酸了,清苦得让你觉得他们大概可以不食
人间烟火,只是屋里的那一排书,桌子上的一摞作业本,墙上的几把三角尺,
你才知道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小郭老师长的什么样?穿的怎么样?家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但她信中
所说“每月只有几十元代课费”我就知道她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教孩子们
读书识字,她像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一样,为了崇高的目标,竭尽她的全力
了。

我当然应该帮助她们。世界上还有比被别人信任更幸福的事吗?还有比
被社会需要更光荣的吗?放下信,我一刻也没停就和我的朋友小于一起去新
华书店选了上千册的儿童书籍。书店因为知道书是给山区的孩子买的,破例
地在书价上给我打了折扣,并负责打包邮寄。大包的书顺利地寄往四川那座
渴望知识和文化的大山里。

书寄走了,满足了小郭老师和孩子们的愿望,我的心并没有因此而轻松。
那一整天什么事也没做,我一遍遍地问自己,就像我下决心的那样,每学期
都给这个小学寄书,中国这么大,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每年都有数
以百万计的儿童因为贫困而失学,相比之下,小郭老师他们这些乡村教师的
力量是多么弱小啊!冰心老人早就在《我请求》一文中讲了日本战后之所以
能够成为经济大国,就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教育是只母鸡”这个真理。
而我们的许多地区,什么时候能对教育重视起来,尽管村村都写着“再苦不
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但是真正具体落实的又能有多少呢?我常常
收到各地乡村教师的来信,有的是反映他们的工资仅仅是一斗米或一袋面,
也有的反映他们因为没有工资而断炊,竟落到靠学生从家里给他们带饭的窘
迫地步。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我们悠久的古老文明是享誉
全世界的。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蒙学到私塾,历史已经告诉了全世界,中
国人历来是崇尚教育尊师重教的。今天怎么了,现代人怎么了?我们哪个人


没有老师的帮助能长大成人?我们哪个人的作业本上没有老师批改过的红笔
墨?我们这些做过小鸡的人不都是固为吸收了母鸡的营养而欢快地生活在这
个世界上吗?即使是那些掌管老师工资的分发者,不也是因为得到过老师的
教育,他才有能力担当这个重任吗?为什么把老师遗忘了呢?

没有老师的帮助能长大成人?我们哪个人的作业本上没有老师批改过的红笔
墨?我们这些做过小鸡的人不都是固为吸收了母鸡的营养而欢快地生活在这
个世界上吗?即使是那些掌管老师工资的分发者,不也是因为得到过老师的
教育,他才有能力担当这个重任吗?为什么把老师遗忘了呢?

河北涞源县桃木疙瘩村的那位乡村老师,他常年就吃着一坛子秋天腌好
的萝卜,他说:“每顿饭里有点盐味就够了,菜要是油水多了,太下饭,粮
食就不够吃了,这样挺好,省下点钱给孩子们买几本课本。”

云南的一位乡村教师说,我没有更大的抱负,只希望村里的孩子有一个
基本的生存能力,长大了出门坐火车不至于不认得站名,得病了不至于找不
着医院。

我想这样的话谁听了都会忍不住心酸落泪,都是人,都是父母生养,吃
五谷杂粮长大的,命运真不公平啊。

我满怀着对乡村教师的尊敬给小郭老师写了一封回信,我也做出了庄重
的承诺:日后我会不断地给他们三盘小学寄书,如果孩子们能够爱护好这些
书籍的话,多年以后,说不定能成立个小小的图书馆,到那时我一定去看看。
小郭老师很快给我回信了,她告诉我,孩子们看到书的兴奋情景是难以用语
言描写的。我也回信告诉她,我读了她的信后,心中也充满了难以用语言形
容的快乐,大概是分享了孩子们的快乐。

寒假,想到大山沟的孩子们又要度过那个难熬的冬天,我就又给那小小
的图书馆寄走了一批书。不知为什么,书寄走了,很长时间并没有收到小郭
老师的来信,我心中一直担心她迟早会有一天离开三盘小学,因为在第一封
信里她曾告诉我,她仅是一名代课老师,而且她曾经见过大山以外的世界,
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她,一个年轻人,一辈子待在山沟里?我的心情复杂极了,
既希望三盘小学有小郭老师这样的如同母亲的人教育他们,又希望小郭老师
离开那里,有一个比乡村代课老师更好的出路。那些日子我既盼着小郭老师
给我来信,又希望别收到她的信。我相信三盘小学还会有别的老师来教孩子,
我盼望我寄去的那些书籍能替小郭老师帮帮可怜的孩子们。

我是个受过许多老师教育的人,我曾经有一个理想,就是去学校里教书
当老师。如今这种理想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实现了,所以对老师的这份感激之
情就一直深埋在心里,无论走到哪儿,只要对方说他(她)的职业是老师,
我的情感上就又多了一份敬意;无论哪个朋友,只要向我介绍他的老师,我
就如同见了自己的老师一样,油然而生一种亲切,一份热情。在我看来,天
下的所有老师,无论是乡村教师,还是大学教授,他们身上都蕴含着一种可
贵的精神。那就是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

我曾在“文化视点”的第十期里介绍过宋祖英的老师们,给我印象最深
刻的是她的音乐启蒙老师。那位老师个子小小的,样子长得很奇特,你如果
在北京的街头上遇到他,肯定以为他是来这里打工的农民。当我们导演刘铁
民从距离北京几千公里的湘西大山里找到他的时候,他说他好像在做梦,他
不相信还有人记得他。当年他教宋祖英唱歌的时候,宋祖英只有六七岁。后
来宋祖英出名了,上电视了,他在县里开会时和别人说,宋祖英曾是他教过


的学生,大家听了都不相信,说他吹牛,从此他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那位老师几十年都在大山里教孩子们音乐,他有生之年去的最远的地方
就是县城,这一次到首都北京,他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导演为了拍出真实感人的场面,特地把宋祖英所有的老师都请来了,而
没有告诉她本人,录相的前一天夜里我和那位音乐老师进行了以下的对话:

的学生,大家听了都不相信,说他吹牛,从此他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那位老师几十年都在大山里教孩子们音乐,他有生之年去的最远的地方
就是县城,这一次到首都北京,他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导演为了拍出真实感人的场面,特地把宋祖英所有的老师都请来了,而
没有告诉她本人,录相的前一天夜里我和那位音乐老师进行了以下的对话:

边的运动裤)
老师:(很不好意思地笑了)嗯。
倪:这套西装多少钱?
老师:一百八十块。
倪:你一月工资多少?
老师:一百多块吧,有时也发不上一百块。
倪:见自己的学生,其实不用这么破费,干嘛非买这么好的西装?
老师:我想,来北京嘛,这里都是宋祖英的同事,我穿太破了,给她丢脸,让人家笑话

她,怎么还有这么穷的老师。。

我半天说不出话来,这分明是一颗母亲般宽厚仁慈的心,只有父母才会
事事替孩子着想,穿的好一点是为给孩子争脸,老师如父母啊。

那一晚我同老师聊了很多,他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手不停地颤
抖。他告诉我,其实,他在山里教孩子音乐一点儿也不觉得苦,有时一天要
翻几个山坡去几个年级上课。他并不指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宋祖英那样的歌
唱家,他只觉得大山里的孩子太寂寞太可怜了,他们大部分是一辈子也走不
出大山的。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既然命运已经把他们安排在贫瘠荒凉的大
山里,人们会唱歌,生活就会变得轻松一些,世界就会开阔一些。当年宋祖
英在山里的时候还没去过县城就会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就知道北京有个
毛主席,这不就是教育为她打开通向新天地的大门,音乐带她走向希望之路
吗?

我很吃惊,我所认识的这些乡村教师竟是那么相像,他们的理想,他们
的追求,也是那么一样。我相信我们能够相遇,因为我们心灵相通。
老师们质朴的话语显示了他们博大的胸怀,我的灵魂又一次受到净化。
我的内心涌动出一种愿望,我愿意为中国的乡村教师竭尽我的全力!


太行断想

太行断想

——太行山。

——自题

生长在海边的我,却格外向往山。大山小山有名山无名山我都喜欢,只
要有起伏,有绵亘,有透迤,有蜿蜒。山给予我的是一种力量的气势,一份
依托的情感,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信任。

遗憾的是我见过的山不多,掐指细算三三两两,所以山在我心中的那种
神秘感就越来越重了。

我曾去过山西的太行山,就算你驱车绕山十天,也只能算是走了一段山
脚而已。但就是在太行山的山脚,我亲临的那一幕,让我揪心至今,我不想
指责谁,我更不想怨恨太行山,但无疑太行山之行破坏了山在我心中的美好,
打碎了我这个海姑娘的梦。

1983年我随长春电影制片厂去山西采撷《流泪的红蜡烛》影片的外景,
导演之所以要带上演员,是为了让我们充分地体验生活。我非常珍惜这个机
会,一路上我兴致勃勃,睁大了双眼尽收着太行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一石一丘。

距离是一种美,或许想象的远比现实更美,太行山在我头脑中的全部印
象就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歌中唱的那样: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山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


汽车载着我们剧组的主创人员从河南的林县开始进山。林县是当年农业
学大寨最著名的“红旗渠”所在县。那里的人们由于常年吃腌酸菜而成为全
国食道癌发病率最高的县。我们去的时候,全国的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