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悲悯的世界-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大学里构思的。如果说我现在还很怀念大学,不如说除了怀念在那四年里遇到了的人以外,那就是图书馆里那种读书的氛围了。
在这里,我要特别谈一下大四,大四是所有读大学的人,面临社会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为了找工作而读大学的,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还争论着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我想这些人真无聊,读书在三千多年前就存在了,那个时候,你还没出世呢,读书有没有用轮不到你说话,读不读书是一回事,能不能找得找工作又是一回事,就业又不单单是学校的事,而是社会各个方面的事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太过于将读书的目的单一化和功利化,这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效率优先的时代里,一部分人急功近利的心态,还是那句老话:读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我想说的事,我不是清高,也不是站的说话不腰疼,读书不一定是为了就业,我不喜欢命运,但这一次我要感谢命运使我没有考上中专(那个时候,中专分工),而是让我考上了高中,从而读了大学,如果不是这样,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当然,还是要感谢父母对我的无私支持。
回忆了半天,读书到底给了我什么?不能说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但读书确实改变了我的性格,扩展了我的视野。
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就是,人的性格犹如野生的花草,读书好比修剪移栽。
正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以利胸利肺,散步可以消化,骑马使人反应敏捷,足球篮球使人懂得合作等等,人身上的各种性格缺陷,都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孤独寂寞的时候,知识可以消遣。高谈阔论的时候,知识可以装饰。处世行事,知识意味着才干。所有的知识不一定来自书本,但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我们不仅仅读书本,还要学会读社会这本大书。
为了装潢而藏书是自欺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的就是书呆子。我在书籍中寻找的是一种乐趣,我不去吹嘘炫耀,只是为了认识自我,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享受短暂的人生。
我读书好比吃东西,有的浅浅一尝,有的生吞活剥,有的需要仔细品尝,慢慢品味。还有的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只需知其大纲,但对于一些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因此选择一本好书成为了我头疼的一个问题,好书犹如一杯美酒,一朵鲜花,一位良师益友;坏书犹如一潭污水,一堆大便,一个猪朋狗友。
我读书并不会对作者胡加评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过目即忘,而且不博学善辩,但我对眼前的一切事物,包括超过我的理解和不能理解的范围,都喜欢无拘无束的思考。我所思考得,并不是事物本身是什么,而是指我自己有什么感受。
这大概就是我喜欢读书给我带来的唯一好处吧!
论朋友
    我是一个很注重交友的人。我很同意古人的一句话:只要能邂逅朋友的影子,那就是幸福。
朋友对一个人必不可少,更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缺少的东西。没有朋友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烦恼。在没有友情的人群中生活,这个世界不过是一片辽阔无边的旷野。
友谊是需要平等交流的,而父子间就缺乏平等,也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交流。同样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在一条起跑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它可能有一天会变成友谊,但学生对老师的爱戴,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不可能变的。
爱情太过于活跃、激烈、火热、但又朝秦暮楚、变化多端、狂热激烈、忽高忽低、时热时冷。而友谊则是一种普遍的热情,它平稳冷静、经久不变、高雅愉悦。友情是积累的,爱情却是突然的。友情必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爱情却是往往在一瞬间就可以发生了。如果说爱情的感觉是甜蜜,那么友情的感觉却是温馨的。
婚姻是一场交易,这种交易总是为了其他目的才进行的,除此之外,还要理顺许许多多不相干的复杂关系,它们足以引起关系破裂和扰乱强烈的感情。友谊只是和自身有关,并不涉及其他交易。
武侠里的友谊只是理想化的友谊,他们轻生死,重义气,为了一句话,什么事情他们都做得出。每一个人都必须为了某些事情付出代价——一种朋友间永恒不变的友情和义气,一种一言即出永无更改的信约。这可能就是我们沉溺江湖不能自拔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我要的友谊?它应该是心灵互相相通、互相交融,机遇相连接的频繁交往与亲密关系。利益和效劳能够养育一般的友谊,但对于这种友谊,我们要格外小心翼翼,因为它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破裂。爱他就得想到有一天会恨他;恨他时得想到有一天会爱他。这句话是一帖良药,但对于崇高的友谊,这句话就是极度可恶了。
在生活中和一些人培养普通的友谊并不是难事,可是我们找一个人要敞开心扉,毫无保留。一切动机也要明明白白,确实可靠,那就不容易了。
普通的友谊是可以和几个人分享的。你可以喜爱这个人的相貌,那个人的性格随和,也可以欣赏这个人的好心肠。但我要说的崇高的友谊,是不可分割的,双方把自己灵魂的一切给了对方,对方也将自己灵魂的一切交给对方,哪怕是在千里之外,哪怕是百年以后,两人都能感受到友情的存在。两人的相遇哪怕像流星一样,纵然是一瞬间的相遇,也会迸发出炫目的火花。火花熄灭的时候,也会给两人造成影响和震撼,却是永远难以忘记的,有时甚至可以令你终生痛苦。就算是对手,也可能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情人虽是新的好,但朋友总是老的好。一个容易伤害到你的人,通常都是最了解你的人,那你就要小心了,这种人常常就是你最亲近的朋友,但他不一定和你有崇高的友谊。一群整天和你混吃混喝的,对你阿谀奉承,在酒桌上对你信誓旦旦,但你有事的时候,他就逃之夭夭,那你就要小心了,这些人看中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身上的金钱,权力或其它东西。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和猪朋狗友在一起,你将得不偿失,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你将获益无穷。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就是朋友,如果你对不起我,出卖我,你根本就不是我的朋友,根本不配说这两个字。
一个人交朋友应该不考虑目的,不计利害,不问后果,等他交了朋友以后,他为了朋友做得,只要不违背良心和法律,已经“不是为了什么”了,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情,一种有所必为,义无反顾地勇气和义气,。
当你知道你的朋友处于逆境的时候,你就写信告诉他“一帆风顺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
当你知道你的朋友需要钱的时候,你就寄给他,并交给他一张借条。
当你知道你的朋友饥寒交迫的时候,你请人给他送去食物和衣物,并给他寄去他一封充满安慰和鼓励的信,如果可以,就介绍一个面试的机会给他。
当你知道你的朋友发大财或出名的时候,你就悄悄地给他送去一束鲜花,然后在人群里消失。
有这样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我已习惯在哪里都是一个中的一半
现在我的另一半已不复存在
命运掠走了我灵魂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我不再爱惜
你离去的那天,我的灵魂也随之消失
友谊给我带来了快乐
这一切都随着你离去而消失
你走了,我的幸福也随之消失
你的坟墓埋葬了我们的灵魂
真正的友谊是无价之宝
如果有一天你不在这个世界了,或者你的朋友不在这个世界了,你们其中有一个人这样念叨那你的友谊才真正的算是真正的友谊。
论自由
    “自由”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1、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的意识活动的权利。2、哲学上把人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3、不受限制,不受约束。
“自由”在诗篇里是这样描绘的:友情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要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希望自己拥有一双鸟儿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其实,以其说人类渴望飞翔,不如说人类渴望自由。
自由对于人类是那样的珍贵,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因为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里,又有不同的自由,在奴隶社会里,少数奴隶主的自由是相对大多数奴隶的专制而存在的,在文明社会里,多数公民的自由是相对少数危害他人生命和财产而存在的。
在科技发达和愚昧无知面前,自由也是不同的,原始社会的人类受到各种各样的人为和自然条件所限制,绝不可能像现在社会一样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他们仅仅只能在范围狭窄的地域中活动,因此他们从内心中渴望像鸟儿一样飞到更远的地方去。而到了现代社会,自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犯人渴望自由,渴望离开高高的,布满铁丝的牢墙。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渴望离开父母,离开束缚他们理想的家。革命者渴望自由,渴望打破旧的,腐朽,充满压迫和剥削的制度,忙碌的人渴望自由,渴望有一个愉快的假日,相爱的人不顾父母的反对、世俗的眼光,反抗这个封建婚姻制度,为的是恋爱的自由,贪婪的人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己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人生而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人类是自身最大的奴隶。纪伯伦说过,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人类生活的枷锁大多数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犯人渴望自由,渴望离开高高的,布满铁丝的牢墙。可是对于服刑的犯人和森严的监狱,外面的世界对于所有人又何尝不是大的“监狱”,法律,道德,良心等等无时无刻地束缚着每一个人。
我们小的时候,想尽快长大,摆脱父母的约束,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了父母的责骂,却多了一个讨厌的老板或是同事,一个整天在你耳边唠叨的老婆又或是见风驶舵的朋友。自己毫不容易得到喘息的机会,责任,压力和竞争又让你永远不得安宁。
忙碌的人,在忙碌的时候总是抱怨自己太忙,可是当他们真正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反而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又开始问自己:“现在该干什么才好?”在休息的时候除了睡觉之外,每一分,每一秒,脑子里无时无刻地计划着下一步怎样休息:到那里去旅游,到那里吃喝,到那里游玩,结果越玩越累。
我们推翻一种制度,建立一种制度,我们从旧的环境进入新的环境,这仅仅意味着我们只是摆脱了一副枷锁,换上了一副相对比上一副枷锁舒服的枷锁。
我们不停的需要,无至尽地需要,以至我们成为了物质,金钱和名利的奴隶,自由变成了贪婪,甚至危害到危害了他人人身的自由,以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人类就想一群走失的羊群,虽然逃离了桎梏,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兴奋和喜悦,反而会感到害怕而沉默地缩在一起,呆在原地毫不动搪。这是因为他们对获得的自由感到恐惧和不知所措,而且似乎还很高兴能回到原来熟悉的牢笼中。
多少年来,我们被老师、父母、书本和权威们的教育下长大着,我们被电视、声音机、网络包围着,我们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把自己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总是期待某些人告诉我们是非善恶的标准,然后循规蹈矩,我们的思想机械呆板,我们的心灵毫无自由可言。
我们在物质社会里没有绝对自由,但可以我们的心灵是可以拥有绝对的自由的。
自由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是从某种东西挣脱出来的自由,而是一种自由的意识,一种可以怀疑和追问一切的自由,它强烈,活跃而富有生气,因此能清除各式各样的依赖、奴役,臣服以及逆来顺受的阴影。
我们可以为了五斗米折腰,可以关在暗无天日的大牢里,可以千夫所指,但我们的心灵不能没有自由,因为有了心灵的自由,我们才是我们自己,才不会压抑自己,才不会活得肤浅和空虚。
论时间(一)
    论时间之时间的力量
什么东西使一碗香喷喷地米饭变成一碗不能下咽的馊饭?
什么东西使一罐平常的山泉变成一罐香飘十里的美酒?
对,是时间。
时间的力量强大无比,它无所不能,无坚不摧,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之抗衡。
一个穷苦潦倒的小村庄一步步地变成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无数的楼房倒下,又有无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崎岖,布满水坑的道路变成笔直、平坦的水泥路,许许多多的人走了,又有许许多多的人来了,旧面孔变成了新面孔,新的面孔又渐渐地变成了旧面孔。
一个读小学时,天真可爱,成绩优秀,笑起来脸上还有两个小酒窝的人见人爱的孩子,在他父母亲离异后,他离开校园,最后一步步走进黑社会的,没有谁看见他第一次吸烟,第一次喝酒,第一次吸毒,甚至第一次提着刀和其他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到大街上砍人,我再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人见可恶,臭名远洋的人了。
人们啊!是谁见证了这些事情,这些过程,是谁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沧桑,他是时间。他是时间啊,你们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里。
他是造化,人世沧桑由他安排;他是上帝,生死存亡归他主宰。
他温柔的时候,胜过美人的香吻;他粗暴的时候,赛过狂风暴雨。
他让海伦菀尔一笑,于是特洛伊变成了一堆废墟。他给了美国一颗叫小男孩的原子弹,于是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呈现了一片欢歌笑语,生机黯然。
他借夏娃的身体,显现在亚当面前,于是夏娃亚当的儿女出现了,他们赤身裸体地奔向世界各地,他给他们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人类。”他站在无数王朝的皇帝面前,幻化成不同的事物:佳丽、版图、诗篇、画图、名声等等,从而上演着写满史书的故事。
在他的面前,地位显赫的帝王将相终将化为云烟,宏大雄伟的宝殿与人类引于自豪的文化科技最后埋葬于尘土。没有千年不倒的城墙,没有哪一个文明能恒久恒新,能永远占据历史的舞台。
他是可以是孩子的笑声,是慈爱母亲的双手,是侩子手里的屠刀,是阴谋家的阴谋诡计,你赞美他,不禁顶礼膜拜,感谢他,你也可以憎恨他,厌恶他,但他随时随地和你在一起,乃至你死去,他也将永远存在。
他给诗人增添灵感,他是画家手中的画笔和涂料,他是音乐家的老师,他是运动员的汗水。他在历史的长河里反复反复淘金,直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他才让真相出现,让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呈现给人们,让一切糟粕化为乌有,使真正有才华和才干,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名垂青史。
他是幸福和悲伤的起源,是成功和失败的起点和终点,是梦想的舞台,是爱情、亲情、友情的向导,是精神的传承者。他是一朵玫瑰,迎着朝阳,敞开心扉,于是有人把他摘下来,吻着我,把我放到他深爱着的姑娘的胸口,那个姑娘已经永远不在苏醒。
论时间(二)
    论时间之时间的划分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匆匆》里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那时间呢,它还有再来的时候吗? 
孔夫子看见河水东流,日夜不停,曾经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