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悲悯的世界-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生对我们只有一次选择,就让我们选择自己的生命有点意义。
论财富
    通过正当的途径追求财富是令人赞美的,而一个人占有过多的财富在法律上是受到允许和保护,但在道义上是不道德的。
过多的财富只会是人生的累赘。
尽管人是欲望的最忠实的仆人,当一个需要满足后,那么另一个需要总会出现……可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他的需要也是有限的,当一个人的需要都得于满足,超过这种有限的需要的财富,那便是多余之物。
实践证明,大量的金钱只会流向少部分人的手里,这必然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而这种分化必然对贫富双方都产生不好的影响。
富人谈钱时从不说真话,从不敢真实地公开自己的财富,钱越多,忧虑越多,疑神疑鬼,忧虑重重,生怕哪天突然自己一无所有,整天你的思想就集中在钱堆上,那时金钱不再为你服务,你就像一个吝啬的守财奴,不愿于多花一分钱,如果多花了,那么你就会自责和痛苦半天。
穷人整天梦想发横财,把做个有钱人念叨着,眼睛也被金钱所蒙蔽,幻想着那一天爆富后,因如何花钱而绞尽脑汁。于是有多少人为了积累大量的财富铤而走险,违背良心的谴责,选择了并不是自己本意的生活方式,从而最后使自己堕落到万劫不复的深渊。
富人因过多的钱财而发愁,穷人因追逐过多的钱财而犯难,在人生无常的前提下,当大部分富人和穷人的希望变成失望,那么两者都将失落,无所事事,苦闷,痛苦,转而向外界释放,从而危害别人以及社会。
因此,适度的贫富差距是有利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过大的贫富差距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无法切除的毒瘤,这不仅仅是经济规律所决定,更是人性丑恶的表现。
痛苦都来源于无休止的欲望,双眼被贪得无厌蒙蔽了,这只会使我们忘记了享受仅有一次的人生和生命。假如我们还不清醒,那么我们的生命只会白白流逝,人生将毫无意义,最后只能埋怨自己了。
其实,对于一个人,财富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已经是他无法消受得了的。俗话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历史上,有多少人因多财而招祸,又有多少人因想发横财而堕入万劫不复?
当然,我们不要鄙视财富,善于利用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生活的质量和方式,可以实现我们的梦想,可以帮助别人,甚至可以在一定的场合里打通关节,救人于危难之间。
可是我以为,过多的财富应该服务于社会,留给儿女的财产适当即可,如果过多的财富,对于他们未必是一件好事,儿女反目成仇或招来一群饿狼,将其团团围住,把他们当成围捕的猎物。穷人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也应牢记这条。
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包裹,只会步履蹒跚,行走缓慢,而一个人轻装上阵,他将欣赏到沿途更多更美的风景。我们应该用正当的手段去谋求,然后慎重使用手中的财富,如果慷慨地用于济世,那么临死时你就会毫无牵挂,微笑着与世离别。
论人生的价值
    需要决定价值。
人的一生最大的特性就是需要、需要,不停地需要,无休止的需要。
一个需要被满足以后,另一个需要就会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一个需要的开始意味着另一个需要的结束,一个需要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需要的开始,无休无止,直到我们生命的结束。
就听一听我们自己欲望的呼声吧!
我们要满足了基本温饱,我们要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一定的储蓄,我们要得到友情,爱情,亲情,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所成就和建树,并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荣誉。我们要实现自身所有潜能,就是说,一个作家必须写小说,一个画家必须绘画,一个商人必须追求金钱等等
个体的差异造成了关于自我、关于文化和关于世界的不同偏爱,同样,个体特有的需要产生了特有的价值。
有智慧的人就必须运用他的智慧,有肌肉的人就必须运用他的肌肉,有眼睛的人就必须运用他的眼睛,具有爱的能力的人就会有爱的冲动和爱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我实现,并得到和谐、自由和健全的主体感受。
这就是说,能力是一种需要,而这种需要是一种人体内固有的内在价值。
每一个人都存在于社会,如果我们脱离社会,仅仅是为了满足温饱,那么价值对我们就会微乎其微,甚至和其他动物没有两样。因此价值的产生,决不会单单由我们自身的需要所决定,更多的是他人和社会需要。
饥饿是以我为中心,它唯一的满足就是让自己得到满足,可是当我们希望得到一份稳定的职业,一定的储蓄,希望得到友情,爱情,亲情,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所成就和建树,并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荣誉。希望我们要实现自身所有潜能,实现自我的需要,必然会涉及到别人,社会以及国家。
那么别人,社会以及国家的需要将决定着我们的价值,尽管因为别人的嫉妒,社会的不公、国家发展和制度的不合理等等不确定的外界因素,使我们的自身需要和能力,总同现实不符合,可是这种矛盾并不妨碍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恰恰相反,它更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伟大,更加另人敬佩。岳飞、李白、梵高等等名人就是一个最好例子
当别人,社会以及国家的需要和我们自身需要相符合,那么我们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可以适应禁欲生活,可以容易为了原则而抵挡危险,可以放弃钱财和名声。因为别人,社会以及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自身的需要。
也就是说,别人,社会以及国家的需要是一种价值,而这种需要就是我们人生的外在价值。
一般来说,只要满足了最基本的需要,一般人都能生存,可是人不会就因此而满足,那么他的价值就出现了,从而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人的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决定了价值的双重性,即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而需要的大小必将决定了价值的大小。
如果你仅仅为了温饱,那你的价值就会和畜牲没有两样,或者是仅仅简单地为了追求金钱和财富,那你的价值将只是和人民币一样重,或者你只是为了组建一个家庭,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那你只会和无数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里连泡泡都不起一个(这不能怪你,我或许和一样)。
但如果你为了自我的实现的需要和为了别人,社会以及国家的需要,那么你的人生价值就不仅仅是最后的一块墓碑的重量了。
论人生的几种状态(二)
    面孔——人人都有两个面孔,一个面孔是给别人看的,另一个是给自己看的。
其中单独的一个面孔是不会使人发笑的,但如果把两个面孔放在一起,那就会使人发笑了。
完美——人是上帝手下最不成功的产品,因为我们能够意识自己的缺陷,而宇宙本身不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人在各个方面都是有限的,他永远不可能没有缺陷:
声音过响令人而聋,光线过强令人目眩,距离过长或过短都有碍视线,恩情过大令人不安,言论过长或过短反而模糊了论点,欢乐过多令人不愉快,和声过度使音乐难听。
一切过度的品质,哪怕是最美好的品质都将是我们的敌人。总之,完美的东西对于我们根本不存在。
说服——没有谁能真正说服谁,没有谁能真正理解谁,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人们通常总是被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亲自发现的道理所说服,而别人所说的道理只是在他的世界里起到引导的作用。
挥霍——没有人会把金钱在大街上分发给别人,也没有人会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无缘无故地让给他人,可是我们却轻易地分发自己的最美好的东西——时间和生命,我们对时间和生命挥霍之多远远超过我们挥霍的任何东西。
价值和伟大——人的价值不在于爬得多高,而在于品行端正,就像我们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失去的越多,这不如在平地上好好走路,走的远,能看很多风景。
人的伟大不在于心有多高,而在于有节制、有分寸。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只要我们努力了,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不后悔。
可悲和幸运——当有人的眼睛被一些东西妨碍了我们看见前面的悬崖的时候,这个人也会无忧无虑地在悬崖上面上面奔跑的时候。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只会抱着庆幸不是自己的心态看着那个人,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那个人,我们不去看结果,就奋不顾身地向前奔跑,最后却是碰得狗血淋头,抱恨终身。
我们不抱着尝试的态度去劝别人,而别人也不抱着尝试的态度去劝我们,这是可悲呢,还是幸运呢?
消遣——人生只是一次短期旅行。我们知道那不过是无数灵魂和生命相互接力的时间旅程之中的一段路,而且相比时间的旅程,人生的旅程实在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
况且人自身的自然的种种需要却消耗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只剩下来了很少的时间可以供我们支配。然而我们在剩下的那么点时间里是那样的强烈不安,想方设法地想支配这点时间,以致我们一心想消灭这点时间,可是这点时间实在太少了,我们实在不能做点什么,那么这种对于大部分人成为了一种不可忍受的痛苦。
因此,大部分人对于解决这段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遗忘自己,而遗忘自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事于有碍想起那段时间的事情,好让这段如此短促而又如此可贵的时间毫无痕迹地消逝。这就是人们所称之为消遣或作乐的一切东西的起源了。
论目标
    没有人因为目标而忧愁,因为他们要么没有目标,要么他们的目标太多。
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他就像是一根纤弱的苇草,是那样的脆弱和无力,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足以使他夭折。他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让他烦恼、恐惧、忧虑。
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干任何事,他都不可能有至死不渝的决心,坚定不移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他总是左顾右盼,前怕狼后怕虎,最终,他将跳脱不了失败和不幸的命运。
人生最好是有一个较高的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就是在生命的海洋里毫无目的的随风飘移,他们从来不考虑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更不会考虑以这种生活方式活着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漫无目的的生活,只会给你带来失败,不幸,无尽的悔恨和苍白的人生。
一位名人说过:“职业低下的人,如果把目标定得较高,他也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壮志凌云的人肯定比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有出息。”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软弱无能往往与生活没有目标联系在一起。只有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和信心,才能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我们不仅仅要树立目标,坚持一贯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即使迟钝愚蠢,只要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
莎士比亚说过:“一颗质地坚硬的橡树,即使用一柄小斧去砍,那斧子虽小,但如砍个不停,终必把树砍倒。”
外国有句谚语说:“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如果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目标,毫无疑问这个人会比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
那些心存高远的人,所取得成就必定远远离开起点,将鄙视过你和嘲笑过你的人远远抛在后面,你才是笑到最后的人。那怕即使你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你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会让你受益匪浅,让所有的人对你刮目相看。
正如我们的眼睛看东西即不能看远,那会看不见;也不能看近,那会看不清,即不能看多,那会分不清,也不能看少,那会厌倦。
合理的目标是你创造的力量。请不要忘记生命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死亡,而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如果你不想虚度此生而你要做的就是赶快现在做起,在死亡降临之前,那你就要考虑一下你这一生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然后确定一个恰当的目标,并为这一个目标集中自己的所有的力量,用出自己的所有的精力,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哪怕是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论与自己的斗争
    不要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不要总以为别人老是跟自己作对,不要总说自己没有机遇,很多时候,不幸都是我们自己亲手造成的。
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或外界,而是我们自己。
马斯洛告诫我们,人的本质中有一种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人的本质中还有一种相反的趋势,还有倒退、害怕发展、不能自我实现的趋势。
先看看我们自身吧!
贪图享乐,安于现状,胆小怕事,固执己见,瞻前顾后,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目光短浅,盲目跟从,自以为是,愚蠢无知等等,尽管我们从内心里渴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可是我们又害怕面对自己的最高可能,害怕窥见自己最完美的时候。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都在对自己不断地进行斗争着,选择着:是前进还是后退?是离开还是倾向自我实现?
正如我们一方面安于守旧,喜欢一个确定,有明确答案的世界,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追求冒险,变化,发展的世界。
我们可以抛弃自己的实际情况,忽略自我实现的自主性,从而压抑自我实现的欲望,在这里,我们仿佛只是一架机械装置,而这种装置仅仅达到某种外部目的,而不是为了自身。而人又可以抛弃外界世界,以反省,沉思等方式进入自我的实现和潜能的发掘,这是创造性、艺术、爱的源泉,也是人类伟大之处。
因此,我想告诉你,如果你选择了前者,那你今后的一切不幸,都是你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人,因为你总是逃避那些发挥你能力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
而一旦你选择了后者,这个人将会自觉地树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辉煌的梦想,才敢说他有可能超过苏格拉底,超过林肯,超过莎士比亚,超过李小龙等等,而把目标定的定得这么高的人必定也会有退却和懦弱的时刻,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有不足之处的,但他应该也能意识到所有在人类历史有所贡献的伟人和名人们也同样和他肯定有过类似的怀疑、不确定、软弱的时刻,然而不管怎样,他还会奋斗下去,即使失败了,他的精神将受到所有人的敬仰和佩服,而不是遗忘。
我们总是以他人给我们自己的评价作为自我实现的定义,我们总是以环境来给我们个体的价值下定义,为什么我们不以个体价值和健康为主要依据来考虑呢?
盲目顺应时代、现实、社会和他人,一味反对时代、现实、社会和他人。都是不可取的。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个发掘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人。
发掘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就是发展,人在发展中才是健康的,可是我们的时代把圣人、英雄、绅士、骑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毫无问题,四平八稳,苍白的替代者。人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人的自我发挥,自我实现的内在本性无法表露,人性被扭曲、压抑或根本得不到关注,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更是我们自己的悲哀。
你想超越环境和别人,你就要超越你自己。
你想成为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