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悲悯的世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寻找方向,而我们环顾四野,找到的却是迷惘。
我们追求真理,而我们找到的却只有虚无。
我们渴望幸福,而我们得到的仅仅是哀痛和死亡。
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奴隶,不要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别人的生活恰恰就是你生活的一面镜子。
果腹之后的美食,御寒之外的时装,繁殖之上的爱情,富足之下的迷惘,死亡面前的意义等等生活的压力、诱惑和动荡不安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以致让我们迷失了生活的本质。
不要相信人的外表,那会蒙人。不要依赖财富,那会消失。
当苏格拉底看到许多奢侈品在贩卖的时候,他不禁说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啊!”
生活中,工作的重负和不利的处境,危险和烦恼难以计数,不可避免。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任何人看到别人的孤独,就像任何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孤独。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生活的本质就是孤独。
孤独感使我们总以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来看这个世界和看待别人,世界上,没有谁能真正地理解别人,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包括你自己的父母。
现代社会中,社会大分工越细,人们的孤独感越强,可是,愚蠢的人对孤独感总是逃避,而聪明的人在孤独中显示出其的高尚和伟大。
无论我们生活的环境如何不同,我们生命的本身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连接生命开始和结束的两端的所有景观。
为什么我们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其实,生活怎样对你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对它的态度和观察的角度。微笑着面对生活,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也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哭泣,生活也对你哭泣。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要如此匆忙,这样浪费生命?我们要到达什么样的目的地,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和你一起走过的人。
生活中充满了诱惑,人性又有过多的贪婪,亚利士多德这样说过:“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因此生活需要我们懂得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约束。
生活需要的是哭过的人,受过伤的人,有追求的人和努力过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懂得生活的真谛。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论人的几种状态(一)
    人生的四个时期——儿童时期的依赖性,青年时期的独立愿望,中年时期的生活需要,老年时期的生命归宿。
生命在于运动——我们的生命要求我们不停地运动,如果哪一天我们停止下来,那只有死亡能阻止了。因此对于一个人最积极的事情就是逃避死亡。一旦生命中没有激情,没有追求,无所事事,也无所用心。这个时候,死亡会迫使他感觉到自己的虚无、自己的沦落、自己的无力、自己的依赖和自己的无能。让他灵魂的深处马上就会出现无聊、失落、悲哀、忧伤、烦恼以及绝望。生命不仅仅在于肉体的锻炼,更在于灵魂的考验。
狂妄和虚荣——狂妄和虚荣总是在一起,就好像是一个孪生兄弟。我们总是如此狂妄,以致于我们总要为世界所知,总要名流千古,总要高人一等;可是当我们明白我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可笑和滑稽,以致我们又如此虚荣,周围的五、六个人的认可都会使我们欢天喜地,得意洋洋。这个时候,以致又使我们起了狂妄的念头,周而复始。可惜没有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因为狂妄和虚荣是如此深入人心。
现在,过去和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现在永远不存在,我们总是期待未来,我们巴不得加快未来的脚步,可是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轻率,因此深深后悔的时候,才发现现在已经变成过去,于是我们又在已经无法挽留的时间里徘徊,以致我们的思想完全被过去和未来所占据,我们几乎没有一点时间留给现在。因此我们永远也没有生活过,我们依靠着一点点希望生活在未来,依靠着许许多多的回忆生活在过去,就仿佛我们永远等待着幸福,而不珍惜眼前的幸福,那么不幸福是那样的不可避免。
有限和无限——当我们的灵魂发现了我们的肉体的时候,同时也发现了数量、时间、空间和度量,从而也发现了有限和无限。为什么我的身体是有限的?为什么我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什么时间是无限的?大自然为什么在无限中选择了我,使我诞生,度过有限的百年又使我在无限变成纯粹的虚无。本来大自然是可以选择无限中的任何一个而非我,因此我们认识无限而对它要不可及,于是我们创造了上帝,于是让有限的东西可以存在在无限的面前变成可能性。
尴尬——人的身上充满了矛盾,而其矛盾的出现就是过多得考虑自己,他要求伟大,而又看不见了自己的渺小;他要求幸福,而又看不到了自己的可悲;他要求完美,而又看不到了自己充满了缺陷;他要求能成为别人爱慕与尊崇的对象,而又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只配别人的憎恶与鄙视。当人们发现自己所处的这种尴尬境地时,就如他脱光衣服站在所有人的面前一样。毫无疑问,充满缺点乃是一件遗憾的大事,但是认识缺点而又不肯承认缺点,则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因为所有人都是脱光衣服的人,而他还不知道自己没穿衣服,依旧大笑别人没穿衣服。
流逝——人生是这样流逝的,一开始,我们为了安宁,向着某种阻碍作斗争,可是后来当我们得到安宁的时候,我们却习惯了向着某种阻碍作斗争的过程,从而变得不可忍受安宁了。因为我们不是想着追求明天的安宁,就是想着逃避今天安宁的威胁。
论看法
    人类太多的不幸在于:人通常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惑,而是被那些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惑。
正如钱只是用来物物交换的媒介。钱应该是人们用来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工具。可是很多人,有钱时哭穷,没钱时装富,从不真实地公开自己的财产。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没钱和钱多的忧虑一样多。
没钱的时候,我们像只饥饿的老鼠一样到处寻找金钱的味道,我们总是怕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总觉得比人低人一等,于是贫困随时阻碍着我们的生活的质量和追求的脚步,甚至敲打着我们的灵魂和骨头。
钱多得时候,把钱装在身上,我们总是担心路旁的人,常常害怕随行的人,把钱放在家里,心却在家里,把钱存在银行里,又担心自己忘了密码。
贫困不一定产生自卑,产生吝啬的一定不是贫困,而是富有。
如果说生活提供了事物的内容,而事物的形式则是由我们所决定。
其实,对于忧虑,每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判断力都是相同的,我所担忧的事正是别人所担忧的,我们所担忧的事情可以随意在其他人身上找到。
因为事物进入我们的世界时早于被我们的想法同化。尽管有人会接受事物的真正状态,但因为习俗、习惯和人类本性中的固执和懦弱,使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为同一个事物想象出相同的忧虑。
一切事物的价值并不是由它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看法产生的。对于一切事物,我们总是要对它们做出评价,不仅要考虑它们,还要考虑它们对我们的价值。即要关心它们的质量、用途,还要关心我们得到它们的代价,仿佛是我们给事物带来了价值,而不是事物给我们带来了价值。
在这一点上,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谋取最大利润的成功生意人。
也就是在这一点上,每一个人又是经营人生,却输得一干而尽的失败者。
衣服可以暖身,但热量并不来自衣服本身,而是来自我们的身体,衣服只是用来维持和增加热量。
苦读对于懒人是一种残忍,戒酒戒烟对于酒鬼烟鬼是一种折磨。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得是我们生前对死亡过多的想法。这与死亡本身无关。
事物本身并不痛苦和艰难,是人类的脆弱和无能导致了痛苦和艰难。
一只笔直的筷子在水里看上去似乎是弯曲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看清事物的本身,而且要有看待事物的方法。生活里,是快乐?是幸福?
这全凭自己的感觉,这决不是取决于别人对你生活的评价,只有这样,看法才是真实可靠的。
欢娱和快乐,嬉笑和玩笑与轻浮为伴,生活在其中的人并不一定离痛苦有多远;在忧愁中如百折不挠,反而常常会感到幸福。
一位哲学家在船上遇到风暴,周围人惊慌失措,他便以一头在船上无忧无虑的小猪为例,鼓励人们不要害怕。既然我们因为有思想而高兴和骄傲,为什么会因为思想而痛苦而烦恼?
既然知道事情会使我们心绪不宁、坐立不安,那么,我们要思想又有什么用?了解真相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何用?
有时候,我们要作一个为了谋取最大利润的成功生意人,有时候,我们又要做一头在暴风雨中船上的小猪。至于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那就要看你自己的看法了。
佛说,一沙一花皆是大千世界,从某一种角度上看,你就是世界,改变自己的看法,就是改变这个世界。
论我们能知道什么
    人,与生俱来的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无知。
蒙田说,我们知道的东西再多,也只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中的一部分。
你是否见过小孩子在玩水的情景,他们努力地把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企图把水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里,可是他们越是千方百计地使其就范,那些水越是变得毫无形状,越来越小,越来越散,散到不计其数。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不停地持久地做得事情就是:把一些问题分了又分,使人研究和怀疑,让人不断争执和辩论,并使这种情况扩散开来,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人类之所以制造问题,再把问题分来分去,使世界分乱迭起,变化多端。就像耕地,土越是翻得越深越细,土越肥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诞生了“凡物莫相不异”,“天地间从来没有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的哲学。画家达芬奇看出鸡蛋间存在的差异诞生了伟大的艺术。
这说明了差异性诞生了创造,大自然注定只能创造不相似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才使人类得于延续。
对同一件事情的判断,两个人有两人的看法,三个人有三个人的看法,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的看法,甚至对同一件事情的判断,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但尽管如此,有人总是出于某种原因,总喜欢控制他人的意见与表达自己的意见相一致,并使之影响宽广。有人总想利用自己的虚无飘渺的特权,去任意创造真理和支配真理,两者那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
其实,人类既不能离开真理,又不可能掌握真理,可是人们却难于识别自己思想上的问题。
人的思想总使自己以为自己远远望见了什么光明的迹象和假象的真理。于是就拼命地往前奔跑,但跑了一阵,思想就开始东张西望了,然后忘记了当初的目的,开始四处寻找,不断绕着圈子,不可自拔。就像蚕作茧自缚。
求知的道路是毫无止境的,人类永远不能说他知道了一切,因为我们的感觉是有限的,我们的智力是弱的,我们的人生又太短了。因此我们把短暂的一生投入到追求无限的真理的行为是那样的愚蠢,又是那样的令人惊叹的伟大。
人的弱点总使人满足于所知道的知识。满足和厌倦是智力衰退的表现。
我所知道的最好恰当的比喻就是: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头来;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
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曾经说过,知识越是渊博越是深感自己知识之不足。有人曾对此大惑不解,问他:“您具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为什么总是感叹自己无知呢?” 
他答道:“哲学家芝诺用圆圈来表示知识的范围,圆圈里是已知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知识,知识范围越多,圆圈越大,圆周也越长,圆圈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因而未知部分当然也就更多了。”
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不是真正的无知,真正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的无知。
如果有人问我,我们能知道什么。我只能告诉他,我们什么也不能知道,我们唯一所能知道的就是:我们能去知道。
论人生的意义
    世上有一部分人,他们手里攥满了钞票,脑子里想得是自己的位子,三天两头的美食城,晚上要么卡拉OK,要么找下情人,玩点小权术,耍点小聪明,甚至飞扬跋扈,恣意骄横。
世上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唏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虚名,被缚于利锁。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一样的悲哀。从某一个角度看,人生就像一个闹剧。
仿佛上帝把人抛弃到这个世上,而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
你以为手上有大把大把地时间可以挥霍,
你以为爱情的鲜花就开在路边等待我们去随手一摘,
你以为人生就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巨大的盛宴,
你以为我们要怎样快乐,就要怎样的快乐,
你以为我们要多少幸福,就有多少幸福,
可是当我们就这样自以为是,被欲望、金钱、权力和纵欲等各种各样的事物蒙蔽了双眼和心灵,然后昏昏沉沉,浑浑噩噩度过一生,直到生命的结束,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一生。
时光如逝,人生苦短,是否有人明白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结束,你再也看不见旭日东升,再也看不见灿烂白昼,你收藏的一切将留给别人,一切对你毫无意义。
是否有人明白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你的财富、雄心和权力将变得毫无用处,不管你是输还是赢,这都不重要了。你的挫败、雄心、嫉妒和仇恨都将消失。
是否有人明白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忘记你,不管你是从哪里来,还是去哪里,不管你是貌美如花还是才华洋溢,你的姓名、性别、肤色和种族总有一天在没有人提起,也对你毫无关系。
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得到了多少,你能买到什么,而是你付出了多少,你创造了什么。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的成就有多大,你学到了什么,而是你对别人的价值,你传授了什么。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在你离开的时候,有多少人感到这是他们乃至是人类的损失。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清楚多少位名人,明白多少个伟人的故事。而是当你在世或不在世的时候,你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让别人感受到你就在他的身边,激励别人,使人强大和充实。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的记忆,不在于你怀念别人的时间有多久,而是在于爱你的人的记忆,在于思念你的人是谁,为什么他们要思念你。
让我们使人生的诞生不是男欢女爱的副产品,不是一个极其无聊的闹剧,从开始到结束,杂乱无章,语无伦次,更不是因为偶然或环境的缘故使生命对我们如此重要。
人生对我们只有一次选择,就让我们选择自己的生命有点意义。
论财富
    通过正当的途径追求财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