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的性情男女:网上激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虚拟世界的性情男女:网上激情-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网络的广泛性和无限制性,它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就像没完没了的大煲“电话粥”,成天到晚盯着电视屏幕追“肥皂剧”和不计后果的疯狂“飙车”一样,所以我们在网络上的尝试也应该受到限制和约束,不能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而网络对夫妻之间的忠诚程度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网络的便捷性、广泛性和隐秘性确实为那些企图背叛伴侣、寻花问柳的人大开方便之门。
所以,网络到底是否有害,关键在于它的使用者而不是它本身。
你可能会发现,我们经常比较男性和女性网民在使用网络上的异同。与其他描绘两性关系的文章一样,我们的描述也有一个必然前提,那就是两性关系绝对不是孤立单向的。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有许多种复杂的两性关系,我们希望发掘它最自然本真的特质,而不是简单的将其归为男人和女人,异性恋者,同性恋者或者双性恋者。
除此以外,以往描绘两性区别和倾向的文章通常是由研究人员根据研究数据分析撰写而
来的,而本书的介绍则是根据男性和女性网民的不同兴趣来界定的。简单来说,男性网民似乎更喜欢较为直白的色情内容,而女性网民则偏好相互交流和浪漫的关系。也就是说,男性喜欢直接提供情色内容的媒介,比如色情网站、报纸杂志等等,而女性主要是登录网站上的聊天室或者其他可以交谈的地方。
国际性特质
网络的使用者范围极其广泛,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团体,不同性取向的人都可以使用网络。人们利用网络来促进交流,进行联络。网络世界不但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还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小社会。正是因为网络的国际广泛性,才使它呈现出如此独特新奇,极具革命性的特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绝大多数的网民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来理解不忠行为和两性生活的定义。在怎样定义不忠行为这个问题上,居住在偏远郊区、思想保守的人们肯定与开放大胆、思维新潮的新新人类的观点截然不同。摩门教徒与天主教徒对待此问题的观点绝对不可能一样(摩门教徒信奉一夫多妻制,而天主教徒信奉一夫一妻制——译者注),而非洲的山野村夫与冰岛居民的看法必然大相径庭。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网民有着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又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国别、不同类型的网民的差异,在制定这些定义的时候,我们尽量做到客观中立,不偏不向。
两位同在以色列Haifa大学任职的心理学专家阿兹·巴拉克(AzyBarak)博士和玛丽琳·莎菲尔MarilynP.Safir博士曾经撰写过一篇题为《以色列人眼中的性与网络》的文章。以色列,一个新旧传统交融的混合体,一个混杂着世俗之人和宗教信徒的国度,一个拥有多种文化、多种社会制度的国度,一个面积不大、人口也不算众多的国度,又是怎样看待这个新兴事物的呢?两位博士正是着眼于此,通过描述网络性行为对以色列人民的影响来反映这一国际化的全球性问题。
在文章中,他们主要描述了以色列的色情网站,及网站上遍布的三陪服务、色情杂志、成人用品商店、聊天室以及约会服务等等方面。他们认为,以色列的民众之所以会对这些如此感兴趣,正是因为“它们内容的广泛性和价格的合理性,这与西方人钟情色情网站的原因极为相似”。与美国、印度、英国、荷兰、法国、日本等国类似,以色列的网民也会在与两性有关的网站聊天室内留下文字和各种信笔涂鸦,内容也与前者极为相仿。
这些早期的研究为网恋和网上性行为在世界范围内急速扩展的事实提供了确凿的证据。随着网络的广泛传播,网民还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语言。当社会学家致力于对这些新生事物的研究之时,心理学家也在关注这一问题。不过,他们的侧重点与社会学家不同,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才是他们的研究重点,而人文学者已经开始总结网络所衍生出的另类文化了。


第四部分:

第13节:网络另类文化

在本书中,我们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我们的观点,还会介绍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以及许多摘自“自我救助”网站的普通网民的心声。在阅读它们的过程中,读者将会对如何看待网络上的不忠行为形成自己的观点。
过去,在英格兰,当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肆意放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他们总是窝在乡村小酒吧里,大声取笑着各自的邻居。而在墨西哥和意大利这样温暖的地方,人们的休闲方式则是到乡村度假,以及朋友间相互打趣。以色列的人们会漫步于Dizengoff广场,参观着喷泉溅到亚当雕像上的水珠,燃放焰火,相互追逐嬉戏。在悠扬的音乐的伴奏下,人们悠闲的交谈。
时光流转,许多事早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有些事却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几个世纪以来,相爱的情人们总是在隐秘的场合约会,分享着相互之间共有的小秘密,绚丽的梦想和多彩的憧憬,这一切使热恋中的他们怦然心动。然而,现在,网络上的恋人们却选择网站这样一个公众场合相互“见面”,时机成熟后,他们会双双对对地出没于私人聊天室。手机,Bp机,电脑网络,数码屏幕,以及漂洋过海的电子邮件成为传递他们爱情信息的媒介,而人们完全不必走出卧室,就可以享受爱的甜蜜。
恋人们都会发明一些自己特有的爱情密码来表达爱意,比如相互起一个只有两个人才知道的昵称。现在,他们也可以在电子邮件中使用这些爱情密码,以免把情书发错地址闹笑话。随着网络的广泛传播,人们有了一种更为简便的交流方式,互有好感的男女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轧马路”,而是通过小小的屏幕进行沟通,一旦他们发现与自己爱好相似,感受相同,情投意合的人,就会毫不犹豫,马上进入正题——在私人聊天室单独交流。要想真正了解网络情事发展得如此如火如荼、铺天盖地的原因,我们就必须先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在网络上寻求伴侣,还有网络所具有的各种与众不同的能力,爱情的构成要素,以及促成情侣关系的原动力等问题。
喜好网络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们也许是希望找到与自己拥有相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同乡,单亲家庭的父母则可能是为了向其他经验丰富的“前辈”讨教“育儿秘笈”,而“年纪一大把”的网民朋友大概想与同龄人一起回顾一下自己的“光辉岁月”。有一些网民喜欢置身于极度热闹的场景之下,他们希望同时与许多不同的人交谈,而有一些人则是对自己的婚姻不满,希望在网络上找到处境相同的“天涯沦落人”。虽然许多人一旦陷入网络情事的重重包围,便会难以自拔,最终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但是还是
有许多人专门到网上寻花问柳。
“我喜欢聊天室,因为聊天室里的人们会对我说的话坚信不移。”年仅18岁的理查德这样解释,“在网上,我伪装成一个摇滚巨星,因为我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有一些了解,所以伪装起来还算轻松。尽管有些人对我的话表示赞同,不过我想他们可能已经识破了我的伪装。即便如此,我觉得这还是极有意思的。”
73岁的艾比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图书管理员,谈到上网的原因,他说:“我在网上认识了很多非常好的人,而且,我还经历过几次浪漫的网上邂逅。它们使我枯燥乏味的生活又焕发了生机。我比我的网友都要年老许多,但我还不是一个只能等着入土的老废物。上网使我找回了青春,我好像又成了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交友网站,电子邮件地址栏和网络上其他一些为单身朋友提供信息的地方允许网友发布自己的个人信息。就拿著名的交友网站——为你神魂颠倒网站(Swoon)来说吧,每周的访问人数就达数百万。
同样,这些访问者中有一部分是对现有婚姻关系不满的人,而其中大部分人没有能力改变这种令人失望的现状,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可以从失落和不满中解脱出来,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人们总是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困扰——为自己错误的决定而懊恼,为自己的不走运而抱怨,为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而困惑,为难以改变令人不满的现实而失落。在网络的帮助下,人们能够在不影响现实生活的前提下,在虚拟世界中创造一个并行的天地,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生活,做一个完全自由,充满活力,处处顺心的“快乐的单身汉”。
对许多人来说,网络是测试他们与人相处能力的“试金石”。在网络的帮助下,人们无需真实的接触,便可以相互交流,他们性格的多个侧面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他们渴望着网上激情,同时在体验这种与众不同的恋情的过程中也对自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许多参与“自我救赎”网上论坛的朋友都表达了自己对网络的喜爱和不同的原因。
23岁的特鲁迪是一名行政助理,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我总是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我的性格决定我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我想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交友途径,至少对于像我这样渴望结交朋友却又瞻前顾后、疑虑重重的人是一个好的开始。”
而对同样是二十几岁的电脑程序设计员的乔来说,网络使他不必掩饰自己的习惯,“我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随心所欲的说脏话。如果我的网友不喜欢,大不了不回复我的信息,我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可比现实世界要好太多了,要是我在平时也满口脏话,那些好事之徒准会宣扬得到处都是。”

第14节:网上寻花问柳

42岁的牧场主菲利斯与他们的理由不同,“我的感情生活很不幸福,离婚以后,我找过很多男友,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分手使我感到心灰意冷,我是个正常的女人,我也需要慰藉。网络是比较便捷的交友途径,我不用把时间浪费在约会游戏上,然后再饱受失望和被抛弃的煎熬。我只需要告诉对方我需要网上情人的抚慰,马上就有人回应。”
尽管很多人通过网络来寻找心理和生理的慰寄,试图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爱情,还是有不少人利用网络来欺骗和愚弄他人。35岁的汽车销售人员巴尼就是这样的人。“我上网就是希望愚弄众人。我是个有家室的人,我可不想再背一个‘大包袱’。”
汤姆是个水管工,今年43岁,他在帖子中写到:“我找网上情人就是因为现在的家庭生活让我觉得厌倦,理由就是这么简单。”
29岁的派蒂是个社会工作者,他说:“我上网不是为了寻找网上情人或者其他什么。不过,我确实在网上找到了我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的东西。”
网络是一剂强力的催情药。它之所以有如此强力的催情效果是因为网络是一个独立的文字世界。人们可以在这个文字的世界里尽情发挥,设计出令人迷醉的场景和使人艳羡的身份,这在现实世界是几乎不可能的。了解网络的这个特性对了解神秘的网络极有好处。
文字的世界
信件一直是恋人用以维系情感、交流爱意的最主要工具。网络的出现,使信件的传递变得更为快捷,在网络世界里,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几秒钟以后,刚刚写好的电子邮件就会马上出现在收信人的电脑屏幕上。几个世纪以来,温柔多情、热情洋溢的情书总是能够敲开情侣们的心扉,使他们心潮激荡。现在,网络的出现又让情书在其原有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科技的成分,于是乎网络情书对感情的促进作用就变得更为显著和有效。
在网络这个媒介的帮助下,人们不仅可以保持与外界的正常,还能够避免自己的现实生活不受干扰。就算你衣冠不整,口气混浊,指甲缝间满是泥污,或者缺乏修养,脾气暴躁,都不会妨碍你在聊天室内驰骋情场。网络情人之间并不见面,所以他们不是因为外观而相互吸引,一切都由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引。
正像艾伦说的那样:“我的头发湿漉漉的,穿着不合体的大汗衫,屋子里乱得像狗窝,而我却在网上说自己正在巴哈马度假,有时候我自己都会觉得可笑。”
电子邮件和聊天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人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一般来说,人们会发现,通过文字交流比使用语言更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吵架之后,夫妻俩总会写一些小纸条或小卡片来表示歉意,达成和解。
“白纸黑字”总比“空口无凭”来得真实可靠,来得天长日久,即便是斯人已逝,你也可以反复诵读。就好比,文辞优美,情真意切的情书总是可以被保存几十年一样,写于电脑之上的电子邮件,聊天室内的聊天记录等等资料数据只要保存在硬盘中,也可以保存许久。
准确的用词是决定电子邮件或聊天语言是否够浪漫的关键所在。当人们的情感超越理智之后,往往容易对文字产生错误的理解,进而产生误解,丧失希望。在阅读中出现错误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让我们来做一下试验,下面有一段英文,用较快速的速度阅读,然后记下字母F出现的次数:
FINISHEDFILESARERESULTOFYEARS
OFSCIENTIFICSTUDYCOMBINEDWITHTHE
EXPERIENCEOFMANYYEARSOFEXPERTS.
然后,再放慢速度,仔细数一遍。字母F在这段话中出现了7次,但是大多数人在快速阅读后认为F出现了5次或更少,而且他们还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OF”中的“F”。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人们的阅读速度往往过快,这就可能造成阅读错误,人们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想像而对文字形成误解,一旦形成误解,内心就会很受伤害,处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他们常常会再也不看那些“倒霉”的文字一眼,以防破坏自己美好的幻想。
在后面,我们还会对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在这里,你只需了解,邮件和聊天室内的文字意思有可能被误解就可以了。确实有许多曲解和误读现象会发生,人们会因此感到备受伤害或者无意识地伤害到他人。
时间的历程
过去,热恋中的人们时时期盼着邮差出现在自己面前,带来恋人的情书。现在,人们在网络上等待恋人的电子情书,惟一的区别便是,现在的传播手段使情书可以更迅速的传递。不过,对于电子邮件,阅读者也不必马上阅读和回复。它可以在电子邮箱里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人们可以在几天甚至几个月后再阅读和回复。与聊天室相比,电子邮件的自由度更大。它的文件格式使它在允许性格外向,容易袒露心声的人们将自己的私隐与他人共享的同时,还允许性格内向,谨小慎微的人们先保持观望的态度,慢慢再袒露心声。
很多时候,人们会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到后悔,但是说出的话,泼出的水,事实已然如此,是无法改变的了。而网络则可以使时间“暂停”,扭转这一局面,因为它允许人们仔细考虑,认真比较,然后修改邮件的内容。

第15节:私隐与他人共享

通过文字来交流感情也可以延缓对方的回应速度,人们不必像面对面交流那样马上做出回答,这样,人们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深思熟虑,然后再回复对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的快捷性又会使人们在回复时冲动行事。所以,网络的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