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舆论上,总统尼克松抓住难得的机会,极力把民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触即发的中东战争。效果很不错,不是因为尼克松大力宣传以色列的必要性,而是高层因为政治斗争在对待战争上互相争吵,被一家媒体报道出来后,专注于水门事件及其后续的民众发现另一件有趣的事,多少转移了些许视线。
继《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水门事件、《纽约时报》报道了深喉的真实身份之后,好像一夜之间,美国的媒体变得大胆起来,不怕惹官司,只怕挖不到大新闻。其结果,必然是乱上加乱,该少的一点也没少,反而多了很多不该的东西。
——总统如今依旧深陷水门,FBI依旧看似风雨飘摇,民主党依旧不被信任。
李尔颇感哭笑不得,暗叹一声:“这蝴蝶效应,够大的。”他不曾了解过第四次中东战争,只大概知道战争发生的时间,否则一定会更为感慨:这蝴蝶翅膀一扇,飓风竟从美国刮到了苏联。
明明原来的时空中苏联在前期并不看重这场战争,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热衷了呢?其中的联系性,足以让李尔想破脑袋。万幸他“前世”不是军事迷,更没查找过相关资料,才免去了思考的痛苦。
但不管如何,得到许多阿拉伯国家支持的埃及和叙利亚,如今又获得苏联的武器支持,至少在武力上不下于美国及其盟友支持的以色列。这场战争,绝对会打得异常惨烈。
第五天。
在许多人焦急的等待中,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已经在边境上布置好兵力,而底火公司的员工必须出发了。王彼得是教官不是司令官,这一百退役士兵中李尔一开始也只认识王彼得,自然不肯让王彼得离开,所以,经由双方商讨,这次出动由CIA的人带队。为此,这个CIA的人辞去公职,加入底火公司,成为底火公司的临时员工。
那个和底火签订合约的军火公司名为“卡帕-莱特公司”,莫说李尔,就连王彼得都没听说过这个公司。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拿出来的全是好货。以李尔非军事迷却参加过战争的眼光,卡帕-莱特公司提供的武器在技术上至少领先了十几二十年,尤其是一些辅助设备,如夜视镜和通话器之类的,竟与李尔在“前世”电影中看到的差别无几。
与底火员工和一批武器一同飞往以色列的,还有卡帕-莱特公司的工程师。为了保护这些工程师,底火在十二名员工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三十人,这三十个人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卡帕-莱特公司的工程师安然无恙地回国。对此,CIA对底火员工非常有信心。
——收集情报底火或许不在行,但作为杀手和保镖,他们不次于任何人。
他们出发了。登机前,王彼得像个尽职的奶妈,一个一个检查员工的装备,并每人勉励两句。李尔没说话,安静地瞧着王彼得,对于王彼得从未见过的举动,李尔很感兴趣。然后,他发现自己的心态终于无限接近美国的大资本家。
此时,他已经能够冷静地看着员工加入战场,没有丝毫情绪波动;此时,他已经能将亲友和员工区分开来,两者绝不混淆。员工,只是赚钱的工具而已。
“呵……”颇为自嘲地笑了一声,李尔让王彼得长话短说,否则明天也走不了。
在李尔的提醒下,王彼得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摇摇头,简短地鼓励了一番员工们,叫机师关上机舱门。他站在李尔身边,喃喃说道:“我有点怕了啊……”也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说给李尔听。
李尔知道,王彼得怕的不是战争,而是人去了就回不来了。所以,他训练员工时才会格外严格。
“放心,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李尔宽慰道。
局部战争,尤其是现代的局部战争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就是在短短六日内结束,因此才被人称为“六日战争”。
王彼得只是轻轻一叹,点点头不再说话。
战争时间越短,采用的战术而越犀利,伤亡人数也会急剧增加。四十二个人虽然目标很小,但和CIA签订的合约中,他们由CIA的人指挥,谁也不知道CIA会派什么任务给他们。暗杀?攻坚?还是仅仅保护人和物?
“等他们回来,肯定有人有能力担任指挥官,下次就不会由CIA做主了。”李尔轻声笑道,“我相信他们会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听见李尔绝口不提员工可能造成的伤亡情况,王彼得转头看了李尔一会,发出一声只有自己才听得到的叹息。
1973年10月6日,比CIA推测的时间晚了些许,却和原来的历史一模一样,埃及军方在设置了种种迷惑以色列的举动后,于犹太人的全国放假日——赎罪日发动突袭。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一百零七章 美国的良心
更新时间2010…3…7 19:21:57 字数:2139
战争爆发的那天,李尔已经分不清历史到底有没有发生改变。他终究不是万能的神,只从苏联对埃及和叙利亚的大力支持中隐隐感觉历史有些许不同。
埃及高调备战让所有人认为战争会在10月之前爆发,同时加紧训练士兵,又让人觉得他们还在继续备战,再辅以各种虚假情报,虚实之间,不仅瞒过了以色列,也欺骗了美国。哪知眼看众人预测的开战时间过去了,使得他们以为埃及在放烟雾弹、这次又和上次一样仅仅是演习之时,埃及军方选择在犹太人赎罪日——也就是以色列全国放假、连士兵也不例外的日子,展开突袭。
猛烈的突袭之下,埃及军队迅速推进,凭借出其不意和准备充足,两日间便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并绞杀了以色列的一个王牌部队。一时间,以色列的形势岌岌可危。作为以色列的大哥美国,顿时也慌了神。
媒体向来不惮于最悲观的角度报道新闻,引起的恐慌越大他们的利益越大。在报纸和电视的宣传下,仿佛以色列随时可能灭国。别的国家就是被灭了,对美国似乎并无必然关系,然而,什么都不喜欢,唯独喜欢热闹的媒体进一步宣传失去以色列,会给美国带来怎样的恶劣影响。
于是,石油开始缓步涨价。此时,支持埃及和叙利亚的阿拉伯国家还没开始行动。
早已准备许久的蒂诺佐,有步骤地进入石油市场。掠夺的盛宴即将展开,每个人都提起十二分精神,贪婪地盯着慢慢涨价的石油价格。
总统尼克松被水门事件弄得焦头烂额之际,忽然发狠了,置水门事件于一旁,踢开利用战争争夺政治筹码的政府高层,全力处理战争。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尔当即给了《纽约时报》的编辑乔治·兰德尔下了一个指令:帮总统造势。
因揭露了深喉的身份,无形中帮了总统一把,在民众眼中,乔治·兰德尔的立场隐隐偏向于可怜的总统,虽然他宣布“中立”,也从未特意为总统说过好话。接到李尔的指令后,他立刻撰写一篇文章,大肆嘲讽共和党和民主党以及政府高层为了争权夺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依旧没直言自己的立场,但无疑赞同总统的行为。
他已是家喻户晓的大名人,此文一出,立刻带来巨大的影响;兼之手段高明,似中立叙述实则支持总统,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认同他的看法。
操纵舆论,在美国简直就是无往不利。不知不觉间,笔锋犀利不畏强权的乔治·兰德尔被人誉为“美国的良心”。听闻此事后,李尔狂笑不止,就连老头子都颇为哭笑不得。
“太神奇了,那我们算什么?最善良最正直的人?”西蒙嬉皮笑脸地如此说道。
且不管给“美国的良心”下命令的蒂诺佐是善是恶,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和争斗,肯定有人不爽风头被乔治·兰德尔全占了,尤其是被他揭了老脸的《华盛顿邮报》,对此展开疯狂的攻击。乔治·兰德尔很有些“任你风吹雨打,只当微风拂面”的风度,依旧不紧不慢地抨击两党和政府高层的不作为,视对方的挑衅于无物。
当之前因乔治·兰德尔的一卷录音带而活过来、随后又否定乔治·兰德尔的那家电视台,接过《华盛顿邮报》对乔治·兰德尔的攻击,全力站到乔治·兰德尔这一边时,舆论风暴再次达到一个高峰。这家名为“第五频道”的电视台远比乔治·兰德尔厚脸皮,光明正大地打出“追求公正”的招牌,名望又一次得到提升。
除了蒂诺佐决策层的几个人,没人知道其实第五频道和乔治·兰德尔一样,都只听从蒂诺佐的命令。一虚一实间,乔治·兰德尔和电视台时而同一立场,时而互相针对,但在巧妙的操控下,使得民众无法看清双方的关系,却无碍双方的名声越来越大。
直至此时,李尔才发现蒂诺佐虽然曾被法尔孔和FBI搞得非常狼狈,但老头子说的对,蒂诺佐的收获还是很大的。至少在舆论上,蒂诺佐因此有了两个有力的武器。
而在蒂诺佐的暗中支持下,总统尼克松的声望竟有好转的趋势。不知这位出了丑闻的总统是怎么想的,他提出一连串支援以色列的计划,似乎水门事件从未发生过。
当然,美国不能参战,只能提供援助。
中东的形势越来越危急了。埃及没犯下“前世”的错误,凭借苏联提供的充足武器,发疯地进攻以色列的阵地,让以色列几乎喘不过气。
原本应该在13日才下定决心的美国总统,眼见以色列快支持不住了,“提前”到11日这一天便展开“五分钱救援行动”,顾不得会让阿拉伯人误以为美国会加入他们的战争,更没理会因害怕阿拉伯人抵制而不愿意帮忙运输军火到以色列的航空公司,下令美国空军“把所有能飞的东西都飞到以色列”。
10月12日,新闻报道一个埃及高级军官被刺杀,据称是雇佣兵做的。埃及方面愤怒地指责这是美国做下的,他们认定其中有CIA的身影。
李尔听闻消息,尤其得到伯纳德·约翰逊的确认后,却是喜不自禁。
底火公司,打了个开门红!
紧接着,美国支援以色列的武器达到目的地,其中有一批新式武器甚至才刚刚装备美军。很快,美国的举动激怒了阿拉伯人,为了报复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的领导下,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每个月石油减产5%,并威胁彻底禁运。
几乎是消息刚传出来,石油价格立马飙升。
“万岁!”
高呼万岁的不是战争狂,但无一例外是趁机发战争财的人。蒂诺佐里就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忘形地打开香槟四处乱喷。
“诸位,举起你们的酒杯,敬长官!”有人抹去被同事淋了一头的香槟,高举酒杯,黄橙橙的醇酒荡出杯沿,在灯光下幻化出迷人的色泽。
“敬长官!”众人齐声响应。
“敬诸位。”李尔笑意灿然地举杯,“干杯!”
=====
呃,没精了,下周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