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眼看西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妖眼看西游-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底是〃汇编之书〃还是〃个人著作〃呢?欲知所有问题的答案,请看第二回《 来者可追 》。
第97节:第二回 来者可追(1)
第二回 来者可追
面对〃与'乌巢预言诗'同步的妖魔〃这句话,其实应该这样去理解:
◎ 在原始《 西游记 》成书过程中,先出现各色妖魔,后出现〃乌巢预言诗〃。
◎ 〃乌巢预言诗〃是编撰者对原始《 西游记 》文本中已有的妖魔的一个总论。
所以,寻找符合条件的妖魔,得在〃明刊世德堂本〃之前的文献资料中去探究最古老的有关《 西游记 》的资料,应该算是《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今存宋元刻本两种,虽然它的成书时间还有争议:有的说它属于〃宋代话本〃,有的说其早在晚唐、五代就已成书,是那时候寺院〃俗讲〃的底本。但无论是唐或宋,它无疑都是《 西游记 》的先导。《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现存不过一万五千余字,原书分十七节,第一节全佚,以下各节分别是: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入大梵王天宫第三;入香林寺第四;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入九龙池处第七;( 题目原佚 )第八;入鬼子母国处第九;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入沉香国处第十二;入波罗国处第十三;入优体罗国处第十四;入竺国度海处第十五;转至香林寺受心经本第十六;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
整篇《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中,出现了不少极为原始的西游故事:
◎ 幻化成女人的火类坳头白虎精( 疑为〃白虎岭白骨夫人〃前身 )。
◎ 九龙池中的〃九条馗头鼍龙〃( 疑为〃九头虫〃和〃鼍洁〃的前身 )。
◎ 文殊普贤幻化成〃女人国〃女王试探三藏( 疑为〃西梁女国〃和〃四圣试禅心〃前身 )。
◎ 西王母池三藏撺掇猴子偷蟠桃( 疑为〃人参果事件〃前身 )。
但上面的人和事都过于久远,其实是不足为凭,为了进一步寻找,我们需要更加接近明刊本的《 西游记 》资料,所以朝鲜的《 朴通事谚解 》浮出水面这本书其实只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一本教科书,但在其下卷中,有着足以考知《 西游记 》原始古本( 元或明本 )的记事,叫做《 西游记平话 》( 又名《 唐三藏西游记 》),其中有一段描写唐三藏所经历灾难的总评文字,非常值得注意:
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钩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此所谓刁蹶也。
第98节:第二回 来者可追(2)
这段文字很有价值,它提出了七家最原始的妖魔,分别为:黑熊精( 熊罴 )、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和多目怪、狮子怪、红孩儿怪( 牛圣婴 )。
此外还提到了四个地名,其中的〃火炎山〃应该就是日后的〃火焰山〃,而〃薄屎洞〃应该是后来的〃稀柿衕〃,〃女人国〃则会演变为〃西梁女国〃,唯有〃棘钩洞〃难以理解。
《 朴通事谚解 》中除了引用了这段〃灾难汇总〃,还较为详细地引用了一段有关〃唐三藏引孙行者到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圣〃的文字:
唐僧往西天取经去时节,到一个城子,唤作车迟国。那国王好善,恭敬佛法。国中有一个先生,唤伯眼,外名唤〃烧金子道人〃。见国王敬佛法,便使黑心要灭佛教,但见和尚,便拿着曳车解锯,盖起三清大殿,如此定害三宝……先生对唐僧说:〃咱两个冤仇可不小哩!〃三藏道:〃贫僧是东土人,不曾认得你,有何冤仇?〃大仙睁开双眼道:〃你教徒弟坏了我罗天大醮,更打了我两铁棒,这还不是大仇?咱两个对君王面前斗圣,那一个输了时,强的上拜为师傅。〃唐僧道:〃那般着。〃伯眼道:〃起头坐静,第二柜中猜物,第三滚油洗澡,第四割头再接。〃
此后的文字与百回本《 西游记 》〃车迟国〃一段文字大同小异,伯眼大仙有个徒弟叫〃鹿皮〃,而他自己本身则是一只老虎,被猴子叼去了头颅而死由此可见,车迟国的〃虎鹿羊〃三大仙也应该是原始妖魔之一。
接下来要提到的是元钞本《 销释真空宝卷 》,它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与《 西游记 》有关的宝卷,此宝卷与宋元刻西夏文藏经同时在宁夏被发现。《 销释真空宝卷 》的行文,除了偶用七言诗为偈语外,一般叙述都是采用三、三、四格式,其中有一则集中记录了三藏取经的故事,也有数句有关原始《 西游记 》妖魔的概论:
正遇着,火焰山,黑松林过……罗刹女,铁扇子,降下甘露;流沙河,红孩儿,地涌夫人。牛魔王,蜘蛛精,设( 摄 )入洞去……灭法国( 明显是车迟国的事情 ),显神通,僧道斗圣……戏世洞( 稀柿衕 ),女儿国,匿了唐僧。
这里出现的新的原始妖魔,主要是牛魔王,罗刹女两位,但此时的牛魔王未必和罗刹女有夫妻关系,甚至并非是〃牛魔王〃,或许只是一个牛精也说不准牛魔王和罗刹女结婚生下了红孩儿,这一段是后人在改编时点的鸳鸯,并做不得准。
由此可见,在原始的《 西游记 》文本中,各色妖魔最多也不过十几家左右,目前可以认为是原始《 西游记 》中出现的妖魔一共有九家,它们分别是:
地涌夫人、车迟大仙、狮子怪、黑熊精、黄风怪、蜘蛛精、多目怪、红孩儿怪、罗刹女。
第99节:第二回 来者可追(3)
不但妖魔数量很少,而且有关它们的故事情节应该也比较粗陋,而〃乌巢预言诗〃就是在这之后出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有关预言的几句,就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奥妙了: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我们不妨将这八句连起来,按照预言家的口气来解释:
取经的人啊!当你们经过黑松林的时候,请要特别仔细,不要中了地涌夫人的圈套;在这条西去的险路上,有很多迷惑人的妖魔,这是你们必经的险阻;有深山中的精灵控制住了国家的政权,它们将与你们为难;吃人的凶险多发生在深山的洞穴之中,请你们不要靠近;还有一些妖魔多是虎狼之辈,你们尚且可以应付;更有一些最高等级的狮象魔王,连虎豹都是它们的手下,这一点你们就要注意了!
这些〃预言〃如果针对如今的《 西游记 》通行本,当然属于无济于事的废话,但倘若针对的是妖魔很少且故事简单的原始《 西游记 》文本,则这段〃预言〃还算是非常丰富翔实的!
由此可见,《 西游记 》的文本果然属于〃累世增加性〃:在《 西游记 》最原始的文本中,并没有出现〃通行本〃中那么多的妖魔,那些妖魔果然是后来加上去的,而在编辑百回本《 西游记 》时,编撰者并没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忽略了这篇预言诗,结果将其完整地保留下来。
由此可想,现在所流传的《 西游记 》,也许真的只是一本〃汇编之书〃,而不是一本有着整体架构,完整计划的〃个人著作〃。当然,现在说这个话还言之尚早,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这一结论其实除了挖掘〃原始妖魔〃这一招之外,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高明的办法,那就是分析〃文字〃:文字是最诚实的东西,如果《 西游记 》长达一百回的文字风格一致,构思皆奇特,那么就毫无破绽可言。但只要是属于后加入进去的,经过汇编的文字,其风格与品质一望便知,是作不了假的!欲知如何从文字风格与构思创意方面来挖掘《 西游记 》所存留的线索,请看下回《 百结悬鹑 》。
第100节:第三回 百结悬鹑(1)
第三回 百结悬鹑
其实从百回本《 西游记 》第十三回〃取经开始〃到第一百回〃取经结束〃,这中间八十七回的篇幅,都在重复一个〃佛肚竹模式〃:此竹其节间膨大,状如佛肚,形状奇特,故得名〃佛肚〃,而《 西游记 》的取经部分也存在这个问题总是遇见问题,发生冲突,最后继续前进。如此如一节节的佛肚竹一般,包含了四十多个大小故事,好似蚯蚓一般,切作数段,依然可以段段独立存活。
百回本《 西游记 》这种可以随意〃隔断〃和〃合并〃的特性,也就意味着故事与故事之间可以不断地插入新的故事:在四十几个故事中,有的写得文字很好,有的却文字一塌糊涂,有的故事创意很好,但有的却既拖沓又重复,甚至是将之前的几个故事拼拼凑凑而已!倘若百回本《 西游记 》出于一人之手,又怎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所以我在《 天涯道路 》部分,曾多次在文章和批语中提到过有关〃此定为后人伪作〃的概念。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说法,我所谓〃伪作〃的概念,其实是针对〃西游原始文字〃而言的,是后人增补上去的故事而所谓〃后人〃,其实也是明朝那些古人了。
在这里,我想以构思与文字的新旧优劣作为标准,比较郑重地将〃西游十四年〃间出现的故事进行相对合情合理的划分,基本上分为四大类:
◎ 疑似原始文本中的故事,简称为〃原始〃。
◎ 疑似原始文本但后来经过加工丰富的故事,简称为〃改良〃。
◎ 疑似后人增加的优秀故事,简称为〃添花〃。
◎ 疑似后人为了凑数而增加的俗套故事,简称为〃蛇足〃。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现行的〃西游十四年〃( 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 ),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在四十一个大小故事中,〃原始本〃只占了十一个,〃改良本〃占了十二个,〃添花本〃占了十个,〃蛇足本〃占了八个。按照这个数字,意味着依据原始《 西游记 》文本呈现或是改良呈现的,只有二十三个故事,占总数的一半,余下的十八个故事,都属于后人编撰加入的要依据这个表格来看,〃西游十四年〃所发生的故事还真是良莠不齐,这长达八十七回的西游文字不但不是〃天衣无缝〃,而且缝补拼缀甚多,都赶上〃百结悬鹑〃的乞丐衣了!
这个结论倒也不是信口雌黄,只要按这个分类来对比阅读,优劣真伪,便无法遁形了!单以〃蛇足〃故事而言,我在《 天涯道路 》中就曾对〃荆棘岭对诗事件〃( 详见《 胭脂泪 》)、〃灭法国〃( 详见《 拈花笑 》)以及〃铜台府地灵县抢劫事件〃( 详见《 雁落秋声 》)进行过比较细致的剖析,在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其实莫说〃西游十四年〃的故事是拼缀而来,就连整本《 西游记 》亦是缝补痕迹宛然!大的分割点有两点,分别是第七回和第十三回,将整部《 西游记 》分割成三部分:
第一大部分是〃闹天宫〃。从第一回始到第七回止,从猴子出世一直写到闹天宫后被镇压,这是一个最为完整的部分,也是整部百回本《 西游记 》中内容最为精彩,结构最为创新,语言最为舒服,文字最为平实的部分。简直是可以独立成书的一部分。
第101节:第三回 百结悬鹑(2)
第二部分是〃入冥记〃。从第八回始到第十三回前半回止,这是一个文字和内容俱混乱的部分,语言风格也和前后完全不统一,并且由四( 或五 )个小部分拼接而成
◎ 梦斩泾河龙
◎ 唐太宗入冥记
◎ 刘全进瓜
◎ 观音显像化金蝉
○ 陈光蕊本事( 清刊本《 新说西游记 》)
第三部分就是〃取真经〃。从第十三回开始到第一百回结束,内容良莠不齐,文字优劣共存,既拖沓又雷同,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尾巴。
至此,疑问又产生了:为什么百回本《 西游记 》的结构会是这样混乱不堪?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百回本《 西游记 》并不是一本〃个人创作〃,而只是一本〃汇编之书〃,而且就算是汇编,也是很多人一起在短时间内攒出来的,仅仅只是做到了略微统一语言风格,连校对工作都还没有做到位,明显的错误随意就能举出好多:
其一,〃猴子吃荤吃素前后矛盾〃
在第二十七回中,明明猴子有这样一段吃荤的自白:
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
而到了第三十九回,乌鸡国度气救国王时,猴子又变成了吃素的典范:
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气,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还教悟空来。〃那师父甚有主张。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
这说明百回本《 西游记 》的编撰者根本不注意细节的前后呼应。
其二,〃西海龙王名讳混乱至极〃
在百回本《 西游记 》第三回中,四海龙王分别为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到了西游记第十五回鹰愁涧收白龙时,西海龙王依旧是敖闰。而到了第四十一回时,北海龙王敖顺变成了〃敖闰〃,西海龙王敖闰则变成了〃敖顺〃。四十三回衡阳峪收鼍洁时,西海龙王亦是〃敖顺〃,并且一顺到底,再也没改过,但在第七十七回,北海龙王又成了〃敖顺〃。
这种一错再错,已经不是〃校对失误〃可以形容的,这说明,的确有很多人在编撰这部百回本《 西游记 》,并且时间仓促,根本来不及查对。
其三,〃双青狮之误〃
在第三十六回和第七十四回,文殊菩萨的青狮两次下凡,这当然不是菩萨的错误,他并非没有严格看管自己的狮子,也不是因为西天施行单双号的缘故要养两头狮子,这是由于编撰者没有审视全书,就任意增加妖魔所导致的后果。
第102节:第三回 百结悬鹑(3)
其四,〃通关文牒盖印之误〃
在第一百回中,唐太宗曾御览通关文牒,这里的错误有点儿大得离谱:
( 三藏 )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我很想问一问百回本《 西游记 》的编撰者,〃狮驼国〃的国印是如何盖上去的?根据第七十四回的记录,整个狮驼国只是一个空壳,因为大鹏在〃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既然如此,取经团到哪去找到五百年前就被遗失的〃狮驼国印〃?这岂非笑话!
还有,既然上面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三个天竺直辖市的大印,为什么没有盖上大天竺国的国印?是没有盖吗?请看第九十四回的记录:
国王见了,教请行者三位近前道:〃汝等将关文拿上来,朕当用宝花押交付汝等,外多备盘缠,送你三位早去灵山见佛,若取经回来,还有重谢。留驸马在此,勿得悬念。〃行者称谢,遂教沙僧取出关文递上。国王看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聊达亲礼。
在大天竺国分明用了印,而且还是一个重要情节,为什么在第一百回却消失了?这只能说明编撰人员各负责一部分,并且还是偶尔凭记忆来编辑改写,这种编辑实在令人发指!
其五,〃唐三藏问题〃
在第九十九回,观音菩萨念灾难簿子的时候,一劈头就是四个莫名其妙的灾难:
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四难在〃明刊本〃中根本就没有体现,何以难之?后来在清刊本中补上了〃陈光蕊本事〃以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