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穿越之懒人成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界穿越之懒人成神-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因处在左岱(泰山)右华(华山)之间,始称“中岳”。

    从地理位置来说,它伫立于中原腹地——“豫州”的西北角,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颖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洛阳,素来便是京畿之地。在公元495年时(北魏太和十九年),还出现了少林寺这样的佛教禅宗,其地位可见一斑。

    但它毕竟是山脉之地,在游戏中往往被设计成“不可涉足”的地方,因而当王毅凡穿过阳城,在地图上看到此地后,不管是抱着瞻仰五岳的心态,还是纯粹为了游山玩水,都不舍得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而且,在《三国群英传7》中,类似嵩山这样的名山大川,向来都会出现副本,一旦进入并成功通过,势必会出现宝物、名品,给通过者带来一定的好处。

    无独有偶,同样的设定,在《三国志11》中也有出现。

    不过其效果较之《群英》要来得稍稍差些。在《11》中,有个叫做“遗迹与庙”的设定。只要有部队出现在“遗迹”所在坐标的邻近坐标之上,便能发现北斗,为玩家的所属武将增加能力经验值或者功绩。而如果发现的是“庙”,则出现南斗,为玩家势力中某一武将替换特技或者提升功绩。

    这种设定虽然就历史来说不太现实,但是在系统形成的“三国世界”里,却是正好包涵在了“传说”这个要素之中。

    这天傍晚,王毅凡一人一马在嵩山以南的古道悠悠现身。他身着青衫,腰间悬三尺长剑,持缰打马而来。至南麓山脚时,已是精疲力竭。

    不过奔波了一天,总算是来到了嵩山!

    他四下张望,并没有看到什么人家,心中便寻思着找个山洞或是树洞来充当栖身之所。

    而巧也是巧!前方不远处恰有三棵古柏符合他的要求。

    那三棵古柏高大茂盛,各具奇姿。不仅冠如顶盖,树干之下更是别有洞天,天生就有一个南北相通的树洞,形似门庭过道,就好像是早早为自己准备好的一样!

    树洞旁还有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状若雄鹰展翅,远看则像张开臂膀,欢迎友人的姿态。

    看着这三棵古柏,王毅凡隐隐觉得有些异样。

    然咕咕连叫的肚皮和酸软的四肢却是没有给他继续胡思乱想的机会,催使着他迅速进入状态,该吃吃,该睡睡…

    或许也是因为他骑了半天的马,身心的确乏累的关系。他这刚靠到柏树之上,就迅速地睡了过去。并且就像第一次遇到“鬼压床”一般,片刻就陷入了“快速动眼期”,兀自挣扎起来!

    对于这样的情况,王毅凡显然没有准备。但回想起前两次摆脱的经验,他也没有太过慌张。只是一个劲地在脑中告诉自己,要寻找自己的呼吸,要放松紧绷的神经。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他的方法失效了!

    因为在他紧闭的双眼中,并非一片漆黑,而是整整齐齐地站着三个体型巨大的怪物。它们不停地朝着自己指指点点,似乎有在激烈地讨论什么,但自己又偏偏听不到一句。

    隔了半晌,那三个怪物身形一缩,化作三名绿肤甲士。一边卸甲,露出干裂粗糙的皮肤,一边说道:“明公,三十年前,某家三兄弟曾受南海龙君雨泽之恩,一直无以为报。今甘愿献上吾等本源,恳求明公交予龙君,待他日龙君遇难,也让吾等一报恩情!”

    话罢,三人四肢扭动,口中争吵着“用我的!”不由分说就向王毅凡扑了过去!

    然王毅凡却是在他们将要触及自己的瞬间,陡然梦醒!

    他猛然睁开双眼,惶惶自视,待发现只是做梦,这才悻悻地拭去额角的汗珠,打量起身后的三颗古柏来。

    而这一打量还真叫他发现了蹊跷之处!

    只见原本的三颗古柏,各有一处脱落了树皮,露出里面拳头大小的淡绿色光球。

    “这是?”

    王毅凡大感好奇,踏前两步,来到就近一棵古柏的身前,探首查看。

    但绿色光球自成一体,任他怎么看,都无法看清里面的物件,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尝试性地伸手,将光球抓到手中。

    就在这时,那光球的绿芒倏地一收,露出里面小巧玲珑的物什——一颗淡绿色树瘤!

    树瘤,散发着淡淡的凉意,顺着两手慢慢攀到他的脑海,让他精神大振!

    同时,他怀中的手机也在嗡嗡响动之后,显示出这样的信息。

    名称:古柏之心

    作用:赋予佩戴者“养魂”特技,可在身死之后御魂七日,完成生前未完成的心愿!

    看完介绍,王毅凡恍然大悟。

    原来梦中的三位将军,就是眼前的三颗古柏!

    他将树瘤收入手机,然后带着一丝凝重,将另外两颗古柏的树皮重新合上,道:“三位前辈,你们的所托,小子王毅凡接下了。不过这古柏之心,有一枚就已足够,剩下的…于小子无用,你们就交予其他需求之人罢!”

    说完,他躬身一礼,也不管树皮是否无恙,就此转身,牵马离去。

    而在他走后不久,那颗缺了“树心”的古柏枝桠一晃,就此颓萎下来。虽枝叶未枯,然内里已坏,瞧其模样,只怕再有千年,就会源力尽失!然其迎风抖动,好不飒然,似乎少了树心,反而让它更加高兴…(历史上毁于明末)

    随后几日,王毅凡游历了嵩山诸景,下到中岳庙,上到连天峰,凡是能走到能看到的,他几乎都看了个遍。

    除了没遇到“副本”之外,倒也没有落下太多的遗憾。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洛阳之行(七)王允() 
时至九月中旬,王毅凡绕到了少室山西麓,准备就此前往洛阳。

    但就在他踏出嵩山地界的那一瞬间,他身后的山坳中,突然蹿出了一只白狐!

    那白狐如光似电!几个闪动就跃上了他的马背,并一举钻入他的怀中,发出低沉的呜呜之声。

    这一番变故,将毅凡吓了一跳!

    他几乎下意识地扬起了拳头,只要怀中白狐发声稍慢,恐怕就要落得重伤的下场。

    不过也好在他这四年不停地用“将星”提升自己的“武力”,他此时的反应和底气已是较四年前足了不知多少。

    (184年六月~188年九月,共五十一颗将星)

    因此,待他看清怀中之物后,腾在半空的拳头也慢慢变成了轻柔的抚摸。

    他并不知道白狐此举的目的是什么,但经过了两次放生无果后,还是顺其自然地接受了下来。

    时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十月。

    有观星测象之人认为:京城洛阳将有兵灾、东西两宫将有流血事件!

    而灵帝自然是想也没想就相信了这番说法,并想通过“法术”(类似祭祀的仪式)来进行压制。于是他大肆征调各地的军队,在洛阳平乐观举行“阅兵仪式”,自称“无上将军”,骑马持剑检阅军队。其举措旨在鼓舞幽、凉两州的平乱将士,同时证明自己已经从享乐园中走出来了。

    不过此时的大汉禁军早已金玉其外,纵使他亲自骑马、检阅军队。也只是表面之功,于两州战事无有丝毫益处。

    倒是阉党之流又借着这个机会对其大肆称赞了一番,将他夸得一时飘然。就连好不容易压下的享乐之心也随着句句规劝,松散开来。

    而何进等外戚此时军权旁落,除了咬牙切齿,暗中咒骂之外,就只能冷眼旁观,以待来日。至于袁隗(wei)、杨赐等重臣则更为无力,要不就是终日哀叹,要不就是受冤入狱,能真正说得上话,几无一人。

    唯一的盖勋也在说了两句话后,就被蹇硕调离了京师。

    而王毅凡此番要找之人,便含冤入狱的豫州刺史王允!

    王允,出身于山西的名门望族——王氏家族。虽出生豪门,但并不迷恋奢侈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而是充分利用家里优越的环境,饱读诗书、泛阅经传。

    而且,他在学文阅经之余,还坚持习武强身。

    他崇慕卫青、霍去病的威猛气度,也佩服他们誓死卫国的精神。因而在认真不懈的文修武练了数年后,王允便出落为一名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全才。

    当时的王允,不仅在同辈中脱颖而出,就是在整个山西也小有名气。

    最重要的是,此人并非像影视剧中那般眼高手低。实际上,是一个真正了解民情,愿意与下层人民接触的务实之人。

    不过就因为演义中的“献女”一事,让此人蒙受了多年的不白。

    而王毅凡如果站在历史那一方肯定是要替他声援的,但一想到“貂蝉”,也只能摊摊手,暗道“抱歉”了。

    毕竟对一个宅男来说,为一个老头平怨,远不如和四大美女见面来得重要。

    …

    十月中旬,某日亥时(21时至23时),王毅凡怀揣着几块金饼,第三次来到了关押王允的京师大牢。只见他压着声音,遥遥咳了两声,就将牢门前两人给引到了暗处。

    “将军,有劳了!”

    那两名禁卫颠了颠手中金饼,情不自禁地舔着舌头,喜道:“唔…不错,你倒是会做人!不过,别怪我没提醒你,你只有一个时辰,要是过了点儿…哼哼,想必不用我多说吧。”

    王毅凡微微颔首,淡道:“放心,某只是瞧一眼王刺史便走,用不了半个时辰!”

    听着这话,两名禁卫走到牢前,只是两手轻轻一拍就让看守的众人纷纷背过身去,随后向王毅凡招了招手,显然平时没少干这活计。

    而王毅凡无暇他顾,只管走进牢门,跟着里面的狱卒往里深入。

    待其身影消失在牢门,两名禁卫却是耳语起来:“哼,这厮颇为无礼,要不我们…”

    “嗨,算了!杀鸡取卵之事,做之无意。只要他出手一直这么阔绰,我巴不得他多来两次呢。何况此人武艺不弱,没必要自断财路。咱们只管捞咱们的,要是出了事,一概否认便是。嘿嘿…”

    “…”

    少顷,王毅凡来到了黑漆漆的地牢之中。

    他仅是捂了捂鼻子,就轻车熟路地来到了牢中一角,敲响牢门道:“老头,外面我已经打点好了,你不日就能出狱。”

    昏暗的烛光下,一名须发蓬乱的老者,缓缓出现在牢门边上,质疑道:“你为什么要救我?你究竟是谁?”

    “我是谁,你不用管。你只要记住我的话,在接下来的半年中,按我说的做就好了。届时,不管是何进还是张让、赵忠,都难逃一死。你心中的巍巍大汉依然会回到当初。”王毅凡闭了闭眼睛,担心他仍然执拗,不得已在话末扯了一句谎。

    不料王允掷声道:“我乃天子臣民,君既赐罪,理应受罚。今靠他人保释,当算何如?”

    闻言,王毅凡无奈摇头,威胁道:“你若出得狱门,则大汉尚有清明之机,然你若老死在此,大汉四百载怕是要就此终结了!如今的大汉,虽枯枝叶败,然生机犹存。你出这狱门也好,老死在此也好。反正我就是来告诉你一声,如何决定,就看你自己了!”

    言毕,王毅凡皱着眉头,转身走出大牢,末了还回头补充道:“忘了告诉你,如今青、徐黄巾又起,郡县失守得颇为频繁。不消一月,便会使得流落他处的黄巾余部纷纷响应。你若不出牢狱,朝中无人可敌。”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出了大牢,转向城中角落的民居而去。

    只留下王允苦苦自忖,思索对方所说。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洛阳之行(八)() 
听完刃娘所说,王毅凡无奈扶额。

    这“能量转换”,自打他从无名谷出来以后,就再也未曾用过。平日里最多也就用用“外形转换”来改变一下储物袋的模样。谁曾想,系统早就给了他康庄大道,只是他自己不曾踏上而已。

    想到此处,他心中的懊恼愈加深切,对刃娘的语气也不由多了一丝强制,“刃娘,下不为例。以后我有疏忽,你务必要在第一时间提醒我。”

    闻言,刃娘似大松口气,连忙应道:“好的,主人!奴婢记下了。”

    “嗯,昨晚的药剂是否…”

    话未说完,王毅凡的耳边突然响起了鼓乐笛音,那声音由远及近,温婉动听,且暗藏元力,令闻者不自觉便亢奋起来。

    “怎么回事?”

    他下意识转首,脑中神识蓦然窜出,二话不说便向着声音的来处蔓延而去。情急之间,竟是满脸肃穆。

    而本就在他身后的浩然、剑安杰自是将之看在眼中,他们相视一望,默契地靠近其背,小声问道:“老师,怎么了?”

    王毅凡兀自摇头,视线紧盯城门。

    不消片刻,他心神一松,微皱的双眉也舒展开来,并这般自嘲道:“无事无事,是我太敏感了。”说着,他拍了拍二人肩膀,淡笑转身。

    不待二人再问,日月城的城门突然大开,将其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只见城门外隐隐约约走来两条“长龙”,它们一青一赤,以威武的灵兽车辇为头,以整肃的举旗甲士为身,以悠扬的鼓乐长笛为尾。车上各坐两人,一人华服金冠,一人绫罗绸缎。赫然是秦、晋两国的国君、国母。

    整个队伍盛装昂扬,皆由至精至强的大修组成,将秦、晋两国的气势,彰显得无以复加。他们绕广场足足三周,方才停在北侧高台的一旁。

    见状,浩然、安杰顿时明白过来。原来老师刚才的反应,是来自这两队人马。难怪会有那般郑重。二人相视一笑,瞬间融入到身旁的呼喝声中。

    虚惊乃过,两国国君自车辇而下,联袂走至北侧高台,振臂高呼:“诸位,欢迎来到日月城!”

    “今天乃是‘百院大比’的召开之日,也是秦、晋两国友好万年的见证之日。我希望,两国之间不管是君还是民,都能将‘秦晋之好’继续延续!让秦、晋长盛不衰!”

    “不错,秦君所言也是本王想说的,在场的晋国儿郎,务必谨记!”

    “好了,接下来由晋国国相代替两国,来介绍此次大比的规则。”

    说罢,秦政大张双臂,自退三步地邀着晋国国君坐回座位。

    接着,高台一侧的华服老者躬身来到台前。他先是向两国国君各施一礼,方才转过身朗声说道:“诸位先生、学子,本届‘百院大比’由我余惜诵担当监察。在此,还请大家多多遵守,切莫在大比留下遗憾。现在,就由我介绍一下大比的规则。”

    “首先……”

    半个时辰后,王毅凡自闭目养神的状态清醒过来。

    这大比规则说到底也就“比试点到为止”、“学子尽力而为”、“先生以身作则”、“监察公正无私”、“国君赏罚分明”五条,但愣是让那老头,说了足足一个小时。也真是够了。

    不过好在“开幕仪式”就这么两环,倒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复。

    在两国国君的一声“正式开始”之后,“百院大比”也就顺势而开了。

    一时间,中央广场顿分九格。参比书院一一登场,于指定位置进行初试。

    “飞凤”的初试对手,名叫“白鹿”,是秦国北部的一所书院,平日里十分低调,既没有什么“传奇先生”,也没有秦政这样的特殊学子。故而名声不显,算是书院之中比较普通的一个。

    而对这样的对手,王毅凡显然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因为所有低调的对手,都是不能小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