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板,我想你误会我了。”河野平收起了笑容。
“我没有误会,你的意思是,如果在你离开的一段时间,我手里的东西,特别是这崇祯罪己铜香炉,如果有什么闪失,和你没什么关系。”
“唐老板,你很聪明,但是也太急躁,太武断。我的意思其实是,我的很多,要做的事情很多,还不会只一件铜香炉而如此费劲儿。但是,我去忙别的了,不代表其他觊觎这件铜香炉的人没有动作,毕竟,你曾经在店里公开展示过。所以,我的意思是提醒,而不是撇清关系。”
河野平说着,叹了一口气,“我以为我只要点到就行了,本不用这么详细解释的。”
“我没有误会,也没有觉得你是在撇清关系,我是觉得你在威胁我。”唐易也学着河野平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出了和河野平一样的话:“我以为我只要点到就行了,本不用这么详细解释的。”
河野平笑了起来。
确实,河野平说过的话,可以这么理解:我要巧取豪夺你的铜香炉,但是你也找不出是我干的证据,束手无策。如果是这个意思,那的确是一种威胁。
“你对我成见太深,而且确实想多了。”河野平收起笑容后说道,“我的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就此告辞!”说罢,河野平站起身来。
“不送。”唐易微微欠身。
河野平又一次在很不愉快的气氛中离开了阁宝多。走出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涌起了一种失落感,不知怎么回事儿,不论他之前怎么准备,在唐易面前都不能保持优势,哪怕是气势上的优势。
对于这件铜香炉,河野平自然是很想得到,但是,一时之间,他确实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而他对唐易说的,并非全是谎话,他确实听说了元青花大罐的事儿,也确实要去一趟瓷都。
实际上,唐易被河野平的这一次来访,也搞得很不愉快,实事求是地说,他对倭国人确实带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但是面对河野平的时候,却又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似乎还能愉快地玩耍。或许,这是河野平在古玩上精深的造诣导致的,兴之所至,人之所向。
唐易兀自在屋里抽了一根烟,等毛逐一回来,便商量着关了店门,各自散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唐易带着装有两卷诗集的锦盒,打上了车。走之前,他给韩家老太太打了电话,中间出租车绕了个拐弯,接上了她。
到了图书馆,刘馆长早已在。和唐易之前想象的不同,刘馆长是个矮胖子,头顶微秃,也没戴眼镜,脸上油光光,笑容乐呵呵。
一番寒暄之后,刘馆长先带着唐易和老太太到了档案馆,验收两卷诗集之后工作人员办了接收手续,并给唐易和韩家老太太开了接收单。“捐赠证书会在仪式上颁发。”刘馆长笑着介绍后,带他们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坐着两个男子,都有些文气,一人是平头,一人留着三七分。
“我给介绍下,这位是咱们山海省文物局科技处匡海生处长。”刘馆长指着三七分说道,随后又一指平头男子,“这是咱们图书馆的宣传部的张部长。”
人介绍完毕之后,双方落座。唐易感到有些奇怪,这山海省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是文化厅,这文物局的人怎么来了?而且,即便是来,也应该是捐赠仪式上来,怎么提前的议事会他也来了?
唐易正在琢磨的时候,刘馆长却好似看透了他的心思,介绍道,“这宋刻本非比寻常,即便是捐赠给我们图书馆,文物部门也是要参与一些必要环节的,所以捐赠仪式上,文物局的分管局长也会参加,匡处长来打个前站。匡处长可是我们省有名的文物专家啊!”
“久仰久仰。”唐易笑着点点头。
匡海生的约莫四十出头,笑容很是和蔼,“刘馆长谬赞了。”
山海省文物局科技处,主要负责的就是全省的博物馆,同时对民间文物进行鉴定和征集,还要对文物各行业进行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梳理。这科技处长要是没两把刷子,确实是没法干。
“我没想到唐先生这么年轻。”匡海生转口道,“《东莱先生诗集》,我在华夏国家图书馆见过黄汝嘉刻本,这沈公雅刻本,只是见过资料。唐先生这一次捐赠,恐怕倭国内阁文库的人要睡不着觉喽!”
显然,匡海生对倭国内科文库独缺这两卷的事儿也很了解。
“匡处长,我在古玩街开了一家小店阁宝多。”唐易客气道,“如今这文物鉴定都是高科技,什么测纸,碳十四,匡处长手里握着一把金刚钻,有机会还请多多指教。”
“唐先生是行家,还用的着科技手段么?”匡海生摆摆手,“虽然我负责科技处,但我还是更喜欢用经验来判断。”
唐易略略沉思,接口道,“匡处长的意思是,仪器是死的,只要程序符合了,鉴定结果就是真的,但在古玩鉴定中,却还有很多特殊的情况,比如碳十四,只能确定大致时间,同时代甚至相差百年之内的仿品,就没法鉴定。”
匡海生不由得又看了唐易一眼,初见唐易,他本以为这个小伙子识破宋刻本,只不过一时运气,但是这一番话,却说明他还是有几分真本事的,这基本上就是他想说的。不过,面对众人,匡海生怎能输了气场,便接着说道:
“还有更的一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造假作伪技术的进步。研发一种科技仪器,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但是一旦面世,造假者马上就有应对之策,比如碳十四检测,早就被造假者攻克了。”
匡海生面相儒雅,侃侃而谈,也让唐易不由高看了几分。
不过,此时刘馆长的脸上,却露出不悦的表情。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
第133章 征集文物()
纯文字在线域名请访问
刘馆长清了清嗓子,唐易这才注意到他的表情。
确实,他俩有点儿喧宾夺主了。匡海生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能说的也就这些了。大事儿,程序上的事儿,还得刘馆长安排啊!”说罢,便笑着看向刘馆长。
刘馆长被匡海生捧了一下,表情舒缓了一些,“哪里哪里,以后我们图书馆有些技术问题,还得麻烦匡处长啊!”
随后,刘馆长顺茬开始主持讨论捐赠仪式的细节。
最终,大家基本议定了捐赠仪式的时间在一周后进行,同时趁着学生放暑假,强化宣传教育效果,还将联系学校邀请一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出席的人,除了唐易和韩家老太太,还有文化厅的分管厅长、文物局的分管局长,方老也在邀请之列。届时还将通知各大媒体,捐赠仪式之后举行新闻发布会。
唐易听了,略略有些不快,捐赠仪式没问题,但是他不太喜欢新闻发布会,因为到时候他肯定会成为记者追问的对象。不过,既然图书馆方面这么安排了,而且符合一贯的程序,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从图书馆离开,匡海生开了车,执意要送唐易和韩家老太太,推辞不过,只好上了车。
“匡处长办公事,开私车,觉悟太高了。”上车后,唐易笑道。
“我从家里直接来的,没去单位。”匡海生也笑了笑,“唐先生只对软片有研究么?”
所谓软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古玩中的字画、善本、服饰之类的东西,是与瓷器、玉器这些硬物相对而言的。
“匡处长,你还是叫我小唐吧。”唐易应道,“各门类都有些涉猎,不过学艺不精,在匡处长面前那肯定是班门弄斧。”
“小唐?呵呵,那就小唐吧。我听说你店里重器不少啊。”匡海生说道。
唐易一惊。看来在见面之前,匡海生是做了功课的。本来嘛,能捐出宋刻本的人,用脚趾头想想也肯定不是普通人,匡海生在这圈里又有些人脉,哪能不打听一下?
其中就有人告诉匡海生,这个叫唐易的老板,虽然年轻,但是眼力十分毒辣。只是,匡海生没有具体打听唐易的年龄,他觉得再年轻也得三十多岁了,但是没有想到,唐易居然只有二十三岁。
“都是捡漏来的,没几个钱。”唐易回答道。
“噢?”匡海生一愣,旋即说道,“这年头还能捡漏,几乎已经是天方夜谭了。那只能说明,小唐你真是好眼力啊。”
“眼力一点儿没有也不行,但最主要的是运气,眼力再好,碰不上好东西管什么用?”唐易应道。
匡海生握住方向盘的手微微动了一下,略有沉默。而后,他突然说道:“不知道小唐你现在忙不忙?我们局里昨天刚征集了一件文物,但是还没最终确定,处在鉴定期,有没有兴趣去看一看?”
唐易一听,心想,这太不对劲儿了。
首先,匡海生和自己不过是刚刚认识,对于自己的的水平,那也只能是道听途说,怎么会发出如此邀请?其次,这文物局征集上来的文物,哪有请一个社会人员单独去看的道理?
不过,不管匡海生有什么想法,听到征集到一件文物,唐易的好奇心是先起来了,心想先问问是什么东西,再决定去不去也不迟,“不知道是什么文物?”
“是一件宋瓷。”匡海生说道。
“哪个窑口?”唐易又问了一句。
“龙泉窑。”匡海生仿佛看出了唐易所思,又解释说,“这文物征集邀请社会专家来品评,本来在文物局就有先例,有时候还会举行小型的讨论会,我们要珍惜国家财产嘛。你先看看,有什么看法直接说,也不要有什么顾虑。”
“好吧。”唐易终于点了点头,“那先把老太太送回去。”
将韩家老太太送回家之后,唐易和匡海生来到了文物局。文物局设有专门的鉴定室。鉴定室的钥匙有两把,一把由办公室统一保管,另一把就在匡海生的身上。作为科技处处长,他的权力可谓不小。
匡海生一边打开鉴定室的门,一边说道,“这青釉石榴尊,我今天也得也仔细看看。”
“等等,你说什么?青釉石榴尊?”唐易突然说道,“宋代的龙泉窑青釉石榴尊?”
匡海生对唐易的惊讶似乎早有预料,“你是不是觉得没有看的必要了?”
龙泉窑,是一个很著名的窑口,因位于浙江龙泉而得名,又以烧制青瓷而闻名。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明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清代停烧,历史长达七八百年。创烧于北宋的龙泉青瓷虽然比不上“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但是优质的龙泉青瓷,从古至今都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匡海生说有一件宋代的龙泉窑瓷器,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居然是宋代的石榴尊。
石榴尊作为一种瓷器样式,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外形像石榴而得名。尤其是在瓷器样式丰富无比的清代,石榴尊这种器型十分盛行。
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石榴尊却是首创于明代早期,虽然元代也有一些类似雏形,但要说宋代石榴尊,那可真是闻所未闻。在圈里如果这么说,多半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稍微有点儿瓷器常识的人第一感觉就会是:这肯定是臆造出来的!
所以,唐易才会惊讶,匡海生才会有后面的一句问话。
不过,以匡海生的身份和水平,又怎么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所以,当匡海生问了一句之后,唐易立即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我孤陋寡闻,从未听说宋代就有石榴尊的器型。”
“哈哈哈哈。”匡海生笑了起来,“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但是我却看不出什么问题来,所以说,我今天也得仔细看看。”
鉴定室分为两部分,一处库房,一处外间。匡海生从库房拿出这件不大的青瓷石榴尊,摆到了外间的桌上,唐易盯着审视良久,仔仔细细全方位看了一遍,不知不觉,眼睛就瞪大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i734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134章 钧窑花盆()
这件石榴尊,胎骨厚重,胎土淡灰,底足露胎的地方,赭色窑红;从釉上来看,玻璃化光泽很强。尊上的是蕉叶纹,风格趋于奔放。如果不看这只尊的器型,从胎到釉到纹饰,是典型的北宋时期的龙泉窑风格。
只是,眼中没有看到宝光,脑中也没有产生感觉。
但,这件石榴尊做得也太逼真了。如果说唐易的实际鉴定能力还没有到很高的境界,那么匡海生和文物局的专家们,又怎么说?
“除了器型不符合历史记载,我还真是找不出毛病。”匡海生也是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而后一边说,一边看着唐易。
唐易露出一丝苦笑,“胎,釉,纹饰,我也看不出问题,不过,我感觉是新的。”
“釉面没有火光,包浆柔和,痕迹自然,你觉得是新的,不会只是因为宋代没有这个器型吧?”匡海生问道。
的确,在鉴定古玩的时候,如果器型特征不符,一般人直接就一票否定了,也用不着再去看什么别的。但是,唐易自然不是根据这个,如果能看到符合的宝光,即便是宋代没有出现过的石榴尊,他也会认定是真品。
而匡海生当然不知道唐易的“独门秘笈”。
“浩浩千年的历史,后人又能了解多少?如果只是因为没有出现过这种器型,就草率否定,显然不符合文物鉴定的要求。反过来说,这还有可能成为一件实证,证明北宋就有石榴尊这种器型呢!”匡海生笑道。
除了宝光,唐易再也找不出看假看新的理由,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匡海生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但很快也很隐蔽,他笑着又追问道,“如果不是因为器型,你还会认为这是一件新的么?”
“会!我断定是新的,并不是因为器型,而是因为感觉!”唐易突然抬头,坚定地说道。
“噢?”匡海生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等等。”说罢,他起身又进了库房。
“看看这个!”匡海生这次拿出来的,是一件紫红釉钧窑花盆。
看着这件花盆,唐易的心里一动,突然想起了买下卵白釉枢府瓷的那个老宅子。毛逐当时发现这个老宅子的时候,还说看到一件花盆,像是钧窑的,只是那人却说有买主了,难不成······
看到唐易陷入深思,匡海生不由得又提醒了一句,“你看看这花盆。”
唐易闻声,收回思绪,凝神仔细观看起来。
宝光浮现,一丝入眼,感觉顿生。
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因为窑址在钧州境内而得名。在宋代的时候,钧窑烧造出现一种首创,就是在釉料中添加了铜,烧出了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如霞光丽天,绚丽非凡。而在北宋后期出现的钧窑花盆,专为宫廷养殖奇花异草而用,当属钧窑中的精品。
钧瓷挂红,价值连城。不过,这里得简单说一下,由于宋代“官钧”的名声太大,后世仿造之风汹涌澎拜,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这其中,又以明代“官钧”最为传奇,其存世稀少,技艺精湛。
甚至有学者提出,所谓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官钧”,其实是明代产品,不过自然也有人提出反对。
“明代仿宋钧瓷,造型大气,紫口铁足,窑变釉色,紫红中夹以蓝色,泪痕纹很自然。”唐易说着,顺手拿起了放在一边的放大镜,看了一会儿说道,“这铁绣花的确漂亮!”
一边听唐易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