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勃,共同谋划,周勃夺军,一举诛吕。
有陆贾出马,赵佗真的被说服了,接受了刘邦赐的南越王印绶,南越国就成了大汉的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通往来。中原总比南越先进,各种生产技术开始引入南越国,南越国也越来越强大。
不过,刘邦死了之后,吕雉掌权,汉朝和赵佗的关系就开始紧张了。一开始是封锁边境,禁止贸易,后来,吕雉派兵去攻打南越国。
吕雉比起刘邦,真是差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好打刘邦早就打了,何况南越国现在更加强大,肯定没好果子吃。果然,中原那些兵,光是这个炎热潮湿的气候就受不了,连南岭都没过去。
这一打不要紧,赵佗干脆宣布脱离大汉,自己称帝了——南越武帝。
赵佗本来就是个武将,很会打仗,他收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领土范围再度扩大。既然称帝了,那自然就要以皇帝的身份来发号施令。从武王变成武帝,这个称号,他活着就有了,就用了。
所以,这个“武帝行玺”,断代是西汉没错,但应该就是赵佗的行玺!
后面还有点儿事儿,吕雉死了之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立即着手开始恢复和赵佗的关系,重修赵佗先人墓地,安抚赵佗在中原的亲戚,而且又把陆贾派出去了。
这一次,赵佗还是听了。不过,却又有那么一点儿不同,他每年还派人去长安朝见大汉皇帝,表面上也像属国王侯那样听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他却一直用着皇帝的名号!
“我想起一件事儿来!”陈澄之听唐易说完,忽而接口道。
第1064章 青花镇尺()
“老爷子你是说在羊城发现的越王墓?”唐易一猜,就知道陈澄之想起了这个。
“对啊,好像也发现了一枚金印,不过印文我记不清了,但是记得有个‘玺’字。”陈澄之道,“我当时看了新闻,没太在意,就觉得是小国王侯之印,弄个‘玺’字,夜郎自大一下子。”
唐易笑道,“对啊,那个是‘文帝行玺’,和这个‘武帝行玺’就差了一个字儿。行玺,在汉制里边,是六玺之首,分封王侯就用它,相当重要啊!”
“文帝?也是南越国的?”陈澄之一愣。
“对,这个文帝,名叫赵昧,是赵佗的儿子!他自称文帝,是想炫耀自己擅长文治,而他的父亲自称武帝,那自然是自夸征战的武功了。”
陈澄之点点头,“我明白了。其实南越国的武帝、文帝,压根儿就不是谥号,其实是因为他们和中原的礼制不一样,是个尊号。这在华夏的历史里,太特殊了!”
“所以啊,才有这样奇怪的玺出现。不过,奇怪归奇怪,却是好东西!”
“你小子,又捡漏了!”陈澄之笑笑,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唐易捡漏。
逛了一下午,陈澄之虽然没买什么东西,但是唐易得了这么件宝贝,他也跟着赏玩了,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第二天,陈澄之便离开了港岛。
唐易这一趟来,虽然出了点儿意外,但也算是有惊无险。接下来,他陪着林娉婷好好玩了三天。
临走之前,是要和蔡震宇还有怀特说一声的,蔡震宇说了些联络感情的话,怀特却把自己有批回流古玩的事儿说了,希望和唐易合作。
唐易心想,好歹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没道理拒绝。就算怀特有什么想法,以后一码归一码再说。再说这古玩回流,是个大好事,便答应了。
两人大致谈了一下,初步定好,约定再联系。
唐易和林娉婷就此结束了港岛之行,回了山州。这次港岛之行,带回来两样好东西,王蒙的《春山临湖图》,赵佗的武帝行玺,收获还是很大的。
刚回山州的第二天,唐易正往阁宝多走呢,电话响了,一看是冯青山打来的。
“回来了?”
“这刚回来,有事儿么老爷子?”
“等你好几天了。”冯青山似乎有些急切,“我在店里,你在哪里?我去找你!”
“我就在古玩街上呢,您等我,我过去得了!”唐易挂了电话,没去阁宝多,直接去了冯青山的朗润轩。
隔着挺远,唐易就看到冯青山在店门口等着了。唐易一进门,冯青山就把他拉近了内室。
“你看看这东西。”冯青山打开了一个长方形锦盒,从里面拿出了一件瓷器。
这是一件青花镇尺。基本算是长方形,不过两头圆。长二十多厘米,宽约三厘米,高约四厘米。侧面的青花纹饰是缠枝花卉,顶面的青花纹饰是金钱纹内嵌四叶草。
青花发色有浓有淡,纹饰不是勾勒的,都是实笔填涂。发色靛青,不少地方有积料,能看到蓝褐色斑点。
“是不是元青花?”冯青山在唐易还在仔细看的时候,就开口问道。
唐易看完,表情有些凝重,他放下这件青花镇尺,“老爷子,您先说说,这东西怎么来的?”
“我去收来的,找过几个人看了,众说纷纭。”冯青山接着便把经过说了说。
冯青山开店,内心爱好多过买卖获利,他不缺钱,儿子又很有钱,朗润轩其实就是他以藏养藏的地方,也是为了和行里人交流方便。
前一阵子,冯青山和跟另一个同行,到山州附近的县城乡下收货。所谓到乡下收货,不是来到村里一家一户地跑,而是直接“定点”。每个县里,都有那么几个夹包袱窜货的,收来东西再集中倒手。
所以,冯青山是到这样的大户家里,直接看他收来的东西。这个大户姓牛,都叫他老牛。
偏巧,他们到老牛家里的时候,老牛刚回来没多久,一指院里屋檐下的一口麻袋,“我刚回来,喘口气,你们自己看吧,刚收来的东西。”
和冯青山一起去的这个同行,是在文化市场开店的,平时经常下乡,这老牛就是他的关系户。所以,冯青山也不好意思先动手,就等着让那个同行先挑。
说是一麻袋,其实东西不多,光是两个老箱子就占了不少地方,另外还有些铜钱。剩下的,就是两件东西,一件黄杨木的笔筒,一件青花镇尺。
两个老箱子是香樟木的,看起来像是民国的物件,不过形制粗陋,品相不佳。铜钱呢,多是些康熙乾隆的普通版别,也没什么值钱的。
不过,这个黄杨木的笔筒,雕工倒是不错,而且保存也相对完整,包浆还挺润,是清代中晚期的东西。
这个同行手里抓着黄杨木笔筒,又看了看青花镇尺,看青花镇尺的时候,他犹豫了不短时间。
说实话,这个青花镇尺的青花发色,的确是有点元青花苏麻离青的味道。不过,元青花的好品,那都是可遇不可求,新手或许还会相信自己运气牛逼大发了能捡漏,行里人看到疑似的东西,上来第一步那是先当成赝品来看,找问题。
这个同行看了一会儿,也许是瞅出了什么疑点,也许是这一麻袋就这两件东西像个样子,全拿了似乎不妥当,便将青花镇尺给放下了。
这一放下,冯青山当然立即拿了起来。
冯青山的眼力,在铜器和金石方面,算是顶级的,但是在瓷器上,却到不了这个水准。他仔细看了看,从釉色到痕迹,再到最关键的青花发色,怎么看怎么像元青花。
不过,冯青山没见过元青花的镇尺,所以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
结果呢,这老牛做生意久了,门道都熟了,一看他俩一人一件把手上了,就知道别的是看不上了。老牛点了一支烟,吧嗒了两口,便开始和他们谈价了。
第1065章 藏了东西()
这元青花的文房类的东西,是很罕见。明代倒是有青花瓷器的笔架山、笔杆、镇尺这些东西,但是冯青山从未听说过元青花会有这样的东西。
所以,他一边听着老牛和同行谈黄杨木笔筒的价格,一边琢磨着,这个同行能放下,也说明可能不真,而且他又没听说过,如果老牛开价过高,那就放了不要了。毕竟,元青花本来就不是容易见到的东西,侥幸心理要不得。
可是,那个黄杨木笔筒,老牛开价好几万,而这件青花镇尺,只开了六千的价格。
冯青山一听,这肯定是当仿品来出的价儿了,那个同行也似乎松了一口气,是彻底不想要了。元青花苏麻离青,哪里是这么好碰的?
不过,如果是仿品,这也不是新东西,怎么也得是民国老仿,而且工艺很不错。
既然叫了六千这样的价儿,冯青山自然还是要讲的。老牛在黄杨木笔筒上没落价儿,但是这青花镇尺,最后冯青山讲到了三千。
三千拿这个东西,对冯青山来说,即便是仿品,那也值了,就当是个玩物和学习样本也好。
话虽这么说,但谁不想弄到真东西不是?所以冯青山回来之后,找了一些人看过,不过众说纷纭,大多是不看好的。
唐易又不在山州,他是一直憋着呢。
其实,元青花这东西,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什么叫元青花?元代的青花瓷器,都叫元青花,但是并不是每一件元青花都是精品,都很值钱。
就是因为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拍出高价,让不少圈外人也知道了元青花。由此产生了很多误解,觉得只要是元青花,都是很贵重的东西。
其实不然,元青花是分档次的。
第一档,苏麻离青的青料,上档次的画片。比如带有人物画片的元青花大罐,比如龙纹压手杯,比如纹饰精美的其他器型。
第二档,也是苏麻离青的青料,但是画片艺术性不强。就比如这件青花镇尺,如果是真的元青花,青料对,纹饰一般,就是这个档次。
第三档,青料不是进口苏麻离青,是国产普通青料,但是制造工艺和画片尚可,这样的东西,其实价值不高,远远比不上明清官窑青花。
第四档,不仅青料一般,而且工艺和画片也一般,这样的东西,很多行里人是不屑于去辨认的,即便年代对了,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比如带点儿简单纹饰的粗瓷大碗,其实毫无艺术价值可言,至多有文物研究价值,不会有收藏家愿意收藏。
当然,这四个档次,只是简单化的大体划分,实际上元青花的情况比这个要复杂得多。
外行人偏于笼统,一说元青花就当是天价,其实能拿出元青花不算什么,元青花也有很便宜的,精品才值钱。就好像不懂玉的人,一听和田籽料,就会觉得很稀罕。其实和田籽料形不成量产,极品当然贵,垃圾也很多,那些石性很重、杂质很多的籽料,还不如俄料、青海料呢。
听完了冯青山的讲述,唐易指着这件青花镇尺道,“是元青花的东西没错,青花发色和结晶斑的特征很明显,也是苏麻离青的青料。不过,这东西被人动过手脚。”
“啊?”冯青山一愣。
“这个底是接的。”唐易翻过镇尺,指着底下露胎的一面,“而且很奇怪,这个底也是元代的东西,胎质也不错,所以不容易辨识。”
“那就可能是两件镇尺,都残了,切割打磨然后接起来凑一件完整器?”冯青山一边问,一边又仔细看了看,“这工艺也太巧妙了,现在可做不出来。”
“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唐易指着侧底边说道,“要想接底,必须先精细打磨,然后粘在一起,再在接的地方打上一层特殊腻子,最后高温喷釉。喷好之后,再修整和做旧。你看,虽然工艺和做旧非常精细,但是因为其他部位毕竟是自然氧化的,还是能从光感上找到细微差别。你是在太阳光下看的吧?”
“对!”冯青山点头。太阳光算是自然的光线,偏强但不算很强。看东西的色彩,太阳光下最适合。但是有些要判断光感的东西,太阳光下反而不容易分辨,得用比太阳光强的强光手电,或者弱光环境也比太阳光下合适。
比如这件接底工艺,比较特殊。这些东西,唐易是从陆知行那里学到的。“你现在用强光手电或者放到弱光环境下看,区别就出来了。”唐易笑道。
冯青山把两种方法都试了一下,“果然如此!”
“不过,三千块钱,元青花的东西,虽然是接底,但却是老材料老工艺接底,也算是个小漏。”唐易解释道,“这东西你就是拿出去明说是老料接底,三五万出手是没问题的。”
“出什么手啊,不值当的。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这东西我摆在案头,也挺舒服的。”冯青山乐呵呵说道。
唐易盯着这件镇尺,琢磨了一下,“你说的两件残器拼成一件完整器,可能性最大。不过,这东西一般都是空心的,似乎分量有点儿不对。”
“啊?”冯青山正高兴呢,冷不伶仃唐易突然又来了这么一句,不由一脸惊讶,“你是说,这里面可能藏了东西?”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是即便是空心,这个壁要是做得很厚,导致分量偏重,也有可能。”唐易道,“所以我最后才说。”
冯青山沉吟良久,“要不,咱们弄开看看?”
唐易笑道,“我刚说了最后才说,就说明可能性比较小。您可想好了,弄开这东西,可就不好再复原了。里面没东西的话,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就算有东西,万一是误放进去的不值钱的东西,那也是得不偿失。”
冯青山看了看唐易,突然问道,“如果是你,你会弄开看么?”
唐易怔了怔,这不是他的东西,他之前当然不会考虑。不过,就他的经历而言,遇到的暗藏玄机的东西也不少了,这又不是什么重器,弄开看看还是很有可能的。
“要是我,真有可能弄开看看。”
“那好,咱们就弄开看看。”冯青山一拍巴掌。
唐易还是劝了一句,“老爷子,您可别因为我的话这么冲动,我是和您不瞒着。但这东西,摆在案头,还是很好的,别太冲动。”
“我想好了,既然是老接底工艺,那就不是这些年搞的,万一有东西,必然不是普通的东西,如果没有东西,我就不要这后接的底了,上半部分打磨一下切口,一样把玩!”冯青山起身,“走!”
唐易见状,也就不再多劝了。
古玩街上,找个地方切割,还是很容易的,专门修复古玩的店铺就有两三家。
“哎呦,什么风把您二位吹来了?”
两人到了一家修复古玩的店铺,店主姓刘,因为眼睛大,都叫他大眼刘。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顶级高手,一般就是裂纹上打两个锔子,有磕碰修磨一下。但切割这么件瓷器,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而且他人缘好,容易交流。
都是熟人,冯青山拿出青花镇尺,说明了来意。
大眼刘拿起镇尺看了看,“我说老爷子,我瞅着怎么像元青花啊!”
“那你收了吧?我不切了。”冯青山笑道,“多了不要,给我一万就行。”
大眼刘哈哈大笑,“这东西就算是高仿,没事儿您切了它干嘛?”
“这釉面和发色仿得不错,我就是看看釉下的胎质仿得怎么样。”冯青山一本正经,“不过,你从这儿环着切一圈,切完了别打开,因为切的时候摩擦高温,一打开就容易变化,我得过会儿再看。”
“行。老爷子您是活到老学到老,佩服佩服!”打眼六拿起镇尺,“两位跟我一起吧,看着弄也放心。”
“刘老板的手艺,跟着观摩下也是学习。”唐易笑道。
“别埋汰我了,唐总!这古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