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所不知。这事儿倒不是上头主动撤了陶碧云这条线,而是东京史料馆突然之间义正词严地向陶碧云追回投资,还号称做的是正当的古玩生意。警方也就明白了,这是东京史料馆感觉到了什么。所以,警方和她的合作,这才就此结束。”
这件事儿,曾士银没有跟唐易提起过,不过唐易想想也能明白,这种事儿,没必要告诉他,本来就是一种暗线,而且东京史料馆现在策略改变了,警方的策略随之改变,他也清楚。
“陶碧云不可能把到嘴的肉再吐给东京史料馆。”唐易笑笑。
“就是。东京史料馆所谓的投资,不就是买东西的钱么?陶碧云拿着天球瓶说事儿,就说这笔钱也就是能买这么一件天球瓶。这事儿不了了之,结局不过是双方明确一刀两断罢了。”鬼叔应道。
“如此一来,也就是上头不再插手瓷都的事儿,那古玩市场这块大蛋糕,就成了陶碧云和黄立三争抢,看来陶碧云占了上风。”唐易看了看鬼叔,“陆先生不会参与吧?”
“那当然不会,陆先生现在不问江湖事。本来陶碧云还在窑厂投了资,但陶碧云重入江湖之后,陆先生坚决把钱退还给了她!”
“噢?”唐易眉毛一挑,“那现在建厂的资金够么?”
“暂时还够。”鬼叔欲言又止。
唐易看了看鬼叔,“鬼叔,你说我要是投资进来,陆先生不会反对吧?”
鬼叔眼睛一亮,“你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你,恐怕是陆先生唯一不会反对的人。”
唐易心想,这一趟真是没有白来,本来和陆知行的合作,相对松散,没想到天上掉下来这么一个机会,不要看来都不行,“那好,我立即追一笔款子进来!”
鬼叔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晚上和陆先生吃饭,好好聊聊。”
唐易点点头,又道:“黄立三这个人,心机很深,如今处于劣势,恐怕不会甘心一直这样。”
“那就是陶碧云和黄立三的事儿了,我只管跟着陆先生,搞好窑厂的事儿。”鬼叔应道,“唐先生,你最好也不要掺乎。”
“我一个外来的,掺乎什么,我只是不想窑厂出什么岔子罢了。”
“嘿嘿!”鬼叔咧嘴笑道,“你要是投资了,就凭你的官方背景,那就不会出什么岔子了!”
唐易也跟着笑了,“陆先生其实不缺钱,让不让我投资还两说呢!”
“他本来是不缺钱,但是窑厂的投资很大,而且,他又不会把自己做的东西当高仿卖,所以,资金上还是有些吃紧的。当然了,这也得看谁投资。你这趟来的,真是太及时了!”
当晚,陆知行就在窑厂里招待了唐易,加上鬼叔,一共三个人。
这窑厂算是建在瓷都的郊区,面积不小,一圈高高的围墙,院子里都是仿古建筑,三个窑各具特色,足以适应绝大部分瓷器的烧制。
窑厂里除了配料室,实验室,美术设计室,还有几间休息室,会客室,还有厨房和小餐厅等等。这些都基本建成了,就差装修,再就是院子里道路铺设和绿化还没搞。
施工队伍的工棚在院外。三人一起下厨,弄了几个菜,就在小餐厅里吃起来。
新窑的试烧很成功,陆知行又嗜酒,吃饭的时候,他居然准备了一箱他最喜欢的竹叶青。
两杯酒下肚,鬼叔直接把唐易想投资进来的事儿说了。
陆知行笑笑,“他就是不投资,也是最佳合作人选。”
这不仅是同意,而且是敞开怀抱了。
“那我明天就去趟银行,先过三千万过来,陆先生你看行吗?”
“你小心投资没有回报。”陆知行吱溜了一口酒。
“是啊!”唐易故意一拍脑门,“那我应该怎么办?”
陆知行夹了一筷子凉拌金针菇,“凉拌呗。”
“要不我给您这里安插个人吧?”唐易突然间笑道。
第972章 岂止知道()
这说的陆知行一愣,鬼叔也不由得看了看唐易。△¢小說,
“陆先生,你这鬼斧神工的手段,不想接个徒弟么?”唐易见状,放下了筷子,点了一支烟。
“不想。”陆知行回答得很干脆,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能学的了这手艺的人,找起来太费劲。”
“顶级的资质是不好找。”唐易道,“不过,只要资质属于上等,您想教,一样能教出来。”
此时,鬼叔插嘴道,“是啊,陆先生,当年您只不过是随意点拨了我一阵子,我在瓷都也能算个人物了!”
“你们错了,这种资质的人不难找,只要智商正常,有艺术感悟力,加上一点手巧就可以了。就像你说的,我想教,就能教出来。”陆知行又喝了一口酒,“我说的太费劲,是人品过关的人找起来和考查起来太费劲。”
唐易这才明白,陆知行所说的,是这个意思。
能吃得了苦,能耐得住寂寞,能顶得住诱惑。否则,这门手艺一成,古玩行里一混,只要想黑心敛财,那钞票就可能如流水般滚滚而来。如此,水平越高,后患越大。
唐易哈哈大笑,“不瞒陆先生,我真是有这个想法,也发现了这么一个人。”
“说说看。”陆知行应道。
“有一手做紫砂壶的手艺,却因为爷爷的一句临终嘱托,一直不靠这个赚钱。手里拿着一件顾景舟价值千万的僧帽壶,却甘心在茶馆当服务员。您说,这样的小伙子行不行?”
“多大年纪?”
“二十岁。”
“二十岁?哪里来的顾景舟的壶?”
“这是顾景舟曾经送给他爷爷的,他爷爷曾经得到过顾景舟的指点,他的紫砂手艺,就是他爷爷教的。”
“他爷爷叫什么名字?”
“隋东林。”
“是他?”陆知行放下了酒杯。
“怎么,您知道?”
“岂止知道。”陆知行悠悠说道,“这个隋东林,是个很有天分的人,紫砂技艺自不必说,在瓷器制造方面,他似乎天生就有种直觉,对收缩和重量拿捏得特别准。”
重量好理解。做瓷器,重量不对,那肯定不行。行家里手鉴定,有时候拎起来一试,不用看就知道真假。这是原料用量的问题。
关于这个收缩,是因为一件瓷器,制胚的尺寸和烧成成品之后的尺寸,它是不一样的,会产生收缩,成品比胚小一点儿。如果你要高仿一件瓷器,高二十厘米,那么胚子就得做二十厘米多一点儿。
但是,多少合适呢?这就要复杂一些了,瓷泥、温度、釉料等等都得通盘考虑,才能做得准。
“这个人四十多年前,来过瓷都。”陆知行接着说道:“那时,他还是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当然了,我年纪更小。他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我师父,来瓷都,就是为了上门拜师。”
“我师父不同意,但是此人很有股韧劲,说难听点儿是赖皮劲儿。最后我师父被纠缠不过,就拿出了一只民国的青花小瓶,说你原样做一件我看看。”
做出来之后,陆知行的师父陆火圣,让陆知行先称了称重量,量了量高度,竟然一般无二!
陆火圣着实吃了一惊,说,“小隋啊,你之前跟谁学过?”
隋东林说,“我之前是学做紫砂壶的。制瓷我没有师父,是自己看书琢磨,外加到窑厂里跟窑工们一起干过。”
陆火圣一听,“那你做一把紫砂壶我看看。”
结果,隋东林就带了原料和工具来,在陆火圣面前,做了一把紫砂壶。
陆火圣一看,又吃了一惊,说,“小隋啊,你这紫砂手艺,完全进得了一流的行列了,你师父是谁?你跨门拜师,你师父同意么?”
结果隋东林说,“我做紫砂,没有正式的师父。”
陆火圣连连摇头,“小隋,你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请回吧。”
隋东林急了,“我确实没有正式的师父,不过,顾景舟先生指导过我,但不算入门弟子!”
陆火圣一听,“怪不得!既然顾先生指导过你,为何不收你为徒?”
“这个他老人家没说。我猜,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就有做紫砂的底子,他觉得半路授业,有种种不便吧!”隋东林说道。
陆火圣却笑了笑,“恐怕不是这个原因。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么?”
隋东林不解地看着陆火圣:“请您赐教!”
“因为你成名心太重!你学紫砂,找到了顾先生;学制瓷,又千方百计来找我。在这一行里,成名,应该只是一个副产品,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如果单纯为了成名,心切心重,后患无穷啊!”陆火圣语重心长。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隋东林似乎一下子恍然大悟。
最终,陆火圣没有收他为徒,但是和顾景舟一样,点拨了他一些制瓷的诀窍。在隋东林离开瓷都之前,陆火圣对他说,应该再次拜访顾景舟先生,看看他还有什么建议。
后来,隋东林捎信给陆火圣,他的确又去拜访了顾景舟先生,顾先生送了他一把紫砂僧帽壶,却并没有直接说什么建议。而隋东林也悟到了,这是用这把壶来提醒他:重修行、轻名利!
隋东林此后,不仅只专心做紫砂,而且不留名号,成为一个隐藏在民间的大师级人物。而且不仅看淡了名声,也看淡了钱财,收入大部分做了善事。
“怪不得!”唐易道,“他让小顾不要着急入紫砂行,要再磨砺三年!”
陆知行的眼神突然变得有些复杂,“你说的这个小顾,有时间让他来见见我吧!”
“陆先生您答应了?”唐易一喜。
“谁说我答应了?先见见再说。你现在是窑厂的大股东,我敢驳了你的面子么?”陆知行面无表情地说道。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陆知行是因为种种巧合,加上听了唐易肯定了小顾的品质,心动了。
“哈哈哈哈。”唐易笑道,“陆先生,我还有一件事儿没说,这件事儿,绝对是您最感兴趣的!”
第973章 单独建窑()
下一页
陆知行看了一眼唐易,“你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说话留点儿余地,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事儿?”
“这倒也是。”唐易缓缓说道,“世事无绝对,就说这散尾火甲吧,谁说就一定灭绝了呢?”
“什么?!”陆知行拿着酒杯的手一抖,酒杯“啪”的一声掉在了桌面上。
此时,老鬼也是脸色骤变,“陆先生,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和您这辈子剩下的唯一的心愿有关系的?”
“柴窑······”陆知行的眼神恍然间透出唏嘘,“瓷器中唯一可以称皇的,那就是柴窑!我在古物基地呆了这么多年,破解了柴窑天青釉的秘密,没想到,其中的关键,竟然是已经灭绝的植物!”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这)般颜色做将来。
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御窑,成为了一段传奇。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后来的瓷器中,业有不少号称“天青釉”的,汝窑的天青釉算是最为提神的,但是仍旧无法和柴窑相提并论。
没有发现窑址,没有传世的完整器,就连瓷片都很罕见,片柴值千金。
古物基地所藏的柴窑弦纹樽和一片瓷片,一直没有公布于众,因为只是在技术上认定了,还没有综合全面的证据。同时,有些东西还得借助其继续研究。
不过,以陆知行的水平,自然是肯定了的,不然他也不会在古物基地沉浸好几年。
对一个痴迷瓷器的一代宗师来说,没有什么能比柴窑的诱惑力更大。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用这个来形容陆知行的心情,再恰切不过。
这歌词是外行写的,这首《青花瓷》里用“天青色”确实不太搭调。青花,天青釉,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釉下彩,一个是单色釉。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这时候,唐易看了一眼鬼叔。
陆知行回过神儿来,“阿鬼不是外人,我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是他在打下手,你说吧!”
“至少,散尾火甲这世上还有八株存活!”
陆知行一下子站了起来,来回踱了两步,复又扭头看向唐易,“在哪里?”
“就是陆火圣先生曾经去过的天寿山后龙!”
“那——”陆知行沉吟片刻,“应该就是在崇祯秘藏的地方了?”
“没错!”
“那应该很安全。”
“嗯。陆先生,您真有把握做出柴窑?”
在确定了散尾火甲的这些个事情之后,陆知行这才缓缓坐下,语气也平缓了一些,“我曾经送给你一块仿柴窑的瓷片,你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唐易想了想,“不纯,不透!”
陆知行连连点头,“就凭这四个字,唐易你在瓷器鉴赏方面,就可以称得上绝顶高手!没错,柴窑天青釉的难点,就在于‘雨过’的纯净感,‘云破’的通透感,没有原料,技术上始终无法突破!”
唐易接口道,“散尾火甲虽是木类,却具备火性,融入釉汁,烧的时候,火性充分发挥,熔去杂质,才能造就釉色的纯净和通透。我能不能这么理解,只要有了散尾火甲,陆先生就有做出柴窑天青釉的绝对把握。”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陆知行说到这里,突然笑了笑。因为唐易之前说了他“绝对感兴趣”,他就用这个否定了,结果唐易说出来的,还真是他绝对感兴趣的东西。
“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陆知行又道。
“那就试试吧!”唐易点了一支烟,缓缓说道。
“不着急。”陆知行也点了一支烟,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一直期许的东西,真到了眼前,反而不那么着急了。唐易有些奇怪,但也不是很奇怪。因为陆知行并非常人,现在也定有他的考虑。
“我建了三个窑,几乎能烧制所有的瓷器类型,唯独没有能烧制柴窑的。因为我本来不抱希望了。但你来的很及时,还追加了投资!现在,正好为柴窑天青釉单独建窑!”
陆知行说着,看了看唐易,“既然你说的八株散尾火甲很安全,那就好说了。根据我的研究,散尾火甲取下枝叶,必须在五天左右的时间之内用上,不然火性散失太厉害。所以,先建窑再说。”
“原来如此!”唐易点点头。
陆知行突然又站了起来,“我现在就去设计一下。这个窑不能太大,一次能烧制两件就行。你们吃你们的,唐易你晚上暂时先住这里吧。明天我们再聊聊!”
说完,陆知行,便匆匆走出了小餐厅。
“嘴上说着不着急,其实比谁都急。”鬼叔看着陆知行的背影笑了笑,举起酒杯对唐易说道,“你随意吧,上脸挺厉害。”
唐易喝了一口,“今晚睡这儿了,多喝点儿多喝点儿吧,算是庆祝一下。对了鬼叔,陆先生说的这个小窑,你估摸着多长时间能建成?”
“普通的如此规模的小窑,真要足工足料,三天之内就行。不过,柴窑比较特殊,就算陆先生设计好了,我估计怎么也得半个月以上的工期。”鬼叔想了想,“这都是我猜的啊,不如明天问问他,他肯定就有数了。”
唐易点点头,鬼叔突然又问道,“这事儿,上头知道么?”
“做成了再说吧!鬼叔你还得多担待。”唐易道。
“你放心,这事儿我绝对守口如瓶。”
“其实,就算你说出去,估计也没人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