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穿衣服要丫环小厮系腰带、吃饭要奶妈把汤吹凉了,冬天捧手炉子夏天抱着冰盆儿,肉炒老了一分就要打厨子、曲儿唱错了一句就要骂戏子……这些少爷兵上战场,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呀!
贾宝玉冷汗出来了,怪不得,原著里贾府完蛋得如此彻底,都没有成功的营救行动——如果有,贾府也不至完蛋得这样惨——原因在这儿呢,能帮忙的全灭了!靠!你们能干啥呀!
这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在听说卫若兰、冯紫英等旧友皆有意投军的时候,更严重了。这些人,有已经袭爵了的,也有未袭爵但因为父祖的关系已经有了荫封的,上了战场,都是将军,不用当马前卒卖命固然不假,但是这世界上有个词儿叫做——败军之将。这样的家伙,是会连累全家九族街坊四邻的。说明白点儿,未来世界有个词儿叫做——领导责任。最大的领导是皇帝,他是不会有错的,剩下的错儿,你们看着分吧!
靠!
贾宝玉忧郁了。
皇帝,居然也心动了,他手下的人里,文官的中坚力量都是他提拔的,比较信任了,但是军事上就不行了。还是寄希望于这些经过开国大战的元勋留下来的血脉,希望祖先的热血与谋略还能遗传下一点来到这些不肖子孙身上。贾宝玉一看,坏了!
就算不琢磨原著,光看这些人平日的表现,都不敢相信他们的。还是那句话,没有系统的学习、了解过,就想空降当将军且百战百胜?做梦呢吧?你以为你是穿越来的?还是剧情早知道型穿越?要说这些人对于官场上的弯弯道道可能了解了一些,如果放到军队里争个权夺个利谋个晋升,可能是把好手,问题是——这里战场,只看结果。你把游泳要诀背得再熟,讲课都能评上教授职称了,可实际上除了洗澡下雨连水都没沾过,这回却是把你扔河里,完全是听天由命考验原始本能,真正物竞天择,非生即死。
偏偏皇帝先调了王子腾率部先行,考虑到吃空饷问题,他想再派这些世家子领另一军随后增援,两军会合,老将带新兵,也算是培养后备力量了。皇帝还打着如意算盘——终于找着这些不肯上进的家伙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了,朕终于不是白给他们发工资不见他们干活了,这回让他们卖命去。贾宝玉急得团团转,太坑爹了,不对,是太坑舅了。王子腾自己都不定真会游泳,预估至多就是个狗刨的水平,让他身后系着一群旱鸭子?OMG!
偏偏府里王夫人王熙凤等在小有担心之余,想的居然是:哥哥(叔叔)又有大机会要高升了,与京中以为上战场就能杀人如杀兔的纨绔实在是想到一起了。
贾宝玉蹲地抱头。
湘云出嫁大军开拔
如果说谁是真的担心这场战争的,除了贾宝玉,大概也没几个人了。包括惹了祸的平安州节度使,他所担心的不过是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之后自己要有什么样的下场而已。天朝大军所到之处,什么乱民都是土鸡瓦狗,这几乎在众人心中达成了共识了。所以,王子腾慢悠悠地领着大军扑向平安州——想快也快不起来,现在的军队与立朝之初血火里拼杀出来的百战之师,那差距还真不是一点两点的,领军的王子腾比普通小兵的待遇好很多,可也是五十出头的人了,平日里养尊处优,条件过苦的话他自己就先吃不消了。况且对于王子腾来说,他已经不需要靠这种军功来急功近利了,稳妥些等到朝廷援军一起会师再以泰山压顶之势一口气吃掉乱民比较好。以他的资历与职衔,不管援军的统帅是谁,都不可能掩得了他的功劳的,所以,他不急。
京中,皇帝为了培养锻炼青年贵族干部,勒令兵部造册,武选司、职方司联合考察,最后由皇帝确定出征人员名单。得,这位把一场局部动乱当成练兵了。贾宝玉头疼的感觉更严重了,很多熟的不熟的认识的甚至不认识的人都通过各种途径找了过来,往荣国府的各种礼物也流水般堆了过来,谁都知道带兵的肥,有了战利品按惯例军方会留下三成,其余七成上缴——没这点外快,谁去卖命?这只是明面上的,如果在征战过程中把战利品昧下一部分,到时候谁也不会认真去查,这也是惯例。除此之外打赢了回来还有各种赏赐加官晋爵,光宗耀祖,够丰富了。
贾宝玉估计着,家里的女人们如王夫人、王熙凤等私下也没少收好处。其他主管的人员那里,也是差不多了,毕竟,除了这是件‘兵事’之外,大家看重的只是它背后代表的利益而风险么,大家有志一同地忽略了。至于这些纵容家属受赂的事情,他管不了,连御史也管不了——人家几代人的交情,皇帝都不能明着说什么的。一个圈子有一个圈子的规矩,生在这个圈子里,你还想当海瑞么?贾宝玉也明白,皇帝并不禁这些小毛病的,但是有一个大前提——能干活!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平日里只接触斗鸡走狗看戏听曲招妓逗小厮的家伙,就算是略好些的卫若兰冯紫英等人,也不过是……略好些罢了,所谓略好些,是指——说话间没那么多河蟹词语,跟风化职业者接触的时候装一点斯文,聚会划拳行令的时候显得斯文一点,仅此而已。说话间指点江山,实际上……放到前线光是不能饮酒就能让他们脱去一层皮,更别说不能按时沐浴、没有精致菜肴了。
皇帝的心意不改,如同当时抓到贾宝玉一般,他老人家对于世家子弟一向是恨铁不成钢多于忌惮他们抱团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发展到这个阶段,纨绔子弟废柴到让人看着想抽他们上进,皇帝要再忌惮这些人,那就是个笑话了。老大的心意明摆着了,底下的人只好愁苦着脸去办。贾宝玉的脸是青的,咬牙切齿地看着桌子上的一堆贴子,其中一封大红的喜贴尤其的讽刺——卫家与史家要联姻了,啊不,他们早就决定联姻,现在是正式要办喜事了。湘云又被接到史家备嫁,贾宝玉忙着部里的事,送行都没赶上。回到家里,桌上一个包袱,打开一看是一套全新的衣服鞋袜,还有扇套、荷包、绦子……各色衣饰一应俱全。秋纹道:“是史大姑娘给二爷做的。”贾宝玉纠结了。
——————————————————————————————————————————
贾宝玉对天比了个中指,人一旦穿越了,什么都知道自然可以顺着剧情早做安排得心应手,啥都不知道也就无知者无谓了,最惨的是像他这样知道一半又不知道另一半的,活脱脱是《大话西游》里那个悲催的仙子,套用某部电影的台词稍作修改就是——我抱着一盒巧克力,在舔它们之前不知道里面裹的是榛仁儿还是氰化钾……
卫史联姻,场面不小。据说是两家长辈为了让卫若兰安心去拼个前程,所以给他弄个好媳妇儿好解了他的后顾之忧,其实卫家的长辈心里未尝没有冲冲喜讨个好彩头的意思。史家一门两侯听着倒也风光,只是近年来已经大不如前,家中生活也有些拮据的苗头,但是这一回史湘云的嫁妆关系到两家的脸面,史湘云的父亲要是活着,爵位还轮不到弟弟袭,不管平日在家如何压榨劳动力,这个时候却是万不可传出虐待遗孤的名声来。故而她的嫁妆是定亲之前已经有了雏形,外放为外省大员的史鼎,刮来的油水里出了好大一部分作为侄女的嫁妆,如今全套嫁妆齐备看着也光鲜。什么都是早经准备的,操持起来也迅速。
作为姻亲,贾家人自然也出席了这次婚宴,人人笑逐颜开。史湘云在荣国府里住了这么久,她为人又活泼开朗不记仇且与大家没什么利益冲突,几乎人人喜欢她,连邢夫人都说不出她的不好来。四大家族同气连枝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京的薛家、王家也出席了婚礼,端的是花团锦簇。
卫若兰经过近期考查,不像是一个在生理上短命的样子,贾宝玉也放心了。但是他现在居然上赶着找死想去富贵险中求,啊,在他们眼里这根本不算险!倒霉催的是……湘云还嫁了他。贾宝玉这顿酒就喝得闷闷不乐。
在这样的婚宴上,周围全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互相八卦,委托一点事情是再正常不过了。贾宝玉这里就有这样一圈儿上赶着找死的好哥们儿,一眼扫过去,人人挂着点儿荫职,不少人带着点儿企盼,拉着贾世兄贾贤弟敬酒,末了还要说一句:“不要忘了朋友。”当然也有对战争不感兴趣的,开始拉着未来的驸马聊天,真是热闹极了。
那边贾珠在与薛蟠说话:“近来如何?可还顺利?”薛蟠这会儿老实得很:“一切都还好,”压低了声音,“这回大军开拨,我琢磨着……”他要发战争财。贾珠皱眉了许久:“姨妈只得你一个儿子,你还是不要涉险的好。横竖舅舅在前头呢,等战事稳了,你再出手也不迟。再者叫人知道了,做得太显眼,说是咱们家亲戚把持,反而于你不利。”薛蟠点点头:“那我先写信给舅舅打听一下儿备好了。再者,平安州我去过,也很有几样东西,这倒要等新的节度使出来之后请大哥哥代为打听一下儿,看有无可能。”贾珠低声道:“这事后议,你不知道平安州是为什么闹起来的么?三五年内,不要打这主意了。我乐得你在军资上有所助益,是为着这事瞒不过圣上,得知你为国效力,再活动一下儿许就能让你再领内务府帑银,这是头一件要紧的。”说得薛蟠点头应了。此时新郎来巡席了,表兄弟的话就告一段落了。
——————————————————————————————————————————
凡是选拔似乎总脱不了黑幕暗箱,尤其是这种看着风光无限的镀金式选拔。不但贾宝玉这样的菜鸟头疼,估计连兵部尚书、内阁学士这样的老鸟也会为各方面的利益与扯皮头疼许久。贾宝玉思前想后,向皇帝进言,考试!
皇帝因为人人踊跃,心情略好了些,但是人太多了,派谁去就是个大问题了,总不能烂蕃茄臭鸡蛋都堆出去。听贾宝玉说:“平日里虽有接触,不过是饮酒听戏,再者就算真的游猎,也比不得战场凶险,臣驽钝,光靠平日里的举动是看不出来的,不如试一试。”皇帝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各学士与尚书侍郎也点头赞同了,贾宝玉说得对:“达标的去了前线活的机率可能会大些。”大家是荐人出头培养亲近势力的,不是送人去死的。这个意见被一致采纳了,也没别的办法了,虽然说认为事态并不严重,但是毕竟也是军国大事,救兵如救火。
贾宝玉没有参与制定标准规则,这种事儿,太出头了不好,尤其头上好几重上司的时候。他只管放出风声,有时候做个好人也挺容易的,比如现在,只是八卦长舌地悄悄把要考试的消息神神秘秘地告诉某些人,就让他们觉得礼送得值钱花得值了。至于考试内容,事句归皇帝管,也就结了。贾宝玉也是没有办法了,他不能拦着人家上进,拦也拦不住反而招怨,只好砌一道保全的门槛儿给大家爬。
卫若兰新婚三日后,考试正式开始,所考者不外弓马武艺一类,比照着武举考试的标准要降低一些,同时加了文试,就是……笔试。贾宝玉丝毫看不出来:“如何平定平安州”这样的大标题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一阵子有人忙结婚有人忙送礼,他因为关系到亲舅舅专门查了一下武备,发现京畿之地也已经是银样蜡枪头。你有再好的策略,告诉他们‘守住山头就行’,可他们不安营扎寨挖沟全当野营……死活守不住,有个好策略顶个屁用!
终于,在平安急讯抵达京师半个月后,首批三十六个入军积极份子新鲜出炉了,挂着个校尉的衔儿由兵部所派之将军统领。京畿之地的兵员不能随意调去支援,上谕令抽调各地兵勇一万五千,集结之后与王子腾会师‘剿匪’。
出征这一天,皇帝没有亲至,却令太子去为将士饯行。不得不承认,几代的培育下来,这些人的脸至少还是能看的,人家骑着高头大马,穿得光鲜亮丽,看得大家都很满意。
这些人前头走了,后头,皇帝又接到了六百里加急,事情,有些大条了……
先是,平安州周围的地界,各人自扫门前雪,守好了自家的大门,就是个不得不失的好境地。如果冒然出击,赢了还好,一好遮百丑,一旦输了,就是个大罪,是以各人都不管平安州。王子腾那里,也是一样的心思,他亦率着名义上的万余士卒(实际可能只有七千左右)在远处观望,只管等另一路军到了,一齐扑过去——反正区区乱民、一州之地,能有什么闹头?全州又能有多少人?这又不是人□炸的时代!
大家都忘了,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一根火柴划着了,俩指头快着点儿捏,兴许还试不着烫就给它捏熄了,可你要不管它,等它引着了床单烧到了家俱最后点了你家房子,这时候再请119的武警同志来都只能得个烧焦的黑屋架了。
不错,平安州的事态扩大了。扩大到瞒不住了,邻近州县省份开始还急报着自己的地盘“臣竭尽全力护其安稳,事态并未扩大”一面说着平安州很坏,但是自己这里很好——当然是大家努力的结果。皇帝招来内阁兵部一分析,认为没有大问题。但是,绥靖的结果必然是养虎为患,后来,加急文书就真的‘急’了,语气变得非常紧张——平安州开始只是零星的小动乱,如今,全州之境都不好了,隐隐有蔓延他处的倾向。
贾宝玉心说,靠!怕什么来什么。本来只是小动乱的话,或许还好收场,现在这样,弄一群废物点心去,那不是送死么?尤其这些人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充分的认识,指点江山,以为自己一抽刀,就能杀人如砍瓜切菜,一挥鞭,乱民就跪着大喊:“投降。”
贾宝玉想死的心都有了。他家亲戚有大半折进了这场战事里,府里交好的人家也有不少与此有关连,一旦事情出了差池,大家就要被人一勺烩了!在家里急得团团转也没个好办法,他虽说是武勋世家出身,相交的也是同一类人,但与军事上除了最近在兵部混的时候有一点常识,其他的有用的东西他也是什么也不懂,又因为资历浅年纪小世道又和谐没什么仗好在在军事上有本事的人通常出不了头,他在京中连个请教的对象都没有,去问贾珠也不得要领更不要说贾政了。贾宝玉定了定神,干脆把行李都搬到部里了——出了这样的事情他这个对情报工作承担一定责任的人当然要紧盯着——为的就是第一时间知道前线的情况以便应对,很快,消息来了。
不好消息极品囧人
社会心理学上,有从众与众从两种心理现象,现在的京城在这两种心理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已经热成了一锅粥,搅得大家都关心着巴掌大的平安州。如愿走了的,全家高兴,高兴完了又担心,可着劲儿地打听后续消息,必要得个平安信儿才好。没能走了的,叹完晦气又不死心地走关系想如愿。这两样活儿都与贾宝玉有关系,但是很少有人能从他嘴里得到实信儿的——他已经忙得顾不上了。
平安州的直接情报已经断了,无论贾宝玉如何催逼,也只是收到邻近州府省份的间接情报。有了锦衣卫,职方司的职能其实已经被大大削弱了,贾宝玉上任不是没想过整顿,但是什么事情遇上了两个部门扯皮就会显得很慢,职方司原本就不是个不太受重视的部门,老实说,他手底下的人手也不是那么顶用的,任职时间又短自己又年轻。能维持到原先的水平并且加以整理,让条理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