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大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路大时代-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说,这个框架涵需要变更,手中的图纸几乎都没有用处,当然,可以用作参考价值。

    在舒城来到大约二十分钟左右之后,一辆三菱外加一辆猎豹,从道口西侧驶来。

    车停在道口不远处,数人从车上走了下来。

    其中包括项目经理张天虎、党工委书记李国明、常务副经理任长虹、分管副经理魏建、安全总监薛鹏,最后一人是魏建手下的作业队长张小云。

    看到这种情况,舒城算是明白了,这是要真正下决心开干的阵势呀!

    张天虎、任长虹、魏建是来考察施工现场的,考虑这活怎么干。书记李国明是来联系村委书记,商量征地事宜之类的,薛鹏作为安全总监,显然是来联系车站上,走这方面的关系的。

    剩下的张小云,无意就是魏建安排过来的现场负责人!

    一旦这边的平改立和路基站场开始施工,舒城一个人绝对管不过来,如此一来,让张小云过来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不止张小云,连驻站员、防护员也要排几个过来,满足这边的安全生产需要。

    “张经理,李书记,任经理,魏经理。”舒城上前跟众人打招呼,突然发现人来的有些多了,打招呼居然不能全部满足,无奈之下,只好和这几位主要领导打招呼。

    好在薛鹏和张小云也没啥,舒城和四位打完招呼,又对二人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李书记,你看看上云庄的书记到了没有,这次说好之后,就确定下来,我这边也开始安排施工队进场了。”张天虎对舒城点点头,随即对李国明道。

    显然,在此之前,李国明已经和上云庄的书记谈妥完毕,现在是进行最后一步的确认。

    李国明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张天虎等人开始对之前他们已经定下来的方案,考察现场。

    舒城跟着后面,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到,对于这个平改立,上云庄有要求,首先,这个平改立不能建在道口下方,需向东移24米左右,第二,这个平改立宽度从5米改成了8米!

    其他一些事情,就是在哪个地方开挖基坑,开始预制之类的事情。

    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一个中年大叔,骑着一辆电动车,慢慢悠悠的向这边走来。

    李国明对这个中年大叔,显然也熟悉,通过介绍舒城才知道,这个中年大叔不是上云庄的书记,而是主任,他按照书记的意思,全权代理。

    其实大部分的事情都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事不过是走走过场,把大体的征地面积测量出来,需要舒城回去画规划图,框架涵施工,需要大片的征地,要进行操作施工。

    如施工队住处设置,钢筋原材存放区、加工区、半成品区、成品区等各种位置的安排,都要舒城根据今天征地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规划。

    转眼间忙活一上午,最终确定几个事情。

    第一:明天上云庄书记安排人清理征地范围内的农作物和树苗,两天之内没清理完毕的,视为不清理,项目部可自行清理。

    第二:施工队第四天进场,在此之前,基坑放线必须完成,工地规划图必须出来初稿,供领导审核,审核通过的情况下,便按照规划图来施工。

    第三:平改立、路基土方及站场改造的现场负责人,由张小云负责,舒城是信号楼的现场负责人,是上云庄的技术负责人,是魏建管辖内三个站场的现场技术总负责人。

    第四条,这条不是张天虎加上去的,而是任长虹对舒城说的,任长虹让舒城回去看看有没有1…8米框架涵的图纸,因为既有1…5米框架涵图纸,已经不适用了。

    舒城回到驻地之后,立马给总工孙训打了个电话,问项目部有没有1…8米平改立的图纸。

    最后孙训给了舒城一个1…8米,长度为10米的平改立图纸,让舒城自己设计一下,直接让舒城感觉双眼发晕。

    这种突然的变更,没有图纸是正常的,舒城也能理解,可是,给一个1…8米的图纸,让舒城自己去设计,这完全就是坑人的节奏啊!

    因为10米长度和超过24米的长度,框架涵的钢筋没什么,其他方面却完全不同,这不是坑爹吗?

第七十二章 平改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话一点也不假!

    没有干过施工的人,看着一栋栋大楼平地而起,一条条铁路通向东西南北,觉得也不过如此。

    其中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的到。

    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返工。

    而此时此刻,已经是半夜十二点,舒城还在平改立的场地规划图。

    规划图难不倒舒城,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让舒城头痛的是变动平改立的图纸,这种要自己弄设计的事情,舒城前世也没遇到过,这还是第一次。

    自从重生以来,还真没技术方面的问题难倒舒城,这算是第一次,当然,也不算难题,只能说是有些小麻烦而已。

    随着舒城自己的争取,他的人生轨迹,已经开始慢慢的改变,从当上副部长时开始,舒城的命运,便出现了转变。

    凌晨一点不到,舒城将上云庄平改立的临设方案最后一个字敲定完,初稿就算完成了,随即打包将方案直接发给了总工孙训的qq,让孙训抽空修改一下。

    没想到孙训也是夜猫子,居然还没睡,这到不出舒城的意外,孙训是出了明的拼命三郎,加班不要命!

    二人聊了几句之后,舒城开始看孙训给自己发的1…8米的平改立图纸,对于这个平改立的图纸,可以说很全面,任何设计都不缺。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个图纸是长度只有10米的,而孙训也告诉了舒城,上云庄的平改立,长度改成25。8米,这个长度是计算出来的。四股线路线间距之和是15米,两侧站线到路肩的距离分别是4米,加起来就是23米。剩下的2。8米,一边留1。4米的电缆槽,所以长度定在25。8米。

    框架涵主体的钢筋,计算并不复杂,直接用10米图纸上的钢筋,乘以10米的长度,等到的就是一米长度需要的钢筋量,最后乘以25。8米,就是这座框架涵主体需要的钢筋量。

    当然,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滑床板和分配梁。

    所谓滑床板,就是预制框架涵主体的时候,浇筑在框架涵下方的混凝土,在这层混凝土上浇上石蜡,盖上塑料薄膜及浇筑一层水泥砂浆之后,在水泥砂浆上面浇筑框架涵主体,而石蜡之类的作用是起到润滑作用,顶进的时候,减少摩擦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平整的瓷砖上你推着一个实体箱子前进,瓷砖就相当于滑床板,而在箱子和瓷砖中间,为了减少摩擦力,我们完全可以浇润滑剂,减少箱子和瓷砖之间的摩擦。

    施工现场也一样,滑床板只不过是用水泥浇筑而出的,代替了瓷砖,而瓷砖上的润滑剂,工程上用石蜡代替,箱子就是工程上的框架涵了。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通常的情况下,你在瓷砖上推箱子前进,瓷砖都不会移动。如果那块瓷砖放在地板上,随着瓷砖上的重量增加,你再推箱子前进,加上润滑剂的作业,是不是可能箱子没动静,瓷砖反而往后走呢?

    在施工现场,因为滑床板和底下的土层或沙层摩擦力不够,框架涵顶进毫无动静,反而是滑床板后退的情况,的确有发生。

    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有什么办法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瓷砖的重量,来加大瓷砖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

    而在工程上,就是浇筑厚一点的滑床板,同时锚梁多设置几道,深度增加。

    什么叫锚梁呢,就比如购买房子,在刚买到房子的时候,大部分放只有一扇门,室内都要自己装修,这个时候,你可以看见那一条条的梁。

    而你看到的混凝土楼板,就像滑床板的表面,这些梁就浇筑在滑床板下面,隔三到五米浇筑一根,而在锚梁之间,都是原土,用以增加摩擦力。

    如今,图纸上的滑床板厚度是20cm,锚梁也是厚20cm,宽20cm,每隔四米一道。

    显然,这种设计对于10米长的框架涵来说,完全是足够的,可如今改成25。8米,保障性不高。

    仔细想了想,舒城没有改动滑床板的厚度,而是把锚梁改成宽50cm,每隔5米设置一道,一共设置五道。

    画好滑床板的图之后,舒城继续看向分配梁。

    还是在瓷砖上推箱子,如果推箱子的人改成顶镐。而分配梁相当于一堵墙,这堵墙根部和瓷砖连接在一起。

    箱子和墙隔一段距离摆放,在这中间,我们放上顶镐,一头顶在墙上,一头顶在箱子上,当顶镐开始工作的时候,随着力道的增加,靠墙的支撑力,将箱子往前顶进。

    因此,分配梁就相当于这堵墙。

    一旦箱子够重,这堵墙又太薄,很有可能箱子没动静,墙直接夭折,断掉了。

    因为墙太薄,无法承受顶镐顶进过程中的作用力。

    所以墙的厚度在这个时候很关键。

    而10米长的框架涵分配梁厚度只有80cm,两米高,要顶进25。8米的框架涵,危险性极大,舒城直接将分配梁改成了2米厚,高度不变。

    这个时候,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墙太薄,完全可以在墙后面垫东西,让这堵墙不夭折,不是一样可以保证安全吗?

    的确,在施工中,分配梁后方,有支撑的东西,一般都是浆砌片石后背,就是为了防止分配梁被顶飞。

    但是,即便有浆砌片石后背,或者说钢板桩防护,如果分配梁太薄,在分配梁和滑床板交接处,随着框架涵的重量增加,也很容易折断。

    就好比顶箱子过程中,墙后面摆放了重物,足以让分配梁不会被顶飞,但是如果墙太薄,墙和瓷砖之间连接的地方,却很容易折断。

    所以,分配梁的厚度,也极其重要!

    当然,分配梁后面的浆砌片石后背,同样重要。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刚才提到的,墙和瓷砖交接处,他们连接的地方,这个地方没处理好,很容易折断。

    到工程上,就是滑床板和分配梁连接的地方,这个地方没处理好,很可能导致整个施工工程功亏一篑。

    舒城对于这一点没想太多,直接在滑床板和分配梁既有连接钢筋的基础上,每隔1米增加一根长5。5米,双头带180度弯钩,直径为22mm的螺纹钢。

    螺纹钢的一头挂在分配梁后方的钢筋网上,另外一头伸入滑床板3。5米,这个距离,已经伸入了框架涵的底下,这也是为了安全起见。

    画完大体的框架图之后,已经是凌晨三点二十了,舒城关上电脑,才躺下休息。

第七十三章 烂根

    泰州十二月初的天气有些阴冷,舒城今天专门穿了一件皮衣,便带着水准仪来到了施工现场。

    三天前施工队已经进场,前两天都在建设临设,盖板房、布置钢筋加工厂及整理便道。

    今天准备开挖基坑,一大早,大型挖掘机已经到场,同时到场的机械还有两台装载机。

    因为挖出来的都是土,外运显然不合适,别看只是一个预制基坑,也有800多方土方,正好往后的路基填筑要用到土方,魏建的意思是把这些土方先储存起来,等路基填筑的时候,看能不能利用上,这样购买土方便少了,为项目部减少成本。

    其实说实话,舒城来现场也没啥活,由于施工队没水准仪,这水准仪是舒城给施工队用的,至于技术交底和现场的作业指导书,在两天前已经交到了施工队技术负责人手里。

    今天来现场,只是指导一下施工,提醒一下施工队要注意的问题。

    更何况舒城今天也没时间呆在平改立工地,信号楼那边今天拆模,试验室那边已经预压了试块,强度合格,符合拆模要求!

    来到现场之后,舒城再次给现场的负责人张小云和施工队技术负责人颜工交代了一下标高,这个标高的计算是从轨底开始计算的。

    轨底就是轨道的底部,从轨底往下83公分,便是框架涵的防水层顶,所谓防水层顶,顾名思义,就是框架涵顶部做的防水的顶,防水层一般是10公分左右,按照一定的排水坡向两侧排水。

    减去排水坡厚度之后,再减去涵洞顶板厚度、净高、底板厚度、润滑层厚度滑床板厚度以及滑床板下方需要铺设的10公分碎石垫层,就是需要开挖到的标高。

    至于锚梁的深度,从这个标高继续往下挖出锚梁的深度便可以了。不过舒城不认为一天时间内,施工队能把基坑全部开挖完毕。

    安排完之后,舒城便来到了信号楼的地方,老韩在这里坐镇。

    韩照学的是房建专业,对于涵洞、路基、线路这一块,完全不懂,框架涵那边他也很少过去,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信号楼这边,除非舒城叫他,才会走上一回。

    舒城刚进入信号楼工地,韩照便找上了他,看韩照的面色,想来是发现了什么问题。

    现在韩照也学聪明了,发现问题他不第一时间去找施工队,而是向舒城反馈。

    “怎么啦韩工?”舒城眉头微皱,上前问道。

    “舒部长,你去看看,这些柱子下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根,必须让施工队马上处理,不然上级领导来检查,发现了可是要下通知单的!”韩照低声对舒城道。

    烂根,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根部烂掉。

    而在施工单位,烂根比蜂窝麻面严重,蜂窝麻面混凝土缺少的还不多,烂根却是因为振捣不充分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模板旁的混凝土不够密实,出现孔洞的现象。

    韩照一说,舒城便知道个大概了。信号楼基础浇筑完之后,柱子是一次性浇筑的,高度超过4米,这个高度,从屋顶是很难把振捣棒伸到底部的,就算伸到柱子底部,也很难振捣充分。

    一旦振捣不充分,那么必然产生烂根,房建建造中,烂根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稍微注意,是可以避免的,但完全避免,是不太可能。

    “韩工,严不严重。”舒城问道。

    如果太严重,被建设单位看见,那就是工程质量事故了。

    “个别的很严重,还有几个柱子没有烂根情况。”韩照道。

    听韩照这样一说,舒城紧张的心也放下了,不是特别严重那好办,拆模之后直接修补就是了。

    虽然韩照说不是特别严重,舒城还是亲自来到信号楼框架里面,此时,有一半的柱子模板已经拆下来了,露出柱子根部。

    看了几根柱子之后,的确看见不少烂根现象,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柱子根部,这些振捣盲区。

    “韩工,万勇呢,他没来吗?”了解情况之后,舒城环视一周,没看见万勇,不由问道。

    万勇作为一个常年干房建的老板,应该很清楚柱子根部容易出现烂根,这种时候他居然不在现场,直接安排农民工拆模板。

    万一这个时候有上级领导来检查,而这些烂根有不处理,这不是找事吗?

    “不知道,我来了之后就没见到他,本来我还想给你打电话的,没想到你直接来了。”韩照道。

    舒城点点头,拿出手机给万勇拨了过去。

    “万勇,你现在在哪呢?”电话接通之后,舒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领导,我在外面买材料呢,信号楼不是拆模吗?拆完之后我得快点把墙砌起来。”万勇说道。

    听万勇的语气,似乎他也不清楚柱子烂根的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