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大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路大时代-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付中华的话,舒城也确定了,付中华的确在寻思在企业改革的事情,其实在舒城前世,国企到后来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消减成本,提高利润,不然在市场上,根本没法竞争。

    “不能!”舒城很断然道。

    舒城的回答,让付中华明显一愣,随即又听到舒城道:“不过给我一个标段做试验的话,有可能成功!”

    “哦,说来听听!”付中华露出一副敢兴趣的神态道。

    其实,付中华的改革方案,就是李国庆当年提交的,大纲没有变,只是被他润色了一番,总的运营模式,还是仿照铁建的运营模式。

    中铁和铁建运营模式不同在于,中铁是公司拿工程,公司承担亏损,铁建也是公司拿工程,公司拿到工程提完点之后,直接就给了指挥长。

    这个指挥长,就相当于大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在他下面,还有几个项目分部,这个指挥长拿到这个工程之后,就自付盈亏,也就是说,公司提完点之后剩下的钱,全部给这个指挥部。

    这个工程赚钱了,钱都是指挥长分配,可一旦亏损了,指挥长要自己拿出钱来承担这部分亏损,公司不承担亏损。

    这样运营模式好处在于,公司不会亏损,下面干活的为了工程能赚钱,都会想方设法的节约成本,毕竟这活你不是给公司干,而是给自己干,因为很多项目分部的经理、书记等人,都有股份在里面,到年底的时候,他们是要参与分红的。

    所以,这个工程赚钱了,他们拿的钱就多,亏欠了,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种运营模式,导致后来不少项目经理,都不干接活,除非确定这活一定赚钱,才会去接。

    铁路三十一局总公司的运营模式,和中铁一模一样,亏是亏公司,亏不到项目经理头上,这也导致,很多地方的资源浪费,近些年,不少分公司根本没法生存,甚至连有些局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避免这种亏损,不少人才提出采用铁建这种管理模式,可这种管理模式,真的适合铁路三十一局总公司吗?

    这个问题,还得进一步验证,付中华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走在试验的路上,如今刚刚有些眉目。这个时候正好看见舒城写的企业改革文章,才萌生了见舒城一面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四四七章 畅谈

    舒城在脑海里整理了一下思绪,才开口道:“我之所以说,用一个标段来做试验,可能会成功,而单独用一个项目部来做试验,却及其困难,主要还是在资源和资金调配方面。”

    “如果只是一个项目部,使用新的运营模式,可项目经理的权限,毕竟有限,他运行新模式之后,是直接归属施工指挥部管辖,还是项目部自己做主呢?”舒城继续道。

    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征地拆迁问题,如果施工指挥部统一出马,也许五百万搞定,可一旦下面的某个项目分部,运营模式不同,公司提完点后,就任由他死活。

    这样的话,关系到这个项目部的征地拆迁,施工指挥部肯定不会去管,除非这个项目部给指挥部钱,不然一两次算是帮忙,次数多了,施工指挥部也不会这样做。

    如果要这个项目部亲自出马,那么他花费的钱,可能要比想象的多,而且不关是征地拆迁问题,很多事情,一旦要项目部亲自去跑,花费肯定要大不少,尤其是关系网上,相对于项目部内部,重新搭建,没钱是绝对不行的。

    如此一来,就算赚钱的项目,被这一倒腾,也会亏钱。

    舒城继续道:“而且用一个项目部来做试验,这个面太窄,没法体现出成果,需要花费的时间又长。如果用一个标段,一旦成功,完全可以扩展到分公司和局公司,一步一个台阶上去。”

    付中华微微点头,显然,付中华也在沉思,而且他看问题的角度,和舒城不同,也许比舒城看的还透彻,不过舒城的话,已经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让他感兴趣。

    毕竟舒城这套改革方案,在前世的时候,已经有人尝试过,并取得了成功,舒城也算是捡了便宜,不然要他自己去想这些问题,舒城肯定想不出来。

    任何改革,都是国家上层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又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可行之后,才敢真正全方面的执行。

    尤其是国企改革方面,牵扯面太广,牵扯的利益太多,大局掌控不到位,很可能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每一次改革,都不是短时间内,便能完成的。

    就像一个用钢渣用做路基填料课题,在国外,对钢厂废弃钢渣,都有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用作路基填料使用,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就及其的少,甚至没有。

    如果要让钢渣用作路基填料,首先必须在路局备案,然后申报课题,设计院出方案以及室内做钢渣的相关试验,确定钢渣是否符合路基填料的要求。

    还有就是环评、重金属含量检测、放射性检测,这些试验都必须做,这些东西,不是某个人一句话有影响或没影响,就可以的,一切以试验检测报告为准。

    一旦发现钢渣重环评不合格,这个课题就直接打回去了,根本进行不下去,或者重金属及放射性有问题,也无法继续进行。

    这些方面,国家相关单位抓的及其严格,更何况还是铁路和公路上使用,一旦对人体产生危害,谁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做完这些试验,确定对环境无污染、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序。接着便是开专家研讨会,召集组织参加单位,确定试验段的地点,用料,试验时间,检测方式等。

    也就是按照设计院给的方案施工,至于施工单位,就交给参加的施工单位施工,第三方现场监督检测。

    试验段完成之后,便是汇成报告,然后根据是给铁道部还是交通部审批,只有国家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审批之后,才能确定这个课题,是否可以用于实际。

    课题一旦通过,对于使用的地方,还要设计院出变更设计等资料,施工单位最后才能根据设计院的变更,进行施工。整个过程走下来,及其的繁琐,没有半年以上,根本没法完成。

    一个小课题就如此的复杂繁琐,更不要说国企改革,这么一个大项目。

    正是因为改革时前期实践时间长,如何定位,显得很重要,如果真如舒城建议实行,改革的时间上,很有可能缩短三到四年!

    “嗯,你在文章中还指出,部分运营模式,不能沿用铁建的,能具体说说吗?”付中华问道。

    舒城顿了顿,开口道:“付总你应该知道,在八十年代,我们工程单位,只是路局的一个部门,称之为工程部,当时根本就没有施工队一说,也没有监理,我们施工的工人,都是路局内部的,一条铁路下来,从管理到施工,都是我们自己的人,钱也是我们自己赚!”

    这种模式,是国内最早的铁路营运模式,根本不存在工程局这么一说,现在的工程局,都是之前路局一些工程队组建而成,专门设立的。

    “这个当然清楚。”付中华道。

    “我的意思也很简单,我们公司改革的时候,指挥长承包工程,公司提管理费之后,剩余的都下拨到指挥部,也就是铁建这种管理模式。但是我们和铁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还是使用劳务分包队伍,可我们不再使用劳务分包队伍,我们拿到工程之后,自己施工,对于现场的民工,我们采用局指支付工资,对于积极向上,干活出力的民工,还可以做为公司的外聘人员,后期还可以考虑,局指负责这些工人的五险一金,为他们提供保障,我觉得这样一来,工人们肯定会努力干活,干好活。”舒城道。

    舒城让付中华消化一会,继续道:“而且由于这些外聘的民工是长期给单位干活,各方面的技能都很熟悉,时间长了,指挥长或下面项目分部的经理,对下面这些人的能力也有大体的了解,抢工期之类的活,心里大体有数,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施工队管理差等原因,导致工期延误或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工程质量事故!”

    其实舒城的想法就是把民工也编入公司队伍里面,但是不算正式员工,只是外聘成员,虽然说是外聘人员,后期却给他们提供五险一金保障,而且签订长期合同,给民工安稳的工作环境,不担心干完几天就被辞掉。

    当然,项目部对这些人也要考核,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加入外聘的队伍,如果每个人都加入,那么肯定会出现散漫的人。

    舒城要的,就是那种竞争的意识,干活好的才纳入项目部外聘资格当中。同时,对于纳入的外聘民工,也要定期的进行考核,发现不达标或懈怠,不努力进取的民工,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开除外聘人员的资格。

    舒城相信,只要经过这一系列的考核,很多民工都会好好干活,毕竟大部分人,都比较本分,更何况项目部还帮忙交五险一金之类的,对他们来说,好处不少。

    其实这种办法,的确有实践过,最终却因为很多关系户,混了进来,国内体制是这样,有些时候还真没法完全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同时也加重了项目部的负担,有利有弊,舒城也在想,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前期之所以取消这种模式,也是考虑到这种弊端。

    听到这的时候,付中华明显皱起了眉头,沉思片刻,道:“舒城,你有没想过,这种模式一旦发展到公司里面,给公司造成多大的支出压力?”

    毕竟付中华考虑的是像铁路三十一局这样的局公司,而不是项目部,一旦这种模式成立,相当于铁路三十一局无故多了数千的工人,还都是外聘的。

    “付总,一旦在某一个局公司推广,局公司只管提管理费,那些工人的五险一金之类的,还是下面的施工指挥部负责,和公司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工人签合同并非和公司签订,而是通过先和一个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公司和局公司下面的施工指挥部签订,工人和施工指挥部,没有直接的关系。”舒城回道。

    这也是为了避免麻烦,一旦这样签订,到后期,下面的施工指挥部实在接不到工程,或者没有赚钱的工程,他们完全可以让外聘人员回家,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但是施工指挥部按照劳动法,该补偿的还是要补偿。

    一旦有了工程,又可以召集这些人来上班,其实不止外聘成员,铁建单位的正式员工,都是这种待遇,没工程了就回家待着。

    “如果没有了劳务分包队伍,那么施工单位要使用的机械如何处理?”付中华道。

    尤其是一些施工桩基的旋挖钻、盾构等大型机械,花费资金太多,一个指挥部,根本没钱买这些东西,加上下面没有劳务分包队伍,这些工程,根本没法施工。

    “这个也很简单,局公司可以自购一些,然后以出租的形式给下面的施工指挥部,施工指挥部在分配到下面的项目部,局公司负责收取租赁费便可以了。如果下面的施工指挥部有了足够的资金,还可以自行购买机械设备,这样的话,下面的施工指挥部,只会更加赚钱。”舒城道。(未完待续。)

第四四八章 不能脱手

    舒城心里很清楚,这种改革方式,前期对指挥部的要求比较高,没有相应的启动资金,指挥部的指挥长,也不敢轻易的拿下一个项目。

    尤其有些项目还没施工,从预算上面便知道这个项目是亏损,如今这种情况,可以说很多。

    可一旦有人走出了那一步,往后的路,将更加好走。

    就相当于是项目部领导从公司里面拿工程项目,自己带着自己的施工队干活,而且施工队不再属于劳务分包队伍,也不存在项目部提管理费等问题。

    年底的时候,项目部成员还可以根据利润分红。

    如果这种模式一旦启动,铁路三十一局内部的关系,将彻底的打乱,毕竟局公司、各分公司、下属项目部中的领导,都有不少施工队,这些施工队接工程,完全是依靠各位大领导,一旦改革之后,劳务分包队伍的老板就可能出现没有工程干,最终导致没法孝敬上层领导的情况。

    毕竟工程都没给他们,他们为什么要孝敬你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时间涌出,到时候肯定很多人站出来反对这种改革,而且反对者占据了大多数!

    因此,这种模式的改革,没有魄力和强大后盾支撑,根本行不通。

    显然,舒城说完的时候,付中华也意识到这一系的问题,其实之前李国庆提交的改革方案,基本是沿用铁建的运营模式,付中华便知道有这种情况出现。

    但是有这种情况,并不代表他就退缩,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每次改革,不是都要经历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成功的。

    “一旦指挥长拿了工程,很有可能出现贪污等情况,你有什么办法杜绝这种情况?”付中华问道。

    由于公司提完管理费之后,一个标段,就是指挥长说了算,那么钱如何分配,完全就是指挥长一锤定音,如此下去,弄不好会出现贪污、豆腐渣工程出现,这种情况不解决,一旦出事,很有可能连累公司领导。

    “所以公司不能完全脱手,必须对这个标段进行监督,不定期的对财务进行审计,做引导作用。而且对于这个工程,指挥长也不能不花一分钱就拿下,不然到时候会乱套。想要从公司拿工程的指挥长或项目经理,首先在公司内部,必须是项目经理、指挥长和一些符合条件的公司领导;二,在拿一个项目的时候,必须提报五人以上的合伙人,合伙人必须是公司的正式员工,根据工程的大小,必须先给公司上交一百万到五百万不等的保证金,做为一个约束条件!”舒城继续道。

    一旦下面的指挥部和公司脱离了,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公司不加以管控的话,肯定会出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财务,因此,只要对下属指挥部财务进行监控,不要说百分之百透明,达到八成透明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了公司的监督审计,指挥部和下面的项目账目,就不会出大乱子,毕竟除了公司的审计,工程完工之后,国家审计局,对这种工程,也要进行审计,一旦出现问题,公司领导也逃不了责任。

    财务方面把控好,工程出的问题才少。

    而对于舒城提出的从公司接工程项目的人,必须是原公司指挥长或项目经理等人,也是为了防止过于混乱,防止一些不懂施工管理的人,胡乱的在公司内部接工程,导致大面积的亏损情况出现。

    至于舒城说的第二点,也是为了防止部分人有钻空子的想法。如果一个工程拿下来之后,突然不想干了,公司可以扣掉保证金,不然没有一点约束,项目经理或指挥长想接就接,不想干就不干,到时候还不乱成锅。

    “这两个条件搞出来,真正有想法的人,可怕干不成啊!”听到舒城的话,付中华沉思片刻,感叹道。

    虽然说舒城的办法虽然很好,可真要这样约束,真正想拿工程的项目经理或指挥长,就很少了。

    毕竟几百万也不是谁都能凑齐的,这让许多真正有想法的人,直接被挡在了门外。

    “付总,前期必须这样严格,而且前期可以用一些赚钱的工程作为试验,同时还保留现在的管理模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