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田居小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墨田居小日子-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洗完菜,严华华说到做到,带着小女儿和小百合,提把锋利的柴刀去后山的竹林。后山的竹林自然是村里的,至于是谁家的不得而知,当是共有财产。

    人们可以砍,来年种回去便是。

    村里年年大批量植树,不管有没有人砍伐。故而十几年来,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绝对不比以前差。

    所以,没有人会责怪严华华乱砍乱伐,她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不过,她终究是一个女人。小百合帮忙看孩子,只有她一个人在砍,砍了几根粗竹就有些吃力了。

    小百合是个细心的女孩,见严华华满身大汗便知道她肯定很累。

    “华姐,我来,你先歇歇。”

    严华华也不逞强,把柴刀给她,自己站直伸伸懒腰,恰好看到一辆车从斜坡下的村路驶过。虽然车窗关着,从外边看不见里边坐的什么人,但她知道里边是谁。

    柏少华今早就是坐这辆车出去的,几位老伯各开各的车。

    车子从眼底驶过,严华华用手背擦擦汗,心如止水。仅仅生出一个淡淡的念头,如果今天是苏苏在干活,他会不会下车亲自过来帮忙?

    会吧?夫妻夫妻,相互扶持。

    哪像自己,有男人等于没有……

    严华华自嘲地笑了笑,说实话,她心里偶尔也会埋怨萧炫。埋怨他的才能为什么在国内得不到发挥,非要跑到国外去受苦受累,害得女儿至今不懂父亲是什么概念。

    瞧瞧人家柏少华,从国外跑回国内且安于乡村平淡的生活,恣意自在。

    当然,她知道自己是吃饱了闲得慌,既想男人多赚钱,又埋怨男人不顾家。这是很多女人的通病,其实人生往往只有一个选择,很多女人却妄想二者兼得。

    最后把男人作没了,家也散了。

    “哎,百合,你这样使力不均匀白费力气。算了算了,还是我来吧。”见小百合几次挥刀连块竹屑都没剔下,险些劈了她自己,严华华忙过来说。

    小百合气喘吁吁地站到一边,汗湿夹背。闻言,悻悻地把柴刀还给严华华。

    能者多劳,严华华认命了。这时,山下上来一个人。

    “小严,你砍竹子干嘛?”

    竹林中的两女同时望去,哦,是休闲居的田深,一位三十多岁成熟稳重,五官端正的男人。

    “扎竹筏,”严华华笑着解释,“村里只有一个竹筏,太少了,我们想多做一个方便大家用。你上山做什么?”

    在休闲居的人面前,她不便直说苏杏对茶室三美的苛刻态度,顶多暗戳戳地讽一下。

    男人对待问题是从大局出发,不会时刻关注女人们暗地里的小矛盾。

    因此,田深听不出她话里有话。

    “路过,看见山上有美女就过来瞧瞧有什么能帮忙的。这种粗活你可以找我们帮忙,一个村的用不着客气。”田深爽朗说道,伸手欲接严华华的柴刀。

    忽然嗅了嗅,田深愕然地环顾四周,“什么花这么香?”甜丝丝的一缕芬芳萦绕鼻尖。

    他的话让两个女人同感愕然,小百合四下张望,寻找他说的花。

    严华华看看四周,“山里的野花吧?”她只闻到一股泥腥味,没嗅到花香。

    “应该是,”田深用力嗅了一下,那丝味道消失了,便接过柴刀,“这个我来,你们去拿绳子。”

    “哎好,谢谢了。”

    有男人帮忙,严华华顿感一身轻松连声道谢,心里明白是谁叫他来的。

    她心存感激,懒得矫情推拒,让小百合帮忙看着孩子。她回家拿绳子,生怕不够用还特地开着电瓶车到梅林村的商铺买回来。

    老实讲,村民们都觉得严华华家是丧偶式家庭,孤儿寡母的,男人们能帮尽量帮她家一把。

    那萧炫几年不回家,大家理解他是为了家庭在外边拼搏,但连闺女出世都不回来见一面就过分了。不过,这是别人的家事,他家的女人觉得没问题就行了。

    尽管有人帮忙,想用一个下午就做好筏子不太可能。

    傍晚,严华华要回家给儿子做饭,小百合被两位姐姐叫回去了,田深也回休闲居做今晚聚餐的准备。

    竹子散落在山上,说好了等明天继续做。

    今晚,休闲居只给自家的客人们做晚餐,然后挂上停止营业的牌子,集体在莲湖广场尽情狂欢。

    除了休闲居的人,云非雪和周子叶、筱曼也到场,还有容希,都是苏杏经常来往的人。安德在餐厅给客人们做晚餐,容希和陆易在莲湖帮大家烤东西吃。

    没有外人参与,等于家宴的形式,在莲湖的小广场举办。

    年轻人可能看不出来,但养生馆的大部分老人精明得很,一眼瞧出其中的深意。

    不外乎是再一次提醒大家,这里是私人地方,女主人往日的举措他们是支持的。休闲居的态度,就是柏少华的态度,以后不必再追着他要求开放小广场。

    更不必天天唠叨让他回家训妻。

    甚至有人认为是柏少华想撵人,推妻子出去做丑人罢了,因为她的风评向来不太好。

    “那小子就是个人精,唉,小苏那性子怕是这辈子都翻不了身喽。”

    “呵呵……”

    女人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像萧家夫妻那样,干卿何事?何必着急?

    当然,别人怎么想无所谓。

第666回() 
    莲湖的改建是从小广场连接一条结实的木板桥,桥身蜿蜒曲折,尽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面环水,青荷围绕的八角凉亭。

    偏中式的风格,平角,深沉的灰白色调搭配。

    苏杏下午来到这里,发现这里多了一座凉亭心里特别的高兴。她一直很喜欢梅林村的荷塘凉亭,奈何那里有一条“恶犬”,不敢靠近。

    如今好了,自己村里也有一座不必再惦记别人的。

    晚上,大家伙果然在莲湖广场举办餐宴,来的都是村尾的人。

    作为主人家,苏杏和大家一起准备吃喝的,左顾右盼,总是盼不到那个人来。

    “少华呢?还没回来?”她忍不住问陆易。

    柏少君陪小染、小能撑皮艇在湖里游玩,云非雪等人在凉亭里打牌。

    “下午村里来了好几个人到处闲逛,先去云岭村探访养生馆的老人,又到休闲居喝茶找少华说话,不知等会儿过不过来。”陆易取出肉和菜,一边解释。

    “找少华说话?什么人啊?”苏杏蹙眉。

    “好像是一些省领导下乡视察,梅林各村的成绩被视为梅安市的优秀地区代表,比较受人注意。”旁边的容希替她解疑。

    “云岭村就在隔壁,他们肯定会进来逛逛。”陆易说。

    “希望他们别打云岭村的主意,难得这里环境好又清静。”容希语带惋惜。

    下乡视察?打主意?

    苏杏顿了下,哦,差点忘了这里是农村。

    “咱们村还需要开发?”说实在话,她不希望云岭村被开发。

    “难说,看那些领导怎么想吧。”陆易不敢断言,他只是一个打工的,不操老板那份心。

    苏杏不吭声了。

    其实,梅安市以及梅林一带的发展全赖余薇搭上哈维斯引入的外资,后来决策权交到柏少华手中。兄弟俩互相陷害,到最后得益的是当地普通民众,这是柏少华说的。

    以他的说法是,由于不乐意和亲兄弟在华夏斗得太火引人注目,各自亏了点钱迅速撤退。而哈维斯撤退后剩下的空壳子,被少华注入一点资金重新启用。

    所以,当初哈维斯投资办的项目如今全是柏少华和其他投资商的。他不喜欢抛头露面跟人做生意,委托代理人帮忙管理。

    苏杏对生意方面不感兴趣,只听个大概而已。

    “……梅安市富了,省里还有一些地区的经济跟不上,各地想尽办法吸引投资商。”容希平时沉默寡言,却对当前当地的局势有点兴趣,“少华给梅安引进不少资金,在政府眼里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么夸张?”苏杏不以为然。

    这事要归功于哈维斯,虽然他是来者不善。

    “是梅安市当初穷得太夸张。”陆易说,“要不是哈维斯引入资金在先,少华不会注资。”做什么都需要本钱,包括和企业联盟携手合作搞开发。

    “正因为它当初太穷,十年间能发展成这样,附近的城镇也想分一杯羹。”容希说着,一边把炭点着。

    有对比就有伤害。

    像梅林一带的破烂地方都腾飞了,其他拥有良好口碑的地区一直要死不活地,愁死人了。一愁就要多视察,要观摩与学习,最好能拉到1、2个人脉啥的。

    道理苏杏都懂,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是这个意思。

    说曹操曹操到,柏少华和一群人正沿着河边走来。

    人群中有男有女,身材高大的柏少华没有一枝独秀,和他说话的男人也是一个高个子,身材蛮结实的。

    男主人有客人,女主人当然不能往后躲。

    幸好早有预料,陆易去准备茶点,苏杏迎了过去。

    柏少华远远看见她,目光含笑。

    等走到跟前,他向众人介绍她,“我妻子,苏杏。苏苏,他们几个是城里来的朋友,这位是高湛。”指着刚才和他说话的那位高个子。

    高湛冲她温和一笑,伸手和她浅握一下:“冒昧打扰,希望柏夫人勿怪。”

    “高先生说哪儿的话,有朋自远方来,我们开心还来不及呢。”苏杏浅笑说着,把人带到凉亭。

    她扫了他们一眼,发现这些人不算老,年纪最大的约莫四十多岁。有的豪爽,有的内敛,有的官僚之气十分明显。

    这位高湛其貌不扬,衣着很普通,不是什么品牌货,但衣冠整齐干净。谈吐得体,言词之间不急不躁,是个性格稳重内敛很注意个人修养和品味的人。

    柏少华跟这种人能说上几句话,其他人的皆是笑而不语。

    而苏杏在打量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掂量她,对她的样貌以及年纪并不意外。有钱人家的女人,没有一个是长相难看的。

    进入凉亭,柏少华陪苏杏走在最后。,轻问:“喜欢吗?”

    苏杏秒懂他的意思,嗯了声,冲他嫣然一笑。

    柏少华唇角微勾,夫妻俩也进了凉亭。

    太多外人在,两人的对话点到即止,简短正经,不想被他人说三道四。

    众人坐下不久,便有茶点奉上。

    “柏夫人平时都去哪儿玩?有没到过附近的城镇?”有位人称马大姐的女人笑问苏杏。

    “以前经常出去走走,近些年很少出门都快跟社会脱节了,也不知道哪里好玩。”苏杏微笑说。

    她不擅长应酬,不如主动打开话题听对方说。

    “我们古镇挺清静的,当地的传统工艺在全国也有名堂……”马大姐眼力毒,见她一身古风,果断宣传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

    上至惠民政策,下至风俗习惯。简朴的古宅,岁月久远的老街道,传统的手工艺品,要山有山,水石相依……恨不得把自己镇子的全部优点都摆出来。

    这位马大姐是个进退有度的人,不会死缠烂打。苏杏配合着说些场面话,不必担心对方打蛇随棍上。

    由于天色已晚,这些人只坐了半个小时就离开了。

    两辆车一前一后,高湛、马大姐和两名随行人员坐后边那辆。

    高湛滑下车窗看着外边一闪而过的风景,不由感叹,“我听说这里以前是个很荒僻的村子,仅有一户人家留守。十几年的功夫,这里已经是寸地千金,真是世事难料。”

    “像个世外桃源。”马大姐探头出来望了几眼,目光复杂,“难怪老巩每逢提起这事都要叹一场,如果这人在我手上错失,连死的心都有。”

    高湛听罢哈哈地笑了起来。

    想当年,梧桐古镇对这位归国华侨不是很看重,因为对方挑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不像有意投资开发做大生意的土豪。

    哪想到他不但是土豪,还有很多土豪朋友。

    梅安市的经济崛起速度惊人,有人悔恨当年错失良机。

第667回() 
    当年的梧桐古镇在省里有排名的,如今成了垫底的。加上本地资本外流,又招揽不到外来资金,本地政府压力山大,见梅安的经济趋向稳定便过来找机会。

    因为梅安市各行业的提升空间越来越饱满,几乎已到达顶点。满则溢,行业协会正在商议资金分流重新找地方开发新项目。

    落后地区的负责人得知消息,纷纷派代表前去协会洽谈。自己则去找那些大商家见见面,聊聊天,互谈一些意愿。

    柏少华是被拜访的其中之一。

    他极少在人前露面,明面上也是一个坐等分利从不管事的股东,但没有人敢忽略他给梅安市带来的作用,便有了今晚这一幕。

    “……目前尚有几个镇的经济起不来,尤其是希望最大的梧桐、大丰、新华和榕都。过段时间他们举办游园会,带领各商家及其家眷游览各城镇的特色景点,你有兴趣的话带孩子们去玩玩。”

    远的地方不便去,到隔壁城镇走走倒是无妨。

    “到时再说吧,看看白姨有没那个心情。”听了那位马大姐的描述,苏杏有点心动。

    过几天孩子们就放假了,白姨会带大宝小宝回云岭村度假。虽然惦挂那半块玉璧的下落,生活中该她尽的责任也不能落下。

    “白姨在村里有谈得来的姐妹,你跟她脾气不合,没事少在她面前晃自讨苦吃。”柏少华叮嘱她。

    “我知道。”苏杏很开心能见到大宝小宝,对白姨却深感头疼,“估计她也不想看见我。”

    柏少华笑了笑,和她一起慢悠悠地返回莲湖……

    几天之后,孩子们放假了,白姨带着俩蔫头蔫脑的孙子回到云岭村。

    不过,他俩一看见橄榄头的机器人眼睛就亮了,总算恢复一点精神。孙子们开心,白姨便跟着开心,老人家的心情全部寄托在儿孙的身上。

    “有小秦在,亭飞不会有事的。”白姨难得和蔼地安慰苏杏。

    “我知道,你们也别太担心。林师兄和在欣姐都是好说话的人,日常有什么需要尽管跟他们说。如果实在不方便,那你跟我说,我来想办法。”苏杏担心老人顾忌多,提前给她底气。

    “林家是厚德之家,林老先生跟大宝的爷爷是旧识,自然不会亏待我们。这种事我已经习惯了,你有几个孩子要照顾,不用操心我。”白姨眉宇隐含郁色。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贯如此,旁人无法体会当事人的心情。

    苏杏自知多说无益,便让她自己在屋里呆着。朱阿姨、财婶等人刚走,有她们在,又有孙子要惦挂,白姨不会消沉太久。

    到了下午,小菱、小野也回到村子。

    远远看见母亲和小弟站在村里的路口等自己姐弟,不由开心得跳下车飞奔过来一把抱住母亲……

    严华华家的萧阳也放假了,村里一下子多了好些孩子,天天结伴上山撵猫,下河捉鱼,吵吵嚷嚷的格外热闹。

    由于小菱、小野懂的东西最多,是村里的孩子王,有事没事都要带上大宝、小宝去昌叔的牧场玩。

    白姨见俩孙儿跟柏家的孩子玩到开心,略感欣慰,心情逐渐恢复平静,每天一早和俩孙儿去小广场跟大家伙做早操,或者练曲。

    这些都是经过苏杏同意的。

    几年没回村,白姨发现有些地方不同了,束手束脚的。

    比如莲湖广场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