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田居小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墨田居小日子-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俩熊孩子的出现吓了苏杏一跳,迅速扔了小勺子以免扎到孩子,伸开双臂迎接儿女们爱的抱抱。

第582回() 
    “哈哈,你们怎么还没睡?”苏杏一边搂着一个笑问。

    “太兴奋,睡不着。”俩孩子激动得指天划地描述昨晚看到的情形。

    “啊?你们偷看?”苏杏蹙眉,“谁教你们的?”要尊重别人隐私。

    “是爸爸!”

    苏杏不悦,那鸟人~

    “妈咪别生气,除了我们,其他人是看不到的。”小野对成年人的情绪变化相当敏感,一下子察觉到母亲的心情,忙把父亲如何清场的情况说了一遍。

    小菱对这些不大在意,但很乐意配合小弟的话。

    “是呀是呀,妈咪,爸爸经过我们同意才看的。”

    苏杏噗哧地笑了,摸摸俩孩子的脑袋,“妈妈知道,你们爸爸是担心我出事。好了,爸爸呢?睡了?”

    小菱摇摇头,“爸爸今早被人接走了,他让少君叔叔照顾我们。”

    “啊?什么人?”苏杏愕然。

    “爸爸说给你发了短信,你一收到肯定会回来。”小野说。

    “哦?是吗?”苏杏忙把手机拿出来。

    她一回到就忙着收拾自己,手机一向排在最后边。现在打开信息一看,果然有他的留言,很简短,只说有事要出去一趟,尽快回来。

    最后一句是废话,此人一出村口,天高海阔任他遨游,玩累了才回来。

    苏杏摸着儿女滑滑的小脸蛋,“小染呢?还在睡觉?”

    “嗯。”俩孩子点点头。

    小弟弟年岁小,嗜睡,一旦睡着雷劈都不醒。

    这是现在,小染一岁之前简直比探测雷达还要敏感,动不动就醒,然后怎么哄也哄不睡。

    “你们也赶紧睡,妈妈要跟少君叔叔谈些事。”苏杏催促他们回房。

    小野见母亲吃得随便,无法忍受这种清汤面的单调便提议说,“妈咪,我去帮你加个鸡蛋。”言罢就把面给捧走了。

    “我去帮忙。”小菱赶紧跟上。

    “哎哎,不用了。”眼看就能吃的面被儿女端走了,苏杏欲哭无泪,“随便做,不要太复杂。”但儿女的孝心一定要鼓励及支持。

    儿子小野对厨具的使用比她还熟练,所以不必担心。

    苏杏抓紧时间给柏少君打电话,她现在比较关心孩子爸到底被谁带走了?是他家的老头子?还是华夏的谁?

    柏少君得知她的担忧,笑道:“没事没事,少华之前不是献过一份手稿吗?你们官方好像遇到一个小难题不得不找他去瞧瞧,毕竟少华跟手稿的主人是兄弟,或许他知道……”

    两人在讨论着,厨房那边的气氛稍微有些紧张。

    “你想干什么?”小野警惕地拿起汤勺子对准闻风而来的小姐姐,不让她靠近汤锅半步,“这是方便面,不是汤,用不着放药材。”

    “枸杞必须放,这对眼睛有好处。”放下杞子,小菱又拿起手里的几朵鲜花,“桃花清心润肺有花香味,还是我们家新鲜摘的,妈咪一定喜欢。”

    “方便面就是方便面,跟青菜、鸡蛋和肉片最搭配,你那些可以留着自己吃。”小野不依,“别忘了爸爸说过,他不在家的时候厨房归我管。”

    听到这话,小菱顿时噘起小嘴,满眼的不服气。

    但父亲的话不能不听,所以,她把手里的材料放在桌面,然后转身去冰箱处捧出一罐牛奶~

    小野:“……”

    天井旁,苏杏仍在和柏少君煲电话粥。

    那小子早上七点下班,睡到中午一点多就起床,这是规律。

    “……话说回来,你们平时有休假吗?怎么休?只有易哥和安德两名厨师,离了谁都不行吧?”中西不同的口味和风格,若然休假,肯定有些顾客要将就。

    “当然有休假,你少出门没碰到。”柏少君瘫坐在三楼的摇椅里,双脚搭在窗边,戴着耳塞一边和她聊天一边玩游戏,“自己生意,他们哪天想翘班就翘哪天……”

    很随意的,不然安德哪来的时间上山拍雪景?苏杏遇过不少了。

    如果遇到一些刁钻的客人死活要吃中餐或者西餐,一般由柏少华顶上。无论中西餐,他的手艺大家一向捧场。

    “对了,你今天中午吃了吗?怎么我听你说话有气无力的?”

    呜,躺倒沙发的苏杏揉揉肚子,“我在等儿女的爱心餐。”

    饿死了,俩孩子估计给她抓恐龙去了吧?其实她不吃肉也行的,唉……

    不过,当她尝到儿子做的方便面之后,深感有些等待是值得的。虽然面条有些糊,但里边有鸡蛋、罐头肉片和几条绿油油的青菜,还有一股香浓的奶味。

    据说里边加了一点牛奶,这是小菱的杰作,她成功说服胞弟允许加一点点进去,再加一片芝士。

    香浓美味,害得她差点连碗底都舔得一干二净。

    所以,尽管孩子爸不在家,娘几个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要么去休闲居吃大餐,要么在厨房协助小野做饭,白天在苏宅,晚上回柏家。

    婷玉给大宝小宝做的药浴,她在网上多买了一个小木桶给小染。三个小屁孩晚上就在苏宅泡着,经常进行一些成年人听不懂的谈话,乖得很,一点也不无聊。

    小野、小菱时不时伸手探探水温,生怕桶里的热水把弟弟们烫熟了。

    而孩子们的母亲正在凉亭里聊天喝茶。

    “重生者?”再一次听到这个称谓,婷玉皱了一下眉,“他想试探你?”

    “我希望他是为异能者抱不平才提议添加的,但不排除他已经盯上我的可能,所以你在村里也要多个心眼。”

    “少华那边查得怎样了?有消息吗?”

    “暂时还没有。”接着又说了伍建军的事,苏杏微叹,“唉,我现在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个是真的。”

    婷玉浅笑一下,“现在才多久?距离末世还有十几二十年呢。”这么久的时间里,足够让人性产生变化。

    苏杏白她一眼,“别乌鸦嘴,我希望两件都是假的。”

    包括其他的梦,梦境成真的话太恐怖了……

    小孩子不懂大人的忧虑,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的。

    难得村里多了两名小伙伴,小菱小野带着大宝小宝在村里到处闲逛,当然,逛得最多的要数自家的菜地。

    虽然是种着玩,当看见地里一片青绿生机勃勃时,大家伙蛮高兴的。

    尤其是看见地里的西瓜、小番茄啥的长出一点点的花尖尖,众人乐坏了。听说有些要人工授粉,姐弟俩便向村人讨教方法,率领大宝小宝和小染、小能一起在地里劳作。

    为了统一规范看得顺眼,苏杏特意订回一批袖珍版的袖套、帽子和围裙,分别给几个小孩系上。

    于是,进村玩的游客好笑地发现几只身穿制服的勤劳“小蜜蜂”在菜地里忙碌,拔草的拔草,拿小水壶浇水的也有,偶尔被藤叶底下窜出的一只调皮小奶猫吓到。

    当然,最吓人的是趴在地里不牵绳的两只大狼狗。

    它们在地里悠闲地走来走去,偶尔瞧瞧路过的游人,而后昂然来到“小蜜蜂”身边瞧瞧,一副监工的派头……

第583回() 
    正如苏杏所料,柏少华一出村子便放飞自我,一去不回头。

    还好电话打得通,一家人亲情冷淡地说几句话便开始各自的幸福生活。

    双胞胎率领弟弟们把菜地里的活干完了,日子恢复以前那样,白天上课,下课之后和母亲、小弟弟一起在休闲居吃饭。

    晚上他俩有事要回泉月山庄的话一般会早早回房。

    如果不用去,要么找大宝小宝去昌爷爷玩,要么和少君叔叔进山遛狗。孩子们最喜欢晚上进山,除了会遇到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还可以摘野草,采到发光的野山菌。

    那些菌子在晚上或者阴暗的地方微微发亮,闪烁着淡青色的光芒。

    小菱、小野把它们拿去三楼找人检测,全程跟随偷师,查知无毒便采了很多回来。加上别的野山菌,归家的路上将之分成三份,有昌爷爷的,姨母的,剩下的给妈妈尝鲜。

    当然,这种玩意连小野都不会炒,苏杏更没指望了,娘几个找休闲居的大厨们一起分享。

    孩子们长大了,爬树那是哧溜一下的事。

    于是,摘果子、掏鸟窝成了等闲事,虽然苏杏教过他们别掏,免得弄伤窝里的小鸟啥的。

    奈何柏少君他们是男的,加上昌叔疼家小辈的方式就是教孩儿们如何在山林里存活。不仅教孩子们掏鸟蛋,遇到蜂窝也不放过,一把火烧下来拿回家和大家分享。

    “哎,不对呀!外国人不是最怕吃这些的吗?你们怎么连这个都敢吃?”苏杏看着一盘微焦呈淡黄色的肥嫩虫子,不可思议地的看着休闲居的众人。

    这些人吃得十分欢快。

    安德笑嘻嘻地捏起一小粒给她瞧瞧,“弱肉强食,这可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美食,错过多可惜。怎么,你不吃?”

    “谁说的?”苏杏二话不说,捏一只扔进嘴里先尝为快。

    虽说她在江陵城里长大,喜爱与友外出的父亲时不时拿些新鲜东西回来,包括蜂蛹,知了猴和地狗子。地狗子又叫拉拉蛄,很香脆,浓浓的一股乡野味道。

    还有一种叫禾虾的,烤炒炸,又香又脆,小时候一想起来就流口水。

    生吃也行,就看吃客有没那份勇气。

    不过,知了猴、禾虾这些要到七、八月份才是最多的。

    现在才六月初,数量极少。

    总之,在农村的孩子们除了电脑、电视,还有更丰富多彩的节目。

    村子隔壁的深山老林,对婷玉来说就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山,深入森林腹地,草木青幽,种有不少罕见的草药。她每次进山都会带上小菱,一边教她防范如何在深山里安全行走,一边教她认药草。

    作为巫医族的嫡传弟子,一些替幼儿强身健体的土方是首选的必学科目。一切为了子嗣嘛,正好家有三个小儿浸泡药浴,最适合实地观摩学习。

    其他人的日常丰富多彩,苏杏的就枯燥多了。

    一如既往的忙着写稿,看书,查资料,日复一日,日日如是。

    她在西城订的那些书已经寄过来了,新新净净,一部分放在苏家的书房,其余大部分留在柏家。

    原本她是一入书海难自拔的人,但有小儿子和小能在身边,她必须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这小子连话都懒得多说,如果不出去逛逛怕他将来胆小内向,甚至是自闭。

    小菱、小野还小,属于爱玩的年纪,不存在帮爸妈带小弟弟的可能。做父母的也不忍心毁掉儿女的童年,既然是自己生的,当然是自己带了。

    当然,她的出去逛逛也并非是走走路。

    她用纸和竹条做了一只简单的风筝,趁游人少的时候带小儿子出去放风筝,把小屁孩高兴得一路尖叫,欢欣雀跃。

    “妈妈,放!”小娃娃指着天上摇摇晃晃的玩意,嚷着。

    意思是让母亲把风筝给他放几次,过过瘾。

    “妈妈正在放。”苏杏故作听不懂,说着就要跑开。

    小家伙急了,猛地一扑,抱住她的大腿,“妈妈,我!”

    “你想干嘛?”

    “我放放,我放放……”小家伙不时踮一下脚尖,举高小手急得直嚷。

    真是没的办法,虽然说的话不多,苏杏依旧给他玩了。玩着玩着,身边的孩子越来越多,吵着要她教做风筝。

    没多久,云岭村的天空便多出几只奇形怪状的纸鸢在天上飞……

    云岭村的两朵花自从结婚之后,分隔两地,相距遥远,日常很少到对方家里探望。难得婷玉一家四口回村里住半年,两人少不得要经常聚一聚。

    今天一早,双胞胎回三楼上课了,让小能看家,苏杏带小染出去散步,顺便到婷玉家串门。

    可她来得不巧,人家正要出门。

    “做包子?今天什么日子?”苏杏得知她要去菜地摘菜,自然要陪同,反正都是走路。

    婷玉背起竹篓,和苏杏边走边说:“我婆母说回来有几天了,做些包子给大家尝尝。”

    白姨和朱姨她们去村外的菜市场买鲜肉了,婷玉准备去菜地里摘些青菜回来。

    老一辈待人热诚,喜欢分甘同味,兴致一来就要做些好吃的和大家一起分享。白姨以前就经常做,苏杏最爱吃的奶泡泡也是她送的。

    村里的蔬菜很多,有春季的大白菜,辣椒也要摘一些,还有生菜、韭菜,做馅用的。

    都是初春种的菜,大部分已经成熟。

    她们首先经过辣椒的地盘,两大一小开始不问自摘。村里的菜,村里人随便摘,需要什么摘什么。不用问,因为个人种的品种太少,偶尔要换换口味。

    客栈不许摘,也不会摘,他们长期订余家的菜,普通菜看不上眼。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反正也不是种来赚钱的。

    有些菜大家只摘一两颗或者三颗,像大白菜这些。做人须取之有道,用之有节,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诚信关系才能长久。

    大家自我约束,自觉维护这种便利。

    “这样,就这么摘……”苏杏蹲在儿子身边耐心地教他摘。

    摘了一些后,三人继续往前走。

    “苏苏,你们今年六月不去旅行了吧?”一点出远门的苗头都没有。

    “应该不去,他心情不好,前阵子有人找他才出门,不然怕是要宅死在家里。”苏杏想起某人的小心眼简直无语,“干嘛这样问?想让小菱提前上课?”

    “不是,去年你不是说过要出国游吗?今年好像没动静我才问一问。”婷玉说罢瞧她一眼,“你们真没事?”

    “我觉得没事,”苏杏想了想,“他怎么想我就不清楚了,我不是那种七窍玲珑心事事看得清的人。反而是你,夫妻长期分居真的行吗?有没打算随他出国?”

    出国?婷玉眉头一皱,一想到外边全是金发碧眼的异乡人心里就烦。

    “不去,他有他的事,我有我的,哪有时间想这些?对情感一事别太在意,人与人的缘分求不来,不如随遇而安。”

    “我知道。”苏杏想起某人时不时的冷淡,默叹。

    因为是病,所以不怪他。

    当然,男人好的时候是孩子他爹,不好的时候他爱当谁的爹请随便。

    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她会好好珍惜。

    未来的十几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中途散了就散了,反正各有各的人生目标,顶多有些遗憾。

第584回() 
    姐俩在家忙了一阵,白姨她们回来了,村里几位大姨听说白姨家做包子纷纷过来帮忙。

    就这样,也要忙到中午才出成品。

    眼看中午了,她们还要做一批,苏杏拎着一篮热腾腾的包子牵着小染往家走,一路帮忙派包子。

    让她派包子的对象不多,路上只有点心屋。

    “小雪出远门了?旅游?”苏杏把用纸袋装着的包子递给容希,够他和店里几位员工一起吃的量。

    容希接过,微笑说:“不是,好像是小叶出事了。”

    苏杏微怔,“周子叶?出了什么事?”

    “听说剧组上山取景,她不小心滑落山坡伤了脚。医生说她那伤势起码要休养一个月,她的戏份急,剧组那边在讨论要不要换角。”她虽是其中一名主角,但随时可以“死”的。

    苏杏的原作魅力在于,男女主随时挂,其余路人甲随时顶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