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田居小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墨田居小日子-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叔觉得有道理,便不再坚持。

    “对了,周叔,您知道哪儿有宠物医院吗?”

    周叔一愣,糊涂了,“宠物医院?什么宠物?”他没听说过。

    “狗,朋友送我几只狗作伴。”

    周叔为之失笑,“哪有这么金贵?病了去兽医站看看,直接开点药吃行了,去什么医院?”钱多烧的。

    很多农村人连医院的门口在哪儿都不知道,除非大病,一般的小毛病在镇上找个小门诊看看而已,吃药没用的话熬熬就过去了,去什么医院?

    那种地方没病也能整出病来,费用还贼贵。

    苏杏了解周叔的想法,毕竟自己父母也从未去过医院,除了出车祸那次……她没反驳周叔,仅仅是打听清楚兽医站在哪儿之后,把菜给何玲送出去了。

    何玲见她真的多跑一趟,而且态度如常,便略尴尬地说借她摩托车回去,被苏杏以同样的借口婉拒了。见何玲心情好转,苏杏趁机打听宠物医院。

    她想带狗狗们去打疫苗与办证。

    “这我不知道,要不你去梅雨客栈问问,小薇以前有个宠物生病让前台主管帮忙叫车去过,应该晓得地方……”

    向何玲道过谢,苏杏去了梅雨客栈。

    她以前是梅雨客栈的客人,服务生认识她,故而知无不言。

    不光是主管知道,甚至所有服务员都清楚该怎么去。因为老板女儿的宠物貌似水土不服,每次回来都要她们帮忙叫车去医院一趟,或者一起去,习惯了。

    陈悦然以前常说,打工仔要了解的事情很多,包括老板与家属的一些需求,甚至连公司其他高层的爱好与习惯也要用心记着,或者用笔记本记下来背熟,否则干不长。

    原来是真的,幸亏她的是技术活。在文教授那里,只要有能力,你不说话也行。

    打听清楚后,苏杏安心地往家里赶。

    来到东江桥时,她习惯性地拿出手机翻了几下,她网购狗窝,一狗一个。可惜翻了好久都找不到合心意的,想了想,她又回梅雨客栈问前台的姑娘们附近哪里有木匠,她要在院里造狗窝。

    “你请人做?”前台一个青春洋溢的小姑娘惊讶道,“找人做好贵的,你干嘛不自己做?”

    诶?苏杏惊奇地反问:“你们自己做?”好厉害!

    “不,我们大小姐就是自己做的,手艺比木匠更好更结实。”小姑娘挺骄傲的,仿佛说的人是她自己。

    “那你们大小姐接单不?价钱好商量。”苏杏不抱希望道,手肘撑在前台托着腮。

    她不懂做饭,更不懂木工活。她只懂研究历史,爱好是挖祖坟……最后一点是如婷玉说的。

    唉,天大的误会,可惜跟她解释不清楚……

第50回() 
前台姑娘们口中的大小姐二小姐和一个小少爷,说的正是梅林村大土豪余文凤的儿女。两个大的出国留学,小的在大都市上学,是别人家相当出色的好孩子。

    所以,梅家大小姐怎么可能接单?又不差钱。

    服务生们白她一眼,麻溜给了一个下棠村木匠的地址与电话。

    苏杏也不含糊,立即打车去了对方的店铺。

    那木匠啥货都做,床、柜、桌椅凳等等,听说要做狗屋,问她要多大尺寸的。

    苏杏哪里懂这些?只好把几头狼狗的照片给他看。生平第一次拥有宠物,当然要拍张照留念,并且在网上的个人空间里详细描述了它们的身高与身长,太兴奋了。

    脱离以前那中规中矩的生活,她意外地发现,原来一山一水,一事一物,都是人生的另外一种惊喜。

    对苏杏来说,宠物除了与人作伴,也是要工作的。白天可以屋里屋外自由出入,晚上轮流值班,两个回院里的狗屋休息,另外两个在客厅休息,随便哪个地方都行。

    内外加强防范,保证她的人身安全。

    狗带在网上买了,证还没办好,所以它们不能擅自在村里乱跑,除非有她带着。

    云岭村虽然人少,偶尔还是有旅客进村玩的,万一有个冲撞会很麻烦。等打了疫苗,办了证,她会选个没人的时候放它们出去撒野。

    从古代来到千年以后的世界,四只狼狗并不慌张。对它们来说,主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环境换了不要紧,主人换了才是大难题。

    “小福,来,举起右手……右手,看,是这样,”拿着塑胶水管的苏杏与狗狗们肩并肩蹲着,抬抬右手,“右手。喏,这边是左手,左,来,举起左手……”

    她正在给大狼狗们洗澡,四只排排坐,一个接一个洗,十分乖巧。她不是专业的动物驯养师,只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言传身教,尽早让它们适应生活。

    她给它们各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分别是福、禄、寿、全,既有寓意又简单易记。

    学术领域外的事,她一向尽量简化,可可、瑞瑞这等名字令她不由自主地联想出人类小孩的面孔,颇伤神,不如简单点儿好,一听便知是宠物。

    两天之后,她订制的实木狗屋送来了,灰色的,与宅子相衬不扎眼。

    它防水,面积不太大,容得下它们或站或趴及翻身。

    店老板和一名员工按苏杏的要求,分别将之钉在宅子后边,和前院大门两边的角落。狗屋的四只脚离地一段距离,虽然防水,苏杏怕雨下大了会漫进狗屋。

    毕竟,云岭村别的不多,雨水充足得很。

    狗屋涂了漆,等闻不到味道才让它们正式入住。天渐渐凉了,她还买了许多布垫子放在狗屋里。生怕它们走错屋,苏杏特意给它们拍了大头照打印出来,过塑,然后钉在狗屋门上当门牌。

    “小禄,这个是你的窝,以后别走错门咯。小寿,这是你的……”觉得自己早当妈的苏杏为这四只狼狗操碎了心。

    上网查了查,知道大狼狗要多吃肉能保持体力。从此狼狗们有口福了,餐餐有肉啃(让猪肉档老板切成几大块,然后洗洗扔锅里煮熟),半生熟的米饭管饱。

    苏杏自己用肉汤泡面,要么吃面包,半生熟的米饭她吃不惯,难以入口。

    厨艺不行,不代表她没有嘴刁的权利。

    值得庆幸的是,福禄寿全不挑食,喂啥吃啥,着实让她的良心疼了好一阵。

    过了好些天,苏杏回古代接如婷玉过来看看狼狗的情况是否正常与健康,结果人家一看,抬袖半遮脸,笑了。

    “噗哧,长膘了~”

    诶?苏杏黑线。

    如婷玉问了它们的日常伙食,得知天天吃肉,一向冷淡的她忍不住笑了。

    “有饭吃已是福气,岂有天天吃肉的道理?你也是个妙人,好好的狼儿血性被你养成四头猪……”真是橘生江南逾淮为枳。

    苏杏哑然,花了那么多心思,居然养废了?!

    慈母多败儿,慈母多败儿!!

    被人嘲笑了一通,她从此痛定思痛,天天粗粮,要么菜梗拌饭。正如婷玉所言,它们不挑食,粗粮也吃得挺欢乐,比某人吃泡面有滋味多了。

    每天早晚,她带着四只狗在山野里奔跑。如果周围没人,她会施展异能与它们赛跑。

    当然,不敢带它们擅闯村外的森林,一来怕里边有陷阱,二来怕老虎,毕竟那边还没开发过。

    若遇上危险,她或许避得开,小福它们未必躲得了。

    不过,后来如婷玉说:“它们从小跟大家在山里挖坑设陷阱,尤其是冬天,不极速奔跑的话一般能避开。当然,总有意外的时候,你们的陷阱可能跟我们不一样。动物的危机意识比人强,你要学会观察它们的异常反应……”

    哦,酱紫啊。

    云岭村的另一边面向绵延群山,听周叔说,老虎没有,但有野猪出没,强烈反对她在那边遛狗,太危险了。

    可她养的是狼狗,据悉,它们连穷凶极恶的狼群都敢撵,野猪算什么?

    于是,不听劝的苏杏率队进入那片茂密的森林。

    “亲爱的们,仔细找,发现野猪第一时间通知我……”然后她第一时间上树观战,兴致好的话再拿出陶笛吹一曲给众犬助兴。

    而此时此刻,她用手机给正在林子里搜查的狼狗们拍照留念,各个角度都有,抒发一下身处原始森林的感慨。

    回到家,关上院门,苏杏蹲在门口认真地打量宅子,摸摸四只狗的脑袋。

    “大家闻闻,看看家里有没陌生的味道。”

    有了一群小伙伴,日子过得很踏实,充满乡趣。

    ……夜里八点多,远方都市有一栋写字楼零零星星地亮着几盏灯,不同楼层,想必在加班。

    一个二十出头的女生不时挠挠头,头上长虱子似的把梳得整齐的头发抓成一堆乱草。眼睛下边吊着严重的眼袋,黑眼圈浓得可以跟国宝媲美,神情抑郁。

    “靠,又是无法接通。”电话打了N遍,从早到晚,从前天到现在,“她到底躲哪个旮旯当原始人?好,有种你一直打不通,有种你别接,王八蛋,敢放我飞机早晚neng死你!”

第51回() 
家里多了几只狗,生活习惯大变样。

    首先,安全感多了;其次,牵挂也多了,无法像以前那样长时间呆在古代欣赏鲜活的古式民居,见识各地的民俗风情。

    如果非要呆几天,她要带它们一起去才行,因为家里没人喂。

    有得必有失,这个道理她懂的。

    小福它们不愧是狼狗,出去撒野的日子里,野猪没见过,野鸡和野兔倒是逮过几只。被她拿去周叔家帮忙宰杀,煮了好一大锅,分些给周家,剩下的一锅端回家一人四狗分享了。

    苏杏遛狗的时间早,出去的时候四下无人,回来就难免遇上一两个游客。不过还好,门口那块银杏叶替她隔绝不少麻烦。

    生活中的意外与惊喜,常常让苏杏半夜的时候出去东江桥上网,每次身边都跟着两只狗,安心不少。

    终于有一次,她被勤快加班的小辣椒编辑逮到了,在电话里狠狠地数落她一通。

    其实她有存稿,只是每次上传一周的量,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被骂了一通,她当即就在桥边就传了一周的量,发现存稿已经不多,便决定近段时间哪儿都不去,在家安心码字。

    这不,秋高气爽,和风徐徐。

    她每天早起,让小福它们在院里溜达,自己做完瑜珈马上回凉亭认真工作,争取攒够一个月的量免得不小心又挨骂。

    工作专心的人,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间,入冬了,空气变得干燥,很多树木掉光了叶子,很多树仍绿叶满枝。

    不知游客们出于什么心理,云岭村经过一阵子的热闹,如今重返萧瑟景象,许久不见外人进村。白姨一直不见回来,新落户的人家从未来过村子,可能对工人很放心,也可能是从未放在心上。

    这一点,对周家人打击很大。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对于村里唯一一户原住民来说,日子仿佛回到看不见希望的从前,之前的热闹恍如梦一场。

    周叔仿佛老了些,苏杏早上遛狗的时候,常常看见老人孤独地站在远处的田埂望着大片荒田,背影佝偻瘦弱,仿佛在唉声叹气。

    谁没有意气风发的年纪?谁没有壮志未酬,孤独老去的一天?

    老人的渴望,她多少能体会一些,仅此而已。因为她也会老,她也有很多事未完成,人人头上悬着一把夺命的刀,实在不敢、也没有时间在别人的人生中停留。

    隔壁工地不知何时停止了噪音,苏杏出去散步时不经意地瞄去一眼,发现仍有工人在忙碌,可能忙室内装修吧?

    谁知道呢?

    邻居房子的整体形状出来了,小别墅和休闲馆都是典型的意式风格,石砌的墙面,陶瓦的屋顶,还有烟囱和小花园。花园围着一圈矮的木栅栏,不设围墙。

    两栋建筑颜色低调,都是一些淡色调的仿古砖石,与她租住的宅子风格不同,但外形、色彩略有相似,矗在同一个地方不会太突兀。

    没过几天,有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男人过来敲门。

    “装网线?”苏杏站在门口,微感讶异。

    她在家除了运动时间,皆穿一身轻闲的古服便装,改良过的。如婷玉送的那些太过正式有些累赘,压箱底了。线条优美素雅的衣裳,配着一张娇俏柔美的面孔,令初见之人有些刹那的惊艳。

    这一身复古的装束,村里人早已见怪不怪。

    “对,”男子的目光落在她的脸庞上,微笑道,“我们老板开休闲馆需要网络,听说你也没办?要不一起?因为人少的话人家部门不受理。现在整个村子就咱们几户,周村长家我去问过,老人说不懂网络用不着。”

    如果苏杏同意,多一户使用,多一份希望。

    “你去办?”苏杏问得很直白。

    若要她去就不办了,半夜在东江桥上网挺浪漫的,况且每天要扔垃圾。

    世人对于美女,总是纵容几分。

    “当然,我们有专人办理。”

    专人办理?意思是另有跑腿的。

    “好啊!”有顺风车坐,何乐而不为。

    得到她的肯定回复,男子告辞了。

    苏杏掩上院门,继续回凉亭码字。

    唉,如果不必她跑一趟就更好了,安装网线要登记身份信息的。不是她耍娇小姐脾气,而是小地方办事效率低,受尽闲气。

    前阵子她带着几只狗打车到市里找宠物医院打疫苗办证,结果人家分工精细,专职打疫苗的医生喝喜酒去了,请假,让她明天再来。她不过是多问一句没别的医生会打针吗?

    人家长叹一口气说,哎呀,这里是小地方,办事不如大省城方便,要不您坐客车进省城?

    嗬,没辙,她明天还得跑一趟。

    四只狗打完疫苗交了资料,快半个月才拿到证。这医院给她印象不好,感觉不靠谱,未雨绸缪的她在市里逛了一圈,先后找了两家宠物店。

    经过小镇的时候,又找到一间离梅林村算比较近的兽医站地址,以防万一。

    她这人最怕一些小事麻烦个没完没了,所以对拉网线一事不怎么上心。

    那男人办事效率不慢,第二天就有人进村忙了起来。过不久,有个年轻人过来找她要身份证件的复印件与申请表格等。

    个人信息怎能放心给外人?索性跟他跑了一趟,因为对方有车,出入方便。上午登记好,下午就有人来她家拉了光纤,手机信号变强了,在家里直接能上网不必再跑东江桥。

    村里人口多,有时候确实很方便。

    不过,扔垃圾还得去东江桥,那些外来户貌似没意识到这一点。

    无妨,苏杏在家把文稿上传电脑,存在草稿箱按数量每天更新。然后收拾收拾,包袱款款地一手抄起油纸伞率领四只大狼狗兴冲冲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回古代刨坟……呃不,探亲访友去了。

    独居深山太久,完全忘记与人方便的道理,出远门居然忘了在门口多挂一张“主人已死,有事烧纸”之类的温馨提示牌。

    她前脚刚离开,后脚村里就来了几辆车。

    傍晚的时候,初来乍到的新邻居盛情邀请周叔一家去他们的小花园吃喝玩乐。唯恐惊扰病人,其中有个人很耐心,动作很轻和地在她家门口敲了好久,好久……

第52回() 
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男耕女织,是当代小农最基本的生活方式。除非男人不顶用或者出外服兵役,女人便成了家中的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