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康执意要和记者合影:“你看,在我‘逃跑前’留一张照片多有意义!”说罢自顾自地大笑起来。陪同李到机场的家人、同学和公司同事一行近十人,在他的身后站成一排,每个人都和善地笑着,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其实李永康的心里并不轻松。几天前,他就紧急赶往北京,一出机场就奔向天则经济研究所———“邛崃模式”的学术支持单位。但此行似乎并不成功,而回邛崃又将面对那些正向其索赔的合作企业们,也许去西藏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李永康的说法是,家人和朋友们劝他去西藏,一是可以静静心,二来“避免再受到一些人和信息的伤害”。
其实不管事态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困境,对于数量庞大且财政窘迫的中国城镇而言,“邛崃模式”仍然不失为一个创举。2002年1月18日,邛崃市政府将一座1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规划中)交到民企瑞云集团手里;瑞云集团接手了这项总投资十多亿人民币、前后建设工期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浩大工程,同时也获得了50年期限的新区建设开发经营权和50年公用事业特许专有经营权。
但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家就一直加大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特别是江苏铁本案事发后,随着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对土地资源管理不断收紧,邛崃新城建设也从今年开春以来逐渐陷入僵局。
这意味着无论是邛崃市政府还是瑞云集团,在动议之初似乎都有意忽略了某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这自然与“邛崃模式”的好坏无关,问题的核心在于,地方政府是否有权力向企业如此大规模地供应土地资源?
“邛崃模式”如何产生
邛崃新城建设民营化最初的动议从何而来?在四川采访的日子里,几乎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回答这个问题的,还是邛崃市委书记谢志迪。几经周折,记者与谢在成都见了面。
“我1999年到邛崃,当时大家在商量怎么建设一条大道。”谢志迪是浙江人,说话的声音很轻,“市委市政府当时都很想改变拥挤的现状,但是邛崃这个城市太小了,我们觉得在老城里面再改造比较难,而且花费的财力更大,就想能不能在城市外面修一条路,既解决交通问题,同时又扩大城市规模、缓解老城的压力?”
谢志迪说的这条路,就是今天新城区的主干道凤凰大道。站在这条大道上,记者很难相信它是川西南小城的一条马路,因为它的宽阔、它的神气,绝不输于今天沿海大城市的任何一条马路。
刚刚到邛崃上任的谢志迪接下来就碰到一个难题:道路规划出来以后,没有钱建设。邛崃是卓文君的故乡,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同时也是一座欠发达城市,直到2003年,邛崃市的年财政收入才达到3亿元,年可支配收入1亿多元。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教授王益谦形容说,建国50年来邛崃的城市面貌都不曾有过大的变化。
怎么办?招商引资显然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但是真正能够接招的企业太少,因为这笔账算不过来。”谢志迪对当时这件事的回忆非常清晰,“因为这条路投入大概是1。2亿,那么这个企业必须赚1。5亿才差不多找到平衡点。这个钱到什么地方赚呢?”
明明看着一个亏本的买卖,谁愿意来?正当邛崃政府谈不下来的时候,瑞云来了。
瑞云集团是邛崃当地的民营企业,靠路桥建设起家,下属18家公司涉及路桥、天然气、自来水、环保绿化等各项公用事业领域,有着1998年和2000年以BOT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的投资方式)成功收购邛崃市自来水厂和天然气公司的优良记录,公司总资产8亿元人民币。瑞云之所以愿意投资的原因是,仅仅一条路没有什么利润,但如果通过土地的开发、通过整个城市建起来以后的经营,其利润才是相当可观的。
既然有利可图,为什么邛崃市政府没有采取招标拍卖经营权的方式,而直接交予瑞云集团呢?谢志迪的说法还是,当时没有别的企业“接招”。
如此看来,邛崃市政府与瑞云的合作实属别无选择。而事实上,瑞云集团去年的营业收入是3亿元,利润大概几千万元。但按照规划,这个项目需要10亿元的投入,先期5年投资5亿元。单凭瑞云集团自身投资,无疑是捉襟见肘的。
因此,瑞云集团在投资期间,已与其他企业就新城开发建设签订了30多个合作项目。但这些合作项目在邛崃新城建设陷入困局后都成了李永康的麻烦。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向李永康提出数目不菲的索赔,虽然李永康仍在期待转机出现,并没有立即去追究邛崃市政府违约的责任,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被忽视的风险
尽管邛崃市与瑞云的合作看上去是一个双赢之举,但作为一个创举,其间暗藏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邛崃市委书记谢志迪当初不会对此不加考虑。
从“邛崃模式”引发的各方面反应来看,之所以谢志迪能下定决心,首先是得到了四川省的支持———该项目被列为省政府2003年重点项目;其次,瑞云集团找来国内知名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天则经济研究所,以提供学术理论支持,并多次召开关于“邛崃模式”的研讨会;再次,“邛崃模式”一经推出便受到舆论的一致赞誉。
事实上,从“邛崃模式”推出至今,人们一直没有关注到这样的问题:邛崃市政府如此大规模地出让土地,并没有得到国家审批。显然,无论是邛崃市政府还是瑞云集团,都应该清楚这一点,但也都没有予以重视。
在采访中,邛崃政府的一些官员表示,在新城项目上,“当初的确考虑得过于简单了些”,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数没有给予足够的评估。
成都市委一位接近高层的官员大胆估计说:新城建设的土地手续是不全的。其理由是,新城建设涉及大批土地,国家不可能一次性批给某一个企业那么多的地,所以企业只能分步骤来开发。即便如此,在国土资源部的严格督促下,瑞云分步使用土地的要求也难以获得满足。问题并不在新城建设是民营化还是不民营化,而是土地问题。
自去年底今年初开始,国家土地政策开始收缩,2003年国家允许邛崃市政府使用的土地不超过1000亩。
稍微留意国家政策的人都知道,整顿土地市场是中央政府调控目前经济形势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土资源部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建设部、监察部、审计署同意,在正在进行的清理开发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又于近日启动了《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其核心是“把住土地供给闸门,有效控制投资规模的要求”。
政策的变化还给邛崃新城建设前景带来更多的不可预期。除了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紧急通知和方案,今年成都市先后颁布了《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和《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这两个办法直接导致邛崃政府征地成本大幅上升。
国家建设部也在近日颁布第126号令《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对于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权不能超过30年,且不得转让。这与邛崃政府承诺给瑞云的50年特许权和转让权直接发生冲突。
在此情况下,记者最近在当地看到,邛崃新城的建设步伐已放慢,接近停滞。由此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承担呢?
两年多来,瑞云在新城建设上已投入了2。8个亿。李永康说,那是瑞云“过去10来年的全部积蓄”。在这一点上,邛崃政府也表示认可。目前,瑞云已完成城市东西主干道3公里及配套系统建设、连接城市和乡村的跨河大桥建设、解决失地农民为主的安居小区一期工程。
瑞云在自身运营上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响。除了资金链发生问题,还面临着多家合作方提出的违约索赔。
但邛崃市政府也抱怨说:“谁也没有权力一下子全部给你5平方公里,四川省也没有那个权力,那是要国家批的。当时签订这个协议,也没有说是一次性地把土地给他们。”
“我们不能违背国家政策,土地肯定是一块一块地审批、报批,为什么瑞云在土地手续还没审批的时候就和别人签订那么多协议呢?”
邛崃市政府显然还在继续寻找化解之道。该市市委宣传部部长胡元军明确地告诉记者:“我们在坚定不移地推进邛崃新城建设,到现在为止,我们和瑞云签订的协议条款没有改变。”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9+2:中国区域整合最新态势
南方周末 2004…06…03 11:23:16
方舟评论
□陈广汉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港澳穗举行,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以这次论坛的举行为标志,包括华南九省区以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泛珠三角合作全面启动,这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最新态势。
导致中国区域经济新整合的原因,主要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
首先,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体现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以大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区在世界和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既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这种趋势带来的挑战的一种回应。
其次,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将成为困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在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控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扩大的地区不平衡,并逐渐缩小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代发展大国还没有解决的课题,因此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但它是中国经济的真正崛起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不可逾越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实践,正是顺应时势的一种新探索。
英国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不朽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分析了市场与分工以及分工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用斯密的原话讲主要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分工会产生普遍的富裕”;第二,“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斯密的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人均产出的增长首先来自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生产力提升是分工的结果,而分工的程度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它被人称为斯密经济增长的第一定理。我们可以运用斯密的这一定理来解读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回顾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认为蒸汽技术引起的动力革命、航海和航空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科技革命,极大地缩小了时空的界限和距离,为市场的扩大创造了物质和技术条件;而各种有利于推动区域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创新和多边或双边经贸安排则为市场的扩大建立了制度框架。正是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深化了经济分工,形成了规模经济,促进了技术进步,导致了经济增长。
因此,中国现阶段不断升温的区域经济整合的目标,就是要在区域内建立统一和有效的市场体系,消除区域内阻碍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之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完善和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分工,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的富裕”。区域性市场的扩大和完善是全国性统一市场形成的组成部分和必经阶段。我们需要用这种视角来认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合作与发展。
由于中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政府和因行政区划形成的体制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我们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些决定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整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我认为,阻碍我国区域经济以及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和整合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制性障碍、基础设施障碍和产业的同构。
体制性障碍是导致国内市场分割、统一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难以建立、市场机制不能在区域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以及区域内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难以形成的基本原因。优良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商品和生产要素顺畅和快速流动的载体,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斯密的“分工产生的普遍富裕”则是区域经济整合的目的。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正在起步,它会触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例如,由户口和户籍以及城乡差别导致的对劳动力的就业歧视,影响了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方政府追求发展政绩引起投资冲动和扩张意欲,导致了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维护局部利益而形成的各种法规和政策,会阻碍资本和商品的自由流动。这些制度性的障碍最终破坏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内市场被分割,使以比较优势为原则的区域产业分工难以形成,造成了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产业的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微观层面看,它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宏观层面看,它导致了投资的膨胀和结构不合理,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因此,中国区域经济的整合趋势,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希望同时也有充分理由确信,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先行区,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和制度创新,探索新的经验。
(作者为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汉语的开放
南方周末 2004…06…03 11:29:58
□薛涌
语言活在生活中,变化不定。有些混乱实际上是表明语言的生机。
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外文中创造的词汇和概念,远远超过汉语。汉语不对外语开放,只以有限的几个词汇对付瞬息万变的世界,迟早会变成化石。
广电总局最近关于不许主持人在语言中夹杂外语的规定,触发了现代汉语的危机这一人们讨论已久的问题。
所谓汉语的危机,有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从内容上讲,汉语世界的文化创造力太弱,汉语里可看的东西不多,于是汉语的魅力也就失去了。不过,这里需要讨论的,还是形式上的问题。一种语言在形式上如果不够开放,就会影响其创造力。在这方面,汉语有其先天的劣势。
拼音式的语言,从技术性上讲,开放比较容易,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把外语中的词汇搬进来。比如,一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