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子道德经校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老子道德经校释-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孩”作“○”。释文:“咳,本或作孩”。 
  谦之案:今傅、范本作“咳”,严遵本作“骇”。范曰:“咳,何来切,小儿笑貌。旧本、释文并作咳。” 
  俞樾曰:按“为天下,浑其心”下,河上本有“百姓皆注其耳目”七字,王弼本当亦有之,故注云:“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是可证其有此句也。注有“各用聪明”四字,在“为天下,浑其心”句下,正解“百姓皆注其耳目”之谊,而经文夺此句,当据河上公本补之。 
  谦之案:据补之是也。诸王本误脱此句,道藏王本有之。又“注”犹聚也,周礼兽人及○田疏:“注犹聚也。”注其耳目,即聚其耳目。顾本成疏“河上作‘注’,诸本作‘浮’,浮者染滞也,颠倒之徒,迷没世境,纵恣耳目,滞着声色,既而漂浪长流,愆非自积”云云,案“浮”乃妄人以意改字,以求合于佛说,老子无此。 
  高亨曰:按“孩”借为“阂”。说文:“阂,外闭也。”汉书律历志“阂藏万物”,颜注引晋灼曰:“外闭曰阂。”圣人皆孩之者,言圣人皆闭百姓之耳目也。上文云“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即谓使天下人心胥浑浑噩噩而无识无知也。此文云“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阂之”,即谓闭塞百姓耳目之聪明,使无闻无见也。此老子之愚民政策耳。“孩”、“咳”一字,因其为借字,故亦作“骇”作“咳”。晏子外篇第八:“颈尾咳于天地乎!”孙星衍曰:“咳与阂同。”亦以“咳”为“阂”。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陈柱:二“心”字韵,三“善”字韵,三“信”字韵。 
  右景龙碑本六十三字,敦煌本六十二字,河上、王本六十四字,傅本六十八字,范本六十九字。河上本题“任德第四十九”,王本题“四十九章”,范本题“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罗振玉曰:敦煌本“十”作“什”,下同。 
  马叙伦曰:说文无“涂”“途”二字,盖“徒”即“涂”“途”本字也。庄子至乐篇“食于道徒”,即道涂也。此“徒”字盖如字读。 
  谦之案:“出生入死”,吕氏春秋情欲篇高注引与此同。庄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又“其出不忻,其入不拒”,又“有乎出 ,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皆出生入死之说。   
  【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   
  严可均曰:王弼、高翿“地”下有“亦”字。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景福、敦煌四本均无“亦”字,景福本“动”下有“皆”字。 
  毕沅曰:傅本“而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河上公、王弼作“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谷神子作“而民生动之死地,十有三”。案韩非子与奕同。 
  谦之案:严本、遂州本、柰卷均无“亦”字,柰卷、室町有“皆”字。范应元本作“民之生生而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并云:“韩非、严遵同古本。” 
  易顺鼎曰:王本及韩非似皆有误。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行注引老子云:“人之生生之厚,动皆之死地,十有三。”所引似为可据。盖以“人之生生之厚”六字共为一句。老子意谓人求生太厚,遂动之死地。故下文又申明之曰:“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夫生,十有三;死,十有三;其数本各居半,至于求生过厚,而死之数遂多于生矣。若作“人之生,生而动”,语近于不可解。观王注亦云:“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是“动之死地”之上有“生生之厚”四字之证。 
  高延第曰:“生之徒”,谓得天厚者,可以久生;“死之徒”,谓得天薄者,中道而殻弧岸馈闭撸降锰毂竞瘢梢跃蒙蛔员3郑缘杆赖亍8翘斓刂螅宋镏婪诅。懿怀龃巳摺!吧瘛保礁还笾撕褡苑钛骋┒郧蟪ど首缘赣谒赖兀思炊勒咧欢恕T凳廊说拊粑松院褡苑钛呶苎恢淙∷劳玻噬暄灾7蛱煜轮艘允治剩瑲|死者居其三,自蹈于死者居其三,幸而得遂其生死之常者,仅居十之三耳。吁!此正命之人所由少与!谦之案:十有三之说,自韩非子、河上公、碧虚子、叶梦得以四肢九窍为十三,已涉附会。乃又有以十恶三业为十三者,如杜广成;以五行生死之数为十三者,如范应元。其说皆穿凿不足信。苏辙谓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老子之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似深得老子之旨,而实以佛解老。焦竑因之而有读老子至“出生入死”章,大悟游戏死生之说。吁!亦诬矣!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马叙伦曰:范“故”作“哉”,柰卷及文选有所思行注引“故”下有“哉”字。范曰:“夫何哉”,韩非与古本同。 
  谦之案:景福本、傅、范本、室町本“厚”下有“也”字。罗振玉曰:“景龙本‘厚’下有‘也’字。”盖误校。蒋锡昌沿其误而不知。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入军不被甲兵。】   
  谦之案:“○○”乃‘兕虎’之别构。“兕虎”当为“虎兕”。王弼注“虎兕无所措其爪角”,淮南诠言训“虎无所措其爪,兕无所措其角”,皆“虎”在“兕”前,知古本当亦“虎兕”连文无疑。又敦煌本“甲”作“钾”,乃“甲”之别构。“遇”,严本作“避”,“被”,河上本、赵本亦作“避”。 
  俞樾曰:按“被”,河上公本作“避”。据韩非子解老篇云“入山不恃备以救害,故曰‘入军不备甲兵’”,则“甲兵”以在己者言,自当以作“被”为长。 
  刘师培曰:按韩非子解老篇云:“圣人之游世也,无害人之心,则必无人害,无人害,则不备人,故曰‘陆行不遇兕虎’。入山不恃备以救害,故曰‘入军不备甲兵’。”(顾千里识误曰:“入山当为入世。”)老子古本“被”当作“备”,言不恃甲兵之备也。“备”“被”音近,后人改“备”为“被”,非古本矣。俞说非。 
  谦之案:作“被”是也。韩非解老本亦作“被”。卢文弨曰:“张凌本作被。”顾广圻曰:“藏本作被,备、被义同。”王先慎曰:“广雅释诂:‘备,具也。’史记绛侯世家集解引张揖注:‘被,具也。’故本书作‘备’,王弼本作‘被’,‘甲兵’以在己者言,明作“备”作“被”二字并通。河上本作‘避’,声之误。”   
  【○无所投其角,】   
  谦之案:兕,兽名,犀之雌者。尔雅云:“形似野牛,一角,重千斤。”淮南子墬形训“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高诱注:“梁山在会稽。长沙湘南有犀角象牙,皆物之珍也。”山海经云:“兕出湘水之南,苍黑色。”老子楚人,故以兕为喻。“无所投其角”,敦、遂本“投”作“驻”。顾本成疏:“诸本言驻,驻,立也。”是成所见本作“驻”。淮南诠言训引“虎无所措其爪,兕无所措其角”二句均作“措”。 
  蒋锡昌曰:“驻”,盖与“注”通。庄子达生“以瓦注者巧”,释文引李注:“注,击也。”“驻”“注”均为“投”之假。说文:“投,敗病!薄百钗匏镀浣恰保陨粕闵撸炔晃钏觯寿钜辔匏鶖‘其角也。 
  谦之案:蒋说是也。盐铁论世务篇引作“兕无用其角”,用亦注也。老子“百姓皆注其耳目”,注:“用也。”   
  【○无所揩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严可均曰:“揩其爪”,御注、河上、王弼作“措”,释文作“错”。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措”作“错”,释文本同。 
  谦之案:罗卷“爪”作“○”,误。碑本“措”作“揩”,亦误。“揩”乃“措”之误字。韩非解老、释文、遂州本、范本均作“错”,景福、磻溪、室町、柰卷、傅奕均作“措”,“措”“错”古通。“措”,安也,无所措其抓,即无所安其抓也。“爪”,罗卷作“○”,乃“抓”之形似。夏竦古文四声韵卷四有“抓”字,引古老子作○。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刘师培曰:案韩非子解老篇云:“体天地之道,故曰:‘无死地焉。’”则此文“也”字系“地”字之讹。王以“何地之有”相释,则王本亦作“地”。今河上本作“地”,王本作“也”,盖传写之讹也。 
  谦之案:诸王本皆作“地”,不作“也”,刘所据为误本。诸王本惟浙局据华亭张氏原本作“死也”,“死也”无义。诸石本、诸写本均同此石,惟遂州本“何”作“其”。范本“故”作“哉”。傅本、柰卷“故”下有“也”字,严本、室町本有“哉”字。韩非解老与王羲之本、傅本“地”下有“焉”字,此则以意增字,助长语势,无关宏旨。 
  高延第曰:此章为处乱世者指示兕虎、兵刃皆凶暴不祥,喻世路之崎岖,人情之险诈。读庄子养生主、人间世二篇足尽此章之旨,非真谓饥虎可尾也。葛洪之徒不达此义,创为符咒厌胜,云可入山伏怪,谬妄甚矣。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陈柱:三“三”字韵。谦之案:三,古音读若森。诗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谐今韵。又厚、角为韵。方以智通雅曰:“角,古音禄,诗以协屋,东方朔以协足,仲长统以协俗。”今案“禄”与“厚”“足”“屋”,王念孙谱均入侯部,是角与厚同部为韵。 
  右景龙碑本七十九字,敦煌本同,河上公世德堂本同(宋刊本七十七字,有误脱)。王本八十字,傅本八十七字,范本八十三字。河上本题“贵生第五十”,王本题“五十章”,范本题“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严可均曰:“是以万物”,御注作“是以圣人”。 
  魏稼孙曰:“德畜之”,御注无“德”字。 
  罗振玉曰:敦煌本无“莫不”二字,景福本无“而”字。 
  武内义雄曰:敦本“势”作“热”,恐误。 
  谦之案:遂州本作“熟成之”,“熟”字亦误。“畜之”,广明作“蓄之”,“贵德”,顾欢作“首德”。又严本无“莫不”二字,后汉书冯衍传引无“是以”二字。 
  大田晴轩曰:道者理也,德者一气也。生之,谓始之也;畜之,谓赋之以气也。然细寻老、庄之书,一气之外,更无所谓道者,道者亦唯此一气。故庄周以道为天地之强阳气(知北游),“强阳”,运动不息之意(本郭象,“强阳”二字又见寓言篇)。后儒所谓活泼泼地,盖谓此也。“物形之,势成之”,“形”,定形,谓物物而与之定形也。庄周曰:“物生成理谓之形。”是也。“势成之”,谓因其自然之势而成之也。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罗振玉曰:“道之尊,德之贵”,敦煌本作“道尊、德贵”。“之命”,御注本、敦煌本均作“爵”。严可均曰:“夫莫之命”,御注、傅奕作“之爵”。 
  谦之案:遂州、严遵、顾欢亦作“爵”。又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此节附注校语云:“明皇、王弼二本‘命’并作‘爵’。”各王注本均误录作弼注,殿本亦如此。纪昀曰:“案此句,疑‘命’字下原校语误作弼注。”案纪说是也。道藏张刻所见王弼本作“爵”,与严遵、傅奕古本并同,敦煌本亦作“爵”,作“爵”谊亦可通。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严可均曰:“成之熟之”,王弼作“亭之毒之”。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景福四本均作“成之熟之”。又“德畜之”,罗卷脱此三字,武内敦本无“德”字。 
  谦之案:御注、庆阳、磻溪、楼正、顾、彭、赵、高、范均无“德”字,范“畜”作“蓄”。“成之熟之”,庆阳、楼正、磻溪、赵、顾、彭、高、柰卷、室町、河上、王羲之同此石。“养之覆之”,傅、范与文选辨命论李注作“盖之覆之”。“成之熟之”,傅、范作“亭之毒之”。范曰:“‘亭毒’,王弼、李奇同古本。傅奕引史记云:‘亭,凝结也。’广雅云:‘毒,安也。’”毕沅曰:“说文解字:‘毒,厚也。’释名:‘亭,停也。’据之,是亭、成、毒、孰声义皆相近。”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奚侗曰:四句已见第十章,此复出。 
  谦之案:罗卷“恃”误作“怅”,严本“谓”作“为”。又唐李约本无“长而不宰”句。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畜、育、熟、覆韵(幽部),有、恃、宰韵(之部)。武内义雄、陈柱:有、恃、宰、德韵。邓廷桢曰:“有、恃、宰皆之、咍部字,德则之、咍部之入声也。”姚文田:生、形、成韵(十青平声),畜、育、毒、覆韵(七匊入声)。盖“成之熟之”一作“亭之毒之”,熟、毒韵同。列子黄帝篇:“与汝游者,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告、毒、孰为韵,即其例证。又高本汉以生、畜、长、育相间为韵。顾炎武唐韵正卷十四:“熟”,殊六切,去声则殊溜反。老子:“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又“育”,余六切,去声则音柚。老子见上。 
  右景龙碑本七十二字,敦煌本注六十八字(实六十六字),河、王、傅本七十二字,范本七十一字。河上本题“养德第五十一”,王本题“五十一章”,范本题“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   
  谦之案:傅奕本作“可以为天下母”,诸本无“可”字,惟道藏王本此句下注:“善始之,则善养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则可以为天下母矣。”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与藏本同,殿本误脱此二十二字。案注文“可以为天下母”,与傅奕本同。    
  【既知其母,又知其子。 】   
  严可均曰:“又知其子”,河上作“复知”,王弼、高翿作“以知”。  
  谦之案:“既知其母”,道藏王本同,诸王本、敦、遂本、王羲之本、傅、范本“知”作“得”,景福、广明、河上、柰卷、室町、顾欢及文选思玄赋注引同此石。“又知其子”,室町“又”下有“以”字,敦、遂二本作“以知”,柰卷作“复知”。李道纯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或云‘既知其母,复知其子’,二句皆非。”    
  【既知□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   
  谦之案:“知”下“其”字已泐,当据他本补之。“复守其母”,景福本作“复知其母”,盖涉上二“知”字而误。又李道纯本“守”作“归”,邢玄、柰卷、傅、范本“没”作“殁”。又此章所云,即二十五章所谓“周行而不殆”之旨。“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即此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也。“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子母相承不绝,即不殆之义。不殆犹不止,说详二十五章。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