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天子-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的正好,让他进来。”刘协赞许的看了卫忠一眼,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喜色,看向杨彪等一众大臣道:“诸位且稍待片刻,这几日却是当真招到一位贤才,此时来见,正好给诸位臣公引荐一番。”

    “郭嘉?”钟繇听得一怔,随即皱眉道:“可是那颍川浪子,郭嘉郭奉孝?”

    “颍川浪子?”刘协闻言不禁一怔,他倒没想到这郭嘉竟然有个这么不羁的名号,而且看样子,知名度还不低,要知道钟繇可是颍川名士,说是名传四海也不为过,能让他记住的人物可不多。

    “这名号倒是恰当。”想想郭嘉那放荡不羁的样子,刘协摇头失笑道。

    “陛下莫要被此等奸猾小人所骗。”钟繇叹息一声,一脸沉痛道。

    “哦?此言何意?”刘协有些懵,说郭嘉放荡,他信,但奸猾说的是郭嘉吗?

    “陛下有所不知。”钟繇沉声道:“此人祖上,也曾有名士,只是家道中落,原本求学于我颍川书院,臣看其天资聪慧,也甚喜之,然此人偏偏不学无术,终日放浪形骸,诓骗酒食,却不愿做学,无奈之下,臣便将其驱赶出书院,免得糟践了那圣贤之地。”

    刘协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郭嘉还有这么劲爆的过去,怎么听起来,就像个熊孩子?

    “后来如何?”刘协问道,郭嘉可不只是善于奇谋,一身所学,无论经史子集还是兵书战策,无有不精,但看其经历,显然并未在那颍川书院学到多少东西,那这一身所学,究竟是从何而来,让刘协有些好奇。

    “也是此人好运,出了颍川书院之后,竟被伯喈先生看重,收为弟子。”钟繇说道这里,也有些叹息。

    “谁?”刘协瞪眼道。

    “便是那蔡邕蔡翁。”说道蔡邕,钟繇以及一群老臣也是不免唏嘘,那可是东汉不多的大儒之一,最终却落得那般收场,实在让人叹息。

    “不想奉孝还曾求学于蔡翁,朕倒是第一次听说。”刘协笑道,难怪年纪不大,知道的东西却不少,蔡邕的书,恐怕比皇家藏书都多吧。

    “陛下不知,此人运气虽好,奈何却本性难改,自伯喈先生门下学成之后,竟然又放浪形骸,曾效力于冀州本初麾下,然不过三月,便因终日饮酒,不理政务被驱逐出境,寄住于荀氏门下,却不思悔改,不想如今竟然来了长安,企图蒙蔽圣听。”

    “元常先生背后坏人名声,却也非君子所为呢。”一声朗笑声中,郭嘉略显单薄的身影出现在大殿门口。

第一百六十七章 郭奉孝舌辩群臣() 
随着郭嘉的声音响起,场中一道道审视的目光落在郭嘉身上。

    郭嘉今日显然没有喝酒,一身儒袍,样貌俊秀,颇有几分名士风范,只是一双眼睛,却带着几分狂傲不羁,对众人的目光视若无睹,径直来到殿下,对着刘协恭拜道:“臣,郭嘉,参见陛下。”

    对于这个最近常出现在刘协身边的人,杨彪、丁冲、司马防等人都不陌生,杨彪不止一次见过刘协与郭嘉谈笑风生,此刻见郭嘉无视一众朝臣,心中对此人更是不喜。

    “你便是那颍川浪子?”丁冲眯了眯眼睛,一副前辈教训弟子的口吻,冷哼一声道:“陛下既然对你青睐有加,就该好好辅佐陛下,匡扶汉室,怎可出妖言蛊惑圣听?”

    郭嘉起身,目光落在丁冲身上,微微一笑:“原来是幼阳公,只是不知幼阳公何出此言,嘉又何曾蛊惑圣听?”

    “哼!”丁冲怒道:“陛下自登基以来,从未有过此等想法,如今突然出了招贤令,若非尔等小人蛊惑圣听,怎会出此乱国之诏?”

    “幼阳公此言差矣。”郭嘉微笑道:“陛下虽然年幼,却是少有圣明之君,若真是妖言,又怎能被轻易蛊惑?”

    “至于乱国之诏,这又从何谈起?”郭嘉摇头笑道:“既要中兴汉室,自然该有大量贤良相佐,陛下招贤令出,四海贤士无不慕名来投,有贤士入朝,大汉中兴有望,怎是乱国之诏。”

    “荒唐!”司马防怒道:“那招贤令有言,只问其才,不求其德,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郭嘉点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只因其德行有亏,便弃贤不用而用庸才,岂非可笑?”

    “我大汉向来以德治国,有何可笑?”丁冲厉声喝道:“似尔此言,岂非悖论祖宗法治?”

    “幼阳公此言差矣,便以我朝为例,高祖德行如何,诸位当知,却最终坐拥天下,立下汉家四百年基业,陈平、韩信,德行皆有瑕疵,然却助高祖成就大业,诸位为何视若不见?我大汉以德、孝彰显域外,然内,却是以法度约束,若以一地生民为例,德行有亏者,却能令生民丰衣足食,德行高却胸无点墨者,自身品行无暇,却无法令治下百姓安居,流民四起,德行再高,于民又有何益?”

    “您”丁冲被郭嘉一顿言语说的胸口一窒,指着郭嘉,却说不出反驳之言。

    “然奉孝可曾想过。”钟繇上前两步,冷冷的瞥了郭嘉一眼,沉声道:“奉孝所言几人,皆有匡扶社稷之才,然你郭嘉,不过颍川一浪子,终日放荡形骸,有何资格,与这些前辈相提并论?”

    “元常公怎知嘉没有匡扶社稷之才?”郭嘉摇头笑道。

    “你?”钟繇不屑的瞥了国家一眼:“文若视你为友,或有几分诡才,今日所见,也却似那苏秦张仪之辈,但若想与先贤相较,当真自不量力尔。”

    “如此看来,元常公以为,那苏秦张仪,不过一说客?”郭嘉看向钟繇道。

    “不错,看来奉孝有不同见解。”

    “不敢。”郭嘉道:“只是苏秦,曾佩六国相印,张仪,两度为秦国宰相,以嘉看来,此二人实乃真豪杰也,至于与先贤相较,嘉却以为,未必不可。”

    “孔子也曾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今人未必就比古人差,试想,若世之学者,皆不如先辈,一代更比一代弱,那今之圣贤,岂非连古之匹夫都不如?”郭嘉看向钟繇道:“我等虽敬先贤,然所敬者,乃先贤开书立说之心胸与气魄,但若说学问,自该精益求精,力超先辈,如此,方可令天下越加兴盛,似元常先生所言,我辈学者连与先贤一较之心胸、气魄都没有,又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你”

    “以元常先生之论,嘉难以想象,千百年后,后辈学者,是否连今之贩夫走卒都不如?”

    “狂妄之徒!”钟繇闻言大怒:“尽说些诡道旁言,霍乱视听!实乃儒者之耻也!”

    “这话,当年在颍川书院,先生已经说过,如今,却是不必再提了。”郭嘉眼中闪过一抹冷芒,冷哼一声:“孔孟之前,天下也无儒学,那儒学在当时大贤看来,恐怕也是左道旁门,正是因为有尔等这些食古不化,抱残守缺之人,才使后辈学者,无胆创新,岂不知,先生所言所行,看似德高望重,实则与天下无益,于学问而言,却是扼杀超越先贤之机会,若所谓有德者,都如元常先生这般,那嘉反觉得,这世上,还是少些这等崖岸自高的有德之人,或许会好些。”

    “你”钟繇指着郭嘉,一口气憋在胸口,说不上话来,半晌,在众人惊呼声中,噗的一声,一口鲜血喷出来,萎顿在地。

    “快传太医。”刘协连忙站起来,对着殿外道,随即对郭嘉投过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脸上却是责备道:“奉孝之言,太过激烈了些,元常乃我朝中栋梁,于社稷有功,不可无礼。”

    “嘉遵命。”郭嘉看着钟繇被几名侍卫七手八脚的抬出了大殿,对着刘协微微一礼:“请陛下恕罪,嘉一时失言,过于激进,不想元常公如此呵呵,如此刚烈,实乃嘉之罪也。”

    一众朝臣看着郭嘉,眼见钟繇被郭嘉几番言语气到吐血,心中却是愤恨难平,同仇敌忾之心更浓。

    司马防皱眉看着郭嘉道:“今日,我等共聚一堂,所为者却非来论古今之别,而是为招贤令之事,如奉孝所言,无德之人,或许有才,能令地方兴盛,但奉孝可知,无德之人,多出自寒门,你可知为何?”

    “嘉不知,正要向前辈请教,敢问何故。”郭嘉微微拱手,笑问道。

    “无他,寒门子弟,大多出身贫寒,不受人重视,自小穷困,也因此,一朝得势,难以抵受富贵繁华之诱惑,致使德行匮缺。”司马防叹了口气,沉声道:“吾不否认,寒门也有高士,世家也有纨绔,但若总体而论,德行有亏者,多出寒门,却是不争事实,而且所处地位不同,眼界、见识,其间相差,不可计量,奉孝可曾想过这些?”

    “因噎废食之论。”郭嘉摇摇头:“我大汉立朝以来,以法而治,约束官员,官员贪墨受贿,乃律法之不足,执行之不利,建公却要将之归纳于个人涵养,撇去了朝廷执法不力,不查之责,岂非可笑?”

    “放肆!”杨彪闻言,眉头微蹙,厉声喝道:“为官者,自当以德服人,其身不正,何以正人,与律法何干?”

    “太傅此言又差矣。”郭嘉摇头道:“上至百官,下至贩夫走卒,若无律法约束,只以自身修养来约束自身,或许在场诸位,有足够的修养,可抵御外界之诱惑,然”

    郭嘉看向众人,沉声道:“试问这天下亿万黎民,又有几人,能有诸位之贤德?若只以德行约束于人,不知诸位以为,这天下,有几人能够守住德行?”

    “正因为有律法存在,才令这亿万黎民不敢触碰,嘉以为,与其过于苛求官者之德行,倒不如加强律法之监管,而后量才而用,若凡事苛于求得,嘉看来,却恰恰说明了朝廷之无能,这满朝公卿之不做为。”郭嘉说道最后,目光却是越来越亮,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

    杨彪皱眉看向郭嘉:“依奉孝之言,莫非想效仿先秦,推行法治?”

    “非也。”郭嘉摇了摇头,商鞅虽然有魄力,但他却不想做商鞅:“在嘉看来,法乃国之底线,德乃国之上限,双方,本可相辅相成,以法约束万民,以德来提高万民之修养,此方为治世之论,无论法治还是德治,都有失偏颇,以德而选官,更是荒谬,有才不用,却用庸才,至万民生民于不顾,而苛求官德,更以门第之别,而将万千寒门之才拒之门外,更是国之损失,嘉今日所言,或有偏激,却希望诸位能够深思,更何况,值此郭嘉困难之际,更该不拘一格,何以将人才拒之门外,徒令他人耻笑。”

    杨彪等人面色阴沉,却无法反驳,这中间除了郭嘉所言,还有许多利益冲突,但此时,却如何能在朝堂之上说出来?

    刘协见众人不再发问,知道大局已定,当即起身,微笑道:“奉孝所言,深得朕心,我大汉要振兴,要壮大,只是苛求于官德而弃能者而不用,就如奉孝所言,实乃因噎废食之举,朕希望诸位臣公能够摒弃门户之见,以大国心胸,收揽天下之才为国所用。”

    “陛下所言甚是。”事已至此,若是之前,他们还能反驳,但此刻,众人所言,被郭嘉一一反驳,气势已失,此刻再说,反而成了强词夺理。

第一百六十八章 诸侯反应() 
招贤令之事,在朝堂而言,算是暂时有了定论,无论众人是否愿意,但木已成舟,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也通过各种渠道,迅速流入民间,成为长安城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话题。

    郭嘉,郭奉孝之名,自朝堂之论那日起,在关中之地迅速传开,朝堂上舌辩群臣,更是将那钟繇说的当朝吐血昏迷。

    钟繇是谁?

    在这长安城,乃至整个天下,那都是一号人物,士林之中的领军人物,颍川钟氏家主,昔日更做过颍川书院的院长,地位之尊,在蔡邕、卢植这些老一辈大儒相继故去之后,已经是士林之中最有名望的一批人。

    这等人物,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郭嘉三言两语气的吐血,着实让郭嘉之名在洛阳大燥了一把,听说,那钟繇在得知此事后,更是半月闭门不出,连早朝都称病不去,最后甚至惊动了陛下亲自前往探望,更让此事多了几分故事色彩,为人所津津乐道。

    当然,市井小民,关注的只是发生在朝堂之上这精彩性的一幕,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场舌辩群臣的内容,才是他们所关注的,而随后,朝廷的一纸招贤令发遍关中,也印证了这些人的想法。

    同时,这一纸招贤令,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整个天下传开。

    荆州,刺史府。

    “这位陛下,还真是不叫人省心呢。”刘表看着刘磐带回来的招贤令,摇头笑道。

    “叔父,这招贤令,是否真如士人所说那般,会动荡大汉根基?”刘磐不无担忧道,自招贤令在荆州传开之后,刘磐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士人点评招贤令,但其内容,却没多少好话,都在贬低招贤令,此时无外人在场,自然也不必用敬称。

    “大汉的根基?”刘表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抹寒芒道:“这大汉根基,早已被这些世家动摇了,陛下此举,或许世家难容,但却能一改自光武以来,我皇室颓势,只是”

    刘磐疑惑的看向刘表,静静地等待着下文。

    “寒门多依附于门阀世家,此番陛下一纸招贤令,虽可收拢大量人才,然,却后继无力,却不知,陛下准备如何破局?”刘表担忧道。

    “叔父此言,何解?”刘磐不解道。

    “寒门虽有人才,但其所学,仍旧出自世家,书籍为世家所掌,经此一事,世家必然对寒门心生戒备,他日,寒门再想求学,将难上加难。”刘表担忧道。

    这是个死局,这个时代,书籍都被世家所掌握,知识是被少数人所垄断,寒门想要求学,就得向世家低头,招贤令一出,短时间内可以为刘协收拢大量寒门人才,然而于长远来看,却是逼得世家不得不自保,拒绝再向寒门传授学问,如此一来,若刘协没有办法颇具,十年数十年之后,皇室仍要向世家低头。

    不过就算如此,十年乃至几十年以后,天下恐怕也已经重归一统,这件事,其实也算不上大事。

    “那叔父,我等”刘磐茫然的看向刘表,既然如此的话,他们还要支持朝廷吗?

    “陛下当有计较,你我不必忧心,且看如何发展便是。”刘表淡然道,就算刘协不能破局又能如何?只要天下一统,这天下依旧是他老刘家的天下,至于这些事情,日后总有办法的。

    南阳,鹿门书院。

    “德操,看来陛下此番,下了一盘好大的棋局。”荆襄名士庞德公坐在一张宽椅之上,看着子侄送来的书信,摇头叹息道。

    “此举祸福难料,然与眼下而言,确可解决朝廷之危局。”司马徽点点头,他乃出世之人,虽说也算世家,但却早已超然世外,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刘协这一手,的确是打了世家一个措手不及,然而也仅此而已,世家在知识上的垄断地位是没办法被动摇的。

    除非刘协能够破掉这数百年来,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否则的话,用不了多少年,天下格局依旧会恢复到今日之况,甚至更加糟糕。

    “天道无常,你我既然已经决意远离红尘,又何必在乎这些。”庞德公洒然一笑,摇头笑道。

    “明明是你提起的,如今又说我之不是。”司马徽好笑的摇了摇头,看着远处几名少年激烈的讨论着什么,失笑道:“他日孔明、士元他们学成之日,怕是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