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难题()
送走了一脸感激的蔡琰,刘协总觉得自己忘了些什么事情,对于这位罕见的出现双天赋的才女,并且是育人天赋的特殊人才,刘协是非常重视的。
至于其他诸侯会不会诘难,刘协倒并不是太担心,蔡邕在士林之中的声望可不低,昔日王允刚愎自用的斩杀蔡邕,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当他落难的时候,没有一人跳出来说话,甚至其死后,王氏一门被李傕郭汜诛灭满门,朝中虽有人惋惜,却没人出来劝阻哪怕一句。
事实上,在西凉军反攻长安以前,王允因为蔡邕的事情,虽然手握大权,却已经有些被众叛亲离的迹象了,随后发生的事情,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关东诸侯,只要脑子没进水,别说迫害,有半点不敬都会被蔡邕的那些门生故吏给喷死,都说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但这话放在蔡邕身上,也不差多少。
“陛下,尚书令贾诩求见。”就在刘协思索着自己忘记什么事情的时候,送走蔡琰回来的卫忠再度禀报道。
“让他进来。”听到贾诩求见,刘协没有怠慢,这可是自己亲自不惜屈尊降贵,招来的谋士。
想到当日他与贾诩之间的约定,刘协就不禁有些好笑,贾诩虽然答应向自己效忠,却并没有要求任何好处,甚至主动跟其他西凉将领一般官降一级,在朝堂上,也依旧如以往一般尽可能降低着自己的存在感。
同样是才华横溢之辈,但贾诩与李儒,完全是两个极端,李儒是哪怕死也绝不甘平庸之人,而贾诩却恰恰相反,他的全部才华,都是围绕着生存这个前提条件下展开的。
虽然没有明说,但刘协知道,贾诩恐怕是在顾虑,刘协有重振汉室之心,同样也有着足够的潜力。
而贾诩作为这个时代有数的智者,很清楚刘协要重振汉室江山,最大的难题并不是如今的各路诸侯,而是世家。
自光武中兴之后二百年间,世家已经逐渐成长到足矣影响皇权兴衰更替的地步,刘协要重振江山,世家是一个绕不开的大坎,甚至不客气的说,失败的可能性极高。
刘协要制衡世家,作为效忠于刘协的人物,无论贾诩还是李儒、徐晃这些人,肯定要用到,李儒且不说,他的身份其实已经死了,此刻只能藏于幕后,而刘协要制衡世家,很多事情不可能亲力亲为,因此,他需要一个站在前台来帮助自己吸引世家仇恨的人。
反正贾诩是绝对不愿意做这种事情的,这已经不是触及世家利益,而是触及世家根本的问题,他可以甚至也愿意帮刘协出谋划策,但绝对不愿意站在前台来跟世家去掰腕子,看看商鞅就知道,就算最终自己赢了,下场绝对不会好,甚至王允的下场很可能就是他的下场,这是贾诩绝不容许的事情。
刘协猜不到贾诩的想法,大概也只以为他是因为身份的关系,至于让贾诩主持这些事情,就算贾诩想要,刘协也不敢给他。
不是说能力不够,而是贾诩的性格,根本不适合主持这种事情,这跟智慧、谋略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若将事情交给贾诩,或许会解决表面问题,但绝对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老狐狸多半能给自己和稀泥。
幕后,其实也挺好的,有这么一个暗中为自己出谋划策的顶尖智者,可以当做王牌、杀手锏来用,别人不知道的才叫底牌,而贾诩,显然更适合这种角色。
思虑间,卫忠已经带着贾诩来到宫中。
“卫忠,待会儿送文和一面令牌,令其可自由出入宫中。”看着一身黑袍,将自己紧紧裹在袍子里,直到见到刘协,才将待在头上的丝巾摘下,露出真容的贾诩,刘协有些忍俊不禁的笑道,这贾诩,小心的未免有些过头了吧?
“喏。”卫忠恭敬地点头应诺一声。
“你先下去吧,无朕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卫忠退下之后,刘协才微笑着看向贾诩道:“先生这般行径,却也太过小心了一些。”
“非常之时,诩如今身份尴尬,不敢给陛下再添烦扰。”贾诩恭敬道。
“朕已经说过,一罪不二罚,其实若先生愿意,朕大可将之前先生助朕讨贼之事公之于众,相信到时候,没人会再因此事诘难先生。”刘协摇头笑道。
“人心难测,还是小心为妙。”贾诩摇摇头,的确,若真的如刘协所说那样,确实没人会再因为这件事情为难他,但也代表着,贾诩是刘协心腹的事情要公之于众,恐怕少不了被人记恨。
“不知陛下此番招臣前来,所为何事?”贾诩躬身道。
刘协闻言,面色也严肃起来,认真的看向贾诩道:“先生当知道,朕掌权之初,曾言要清查吏治。”
“可是受到了阻碍?”贾诩点点头,心中已经大致知道刘协为何有此一说。
“不错。”刘协叹了口气:“为能震慑那些官吏,朕将身边的百名精锐调往各地,负责督查此事,这些人,是朕当初为对付李郭二贼秘密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士,若说战阵厮杀,他们每一个都足以以一当十,但说道清查吏治”
摇了摇头,刘协皱眉道:“朕知道此事之难,背后恐怕有世家在推动,然这些精锐将士虽然忠诚,但却皆为武夫,说句不中听的话,那些官吏,便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作假,他们也未必查得出来。”
说道最后,刘协不禁握紧了拳头,自己掌权之后第一件事情,就遭到这些世家的强烈抵制,这让刘协心中很不爽,却又有些无奈,虽然降了税赋,但根据刘协派出的人明察暗访,他降了一半的税赋,但实际上,到了地方,这一半就成了三成,甚至有些地方一成、两cd有,这些人,显然将他的话当做了耳旁风。
至于之前刘协为了对付这些人,专门用来让百姓请命的地方,也成了摆设。
除了长安税赋实实在在的降了一半,其他郡县,税赋依旧高居不下,刘协虽然想过会有困难,却也没想过这些人敢公然给他作假,这是在向自己示威吗?
第七十九章 贾诩献策()
“朕本以为,此番平定李郭二贼,手握关中军权,又有天子之名,这些人如何也该给朕一些薄面,收敛一些,不想”承明殿中,此刻只有贾诩和刘协两人,刘协也没有绕弯弯,摇头叹道:“虽不说变本加厉,但这关中民生,若再这般继续下去,汉室气运,恐难以为继!”
这些人是谁,刘协没有说,贾诩也没有去问,但两人心中却都清楚,此时也无需点破。
贾诩闻言,也认同的点点头。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虽然刘协提出军屯的方案,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而且这些世家至少也做出一些让步。
但问题却不在这里,赋税居高不下,百姓自然会不断流失,一样的赋税,随着百姓的流失,能够收上来的赋税自然越来越少,而世家是否会为了维持利益而做出涸泽而渔的事情这很难说,但最重要的却是刘协的声誉。
这是刘协上位以来做出的第一个政令,而且讲道理,没有任何问题,降低赋税,才能吸引流民,吸引了更多流民,人口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考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百姓多了,赋税的收入也会随之上涨,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贾诩相信,很多人都能看清楚其中的厉害,但却很少有人愿意让步,为何?无外乎利益,人性本贪,已经吃到嘴里的利益,再想让人吐出来,可就难上加难了。
“陛下年幼,虽成功伏诛乱贼,但终究积威尚浅,加之如今朝堂,依臣所见,仍为世家把持,无论董卓、李傕、郭汜亦或是陛下,这一点,却都未曾变过。”贾诩沉吟道。
别看董卓闹得凶,若无关中世家门阀在背后支持,董卓哪来的底气独对关东诸侯?
之后李傕、郭汜等人掌权,郭汜且不说,李傕那暴脾气,如何能够容忍杨彪、皇甫嵩、司马防这些人在朝中站稳脚跟,甚至不时顶撞他们,皆因这些人,代表着关中民生,他们就算手握雄兵,但吃饭还要靠这些人,哪怕再残暴,依旧不能将这些人给得罪死了。
如今刘协想要恢复民生,最先要做的,就是将利益从这些人嘴里给抠出来,个中难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远比扳倒李傕、郭汜更要困难,但要重振大汉,这些困难,却又是他不得不去面对的。
“这些,朕自然知道。”刘协摇头道:“只是如今,朕身边无人可用,文和又不愿意主持此事,李孝儒不适合现于人前,此事朕真不知该遣派何人执掌?”
李儒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初在洛阳的时候,洛阳世家可没少被李儒欺负,别看人长的儒雅,但真要做一件事,无论手腕还是魄力,便是贾诩在激进方面也有所不如。
可惜,若真将李儒推到前台的话,很容易被人看出端倪,以此发难的话,不但无法缓解局势,刘协的信誉也会受到极大地考验。
但除此二人之外,无论徐晃、樊稠还是方盛、张绣这些人,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这些事情,无论眼光还是政治嗅觉,要让一批武将去找寻这其中的猫腻,可真是为难他们了。
“臣倒是有一人可举荐于陛下。”贾诩沉吟片刻之后,沉声道:“此人出身寒门,后得法家著作韩非子一十八卷,深得法家精要,曾任司徒掾、廷尉左监,只因得罪朝中权贵,半生蹉跎,返回扶风故乡,至今未曾入仕,陛下若愿征辟此人,当可胜任此事。”
法家么?
刘协摸索着光溜溜的下巴,他这段时间遍揽宫中藏书,汉朝建立之后,从汉武帝开始,儒家一家独大,法家学派就逐渐消失,但法治思想并未消失,而是被吸收入儒学的体系中,德、刑并用,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用来维护地主阶级也就是现在的世家阶层的有力工具。
“若是法家传人,倒是的确合适。”刘协轻轻颔首,他研究过先秦法学,理念是相当先进的,莫说封建时代,便是放到现代社会之中,先秦法学剔除一些残酷刑法之外,依旧可以找到一些影子。
但法家这种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够有力的打击世家阶层,但若用的不好,也会伤及自身。
至于说效仿现代,将法治精神彻底贯彻,还政于民,刘协是从来没想过,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就是疯子,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百年,却要将封建时代近两千年的怪圈打破,那是不现实的,而且是人都有私欲,刘协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圣人。
推行法治可以,但若要现在就将手中的权利交出去,别说自己愿不愿意,眼下的时代格局,这样做,只会让本已混乱不堪的天下更加混乱。
最根本的,若刘协此时还政于民,先不说百姓能不能接受,在知识仍然被少数人垄断的现在,普通百姓有没有这个能力去辨别什么是对自己,对国家有利的选择,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心中将其中利弊想了一遍,刘协扭头看向贾诩道:“却不知是何人能得文和如此赞赏?”
“此人姓法,名衍,表字季谋,扶风人士。”贾诩微笑道。
“好,便是他了,文和当暗中书信一封,将他请来。”刘协点点头道。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贾诩犹豫了一下,并未告辞,而是沉吟道。
“哦?”刘协看向贾诩:“文和但说无妨。”
“喏。”贾诩微微点头道:“其实无论陛下要革新律法亦或是肃清吏治,眼下最重要的,却并非何人助陛下。”
“那以文和观来,这第一步,当是何事?”刘协有些惊讶的看向贾诩,这似乎是贾诩在主动献计,当下笑道。
“震慑世家!”贾诩吐出四个字之后,便不再多说。
李郭伏诛,固然大快人心,更令刘协重掌大权,但若想真的将关中权利汇聚一生,推行变法,首先要做的,不是肃清吏治,而是震慑世家,杀鸡儆猴,只有镇住了这些人,无论刘协要做什么,都会更顺利许多,毕竟这是乱世,世家虽然因此而强大,但也是因为这般,令许多事情,做起来要比天下太平,天下一统之时强了许多。
第八十章 变法之论()
刘协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一股难言的压抑随着突然寂静下来的气氛以刘协为中心弥漫开来。
贾诩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着刘协的决断,对于来自刘协的压力,没有半点惊讶。
“文和此言,何意?”刘协眉头渐渐松弛下来,那股压抑的气息也随之消失,看向贾诩。
“臣斗胆。”贾诩深吸了一口气,并没有直接回答刘协的问题,而是认真的看向刘协道:“以臣观之,陛下是欲效仿先秦之商鞅,推行法治。”
简而言之,就是变法。
“有何不对?”刘协没有否认,只是奇怪道,先秦能横扫六国,其中原因很多,秦始皇固然雄才大略,但先秦几代积累下来的底蕴却是不可或缺的,而别忘了,秦国之外,其他六国,若论底蕴,并不比秦国浅,然到了秦始皇横扫**之际,双方的差距,无论是人口、军队乃至器械、民生方面,差距已经逐渐拉开了,而造成这些差距的重要原因,也可以说是秦国发家的起点,就是商鞅变法。
刘协来自后世,有着领先这个世界近两千年的观念,很清楚一个国家能持续多久,律法的完善以及执行度绝对是一个关键。
而此刻,贾诩献计,震慑世家,其中隐藏的意思,却是并不赞同刘协的观念,固然可行,但在刘协看来,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他的目的,是一步步削弱世家,虽然不说根绝世家,但绝对不容许世家能够影响到皇权,要做到这一步,推行法治或者说变法革新是在所难免的。
“并无不妥。”贾诩微笑道。
刘协剑眉一扬,这老家伙,莫不是在跟朕和稀泥。
“然而”贾诩锊须沉吟道:“如今做此事,却是过早了。”
“过早?”刘协心中狠狠地鄙视着贾诩,这老家伙说话,真的跟挤牙膏一般,让刘协有种将自己的靴子狠狠拍在那张胖脸之上,脸上却是一脸真诚的道:“还望先生解惑。”
“其实除了先秦,其他诸国也都有过变法,或早或晚,但却唯独秦国成功,陛下可知其中缘由?”贾诩微笑道。
“商鞅之才,孝公之胆魄。”刘协答道,若无秦孝公识人之明以及敢于放权给商鞅,并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全力支持商鞅变法,恐怕商鞅也未必能成功。
“此乃其一。”贾诩摇了摇头,笑道。
“那不知先生觉得,还有何缘由?”刘协疑惑道。
“富甲天下之财,秦国二十万将士的支持。”贾诩徐徐解释道:“变法不止是推行法治,说易而行难,一套法治要想真正推行起来,其中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估量,若无富甲天下之财富,如何推行?”
“至于二十万将士支持,当不难理解,若无这等强硬的势力支持,无权无势,如何能够推行变法?”
“此番诛灭李郭,也曾缴获大批财物、钱粮,或许不足,但若能打开局面,钱粮当不是问题,而且如今三军也尽入朕掌控。”刘协皱眉道。
“陛下只是初掌三军。”贾诩摇头道:“这些西凉将士自董卓以来,已经养成桀骜不驯之狼性,陛下此番虽然以雷霆手段,诛灭李郭,再以怀柔之策,收拢军心,又以平衡之策,令诸军相互掣肘,可谓恩威并施,的确高明,三军将士虽然心服,但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