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炀奥〈ダ妆忻9囟梦本狈傅囊跄痹獾绞О堋J鼐柚沟芯俜福劢非牌苹凳住S谑牵囟憬杩阡穆肥侨毡窘杩钐罚泄踊偾牛现厮鸷α巳毡救ㄒ妗1愦幽缓筇角疤ǎ埔晕淞Ρ;ば耷拧J导适欠⒈砹私ズ谑〉纳鳌N附囟幻娴鞅步铝钭槌赡劢Ф樱急肝淞ィ弧∫幻嬗�10月19日新设了齐齐哈尔特务机关,任命林义秀为机关长,担任刺探黑省军情,诱降马占山的任务。    
    同月19日,马占山抵达省垣,次日通电就任黑龙江省代主席,表示“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治安者,决以全力铲除之,以尽我保卫地方之责任”。陈觉:《“九·一八”事变后国难痛史》(上),第123页。随即组成黑龙江军临时指挥部,积极部署防务,准备抗击敌人。    
    10月26日,林义秀到达齐市,即于次日向马占山提出一份“要求书”,限期中方于一周内至11月3日将桥修好,否则日方就以“武力保护”抢修。林义秀明知一周内桥梁根本无法修复,实属故意刁难。其真实意图正如其给关东军的报告中所言:“我军在援助保护修理的名义下出兵齐齐哈尔,实乃机不可失。”《现代史资料》(11),第360页。同时,军部与外务省相勾结,由驻齐日领提出了内容相同的“通告”。《现代史资料》(11),第361页。上述“要求书”和“通告”实际是日军进攻黑龙江省的宣战书。面对日方的挑衅,马占山一面严词加以拒绝,一面加强防务,在江桥至昂昂溪间设立了三道防线。    
    11月3日,敌嫩江支队到达江桥,占领南岸阵地。是日夜至5日,敌军在飞机支援下,多次发起攻击,黑省军队奋起抗击,英勇杀敌,将敌击退。5 日黑省军一部对敌右侧实施突袭,于敌重创,日军支队长忧惧至极,欲剖腹自杀,被部下急救而止。《日本外交文书·满洲事变》第1卷第1册,第506页。    
    


第三部分:走向世界战争出兵吉林 进犯江垣(3)

    日军原来十分轻视黑省军队,估计不会遇到抵抗,就可长驱直入。猝然遭此重创,十分震惊,遂决定增派步兵、炮兵5个大队,由第3旅团长长谷部率领火速增援。5日晚以后,敌增援部队陆续赶到。6日拂晓,敌军在飞机、大炮、战车的掩护下,向守军发起猛攻,守军各部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其激烈程度为事变以来所未见。后守军伤亡较大,于下午撤出大兴阵地,转入第二道防线。    
    日军在江桥受到重创,占领大兴后,未敢轻举冒进。同时,军部也担心由此引起日苏冲突,遂暂停了积极的武力作战方针,转而通过政治诱降手段,迫使马占山屈服。11月8~12日,林义秀奉关东军命令,几次与马占山交涉,提出“马占山下野,黑省政权和平移交张海鹏,黑省军队撤出省城,日军进占龙江车站”等无理要求。马占山即电北平请示张学良,得复电“饬死守,勿退却”。 孙邦主编《“九·一八”事变资料汇编》,第432页。据此,马答复日方:“本主席下野亦可,唯须中央派人接替……如张海鹏者决不能交与政权;关于撤兵,在我领土以内自有主权,非任何外人可以干预;齐克路(指龙江站)中国建筑,不能让与,尤在法律上、事实上,亦非日军所应要求占有者。”《档案选编》(1),第230页。马占山据理驳斥了日方。    
    日军见外交压服未能奏效,便决定再次使用武力。11月13日,军部中央给关东军发来训令:“马占山军必须撤至齐齐哈尔以北”,否则,“帝国军队将采取必要有效之手段”。《现代史资料》(11),第389~390页。同时,又下令增调空中和地面部队进入东北,加强关东军。于是,关东军一面调整进攻部署,将第2 师团全部投入江桥战场;一面让林义秀将军部命令转达给马占山,并限定16日午前予以答复。    
    17日,马占山答复拒绝撤兵,于是关东军便发动了更为疯狂的进攻。守军面对强敌,英勇抵抗,鏖战之烈,前所罕见。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奏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战歌。炮兵庞振海操炮向敌猛射,当炮身毁坏时,索性徒手跣足冲向敌阵。    
    至18日上午,三间房阵地被敌突破,守军被分割,无法应援,不得不且战且退至昂昂溪防线进行抵抗,马占山亦亲临前线指挥,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午后,敌攻势更为猛烈,昂昂溪亦失守。敌分数路向省城进犯。    
    在战事无望的情况下,马占山决定按原定之商议,军政两署向海伦转移,各部队退至克山、拜泉等地。19日晨,马占山率部撤离齐齐哈尔,午后,日军侵占省垣。    
    至此,“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寇的战斗结束了。江桥抗战,黑省军队以塞外孤旅坚持抗战半月之久,沉重打击了关东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日御侮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英雄气概,使国际社会主持正义的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认识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真面目。江桥抗战虽然失败了,但爱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将永垂史册。    
    


第三部分:走向世界战争西侵锦州 北攻哈尔滨(1)

    关东军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后,东三省的重要城市尚有辽西的锦州和北满的哈尔滨未被占领,两地遂成为关东军占领作战的第4期目标。    
    一侵攻锦州    
    关东军在轰炸锦州之后集中兵力攻取黑龙江省城,对辽西采取了 “威慑阵势”,其主要方式是通过拼凑伪政权来对抗设在锦州的张学良政权。10中月旬,关东军指使预备役军官仓冈繁太郎等人,收买汉奸凌印清,组织所谓“东北民众自卫军”,在辽西地区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进行侵扰。凌匪声称:要“剿灭东北军……占据锦州城,将张学良驱逐于关内。”《盛京时报》1931年10月22日。对于为虎作伥的凌匪叛逆,东北军在黄显声的指挥下,说服了附逆师长项青山、张海天等人,于11月初突然袭击凌匪司令部驻地三道沟,将凌匪及仓冈等日本顾问俘虏,一举歼灭了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的汉奸武装。    
    之后,关东军扶植另一汉奸张学成。张学成是张学良的堂弟,素有亲日倒兄之野心。11月初,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亲自出马,拉拢张学成协助关东军剿灭东北军,并保其成为“东北军政两方面的大首领”。张学成背兄忘祖,“当即向本庄表示愿作犬马”。《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第105页。于是,本庄委任张学成为“东北自卫军”总司令,拼凑起一支伪军,在黑山县一带,为关东军摇旗呐喊。由于张学成是张学良的堂弟,使锦州政府不免投鼠忌器。后在黄显声请示张学良之后,东北军一部于高山子一战,即将张学成及日本顾问击毙,消灭了叛匪。关东军组织伪军的阴谋再次失败。    
    为消灭锦州政权,关东军又变换新招,与驻天津日军勾结,制造暴乱,为关东军出兵寻找借口。10月底,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去天津活动,一为“推动正在酝酿的反张(学良)运动”,二为将“溥仪尽快迎到满洲”。《现代史资料》(11)第350页。11月,土肥原策划了两次暴乱事件,一时间搞得天津卫火药味甚浓。于是,关东军以天津军被中国军队包围;需要紧急援助为名,于11月下旬调集混成第4、第39旅团等部,沿北宁铁路向锦州方向进犯。27、28日,在白旗堡、饶阳河一带,日军遭到东北军阻击,双方展开激战。这时,由于中国正在向国联建议在辽西设立缓冲地带,日本军部和政府恐怕因此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对,遂命令关东军将部队撤回辽河以东。关东军不得已中止了侵攻作战。    
    到12月,随着形势的变化,关东军决定一举攻下锦州。12月中旬,日本内阁更迭,组成犬养毅内阁,军部法西斯皇道派首领荒木贞夫任陆相。不久,皇族载仁亲王上任参谋总长,统治结构的法西斯化日益严重;预示着侵华战争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内部斗争激烈,12月15日,在粤派的逼迫下,蒋介石被迫下野,张学良改任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这对东北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12月中旬,军部中央致电关东军,表明了军部关于攻占锦州的意图,并决定增派混成第8旅团、第20师团司令部等,加入关东军序列。13日,关东军根据军部中央意图,制定了《攻击锦州计划》。15日军部中央来电,同意关东军以“讨伐匪贼”的名义,对锦州实施进攻《现代史资料》(7),第299~301页。。内阁也表示“与军部协力,积极解决满蒙问题”。日本侵攻锦州已如箭在弦上。    
    这时,张学良在北起通辽、南至盘山、西达大凌河等地设置了防线,广大爱国官兵也有“与敌决一死战”的高昂斗志,还有众多抗日义勇军的支持,完全可以与敌一搏。但南京新政府,表面上高唱“积极抗战”,几次电令张学良固守锦州,然而除一纸空文外,没有任何实际援助,这不能不对张学良的抗日决心有所影响。    
    12月17日,关东军分三路,沿北宁、打通、营沟三线西进,拉开侵占锦州的序幕。21日,关东军摆开了全面进攻的阵势。24日,本庄下达了全面进攻锦州的命令。《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1),第74~75页。在此紧急关头,张学良接连致电南京政府,要求给予支援,均未果。这使张学良的抗日决心产生动摇,未能开展积极防御作战,东北军主力龟缩在大凌河一线,消极待敌。第一线主要是抗日义勇军在田庄台、大洼、盘山等地,对敌进行了英勇抗击,但在强敌面前难以支撑。29日,沿营沟线进攻之敌第2师团攻陷盘山。30日,沿北宁路西进敌军混成第39旅团攻占打虎山。31日,敌军占领三条铁路的要冲沟帮子,锦州完全暴露在了日军面前。    
    在敌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张学良处境非常艰难,虽然曾有过与敌决战的决心,但不能不考虑:第一;正面敌我力量悬殊,且有日寇天津军和海军出动山海关,切断守军退路的可能;第二,要与敌决战,必须是全国抗战,目前仅以东北军之力,无异于以卵击石;第三,华北各地军阀已有反张迹象,或许趁火打劫,使张失去立足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为保存东北军实力。张学良不得不下令在辽西的东北军全部撤至关内。    
    1932年的新年来临之际,设于锦州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相继迁往河北滦州,正规军各部也退入关内,只有黄显声领导的公安总队和义勇军留守掩护。敌探知东北军主力撤退,本庄命令第20师团迅速攻占锦州。1月3日,敌军进攻锦州,公安总队略作抵抗即退,锦州陷落。    
    


第三部分:走向世界战争西侵锦州 北攻哈尔滨(2)

    二进犯哈尔滨    
    哈尔滨,是中东铁路“T”字形的枢纽点和北满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其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东北当局在这里专门设立了“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和“东省护路军总司令部”,由张景惠任特区长官和护路军司令,主持军民两政。但是,“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暗中投敌,组织治安维持会,为关东军北犯哈尔滨进了一颗钉子。事变不久,关东军就打算攻取哈尔滨,如前所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行动。关东军占领锦州之后,认为攻取哈尔滨的时机已经成熟。其一,进攻齐齐哈尔是关东军对苏联施放的一个试探“气球”,苏联反映并不强烈;其二,关东军在上海制造动乱,已经火药味甚浓,列强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了那里;其三,军部与内阁的勾结日益紧密,关东军的后盾更强了;其四,有张景惠作内应。    
    这时,哈尔滨及其周围的形势十分复杂。一方面,张景惠借助关东军占领齐齐哈尔的威势,于1932年新年伊始,发表“独立宣言”,宣布黑省“独立”;另一方面,在哈市和吉林之间,出现了由国民党中央任命的抗日的吉林省临时政府与日本扶植的伪吉林省政府的对抗。当时,哈尔滨成了“三不管”的地方。张景惠仍为特区长官,虽未公开投敌,但其利用治安维持会,为关东军效劳。丁超身为滨江镇守使、哈绥路护路司令,握有兵权负责地方绥靖,但其并无抗日决心,暗中与关东军有所往来。李振声被张学良委以吉省军政大员,但其不负众望,又与吉林临时政府主席诚允意见不合,难以驾驭全局。而驻哈及周边各部队长态度不十分明朗。这样哈市成了谁也不服从谁,谁也管不了谁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再加上伪吉林省政府极力拉拢各部将领,并组织伪军蠢蠢欲动。这些对关东军进攻十分有利。    
    但是,如何解决哈尔滨问题,在关东军内部有两种意见。以哈尔滨特务机关长百武晴吉为首的一派,主张利用张景惠,诱降丁超等人,企图不战自破;而以吉林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为首的一派,主张由熙洽指使于琛澄等伪军,扫荡抗日军,攻占哈尔滨。后来本庄等人见怀柔手段难见成效,恐久拖不利,遂决定让伪吉林军打头阵,进攻哈尔滨。    
    1932年1月中旬,伪吉林“剿匪”司令于琛澄,指挥5个旅伪军,向驻守舒兰、榆树一带的张作舟、冯占海部发起进攻。关东军派天野旅团作后盾。防守榆树的张作舟部,由于守城团长投敌,张不幸被俘,所部溃散。进攻舒兰之敌,被冯占海部击溃,而后冯见榆树失守,侧背受敌,遂退往阿城、宾县一带。于逆乘机北上,逼近哈尔滨。同时,熙洽发布伪令,免去丁超、邢占清等人职务,要驻哈部队3日内撤出城外,在哈埠危急时刻,依兰镇守使第24旅旅长李杜,率部到达宾县,会同冯占海,商议进兵哈市,联合丁超、邢占清共同抗敌。1月26日,李、冯率部入哈,与丁、邢及张景惠(当时尚未公开汉奸面目)等召开会议,决定共同讨逆抗日。    
    1月27日,于逆进抵哈市东南郊,李杜、邢占清、冯占海等部一齐出击,将敌击溃,并击落日军飞机一架,击毙飞行员清水大尉等2人。驻守双城的护路军赵毅部也歼灭伪军1个旅,哈尔滨保卫战初战告捷。    
    关东军见走狗先锋不顶用,遂决定亲自上阵。1月28日,本庄以日机被击落为口实,下令第3旅团沿哈长路北犯哈尔滨,混成第4旅团从齐齐哈尔方向进行夹攻。    
    驻守双城的抗日军赵毅部,得知敌来犯的情报,决定出其不意,阻击敌人。30日晚,敌两列军车开进双城车站。因事前熙洽等以为赵毅不敢阻挡日军,便向日军保证双城驻军已撤走,故敌军警戒放松。这时赵毅部以猛虎搏兔之势,猛袭日军,敌被打得措手不及,遭到重创。敌后续部队闻讯,迅速增援反扑,赵部未能及时撤离,又处在开阔地带,在敌飞机、大炮、坦克的猛烈轰炸下,损失惨重。余部退往哈尔滨。    
    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变得穷凶极恶,对遗留在战场上的守军官兵进行了野蛮报复,伤者皆被刺死。对阵亡尸体剖腹、挖心、剜眼,手段极为残忍。还不准老百姓埋尸,暴尸数日之久。而后,敌未敢轻进,在双城掩护第2师团集结后,才向哈市推进。    
    在强敌兵临城下的时候,为统一指挥抗敌作战,1月31日,李杜、丁超联合各部队在哈市成立了吉林抗日自卫军总司令部,李杜任总司令、丁超任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