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女,忽然他中气十足地郑重宣布道:“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国之君!”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忽然伸手一把抓住那把冰冷的刀刃,用力一扯,鲜血喷涌而出,洒向京师的城头,也喷到了那建虏的脸上。身子随即软倒,就靠在城垛上慢慢下滑,最后不再动弹。
这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没人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管是和崇祯皇帝打惯了交道的那些满清走狗,还是视崇祯皇帝为毛头小子的皇太极,全都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刚烈如此。他真得用自己的命来守护国门,国门即陷,命便交代在这里。
都说阿斗聪明,安然活过了下半辈子;但阿斗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义?可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含义?
城头上,有的人被震撼了,有的人脑子一片空白,有的人则是被吓到了。
“哐当”一声,那把带血的钢刀掉到了地上。那名建虏缓缓后退,嘴中惊慌地辩解道:“不是我杀的,不是我杀的,不是……”
“陛下……”一声尖锐的悲呼声响起,伺候在边上的王承恩几步冲向前,抱起崇祯皇帝的身子时,却发现他已没了气。
王承恩泪如雨下,小心翼翼地抱着崇祯皇帝,就仿佛怀中的崇祯皇帝只是睡着,不敢惊醒他一般抱着,缓缓地站了起来。
此时此刻,城外也传来了陆续地悲呼声。孙承宗的声音,洪承畴的声音,祖大寿的声音……
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有的人已经麻木不仁,那也只是因为能刺激到他的程度不够而已。
崇祯皇帝在城头上交代后事,慷慨赴死的一幕,刺激了几乎所有人。
明军是怂,经常打不过建虏,有人逃跑就跟着跑;反正大家都这样,所以都这样做也无所谓了。
可眼下的一幕,崇祯皇帝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格外地清晰,回荡在他们的脑海中。
“大明立朝两百六十余年中,天子守国门,无投降、逃跑之君。”
“太祖驱除鞑虏,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朕虽无能守不住国门,却能死社稷,不会让大明重陷鞑虏之手。”
“……驱除鞑虏,还我大明江山!”
“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国之君!”
一国之君以身殉国,自古以来又有几个君王能做到?皇帝如此,我何惜此头?许多明军将士心中如此想着。
(未完待续。)
646 抢
“皇帝升天了!皇帝升天了……”王承恩那尖锐中带着悲愤的声音,在京师北门的上空响起。仿佛是哭诉,又似在送行。除了他的声音之外,城头上下忽然一下都没了声音。
投降了满清的文武大臣,还包括哪些阉人,如同曹化淳等,再没一人还有之前那不屑或者幸灾乐祸的脸色。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刺激,良心发现,带着惭愧之色低下了头,仿佛是在默哀。
就连一向以野蛮凶残之称的建虏,在面对一个能慷慨赴死来捍卫尊严的皇帝时,都是面露敬佩之色。
此时此刻,唯有皇太极还是清醒的,他在震惊之后马上发现情况不对,连忙大声命令道:“快,夺回朱由检的尸体,让他闭嘴!”
然而,第一个响应他的,并不是他的满清奴才。
只见王承恩抬头,嘴角一裂,露出一丝讥讽之意,似乎不屑地盯了一眼皇太极。而后便露庄重之色,带着决然,转过身子,用力纵身一跳,便抱着崇祯皇帝的尸身跳下了三四丈高的城头。
城头上的人,又是没有预见到这一幕,不由得发出一声“啊……”,而后马上本能地拥到城垛处去看情况。
城下的孙承宗,在看到王承恩跳下时,便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一边催马急行,一边大声命令道:“快,抢回陛下龙体!”
这种时候,这种情况下,越靠近城墙这里就越危险。但有不少人不顾危险,快速催马冲向前去。
但孙承宗抵达城下时,祖大寿已经后来居上,先一步到达并已翻身下马。
只见城墙底下,王承恩仰面躺在地上,身上抱着崇祯皇帝的尸首,紧紧地护着;而他自己则是头脸上满是鲜血,嘴中也不停地冒出鲜血。
在见到祖大寿冲到面前时,还想做一个伸手想递崇祯皇帝尸身的动作。只是很可惜,他没能如愿,便头一歪,再也没了动静。
祖大寿红着眼睛,一伸手便抄起崇祯皇帝的尸身,几乎没有停留,便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一边调转马头一边大喊道:“督师,快走!”
孙承宗看着王承恩仰面躺着的尸体,略微犹豫了一会,才调转马头,跟在祖大寿的身后远离城墙。
这些事情其实发生的很快,当城头上的人俯身往下看情况时,祖大寿等人已经拍马远离城墙了。
城头上的建虏看见这一幕,都有点犹豫,纷纷转头看向箭楼。他们知道刚才的一切,其实是为了要劝降城外那些明军,也就是要让刚才这些明国大臣投降。如果未得命令胡乱行事,怕是会坏事。
“快射箭,不要让他们跑了!”箭楼里的皇太极气急败坏,连忙大声命令道。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明白,自己想要劝降孙承宗他们的算盘怕是落空了。既然如此,那么就只有逆者亡了。
可就这么一耽搁的时间,孙承宗他们已经跑出一段距离,稍远处的亲卫,也纷纷拍马赶过来护着主将。
不过这些城头上的建虏都是好手,在得到命令后,便本能地开始抽弓撘箭,向着孙承宗等人的后背射去。
“梆梆梆……”
“嗖嗖嗖……”
弓弦震动的声音,箭支刺破空气的声音不时响起。这个时候,弓箭相对火器的射速优势便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虽然西门城头这块区域的建虏不多,但射向孙承宗等人的箭却是不少。
“咴咴咴”的战马吃疼声响起,孙承宗胯下战马中箭,哀嚎几声便摔倒在地,把孙承宗甩了出去。
“噗噗”声音响起,祖大寿感到自己肩膀和后背一疼,然而他不敢耽搁,抱着崇祯皇帝的尸体尽量伏身在马背上,双腿尖急踹马腹,催马急驰。
前去护卫主将的亲卫们,纷纷拿出挂在马背上的盾牌来挡箭,甚至有几个亲卫看情况危急,手中又无盾牌,便驱赶战马越过主将,双手张开用自己的身子当做盾牌来为主将挡箭。
皇太极在箭楼里看到这一幕,气得想杀人,转头怒视一边的济尔哈朗,大声吼道:“愣着干嘛,还不快率部出击!”
“是是是是……”济尔哈朗脸色有点难看,一边连声答应着,一边快步走向楼梯,赶紧去执行命令。
城外,洪承畴在刚才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一会,等他也催马想赶往城墙时,忽然又马上停住,调转马头一边往军中赶去,一边大声命令道:“快,列阵,备战!快,列阵……”
他的亲卫一边急忙来接应他,一边大声喊着他的话,把军令传到了其他将领那里。
明军原先就在城外列阵,得到军令后一开始有点乱的样子,可很快就平息了下来。这次的效率,比起以往似乎快了不少。
等洪承畴到达军中之时,总兵吴自勉已上前缴令道:“大人,各部已严阵以待。”
洪承畴并没有马上回头,他快速环视一下,再转头看到亲卫们已经接应主将回阵,心中稍微松口气。不过他再抬头看看京师城头,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又再次下令道:“骑军戒备,步军缓缓后退,敢有惊慌失措者,就地斩首!”
城外的大军只是在京师城头一箭之地外的地方,虽然可以不用多担心弓箭,但京师城头可是有很多火炮,射程就很远了。密集的阵型被火炮轰击,再被建虏的骑军冲锋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好在城头上一时并没有响起火炮声,而这两支明军都曾是洪承畴的手下,他的军令下传时,并没有人敢违抗。
而且这一次军令的执行,也似乎比起以往任何一次的训练、战事都要理想得多。虽然能听到各处各级军官的大声喝斥,但总体而言,骑军严阵以待,步军在缓缓后退,倒也没有什么差错。
京师城头上,也终归有了火炮的动静。一股股的硝烟冒起,随后“轰轰轰”的巨响便响彻在半空之中。
与此同时,京师北门的城门打开,吊桥也随后放下,一支建虏骑军从城里拥了出来。
(未完待续。)
647 改变策略
“这条狗既然不肯听话,就把它打疼了,再使唤它去咬人便是!”皇太极手中紧捏着急报,咬牙切齿地盯着城外的明军,恨声自语道。
听着火炮的轰鸣声,他嘴角一撇,冷笑着想着:火炮轰开明军阵型,骑军再一冲锋,按照以往的惯例,明军必溃。到时候是杀,还是抓,就全看自己的心情了!
可下一刻,皇太极忽然就傻眼了。城头上的火炮是响了,可那准头实在是不甘恭维。
明明城外的几万明军排成一个个紧密阵型,犹如一大堆人堆在那里。按说距离并不远,目标又大,闭着眼睛放炮都能打中吧。
可皇太极所看到的,听到十声炮响,眼睛就只看见只有两三发炮弹犁进明军的阵型,造成了点点伤亡。
可因为打中的炮弹太少,伤亡之低远小于预期,明军略微慌乱之后很快便恢复平静,依旧在有条不絮地后退。
直到此时,皇太极才忽然发现,有猪一样地队友,会是什么感觉!不过他以为是那些投降的京营炮兵不忍对城外的明军下手,故意打偏的。
如此想着,他便怒喝,大声传旨让亲卫带着督战队去督战,敢有不认真、不仔细者立斩不饶。
而后,皇太极转头去看城外,看到济尔哈朗亲自领军出去的骑军,已经有三千多人出了护城河,在结阵列队。一则准备攻击阵型,二则掩护后续骑军继续到外面集结。至于明军那边,则是骑军防护着步军后撤。
只扫视一眼的功夫,皇太极就明白了整个战场的情况。一会如果打起来,明军的应对措施必然是骑军来应对,只有等步军撤到了炮程之外,才会用步军出战。
看清了这个情况,皇太极心中就有点不屑。好歹洪承畴也算是明军中比较厉害的人物了,竟然如此布阵,难道不知道明军骑军一向损失少的原因,是因为一开战,第一个跑得就是这些骑军么?
火炮声音的密集度高了不少,应该是督战队起到了作用。皇太极正想看明军是否会崩溃时,却突然发现大清骑军所在,竟然也有炮弹犁过。一时之间,人仰马翻,或许是想不到会这样,以至于慌乱成一片。
皇太极看得有点愕然,随即勃然大怒,转头往城头扫去时,发现有两处火炮的炮手都趴在那里求饶。
炮兵是技术兵种,比一般的兵要精贵很多。那地方督战的建虏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下意识地转头,发现皇太极一脸怒气地看着这边,他当即不再犹豫,一声令下,一堆人头落地。
或者是想将功补过,督战队在城头上盯得更紧,喝骂得更厉害。皇太极看在眼里,才转过头,重新看向城外。
他想起了崇祯二年底的时候,明国悍将满桂就是在京师城下被城头火炮所伤。不过他并不在乎刚才那些炮手是真得能力不行,还是有意为之,反正炮弹竟然犁到了大清勇士这里,就只有拿命来尝。
皇太极正想着,忽然城头上传来一声巨响,“轰”地一声惊天动地,而后城头上一片悲呼声。
他吓了一跳,赶紧再次探头出去一看,却见有一门火炮炸膛,周围那些人,不管是投降过来的明军,还是大清勇士,都倒了一片。
“没用的东西!”皇太极怒喝一声。此时的他,忽然感觉占领京师后,好像事事不顺一般。
国库没钱也没粮,迫使自己改变打算让手下去抢;投降的官吏还没敢放心用,不投降的官吏已在外面打上了;更为关键的是,大清占领了明国的京师,可大清的盛京也陷入了危险之中;甚至整个辽东腹地,大清的根基都将受到极大的打击。
这么一想,皇太极又提起捏着急报的手,眉毛皱成一团,想着辽东的事情。
城头上的火炮,因为有炸膛的例子在,不可避免地又缓慢了下去。而城外的明军已经快要退出大炮的射程了,建虏的骑军也开始了冲锋,喊杀声顿时响了起来。
皇太极被厮杀声唤回了神,再次关注城外的状况时,却又让他吃了一惊。
只见城外大清的骑军冲向明军时,明军的那些骑军一反以往的习惯,竟然也向大清骑军发起了对冲。而且看样子,也是气势之足,一副拼命的样子。
过了没多久,双方几个回合下来,虽然大清勇士的死伤没有明军多,可伤亡比起以前好像多了不少。
明国步军已退到了炮程之外,城头上的火炮声音不再响起,明军中的鸣金声却接着响起。
明国骑军听到后,开始撤向明国步军阵列所在。而当大清骑军跟上时,却遇到了对方步军射来的遮天箭雨。
皇太极想起孙承宗这个老对手,想起洪承畴这个明国后起之秀,统统都是战场上的老狐狸。如今他们已经稳住阵脚,大清军队要是再攻,损失恐怕不会小。
他低头看看手中这份急报,又抬头瞧瞧外面,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不过他倒也果断,只是一会的功夫,便下令鸣金收兵。
明军也没有再战地意思,看到建虏骑军退回城里时,他们也开始缓缓后退,准备撤离战场。
今天城头上发生的事情实在太突然,也太过意外,不管是明军也好,还是建虏也好,都需要仔细考虑才行。
皇太极一脸阴沉地想着孙承宗和洪承畴那两只老狐狸,忽然好像又想起什么,马上给亲卫下旨道:“去,把明国原太子给朕带来。”
“噔噔噔”地脚步声响起,济尔哈朗匆匆赶了上来,有点不解地问道:“陛下,何以鸣金收兵?放过这支明军的话,怕是会给大清带来打麻烦!”
他以为是皇太极怕损失太大,因此说这番话来提醒皇太极。
“朕又如何不知!”皇太极苦笑着扬了扬手中的急报,无奈地继续道,“让他们去找那什么唐王吧,等我们稳定了辽东,和京师连成一片,整合了力量后再去收拾他们便是。”
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刚才已经有了一个决定,准备改变之前的策略,以此化解崇祯皇帝死之前所留的那一手。
(未完待续。)
648 牵挂
洪承畴指挥着明军有序后撤,他最担心地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建虏骑军突然出现,这种情况下最容易让军队失去控制而崩溃。
幸运的是,看不到京师城墙了还是没见建虏有任何异动,他才略微放心了一点。军队扎营略作休息,同时夜不收全面放出,犹如触角一般伸向远处预警,而后他才有时间去关心孙承宗他们的情况。
急转直下的形势变化,让洪承畴在来京师之前实在是没想到。不过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却未必是坏事。虽然没有圣旨,而只是得了崇祯皇帝的口谕。可这是两军阵前几十万双眼睛看着的,手中还有崇祯皇帝的遗体,有威信甚高的四朝元老孙承宗的主导,以后的从龙之功肯定是没问题的。
那唐王被囚凤阳,忽然却成了明国皇帝,铁定是感恩戴德,以后的荣华富贵便有了保证。
洪承畴如此想着,心中倒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