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四五日,顺子回信说林如松已帮他们找了一个掌柜,问她要不要过去看看。徐兰觉得定下掌柜宜早不宜迟,便和徐宜良商量了一下带了个武师去了西京。
第六十四章 仁心()
路上的流民比月前已经多很多,那种饥饿的眼神让徐兰不寒而悚,许是看着武师配着剑,也不敢怎么样。
徐兰到了西京便连夜见了掌柜,这人姓楚,单名渭。早年中过秀才,后来家里实在是穷得开不了锅,便放弃了科举,家中兄妹三人,他是大哥。现在已经有二十五岁了,已经娶妻生子。之前和妻子一起开着一家早餐店,不过赚不了几个银子,而且家里老母亲的身体又不好,妻子又要伺候母亲,又要带娃有些顾不过来。和林府里的一个掌柜是亲戚,是府的掌柜推荐给林如松的。
徐兰看他说话做事周全大方,问话也能答出个一二三来,又没有读书人的酸腐气,便已有了些好感,只是他以前没有管过这样的铺子,虽然自己开过铺子,但毕竟不是同一行。让赵管事带他一段时间也是可以上岗的,再说又是秀才,本就会算帐记数,做她这个胭脂铺的掌柜也是够了。
再说有林如松的这层关系在,也是等于上了一层保险。
徐兰便将她的想法先说了,让他跟着赵管事实习一段时间再正式上岗,徐兰想着西京毕竟有些远,而且要让他想办法将整个铺子盘活,必是要给出一些诱饵才行。同他讲了契约月例的规矩,月例定得并不高,但是同他定了一个抽成的数,每月的盈余里给他一层,赚得多分得多。这楚渭听了也觉得这做法很有奔头,更是精神拦擞起来。
徐兰便和他讲好了,第二日便让让赵管事过来带着开始了培训实习,待实习一过便正式定下契约。
林如松得到徐兰过来的消息,晚上便过来找了徐兰。
徐兰正客堂边吃着晚饭,林如松在徐兰的旁边坐了下来,顺子便添了一副碗筷。
“怎么样,这个楚渭还行吗?我也是听府里掌柜说他人还灵活,做事也还周全,便给你推荐了,行不行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好些。”林如松还是想徐兰用得趁手才行。
“嗯,挺好的,虽然经验有所欠缺,人也年轻。不过我看他确实还不错,我让铺子里的老人带一下他,相信他能够胜任的。”徐兰一边吃一边道。
晚上到了便先见了掌柜,肚子确实有些饿了,徐兰便大口的一边吃一边说。
林如松见了便有些心疼。
给他添了许多的菜。
“你这跑来跑去也挺辛苦的,不然就住西京么好了呀,我给你介绍一些来钱快的活。怎么样?”
徐兰听他这样说,便有些财迷的抬起头来大为感兴趣的表情。
林如松见了便哈哈大笑起来,他虽然不管着家里的俗务,但是那个林杰英就是知府的儿子,还有那李菁家里又有当铺,又有银号,又与自己交好,弄点子什么工事做做或者跟在人家屁股后做几单难道还难吗?
“这不是有个现成的财神摆着吗?找林杰英弄点工事做做,还不难。”林如松风清云淡地道。
哦,原来是政府工程啊,徐兰心道。凭林侯府的名号自然是能吞得下来,但是这林杰英徐兰不想靠太近,而且这政府工程的水太深了,虽然抱着林侯府的大腿是能做,不过这钱却赚得并不安心,以自己家和自己目前的实力,还是不要趟这混水的好。
安安心心的赚着自己的小钱吧,心里踏实一些。以后若是靠着林如松了,怕是怎么也理不清这关系了。
“别,这多大本事的人就赚多少钱,你可别拔苗助长啊。”徐兰道。
“再说现在这样挺好,做事总是要慢慢来吗。你说,是吧?”徐兰补充道。
林如松也不勉强,家里现在也并不喜欢他做这些事情。但是如果徐松高兴的话,他也不建议去争一争。
“最近这城门外的流民渐渐多起来,林兄可知道为什么?”徐兰想听听林如松是不是知道更多的消息。
“听说hn闹旱灾,赋税照收,农民才会弃田而逃。”
“那为什么朝庭不免赋税,或者也可以开仓赈灾啊?”
“现在的朝庭被严相掌握,皇帝又偏听偏信,一年上不了几天朝,或许现在还不知道下面的情形呢,这严相,哼,只顾着收钱,哪会管别人的死活。”林如松有些恨恨道。
听林如松这么说,看来这严相是个奸臣了,而且还是个贪官,这个皇帝也是个昏君的。
“皇帝再怎么昏庸,也总有人会站出来说话的吧?”徐兰道。
林如松看了她一眼,摇摇头道:“孝宗皇帝聪明绝顶,不过是被小人蒙敝罢了,这严相在朝堂上拉帮结派,排除异已,基本上和他唱反调的人都已经被贬或流发了。怕是没有人再敢站出来了。”
“那县府不能开仓赈灾吗?”徐兰想了想又d县府开仓必须要有批准文书才行。没有文书不能私自开仓,不然这罪名就大了。”林如松道。
“那岂不是没办法了?”
林如松听了徐兰的问题,夹了一夹子菜给她道:“你先管好你自己吧,这朝堂之上的事情我们就是有办法也是使不上劲!再说了,这么多做官的会操心的事,你还是少操点心吧。”
林如松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却沉默了下来,想着这官府不管,难道还能自己去买粮赈灾不成,就算是家里愿意,也不过只能是救一时而已。
若是有一人能站出来说话,在皇上面前也能说上话的。
自己能想到的,难道林知府想不到?巡抚大人想不到?
徐兰吃饱放下了筷子,看林如松还在想着事情。
“其实我来的时候,清华寺里的僧人已经在县城外搭棚施粥。”徐兰道。
林如松听了,“对呀!”了一声,拍着桌子站起来道:“清华寺的方丈应该可以说得上话。”
徐兰有些不解。
“当年清华寺的方丈助先帝起义,有从龙之功,相传先皇赐有丹书铁券。虽然清华寺从未对外承认过,不过这传言还是颇为可信的。”林如松情绪有些激动。
徐兰恍然大悟,这方丈算是一位在野人员,没有派别之争,又是功臣,自然说话份量也不一样,若是方丈出面,也许可以解决。
“那找方丈去说一下。”徐兰急忙道。
林如松想了一下,父亲让他谨慎小心,千万不要搅进朝堂之事里面,这事算不算呢?
“这样,容我再想想,明天早上我再来和你说话。”林如松说着便匆匆走了。
徐兰有些奇怪,林如松就这样走了?或者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不管林如松明天想得怎么样,徐兰都决定去清华寺先找秉德去商量这件事情。
徐兰晚上躺在床上还想着上了清华寺不知道方丈会不会出手向皇上上书?
或者有没有其它的解决方法呢?
徐兰福至心灵,有了一个想法,明天见秉德师兄的时候听听他的意见。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未大亮,徐兰就起来了,但是林如松更早,徐兰正准备吃早饭,他就到了。
“走,我和你一起去清华寺见方丈。”林如松和昨晚上的一副犹豫之色完全不一样,很是坚决。
徐兰点点头,两人很快吃完早饭就迎着朝霞出门了。
一路上快马加鞭地到了下午就上了清华寺。
到了清华寺门口,徐兰想了想道:“这样,我觉得我们还是先去见秉德师兄,他的想法多些而且或许可以先问下退院方丈,你觉得呢?”
林如松想了想,确实这样子更为稳妥一些。
第六十五章 仁善会()
两人便往偏院去了。
进了偏院,秉德师兄正在打扫院子,看到他们一起进来便有些惊讶。
徐兰将他们的想法说了出来,问秉德的意见。
秉德师兄沉默了一下道:“方丈其实也很忧心现在的情况,才会派僧人到县城外施粥,虽然这也只能解一时忧。只是让方丈上书,却不一定能行。”
林如松听了有些着急,想着还是直接去见方丈好些。
徐兰看他面色,给他一个不要着急的眼色。
徐兰看着秉德师兄道:“秉德师兄,我有一个想法说给你听听,看看可不可行?”
林如松和秉德听他这样说,便都看着他。
徐兰将昨晚的想法拟了一下道:“我觉得可以让方丈牵头,成立一个慈善会,向西京城,哦,不,应该是整个江直府的富商及官倌人家,反正只要是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入会,捐钱捐物都可以。然后再请一些有公信力的人来管理分配这些财物用来救济这些流民。”
秉德听了很激动,他这几日也一直在想有什么办法能解救这些陷入饥饿贫困的人,毕竟寺院施粥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且这流民越来越多,这寺院也是能力有限,便想到让清华寺的香客捐资,但是却没想到徐兰想得比他更深更全。
林如松也惊呆了,没想到徐松竟然能想到这些。
徐兰看他俩的表情便知道这法子或许可行,便接着说话:“我觉得最好是由这些公信之家的主妇出面,一则主妇时间上比较空闲一些,二则以后若有非议,也不过是一群妇人僧人所为罢了。还有我觉得县城外的荒地和山坡都可以给这些人开荒,这样一来他们劳力有所出,可以减少打架头殴,二来明年丰收便有粮食接上。你们觉得呢?”
待徐兰说完,林如松和秉德俱是欣赏的看着他。
秉德连连点头:“你想得很周到,也很长远。这开荒之事必是要府衙首肯,但是这个善会却是很可为,和我们寺院也相符。”秉德想着徐松不走科举真是朝堂的损失。
“这样,我们一同去见方丈吧,听听方丈的高见。”秉德走着便示意了一下,往外走去。
“要不要和退院方丈商量一下?”徐兰还不是很有信心。
秉德摇摇头道:“退院方丈已不管俗事,就不要打扰他了。”
徐兰听了有些歉意的笑笑,秉德也不以为意。
三人便向方丈室走去。
方丈室内现在正有人在回秉事情,三人略等,过一会儿,才有人引他们进去。
秉德便些来意说了一下,又将徐兰的想法说了一下。
方丈听了点点头,眼神深遂的看着徐松,徐松之前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没有忘记他,如此早慧之人,非同一般啊。
“你们说得甚是有理,却还是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这样,秉德你带着他们连夜先制个章程出来,至于上书么,容我再想想,而且这上书来来去去时间也要半月余,远水救不了近火,这开荒之事却也定是要府衙同意才行,这两件事倒是可以并在一起。你们先把章程定出来,把仁善会的事情先办了。”方丈立即拍板道。
徐兰听着慈善会变成了仁善会也不错,仁善会还更贴切一些。
秉德便带着徐松和林如松一起回了偏院,又安排了厢房给他们,准备连夜起草。徐松和林如松自然也不会推辞,毕竟都走到这一步了,也顾不上一天赶路的劳累了。
三人晚饭也是在书房吃的,这仁善会的会长肯定是清华寺的方丈了,有了清华寺的名头,才会有号召力。接下来怎么推举仁善会的协理人,每个县城的又设副会长具体管理本县仁善会事宜,副会长下设协理人,又定下怎么收集财物,怎么分发财物等等,遇到什么重大事情,需书信至会长同意方可办理等等不一而足,三人能想到的俱一一都列了章程。
第二日一大早秉德便呈给了方丈,方丈看了点点头道:“秉德,这淮扬县的副会长便由你来当了,这两日便让寺里先召集淮扬县里比较有名的香客先行入会,然后再带动其它县城发展会员,具体的事情便由你来主持,今日我便先去见一下陈县令,还有林知府。”
秉德既然已经做了,自然也不会推辞,便应了下来。
徐兰和林如松看秉德回来带回了方丈的肯定,自然都很高兴。大家都一夜未睡,徐兰觉得已是疲累至极,林如松还好些。剩下的事情就给秉德去办了,秉德召集寺内人员去商量事情,两人回了厢房就倒头大睡,一直睡到黄昏时分,徐兰才悠悠醒转。
睁开眼睛,竟然看到林如松睡在她旁边,吓了一跳刷一下便坐了起来,明明两人是分房睡的吗,他怎么会跑到自己的床上来睡的?又看看自己的衣服才放下心来。
徐兰刷一下坐起便吵醒了原本就浅寐的林如松。
“你醒啦”林如松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很正常的说道。
徐兰点点头,起床穿了衣服,发现衣服已经好几天没换,便想着赶紧回家洗澡去。
“你是回西京还是要待在寺里?”徐兰问道。
“我自然是回西京啦?要不,到你家去住几天?”林如松突然道。
徐兰吓了一跳,瞪着眼睛看着林如松。
“跟你开玩笑的,我明天回西京。”林如松看徐兰吓到的表情有些微微不悦。
“哦,那个我家院子小,实在是不太方便,我今天就先回家了,好几天没换衣服了。”徐兰才放下心来。
“那我也不在寺里住了,到程言家去凑合一个晚上好了。”林如松道。
徐兰不置可否。
两人便去辞了秉德,秉德倒是希望他们能留下来帮忙,徐兰家中有事忙不过来辞掉了,不过保证积极入会支持秉德,林如松也道帮不上什么忙,早些回家说服祖母入会,多捐些钱是正理。
秉德便也不强求他们,让他们自便了。
林如松走到了院门口,又说临时打扰程言不太好,毕竟人家已经娶妻了,便说还是在寺里住一晚算了。林如松是想着到了程府不好言明何事,还是等秉德发了消息出去再说好些。
徐兰看他改变主意也不强求,便自己带着武师回了家。
到了家已是夜晚,徐兰先是去见了王氏和徐宜良说了在西京的事,将清华寺要办仁善会的事情说了,当然不会说是自己的主意,只说是听到消息。
王氏念了个佛,说道:“佛祖显灵,这清华寺可是救苦救难了。”又和徐宜良商量着要捐助多少钱?徐兰便先回去洗漱了,又草草吃了些东西,人反而清醒了。想来是白天睡够了,便躺在床上细细地想了这两天发生的事情。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到了第三日,便有仁善会的消息传出了。县城外施粥的棚子也拉起了横幅写着清华寺…仁善会的名称。又在城门口及县城醒目的位置贴出呼吁大家入仁善会的告示。公示了会长方丈的名字,副会长秉德的名字,协理陈县令夫人的名字赫然在列,还有程阁老家的程三夫人,另外还有三名协理,又公布了一些会员的名字,估计是县城里常到清华寺的香客,已经有十名了,会员不仅公布了名字,有些还公布了店铺的名字,又列明到时会统一发放会员的木牌。
又在县城中设了两个点接收财物,详细列明只接收衣物、食物、钱财,其它的东西暂不接收。
晚上回家,王氏已经得了消息,便叫了徐兰过去和徐宜良一起商量幕捐的事情。徐兰自然不好开口,只说店铺还有多少活钱。王氏和徐宜良便定了一个数,捐一百两!徐兰知道这个数对那些富裕人家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对她家来说,却是两个月的营业额,而且最近又新了一个铺子,还没有开始赚钱呢。一百两已经是很多了。
王氏见都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