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勒人的诱鹿伏击射杀之技法,也是一种军事战术形式。他们在实战中也经常采用这种诱敌深入而休击歼灭的战术。就如同郝连矅镇守幽云,就多次引诱虞昌勖,虞嗣源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境内,当然虞昌勖和虞嗣源也不傻,毕竟他们也只道孤军深入的危害。
除了训练和战术之外,还有一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物资供应是军队能够在战争中能取胜的必要条件之一。
如果战时参战军队没有充足的军资做保障,即便将帅颇富谋略,军卒英勇无比,也难以取得胜利,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持久,只能劫掠。
而如今郝连焘不是要劫掠,而是要占领与统治。不过大乾军队的后勤制度与中原王朝军队的后勤制度大不相同。因为大乾大突勒国的普通部族士兵的马匹军械等全部由正军士卒自备兵器。甚至口粮也是自备。一人三到四匹马,其中有母马,渴了喝马奶,饿了,直接就地打猎,或者吃自备的干粮。
但是随着大乾大突勒国的扩张,汉人也成了军队的组成部分,不能单单依靠士兵自备军粮武器。所谓粮草,粮指粮模,军人所食之物。草指畜草,马驼所食之物。
军队出征在外,粮草供应,极为关键和重要。大乾军队的粮草供应与中原王朝军队大不相同。一般说来,军队出征在外,必有随军的轴重粮草车辆,以供军食马草,或随时派军队从后方大本营押运粮草以供应前线军队。
但是在大乾初期的军队则不然。军队出征没有随军的粮草轴重车相随,而是在出征的军队中,专设一支随军别动队,专门在行军沿途现行抄掠搜刮粮草,以供军需,称为“打草谷”。
大乾军以“打草谷”用抄掠来供军食马草,尽管减轻了行军负担及减少国内经济损失,但有一些弊,端。
第一,如果“打草谷”地区的敌人采取坚壁清野政策,将粮草藏起来或派兵看守,那么,大乾军队兵马就只好饿肚子了。
第二,如果行军遇到大风雪,四野茫茫,无粮草可掠,大乾军队兵马很可能被大量冻饿致死。
第三,由于“打草谷”为军需来源,所以养成了突勒军队好杀喜掠的习惯,他们不仅仅掠夺当地百姓的粮食柴草,而且经常大肆杀害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造成及其不好的影响。在郝连旻打海东国的时候就因为这个政策造成海东国虽灭,但是大量海东人反抗大乾的占领,以及大量海东人从海东国逃亡,徐云龙一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突勒军队一开始外出征战不备粮草,与其当时国内的经济状况、结构有关。
突勒属游牧民族,任其建国前后,仍以畜牧渔猎经济为主,而农业经济还很落后。突勒腹地无粮或粮少,也是造成其军队出征不备粮草的客观原因之一。
但到了郝连峻时期,由于中原汉民的大量北上定居于大乾的腹地,加之中原文化的广泛影响,因此,大乾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原来比较单一、落后的畜牧渔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
农业发展了,有了多余的粮食,也便有了准备军食的条件。所以,大乾便开始改变军队出行不备粮草轴重的方针,逐渐由“打草谷”过渡到准备粮草的后勤制度。
如今大乾军队出征作战,有兵车,这是一种后勤车,主要运载帐篷。车帐”是突勒军人在野外住宿用的一种简易帐蓬,行时,毡帐拆卸装在车上随军而行,夜晚,环车为营寨,搭起帐蓬供官兵睡眠休息。
辽军兵车除运载帐蓬外,还供军帅们乘坐。这种车虽不甚坚固,但因其有轻便快捷、适于山路运行的特点,故多被大乾军队选做随军之兵车。
一句话,大乾已经不是当年的大乾,郝连焘的大乾已经不是郝连旻的大乾。一切都已经改变,并且还在改变,时局在变化,郝连焘已经开始准备。
(本章完)
第248章()
郝连焘要让自己的军队成为一支劲旅,就必须打造精良武器。大乾境内铁矿还是相对毕竟丰富的,但是即便如此,为了快速打造精良武器,郝连焘下令要百卢国等属国进贡铁矿。
其实这一年,百卢国已经向大乾进贡多次了,首先是大乾元玺五年正旦,百卢国给大乾进贡物品有:御衣二领、金腰带二条、金斯罗一面,金花银器二千两、色罗一百匹、色绫一百匹、生罗三百匹、生陵三百匹、幞头四十枚、帽子纱二十枚、毯屏一合、画龙帐二对、大纸两千幅、墨四百梃、金镀银妆皮器仗二幅、细弓四张、孝子箭二
十四只、细箭八十只、鞍辔二幅、细马二匹、散马六匹。
后来王棩即位,为了答谢大乾皇帝的册封,又进贡给大乾:金盒二副、盘盏二副、注子一副、红毯倚背一十只、红毯褥二只、长刀二十只、生中布二千匹、参一千斤、松子二千二百斤、香油二百二十斤、鞍辔二部、细马二匹、螺钿装车一两”。
后来,王棩回到大乾,因宇文太后过生日,又送了金器二百两,金抱肚一条五十两,金钞锣五十两,金鞍辔马一匹五十两,紫花绵紬一百匹,白绵紬五百匹,细布一千匹,麄布五千匹,铜器一千斤,法酒、清酒、醋共一百瓶,脑元茶十斤,藤造器物五十件,成形人参以及无灰木刀摆十箇还有细纸墨。
百卢国对大乾恭顺之极,进贡如此多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也是从百姓那里收集财富而来的。如今郝连焘下旨又要索要铁矿石。郝连焘可能不知道,百卢国如今的铁矿,要满足郝连焘索要的量,就需要加班加点开采。
而且要知道原本泰卢国产铁矿石的地方如今已经全部是大乾的地盘了。
此时正好是大乾与中原开始剑拔弩张,郝连宗真和中原刚刚打过一仗之后。郝连焘担心中原会全力进攻大乾,因此这一次东西要的急了一些。
徐云龙就把这件事情交给朴承休,心想也把一件得罪人的事情给自己的敌人去做但是没想到的是,朴承休接到任务之后,就开始筹备。毕竟上国的指示还是要做的。
但是毕竟索要数量太多,根本弄不过来,按照大乾的索要量,是百卢国所有矿区一年的产量,一句话,就是百卢国一年铁的产量全部奉献给大乾。这不行,毕竟铁也算是重要的原材料,农具等还是要用到铁的。
朴承休知道这是徐云龙故意叫他为难,让他得罪大乾。但是关键时刻,朴承休还是有担当的。他以大义军节度掌书记的身份给郝连焘写了一封上疏,言明百卢国的困难。
郝连焘看到这奏疏之后,被里面真诚的话语所打动。因为奏疏里面,朴承休站在大乾的角度,首先就说索要过多,不利于大乾对百卢国的掌控,会造成离心离德。然后又提出郝连焘应该以仁义治理国家,这样百卢国百姓也会尊敬皇帝陛下。最后夸赞郝连焘英明神武,一定会体谅百卢国的。
郝连焘看完之后,很受用,加上一些大臣也为百卢国说了话,郝连焘大笔一挥,减去三分之二的数量。
徐云龙知道之后,又傻眼了,从来他都是认认真真地给大乾进贡,不惜一切的给大乾进贡,没有得到多少夸奖,现在朴承休只完成三分之一,居然皇帝下令褒奖。徐云龙心想,这实在太不公平。
徐云龙其实在大乾也有人,就是和他一起在大乾宫廷服侍的人。但是郝连焘上台之后,这些人被严格限制于宫廷之中。只能负责宫帐的打扫以及后妃的生活起居,完全不能像当年朴鹏知一样干预政务,因此也就失去了作用。
不过在大乾与百卢国的交往之中,虽然他们不再以正使的身份出现,但是由于他们熟知百卢国的情况,因此作为随行成员,还是偶尔会出现在使节团之中,或者作为后妃以及王公大臣的私人代表去百卢国索要东西。
郝连焘下令,严禁内侍干预政事,效果是很大的,由于郝连焘以及仆固皇后的以身作则,大乾皇宫中的内侍没有一个敢于破坏这规矩的。但是这也加剧他们心中的压抑。本来他们就被别人看不起,其实想来,他们许多也是苦孩子,穷出身。在大乾无法作威作福,就把这股**带到百卢国,毕竟百卢国掌权人是自己的同僚啊。
这些代表王公贵族和后宫嫔妃的内侍来到百卢国,有些一呆就少则数十天,多则数月。在执行主子交代私事时,会提出游览的要求,徐云龙通常不会拒绝他们。
出游之前朝鲜会提前叫人安排好,毕竟他们背后是一帮有权有势的人,没了郝连健,徐云龙急于找新靠山,同时在他们游玩时,徐云龙设宴款待。
作为百卢国土地上出生的人,他们难免要回乡省亲。这是这些内侍来到百卢国时必做的事情之一。
当初他们作为被送到大乾宫廷,多因家庭贫困,现如今衣锦还乡,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乡耀武扬威一番。
每当有权势的王公贵族或者后宫嫔妃派内侍去百卢国。徐云龙往往要询问来的人家中父母,兄弟的情况,以方便与这些人加强感情,从中牵线搭桥。倘若其父母兄弟健在的,一般会大加封赏,若父母已故,便会下令地方官对其坟墓进行修葺。�
还有,出国一趟不容易,总要搞一下代购。这些内侍争相利用自己使臣的身份,携带大批商人与百卢国进行贸易。因徐云龙要讨好这些人,不顾这些人在百卢国强买强卖,反而还要动用大量物资讨好这些人。
此外在百卢国凭借上国使臣的身份肆意征索,这些人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议与社会问题,给百卢国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大乾的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郝连峻时期,监察御史刘廷在上呈皇帝的奏疏中提到当时还是新济国,说只要一接到这些内侍,新济国一些地方就数年穷困,肆无忌惮的掠夺使朝鲜人民不堪重负,给大乾与百卢国关系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还有这些人衣锦还乡,自然要提高家族地位。品第制度已经不在了,他们要的就更多。这些人一旦获得出使百卢国的机会,就会凭借天威请求封赏自己的亲族。
例如当年伺候太妃苏靖涵的内侍裴凤请求追赠三代,不久以后徐云龙就赠裴凤父裴信匡靖大夫汉山州都督,祖裴丹正顺大夫工曹参议,曾祖裴载奉顺大,司宪大夫。
死去的人要有官职,自然活着的人也要有官职。伺候郝连健的内侍李辅提出让自己的亲属担任官职,最后他的父亲,兄弟就从一个农民一夜之间成了拿国家俸禄的官员,当然徐云龙还没有彻底糊涂,他并没有给实际的职务,还是给了两个闲职。
不过吃人家的嘴总归是软的,徐云龙最想要的自然是大乾的情报,徐云龙会抓住这些人来访的机会,来刺探大乾对自己的态度。
元玺四年的时候,出使百卢国的内侍崔允端收受了徐云龙的贿赂,向徐云龙泄露了一些官员出使百卢国后如何向大乾皇帝报告的内容。后来这件事情被郝连焘知道后,这内侍被郝连焘下令活活打死,尸首还被郝连焘送给徐云龙,以儆效尤。
(本章完)
第249章()
眼看自己已经被义成长公主抛弃,害怕失去权力的徐云龙,就只好选择保住权力而不惜一切代价了。
他知道义成长公主和王棩在一天,他就永远干不掉朴承休。而且好像大乾大突勒国的几个新得皇帝信任的大臣都对朴承休青睐,因此徐云龙做出了他一生又一个重大抉择,他要换百卢国国王。
徐云龙知道这王座不属于自己,但是也不能属于和自己作对的人。因此他在百卢国王室成员里面寻找一个合适的傀儡。
最终他挑中了王椣。此人和王棩同辈,但是是一个实足的绣花枕头,长相英俊,毫无本事,至少徐云龙这样认为,而且王椣属于远支王族,在百卢国毫无根基,谁让他祖父和王芳尧关系比较好呢,因此早在王芳远时期,王椣一家就已经无权无势了,王泷在大乾的时候,看这孩子可怜,而且也是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宗室,因此把他算是过继到自己名下,正好当时王泷也没有儿子。
但是王椣的出身却也很有意思,他父亲因为王椣祖父的关系,没有权势,但是也因此被王芳远送到大乾为质子,也因此娶了郝连旻的外甥女兀颜氏为妻子,王椣就是有一半肃直血统。说起来兀颜宗翰和他也是亲戚。
原本因为此时百卢国属于大乾大突勒国的属国,按照大乾王朝的规矩,郝连峻在吸取以前封爵太多太滥的教训,结合大雍中后期以来的传统,规定以下几条:
第一、皇子一般不直接封亲王。而是初封比较低的爵位,比如郡公,随后逐渐往上升,等到一定年岁才能封郡王,而封亲王的必须有功劳,而且是不小的功劳,或者要有很强的资历和背景,如郝连健就算有军功,也只能是会稽郡王,因为他母亲实在在大乾没什么背景,而且郝连健的军功也只是他作为挂名统帅得到的,郝连宗真就可以以军功封为凉王,因为慕容部也算一个大部,与此同时郝连宗真的军功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第二、前代亲王之子有一人承袭亲王,除非国除,否则世世相承。大乾的情况则是,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郡公,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官,然后以序迁转,与异姓贵官荫子入仕一般,宗室子弟必须按照资历,或者军功才能封郡王,而其祖、父所受之爵则不予承袭。
第三,所有不是郝连宗室成员的人,其爵位一般是终身爵,也就是人死,其封爵子孙不能继承。
因此王泷死后,王济被封为朝鲜县公,就是因为这是王泷死前为自己弟弟请求的,郝连焘答应的,不然这爵位就要取消了。不能继承他朝鲜县公的爵位,但是原本王椣是想自己继承这爵位的。
王椣比王棩年长十岁,如今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在王泷呆在大乾的时候,王椣因为自己长的好看,获得了大乾宗室长沙郡王郝连松山之女的青睐。
郝连松山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宗室,但是在宗室之中地位很高,因为他一直以来勤勤恳恳在地方工作,最近才被提拔到中央担任北院夷里堇,而喜欢上王椣的那个姑娘,是松山最小的女儿。
徐云龙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把宝压在王椣的身上,为了促成这门婚事,这可是一个获得新靠山的机会。
这时候鞠文嘉乘机对郝连焘说:“有备而无患,陛下应该吸取当年立王陶的教训,如果王棩不肖,至少还有人可以补上。臣看王椣他风流倜傥,文采斐然,而且老实忠厚,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可以说鞠文嘉说的三个特点里面,风流倜傥对于郝连焘来说基本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对于郝连松山的女儿很有作用,姑且作为选夫婿的理由。文采斐然这是说他像王泷,而最后一个老实忠厚,郝连焘最受用,因为这就是说他窝囊废,是一个草包,好控制。
郝连焘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这门婚事,让王椣娶了郝连松山的女儿,而百卢国方面则是封王椣为悉直大君。随后不久因为王济思念哥哥过度,就随他哥哥去了,王椣被大乾封为朝鲜县公。
但是要做到废立之事,徐云龙知道必须依靠大乾,因为只有大乾皇帝册封了,王椣才算取代王棩成为国王。因此就必须动用所有在大乾大突勒国的人脉。鞠文嘉也因为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