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橘柚。
'疏'传“橘柚”○正义曰:“包”下言“匦菁茅”,《说文》云:“匚,受物之器。象形也。凡匚之属皆从匚。”“匮”、“匣”之字皆从匚,“匦”亦从匚,故“匦”是匣也。“菁茅”既以匦盛,非所包之物,明包必有裹也。此州所出与扬州同,扬州“厥包橘柚”,知此“包”是橘柚也。王肃云:“扬州‘厥包橘柚’,从省而可知也。”
匦菁茅,匦,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匦音轨。菁,子丁反,徐音精,马同,郑云:“茅有毛刺曰菁茅。”匣,胡甲反,又音甲。菹,《切韵》侧鱼反。缩,所六反。
'疏'传“匦,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正义曰:“匦”是匮之别名,匮之小者。菁茅所盛,不须大匮,故用匣也。《周礼·醢人》有“菁菹”、“鹿臡”,故知“菁以为菹”。郑云:“菁,蔓菁也。”蔓菁处处皆有,而令此州贡者,盖以其味善也。僖四年《左传》齐桓公责楚云“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是“茅以缩酒”也。《郊特牲》云:“缩酒用茅,明酌也。”郑注云:“以茅缩酒也。”,《周礼·甸师》云:“祭祀供萧茅。”郑兴云:“萧字或为莤,莤读为缩,束茅立之祭前,酒沃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解《左传》,用郑兴之说,未知谁同孔旨。特令此州贡茅,茅当异於诸处。杜预云:“茅之为异,未审也。”或云茅有三脊,案《史记》齐桓公欲封禅,管仲睹其不可穷以辞,因设以无然之事云:“古之封禅,江淮之间,三脊茅以为藉。”此乃惧桓公耳,非荆州所有也。郑玄以“菁茅”为一物,“匦犹缠结也。菁茅之有毛刺者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缠结也”。
厥篚玄纁、玑组,此州染玄纁色善,故贡之。玑,珠类,生於水。组,绶类。○纁,许云反。玑,其依反,又音机,马同,《说文》云:“珠不圜也。”《字书》云:“小珠也。”《玉篇》渠依、居沂二反。组音祖,马云:“组,文也。”
'疏'传“此州”至“绶类”○正义曰:《释器》云:“三染谓之纁。”李巡云:“三染其色已成为绛,纁、绛一名也。”《考工记》云:“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郑云:“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为緅,又再染以黑则为缁。玄色在緅、缁之间,其六人者是染玄纁之法也。”此州染玄纁色善,故令贡之。《说文》云“玑,珠不圆者”,故为“珠类”。《玉藻》说佩玉所悬者皆云“组绶”,是组、绶相类之物也。
九江纳锡大龟。尺二寸曰大龟,出於九江水中。龟不常用,锡命而纳之。○马云:“纳,入也。”
'疏'传“尺二”至“纳之”○正义曰:《史记·龟策传》云:“龟千岁满尺二寸”,《汉书·食货志》云“元龟距髯长尺二寸”,故以“尺二寸为大龟”。冠以“九江”,知“出九江水中”也。文在“篚”下而言“纳锡”,是言“龟不常用,故锡命乃纳之”,言此大龟锡命乃贡之也。
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逾,越也。河在冀州,南东流,故越洛而至南河。○江、沱、潜、汉,四水名。本或作“潜于汉”,非。逾,羊朱反。
'疏'“浮于江、沱、潜、汉”○正义曰:浮此四水乃得至洛。本或“潜”下有“于”,误耳。
荆、河惟豫州。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伊、洛、瀍、涧既入于河,伊出陆浑山,洛出上洛山,涧出沔池山,瀍出河南北山,四水合流而入河。○瀍,直然反。涧,故晏反。浑音魂,又胡囷、胡昆二反。沔,亡浅反,又亡忍反,下同。陆浑、沔池二县属河南郡。
'疏'“豫州”○传“伊出”至“入河”○正义曰:《地理志》云,伊水出弘农卢氏县东熊耳山,东北入洛。洛水出弘农上洛县冢领山,东北至巩县入河。瀍水出河南穀城县潜亭北,东南入洛。涧水出弘农新安县,东南入洛。《志》与传异者,熊耳山在陆浑县西,冢领山在上洛县境之内,沔池在新安县西、穀城潜亭北,此即是河南境内之北山也。《志》详而传略,所据小异耳。伊、瀍、涧三水入洛合流而入河,言其不复为害也。
荥波既猪,荥泽波水已成遏猪。○荥,户扃反;荥泽也。波如字,马本又播;荥播,泽名。遏,乌葛反。
'疏'传“荥泽”至“遏猪”○正义曰:沇水入河而溢为荥,“荥”是泽名。洪水之时,此泽水大,动成波浪。此泽其时波水已成遏猪,言壅遏而为猪,畜水而成泽,不滥溢也。郑云:“今塞为平地,荥阳民犹谓其处为荥泽,在其县东。”言在荥泽县之东也。马、郑王本皆作“荥播”,谓此泽名“荥播”。《春秋》闵二年卫侯“及狄人战于荥泽”,不名“播”也。郑玄谓卫狄战在此地,杜预云“此荥泽当在河北,以卫败方始渡河,战处必在河北”。盖此泽跨河南北,多而得名耳。
导菏泽,被孟猪。菏泽在胡陵。孟猪,泽名,在菏东北,水流溢覆被之。○导音道,下同。菏,徐音柯,又土可反,注同,韦胡阿反。被,皮寄反,徐扶义反,注同。猪,张鱼反,又音诸;《左传》及《尔雅》皆作“孟诸”,宋薮泽也。
'疏'传“菏泽”至“被之”○正义曰:《地理志》山阳郡有胡陵县,不言其县有菏泽也。又云,菏泽在济阴定陶县东。孟猪在梁国雎阳县东北。以今地验之,则胡陵在雎阳之东,定陶在雎阳之北,其水皆不流溢东北被孟猪也。然郡县之名,随代变易,古之胡陵当在雎阳之西北,故得东出被孟猪也。於此作“孟猪”,《左传》、《尔雅》作“孟诸”,《周礼》作“望诸”,声转字异,正是一地也。
厥土惟壤,下土坟垆。高者壤,下者垆,垆疏。○垆音卢,《说文》:“黑刚土也。”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田第四,赋第二,又杂出第一。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纩,细绵。○絺,敕其反。纻,直吕反。纩音旷。绵,《切韵》武延反。
'疏'传“纩,细绵”○正义曰:《礼·丧大记》候死者“属纩以俟绝气”,即“纩”是新绵耳。“纤”是细,故言“细绵”。
锡贡磬错。治玉石曰错。治磬错。
'疏'传“治玉”至“磬错”○正义曰:《诗》云:“佗山之石,可以攻玉。”又曰:“可以为错。”磬有以玉为之者,故云“治玉石曰错”,谓“治磬错”也。
浮于洛,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东据华山之南,西距黑水。○华,胡化反,又胡瓜反。
'疏'“梁州”○传“东据”至“黑水”○正义曰:《周礼·职方氏》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在豫州界内。此梁州之境东据华山之南,不得其山,故言“阳”也。此山之西,雍州之境也。
岷、嶓既艺,沱、潜既道。岷山、嶓冢皆山名。水去已可种艺。沱、潜发源此州,入荆州。○岷,武巾反。嶓音波,徐甫河反,韦音播。
'疏'传“岷山”至“荆州”○正义曰:汉制,县有羌夷曰道。《地理志》云,蜀郡有湔道,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也。陇西郡西县冢山,西汉水所出。是二者皆山名也。沱出于江,潜出于汉,二水发源此州而入荆州,故荆州亦云“沱、潜既道”。
蔡、蒙旅平,和夷叄ā2蹋啥矫<郎皆宦谩F窖灾喂Ρ稀:鸵闹兀鹿梢铡!鹇萌缱郑ひ袈:腿缱郑肿鼾槪T疲骸昂投猎讳 !敝危崩舴矗峦!�
'疏'传“蔡蒙”至“可艺”○正义曰:《地理志》云,蒙山在蜀郡青衣县。应劭云:“顺帝改曰汉嘉县。”蔡山不知所在。《论语》云:“季氏旅於泰山。”是“祭山曰旅”也。“平”者言其治水毕,犹上“既艺”也。“和夷”平地之名,致功可艺。“艺”与“平”互言耳。
厥土青黎,色青黑而沃壤。○黎,郑力兮反,徐力私反,马云:“小疏也。”
'疏'传“色青黑而沃壤”○正义曰:孔以“黎”为黑,故云“色青黑”。其地“沃壤”,言其美也。王肃曰:“青,黑色。黎,小疏也。”
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田第七,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三等。
'疏'传“田第”至“三等”○正义曰:传以既言“下中”,复云“三错”,举下中第八为正,上下取一,故杂出第七、第九与第八为三也。郑云:“三错者,此州之地有当出下之赋者少耳,又有当出下上、中下者差复益小。”与孔异也。
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璆,玉名。镂,刚铁。○璆音蚪,徐又居蚪反,又闾幼反,马同,韦昭、郭璞云:“紫磨金。”案郭注《尔雅》璆即紫磨金。铁,天结反。镂,娄豆反。
'疏'传“璆玉”至“刚铁”○正义曰:《释器》云:“璆、琳,玉也。”郭璞云:“璆、琳,美玉之别名。”“镂”者,可以刻镂,故为“刚铁”也。
熊、罴、狐、貍织皮。贡四兽之皮,织金罽。○熊音雄。罴,彼宜反,如熊而黄。貍,力疑反。罽,纪例反。
'疏'传“贡四”至“金罽”○正义曰:与“织皮”连文,必不贡生兽,故云“贡四兽之皮”。《释言》云:“氂,罽也。”舍人曰:“氂谓毛罽也。胡人续羊毛作衣。”孙炎曰:“毛氂为罽。”织毛而言“皮”者,毛附於皮,故以“皮”表毛耳。
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西倾,山名。桓水自西倾山南行,因桓水是来,浮于潜。汉上曰沔。○倾,窥井反。
'疏'传“西倾”至“曰沔”○正义曰:下文导山有“西倾”,知是山名也。《地理志》云,西倾在陇西临洮县西南。西倾在雍州,自西倾山南行,因桓水是来,浮於潜水也。《地理志》云,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则初发西倾未有水也,不知南行几里得桓水也。下传云“泉始出山为漾水,东南流为沔水,至汉中东行为汉水”,是“汉上曰沔”。
入于渭,乱于河。越沔而北入渭,浮东渡河而还帝都,白所治。正绝流曰乱。○渭音谓。
'疏'传“越沔”至“曰乱”○正义曰:计沔在渭南五百馀里,故越沔陆行而北入渭。渭水入河,故浮渭而东。帝都在河之东,故渡河陆行而还帝都也。以每州之下言入河之事,河近帝都,知是还都白所治也。“正绝流曰乱”,《释水》文。孙炎曰:“横渡也。”
黑水、西河惟雍州。西距黑水,东据河。龙门之河在冀州西。○雍,於用反。
'疏'“雍州”○传“西距”至“州西”○正义曰:禹治豫州,乃次梁州,自东向西,故言梁州之境,先以华阳而后黑水。从梁適雍,自南向北,故先黑水而后西河。计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东不越河,而西逾黑水,王肃云“西据黑水,东距西河”,所言得其实也。遍检孔本,皆云“西距黑水,东据河”,必是误也。又河在雍州之东,而谓之“西河”者,龙门之河在冀州西界,故谓之“西河”。《王制》云:“自东河至於西河,千里而近。”是河相对而为东西也。
弱水既西,导之西流,至於合黎。
'疏'传“导之”至“合黎”○正义曰:诸水言“既导”,此言“既西”,由地势不同,导之使西流也。郑云:“众水皆东,此水独西,故记其西下也。”
泾属渭汭。属,逮也。水北曰汭。言治泾水入於渭。○泾音经。属,之蜀反。汭,本又作内,同;如锐反,马云:“入也。”逮音代。
'疏'传“属逮”至“於渭”○正义曰:“属”谓相连属,故训为逮。逮,及也,言水相及。《诗》毛传云:“汭,水涯也。”郑云:“汭之言内也。”盖以人皆南面望水,则北为汭也。且泾水南入渭,而名为“渭汭”,知“水北曰汭”。言治泾水使之入渭,亦是从故道也。《地理志》云,泾水出安定泾阳县西岍头山,东南至冯翊阳陵县入渭,行千六百里。
漆沮既从,沣水攸同。漆沮之水,已从入渭。沣水所同,同於渭也。○沮,七徐反。沣,芳弓反。
'疏'传“漆沮”至“於渭”○正义曰:《诗》云:“自土沮漆。”《毛传》云:“沮水、漆水也。”则“漆沮”本为二水。《地理志》云,漆水出扶风漆县西。阚骃《十三州志》云:“漆水出漆县西北岐山,东入渭。”沮则不知所出,盖东入渭时已与漆合。渭发源远,以渭为主,上云“泾属渭”是矣。故此言“漆沮既从”,已从於渭;沣水所同,亦同於渭;以渭为主故也。《地理志》沣水出扶风鄠县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也。
荆、岐既旅,已旅祭,言治功毕。此荆在岐东,非荆州之荆。○治,直吏反。
'疏'传“已旅”至“之荆”○正义曰:洪水之时,祭祀礼废,已旅祭而言治功毕。治水从下,自东而西,先荆后岐,荆在岐东,嫌与上荆为一,故云“非荆州之荆”也。《地理志》云,《禹贡》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南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北。彼是荆州之荆也。
终南、惇物,至于鸟鼠。三山名,言相望。○终南,山名。《汉书·地理志》一名太一。《山秦记》云:“又名地肺。”惇物,山名,《汉书》云:“垂山也。”
'疏'传“三山”至“相望”○正义曰:以“荆”、“岐”单名,此山复名,故辩之云“三山名”也。至於为首尾之辞。故“言相望”也。三山空举山名,不言治意,蒙上“既旅”之文也。《地理志》云,扶风武功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垂山,古文以为惇物。皆在县东。
原隰叄ǎ劣谥硪啊O率悔簟V硪埃孛Q越灾鹿Α!�
'疏'传“下湿”至“致功”○正义曰:“下湿曰隰”,《释地》文。《地理志》云,猪野泽,在武威县东北有休屠泽,古文以为猪野泽。郑玄以为“《诗》云‘度其隰原’,即此‘原隰’是也。原隰,豳地。从此致功,西至猪野之泽也”。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西裔之山已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叙。美禹之功。○丕,普悲反。
'疏'传“西裔”至“之功”○正义曰:《左传》称舜去四凶,投之四裔,《舜典》云“窜三苗於三危”,是“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其山必是西裔,未知山之所在。《地理志》杜林以为敦煌郡,即古瓜州也。昭九年《左传》云:“先王居梼杌於四裔,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杜预云:“允姓之祖与三苗俱放於三危。瓜州,今敦煌也。”郑玄引《地记书》云:“三危之山在鸟鼠之西,南当岷山,则在积石之西南。”《地记》乃妄书,其言未必可信。要知三危之山必在河之南也。禹治水未已窜三苗,水灾既除,彼得安定,故云三危之山已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叙,记此事以美禹治之功也。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
'疏'传“田第一”至“功少”○正义曰:此与荆州赋田升降皆较六等,荆州升之极,故云“人功修”;此州降之极,故云“人功少”。其馀相较少者,从此可知也。《王制》云:“凡居民,量地以致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则民当相准,而得有人功修、人功少者,《记》言初置邑者,可以量之,而州境阔远,民居先定,新遭洪水,存亡不同,故地势有美,恶人功有多少。治水之后即为此差,在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