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真须激,清来自太平。济川吾有愿,击楫动深情。”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却不求回报,见此有感,他将何去?去学那黄河无私?
“公车犹记昔年情,万里从戎塞上征。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生平!
由来友爱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古人名。
弟兄于汝倍关情,此日临歧感慨生。磊落丈夫谁好剑,牢骚男子不能兵。
才堪逐电三驱捷,身上飞鹏一羽轻。行矣乡邦重努力,莫耽疏懒堕时名。”
此时,他的文风中,已然铿锵之音环绕,早也不见昔日山山水水我寄情的寻常文人娇柔之态,弃笔从戎,为国戍边。辽东苦寒,冷却不了男儿胸腔的热血滚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宁锦大捷之后,由于党争,他被迫离职,回到家乡的他却依旧不忘辽东之事,乡野温柔化不去他满心的男儿阳刚。在此,只得叹一句“女真未灭,何以为家?”
“梦绕高堂最可哀,牵衣曾嘱早归来。母年已老家何有,国法难容子不才。
负米当时原可乐,读书今日反为灾。思亲想及黄泉见,泪血纷纷洒不开。”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也曾留下遗憾,留下悔恨,留下对家中老母的愧疚。戍边卫国,无暇侍奉老母,这是他心头永远的痛。然而,当他知道自己的结局是祸及全家时,又会做何感想?
“离多会少为功名,患难思量悔恨生。室有莱妻呼负负,家无担石累卿卿。
当时自矢风云志,今日方深儿女情。作妇更加供子职,死难塞责莫轻生。”
孤身守辽东,对自己的糟糠之妻既是思念也有些惭愧,自己无力顾家,家中事宜就由你来撑着了。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苦失声。
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家贫资罄身难赎,贿赂公行杀有名。
脱帻愤深檀道济,爰书冤及魏元成。备遭惨毒缘何事,想为登坛善将兵。”
他也曾经为熊廷弼的遭遇深感痛惜,可是,他是否曾料到,自己的遭遇会比熊廷弼更加令后人痛惜?
“北阙勤王日,南冠就絷时。果然尊狱吏,悔不早舆尸。
执法人难恕,招犹我自知。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
此时的他已经被下了锦衣卫诏狱,但心中那种坚持还在,他还在希望着可以有出去,重整山河的一天。
“天上月分明,看来感旧情。当年驰万马,半夜出长城。
锋镝曾求死,囹圄敢望生。心中无限事,宵柝击来惊。”
在狱中,忆往昔峥嵘岁月,半生之中,唯有辽东那些年,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情,甚至已经超过了昔日金榜题名,此时的他,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结局不妙。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这是一首“临刑口占”,当面对自己想要保护的百姓争相吃自己的肉时,或许他心中的痛远比肉体遭受凌迟强烈十倍。
肃穆的气氛进行了一个时辰,这时,城墙上被放下来一个吊篮,上面站着一个文官打扮的人,从其官服上可以看出此人官位不是很高。鼻梁坚挺高耸,额骨很凸起,目光中有着淡淡的阴狠之气流转,整个人干干瘦瘦,就像一个笔杆子。那人出了吊篮,居然就这般往龙辰这里走来,随后斥咄道:
“龙辰,你今如此行事,可是对得起督师?枉你还这般祭奠他,你觉得自己配么?”
龙辰一笑,淡淡地下令道:“射死他。”
护龙军弓箭手张弓搭箭,随后一串箭矢射来,那个刚说了一句话的人变成了一个刺猬。
第三十九章 老头,跟我走吧(第二更)
见着龙辰不由分说下令射杀了刚刚下去才说了一句话的御史大人,城墙上的明军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这海东龙帅,当真是睥睨狠辣如斯!
龙辰策马收刀,向在其身旁的祖宽问道:“祖宽,你知道本帅最恨哪些人么?”
祖宽咧嘴笑了笑,指着那个被射成刺猬的倒霉蛋道:“满身酸气的读书人。”
龙辰大笑一声,摇了摇了头,道:“方仲没碰到本帅前,不也是满身的酸气么?酸到孙德正那老家伙都把自己闺女嫁给他了,可如今,我护龙军后方不都是靠他方仲调派安排,稳稳当当么?本帅最恨的其实是那些腹内草包却总是喜欢沽名钓誉自以为是的读书人。这样的人,见一个,本帅杀一个!”
“这厮也是活该,居然想靠着出城指骂大帅来赚得声望,倒也颇有几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胆气。”祖宽似乎对那个“刺猬”还有点可怜,又吼道:“还有抹上火油的箭矢么,射他,给他烧了。”
一众弓箭手闻令,再次射出点燃了的箭矢,那个已经被射死的某御史大人享受到了死无全尸的下场。
龙辰再看了眼那个城下角落,轻声道:“等再过几年,我带傲儿来祭拜你。”
在龙傲小的时候,袁崇焕曾认下龙傲为义子,只是他们也只有那一面之缘罢了。
“后军转前军,出发!”
铁骑调头,化作滚滚洪流离去,身后的大明京城愈来愈远,也愈发矮小。
……
山东高阳城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土城,后来孙承宗被朱由检贬为庶民后回到了故里,他动员在山东当县令的长子孙铨捐资买砖,把高阳土城建成了砖城。
本是为了打算留着防备女真鞑子的,但这时候,似乎有些没必要了,昔日女真鞑子的角色已经被护龙军取代,远在满洲的八旗军怕是连应付护龙军都有些吃力,估计也很难再纵兵入关劫掠了。
孙承宗本来在家编纂兵书,将自己通过数十年戎马生涯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全都写进书中,以待后人用之,其气度和心性,已然坦荡若斯。
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心性,不能光看其风光的时刻,要看就看他落魄的时候,只有在一个人最为落魄的时刻,他的本质心性才能被暴露出来。多少文人大豪在被贬或者仕途失意的时候只知道放浪形骸,寄情山水,然后写下一大箩筐的“大作”,表现出自己抑郁不得志,伯乐未得的伤感。这样的人,这样的心性,根本也就难成大事,显得太过矫情。
当得知锦州、宁远和山海关被护龙军攻克后,孙承宗一个人在庭院内的老槐树下坐了一个晚上,家人都看出了他心情不好,也没人敢去劝他。
到了第二天早上,孙承宗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拍拍大腿起身,来到厨房里吃下了五个馍馍,整个人似乎也轻松了下来。比之自己的徒弟袁崇焕,孙承宗更显得洒脱和事故一点,历任主政辽东的人中,也就只有他孙承宗是屡次被贬谪却没有伤得了性命,这也是一种本事,因为每次朝中风向不对,或者说感觉到龙椅上那位对自己不满达到一定程度时,孙承宗会主动上奏请求以病致休。
人活得时间久了,见过的风浪多了,心思也就活络了很多。
孙承宗前半辈子是个文官,甚至一度当过东宫太子的坐师,之后后半辈子戍边辽东,生生死死、尔虞我诈早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只是孙承宗其他都可以舍下,如官位和荣华,唯独一些气节的东西他绝不会舍弃。
在原来的历史上,在清兵向高阳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孙承宗严词拒绝!
有八旗军官向孙承宗勒索金银,孙承宗大骂:“狗臊奴,不知道天朝有个没有金银的孙阁老?”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看守的清兵不忍孙承宗自尽,从梁上救下三次。到傍晚,清兵换防,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喝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说投缳而死)。
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六个儿子、两个侄子,十二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四十余人遇难。
(孙承宗死后,帝嗟悼,命所司优恤。当国者杨嗣昌、薛国观辈阴扼之,但复故官,予祭葬而已。…………每次看到这一段历史,小龙心中都很不是滋味,一个全家殉国的人,居然还有权臣和他过不去,到了福王即位,也就是南明朝廷时,才追封孙承宗太师。)
想来,孙承宗现在想再死在清军手中怕是不可能了,只是,高阳城虽然没有再等到清兵,却等到了护龙军铁骑。
离了大明京城,出了京畿,龙辰领着上万铁骑轻松绕过孙传庭和洪承畴的阻拦,然后直入山东,到了高阳城下。
高阳城是座小城,虽说被孙承宗从土城变成了砖城,却也不可能挡得住上万铁骑的践踏。然而龙辰也没有意愿直接踏平了这里,而是派人向城内喊话。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有一五岁稚童从城内跑了出来,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打量着数之不尽的战马兵汉,少顷才回过神来,想起来自己是来干嘛的了,就冲着面前的人喊道:
“俺阿爷叫俺来喊龙叔叔去家里吃顿饭。”
龙辰下马,抱起了这个孩童,走进了城中,与他一同进城的,还有五百甲士!
到了孙承宗家中,龙辰带来的甲士纷纷站到四周进行护卫警戒。
一张小方桌,上面摆着几样菜,还有一壶酒。
龙辰走进了才看清了,是一盘炒鸡蛋还有两盘时令蔬菜,孙承宗这日子确实过得比较清贫。
孙承宗就这般闲然地坐在方桌一边,自顾自地斟酒,见龙辰进来,笑话道:“老头子我请你吃顿饭,你却带来这么多人,你这年轻后生,心气儿确实不高啊。”
龙辰苦笑一声,在孙承宗对面的一张矮凳上坐下来,道:“当初若是袁崇焕也能学我,带这么五百甲士进京,怕也不会落到那个地步。”
孙承宗将酒盅放下,指着龙辰的鼻子骂道:“老头子我今儿个因为你来特意叫内容炒了个鸡蛋,你愣是要老子我一点食欲都搅和掉是不是?”
“你吃不下,我吃就是了,反正又不浪费。”龙辰直接举筷,夹了一块炒鸡蛋,放入口中。
“你这后生,就不怕老头子我在这里下毒?”
龙辰丝毫不以为意道:“如果我是皇太极,这毒你倒是可能下,但是对我,你不可能下。”
“为啥?”
“给我下毒对你来说太丢份儿了。”
孙承宗一拍大腿,赞道:“后生,这话你说到老头子我心坎里去了,来,老头子我敬你一杯!”
龙辰端起酒水,和孙承宗走了一个。
摸了摸嘴,孙承宗叹道:“你这后生可是把老头子我坑苦喽,你说你破了关,击溃了卢象升也行了,去了京师也就罢了,骂了皇帝也没啥,你干嘛偏偏要往老头子我这里跑吶,你这可是把老头子我坑苦喽。”
“可你还是放我进来了,还请我喝酒吃饭。”
“老头子我都七十多岁的人,还没看破个生死么?”
龙辰指了指老头站在一旁的孙子,道:“那他们呢?”
孙承宗知道这不是龙辰在拿自己家人来要挟自己,龙辰的意思是,他走了,朱由检会不会放过自己,会不会放过自己的家人。
龙辰见孙承宗脸色黯然下去,又道:“老头,跟我走吧,以后对付女真鞑子的事儿全交给你,我也保证,不会让你沾手南下的事儿。这一家子,就跟着我大军一起走吧。”
………俺是罪恶的分割线……………
感谢白云过隙老哥的打赏,忽忽。
第四十章 借刀杀人(第三更)
孙承宗抚摸着长须,哼道:“怎么着,你小子这么怕日后哪一天和老头子我对上?我说你这后生也太胆小怕事了吧。”
“你这老家伙当初在辽东也不过是守城罢了,而我如今可是将八旗军狠狠地打了回去,若是我想,甚至可以拼了一切杀到盛京去。要知道,你身后是整个大明支持,我只有一个朝鲜弹丸之地,咱们两个,高下立判了吧。”
孙承宗却反驳道:“你小子是自个儿当家作主,自然打仗也是顺手,哪像老头子当初,千条线万条线绑着我的身子,怎么去施展?换了是你当初在那个位置上,说不得还没老头子我做的好哩。”
“老家伙,你再有能耐,现在不也是在这里当一个富家翁罢了。”
“你日子难道过得很自在?女真鞑子虽说在你面前跌了一个跟头,但犹有余力,甚至还有着威胁你的力量,故而你这次才只会领军去京城叫骂一阵皇帝,依我这老头子看,你在我这里落个脚,然后就要回山海关,再迅速回到朝鲜去压阵了吧。再说,你这次骂皇帝,骂得舒坦了,可你也彻底将咱们这个心眼儿本就不大的皇帝给得罪到骨子里去了,大明如今使劲儿再湊一凑,拼一拼,二十万北上大军还是能凑出来的,到那时候你一边要防着女真,一边又要防着大明,老头子我都可怜你了。”
“老家伙,你说我是先入关还是先灭女真?”龙辰换了一个话题。
“先灭了女真吧,因为大明还有我这老头子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说的就是老头子我了。”孙承宗哈哈一笑,拍了拍自己的胸膛。
龙辰微微摇头,声音有些淡然道:“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你不过是一个武夫罢了,又能起个什么事儿?到时候当我真的打算颠覆这个大明时,你又能替那朱由检撑得起来么?”
听龙辰将自己比作武夫,孙承宗眉头跳了跳,自顾自地又喝了一杯,叹道:“老头子我好歹曾经当过帝师,这条命,也早就是朝廷的了。”
孙承宗这是在拒绝了,龙辰听了这句话,轻笑一声,举起筷子又吃了几口菜,最后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老头子,我承认你很有能耐,但如今辽镇已经被我横扫一空,孙传庭的秦军、卢象升的天雄军和洪承畴的大军,打打农民军还可以,可是在我面前,根本就上不了台面。再说,我也不会再给你时间让你能够再练出一个辽镇。”
龙辰站起身来,摸了摸孙承宗小孙子的脸蛋,道:“这孩子,我看着投缘,让我带去朝鲜吧。”
“阿爷,俺不走。”
一听这个叔叔要将自己带走,小家伙立刻哭开了。
“建功,不哭。”孙承宗一边安抚着自己的小孙子,一边看着龙辰,叹息道:“行吧,你就带去吧。”
龙辰二话不说,直接将孙建功抱起来,向门外走去。
“阿爷,俺不走。”小家伙还想闹腾,但是当龙辰瞪了他一眼后,就迅速老实起来,只是埋着头抽泣,不敢再闹腾。
五百甲士护拥着龙辰走出了城门,转过身,龙辰对自己肩上的孙建功道:“再看看你的家。”
孙建功忙擦起了泪水,死死地盯着这座砖城。
就在此时,孙承宗忽然出现在城头,老家伙手上提着一个包裹,喊道:“这是孩子换洗的衣服。”
话毕,甩膀子,将包裹丢了过来,老家伙虽说年过七十,但依旧有些力道,包裹径直落到了龙辰脚下。
一名护龙军兵士上前将包裹手下,孙承宗最后看着龙辰,大笑一声,喊道:
“后生,老头子我当真想和你再斗上一斗啊。”
龙辰转身,心中却有些黯然,他知道,此次离去,很可能是永别。
……
大军安安稳稳回到了山海关,一路上所过之城中无一城敢出兵阻拦,大明内地之军,除了少数几支之外,皆是烂泥。这一点龙辰早就知道了,因为原本历史上的八旗军给自己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此时的山海关在大仁等人的经营下已经具有了一些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