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任用将领,多访问于邓禹,邓禹所荐举的人才,都能才职相称,刘秀认为邓禹知人。派他另率骑兵,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盖延等先到,战不利,退回保城,被铜马军所困,邓禹进兵与贼战,把铜马军打败,活捉了他们的大将。从刘秀追击铜马军到蒲阳,连战连胜,北州大致平定。

    公元24年(更始二年),青州兵西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军人多,王匡等莫能当。刘秀估计长安将来必为赤眉所破,想乘机夺取关中。刘秀知邓禹沉深有大度,拜邓禹为前将军,行王事,率精兵二万前往,并令其自选偏裨以下的人与其同去,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兵西进。

    公元25年(建武元年)正月,邓禹率军越太行山,出箕关进取河东(山西省南部地区)。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继而又率军围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但数月未能攻下。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渡大阳欲攻邓禹,邓禹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斩樊参。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邓禹。初战,邓禹失利,樊崇战死。天黑后双方停战,军师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认为王匡之军虽多,但势不强。第二天利用王匡停止进攻之机,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第三天清晨,王匡尽出其军攻打邓禹,邓禹令军中不得妄动,严阵以待,坚守不出。待王匡军至营前,猝然击鼓,全师猛扑,大破王匡军。王匡军至等皆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

    同月,刘秀已在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即帝位,派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并说:“诏令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孔子说过:‘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日益亲密。’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勋尤著。如果百姓不亲,缺少五常的训导,你作为司徒,应对百姓施行五常的教化,五常的教化在于宽厚。今派遣奉车都尉授你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邓禹这时只有二十四岁。

    河东既定,邓禹又率得胜之师于汾阴(今山西省宝鼎)渡河,入夏阳(今陕西省韩城东南)。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拒邓禹于衙县,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每每乘胜独克而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望风携老扶幼迎接邓禹军队,归从的日以千数,人众号称百万。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问好,父老童稚,白发垂髻,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刘秀非常高兴,几次写信赞扬他。

    邓禹部众皆劝入关,直接进攻长安。但邓禹却取持重态度,不欲速进,便对众将说“:不然,现在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的却少,前面没有可依赖的积蓄,后面也没有可供转运的资财。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挡。然而盗贼群居,无整天的打算,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哪能坚守下去呢?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牛羊多,我们暂时整军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察赤眉军的弱点,才可以设法进攻他们哩!”于是引军北至縌邑县。邓禹所到之处,击破赤眉军别将诸营保,郡县都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儿子手奉邓禹晓谕各地的文书归降,邓禹派遣他到国都去。

    刘秀因关中未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遂下诏

    催促邓禹进兵长安,诏令说:“镇抚西京,司徒,是尧;亡贼,是桀。长安的官吏民众,惶惶无所依归。应掌握时机进讨,安定抚慰西京,以维系百姓的心。”邓禹仍坚持前意,派军攻取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守枸邑。自统主力平定北地(今甘肃庆阳和宁夏吴忠一带)。但冯愔、宗歆二人争权相攻,冯愔遂杀宗歆,因而反击邓禹。邓禹遣使问计于刘秀,刘秀问使者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刘秀猜冯愔、黄防不能久和,回报邓禹说:“逮捕冯愔的人,一定是黄防。”于是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招降黄防。

    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抓住冯愔。率领其部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都到宗广处投降,与宗广一起东归。到了安邑,王匡等想中途逃跑,宗广把他们都杀了。冯愔到洛阳,赦免不杀。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刘秀遣使者改封邓禹为梁侯,食邑四县。这时赤眉军西走扶风,邓禹才往南至长安,驻军昆明池,用酒食大宴士卒。率领诸将军沐浴更衣斋戒,选择吉日,演习礼仪祭祀高祖庙,收了十一帝的神主,派使者捧到洛阳,因而巡视园陵,特安置官吏士卒奉祀守陵。邓禹率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胜,再至云阳。汉中王刘嘉到邓禹处投降。刘嘉相李宝傲慢无礼,邓禹把他杀了。

    李宝的弟弟收集李宝部众击邓禹,并杀了将军耿欣。自从冯愔反叛后,邓禹的威望受到损害。这时赤眉军再次还入长安,邓禹与之战,败走,到了高陵,军士饥饿,都吃野菜度日。刘秀于是让邓禹回来,诏令说:“赤眉缺粮,自然会向东而来,我只要折断策马的杖去鞭打他就可把他打败。不是诸将值得忧虑的,不要再妄动进兵。”邓禹以受任而功不成为惭愧,几次驱饥饿之兵去征战,常不利。

    公元27年(建武三年)春,邓禹率部至湖县(今陕西潼关东),邀冯异共同迎战赤眉军。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放其过去,东西夹击才能获胜。邓禹及其部将车骑将军邓弘邀功心切,急于迎战。邓弘率部与赤眉军大战整日,赤眉军佯败弃辎重退走,车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卒争相取食。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邓弘军大败。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禹复战,大败,死伤3000余人,只带24骑逃归宜阳。冯异亦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于湖县西),坚壁自守。

    邓禹因此战失利,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数月后,拜右将军。

    公元28年(建武四年)春,邓禹与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在邓击败延岑,邓禹追至武当,再破其军,延岑逃往汉中,其众皆降。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刘秀加封功臣,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光武帝因邓禹功高,又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后来左右将军的职衔撤销了,按特进朝见皇帝。邓禹内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天下已经平定,常常想疏远名势。有子女十三人,让他们各掌握一门技艺。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因此刘秀更加尊重他。

    公元56年(中元元年),再代理司徒职务。从帝巡视山东,到泰山筑坛祭天。

    刘庄即位后,因邓禹是先帝元勋,拜为太傅,朝见时令他东向站立尊如宾客,甚见尊宠。居岁余,卧病,刘庄几次亲临问候。

    公元58年(永平元年),邓禹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曰元侯。

第554章 徐庶破吴(二)() 
第五百五十三章徐庶破吴(二)

    徐庶率军抵达合肥,早有水师的战船等候在侧,而随行的,更是军中骁将廖化随军护佑。一行数百人,匆匆过了江,便是在鄱阳湖上岸。

    “末将吴懿,见过军师。”岸边,吴懿已是率先带着麾下上万士卒前来相迎。

    “几位都督何在?”徐庶微微颔首道。

    “魏都督尚在追击败逃之兵,而周瑜迅速组织起来反击的大军,更有十三万之众,吾军全力拼杀两日一夜,亦是未能杀入建业五十里外。”吴懿朗声答道。

    “十三万大军?东吴即便是建立江东基业十载,再征讨六郡之后,臣服世家顽固势力,收敛十余万大军,而后先是在荆州大败,后交州亦是葬送十万大军,先后战损,近二十万之众,如今在会稽、新都、临川亦有兵马戍守,如何来的十三万大军?”徐庶面色一沉,十三万大军,东吴当真还是有着底气,也该怪张任先后攻打诸路诸侯,却是将东吴放在了最后。

    “东吴自山越处,便是得了十余万精兵,此类士卒皆是骁勇善战,与吾军百战精锐相比,竟能达到一比一的伤亡,而后,更有世家将家中私兵、护院派出来,加入军中组建一支大军,足有八万之众。”吴懿面上多了几分苦笑,面前此人,却不是什么文弱书生,乃是能够在集市装疯卖傻,被主公识破的一名当世智绝之辈,论才干军事,军中可比肩郭嘉、戏志才之辈,乃是张任钦点总督扬州军事,岂能岂是一般,吴懿回答的时候,却是不敢丝毫疏忽。

    “哼,这等世家,却是顽固不化,倒是主公一纸军令,下令清除世家的地方统治地位,逼急了这些人。”徐庶苦笑一声,踏步上前,便有一辆战车运至身前,上得战车,便是随着大军徐徐前进。

    “来时见了建业如今的守备,不过两三万之兵,若是吾军跨江偷袭,只怕半日便可破城,擒获孙权那厮,一举平定江东战事。”徐庶轻摇羽扇,站起身来,一席长衫随风飞扬,散乱的长发被束成一串,露出白皙的脸庞来,当真俊秀。

    “周瑜非是一般敌手,早已是下令铁索拦江,并且,在江边驻守有无数的哨卡,若是吾军水师出发,即刻会被其知晓,到时大军回援,便可守御成功。”吴懿开口答道。

    “若是拖住敌军,该当如何?”

    “军师莫不是在说笑,周瑜用兵如神,部下上下一心,且熟知扬州战事,吾军焉能一时之间得逞?”

    “若是周瑜所部兵马回不了建业呢?”徐庶双眉微微一挑,眼中含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回不了。。。,军师之意,乃是从世家所集结的大军入手?”吴懿能够统御一军,加准将军衔,却也不是庸才,徐庶微微一点,便是能够意会。

    “不过军师如何制造如此明显的机会,让敌军跳入陷阱之中呢?”吴懿口中不敢再言,与这等智绝之辈一起对话,已是伤透了他的脑力。

    “吾军势众,若是未有绝对战机,如何能够一举逆转局面,若是吾给周瑜一个占得大便宜的机会,他会不会上当呢?”徐庶似乎是看出了吴懿心中所想,突然开口道。

    “周瑜何等人物,只怕却是难以将其欺骗。”吴懿声音有些弱,这个时候涨敌军主帅的声势,却是有些过了。

    “世家集结大军统军之帅为何人?区区孙翊,不过莽夫尔,倒是不难破袭其部。”

    “全赖军师之言,末将且看军师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纵览全局不敢说,若是这等绝对优势,还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平定江东,吾却是会让主公失望。”徐庶眼中闪烁着精光,他知道张任这等任命,一则是考究他的真正才学,二则是郭嘉、戏志才、荀彧、荀攸等人会是渐渐老去,武将已有新兴之将接班,文臣,却是须得自己等人日后坐镇,方可安稳大汉江山。

    。。。。。

    班级聚会,年迈的玉清老眼昏花,看来以后是再也不能上牌桌了,我这种级别,也就只能在网上斗地主。

    三国时期有汝南袁氏(袁绍等),弘农杨氏(杨彪杨修)这种天下世家级别

    也有琅琊诸葛氏(诸葛三兄弟)这种后起之秀到天下世家的级别

    还有陇西李氏(李傕)这种未来才会放光芒(李世民)的世家

    同样也有江南蜀中那些影响力仅限于当地的世家,在袁家这种世家眼中怕也就是乡下土豪。。

    三国时期不像隋唐时期有典型代表五姓七家。那我就先从五姓七家开始说好了,因为他们资历最浅的也是三国时期就开始发迹了。

    清河崔、博陵崔,三国时期知名的有崔琰崔州平,是老牌的河北世家

    太原王氏,同样老牌的大世家,代表人物王允王粲

    范阳卢氏,这是新起世家,始于卢植(刘备曾就学于卢植),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逐步发展起来。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

    赵郡李氏,代表人物要稍微早一点,是党锢之祸时期的代表人物李膺,这时候算得上是天下闻名。到了三国时代就低调了不少。老大李定,在曹魏时任水衡都尉、渔阳太守等职。李定四子,李平字伯括,为乐平太守;李机字仲括,位国子博士;李隐字叔括,李保字季括,位并尚书郎。兄弟皆以儒素著名,时谓之四括。李机先后任太学博士、临江及乐安二郡太守

    陇西李氏上面说过了,不重复了。

    弘农杨,颍川荀、颍川陈、长社钟(也在颍川)、颍川郭(阳翟郭氏)(虽然没有说郭嘉是否颍川郭氏,但都是一个地方一个姓氏的人,而且未发际就同荀彧为友。。)这些都是在三国时期有着出名的拔尖人物,不用多说什么。准确的来说,颍川的士族贯穿整个东汉王朝。

    江东本土的上面有人说了,下面说说江东的南渡世家,新唐书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指的是琅琊王、陈郡谢、陈郡袁、兰陵萧四家。同样三国时期也是士族,或开始发迹。

    琅琊王氏,代表人物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王祥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王祥的父亲王融被公府屡次都不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王羲之王献之等中国历史上抖三抖的人物才出现

    陈郡袁氏,三国时期以袁涣为代表人物,跟汝南袁氏是同一祖先

    陈郡谢氏,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可以说当时还算不得士族,一笔带过

    兰陵萧氏,初次兴起是在西汉宣帝时期大臣汉太子太傅萧望之开始的,而自东汉至西晋末年二百余年中中落,也就是三国时期兰陵萧是没落士族。

    除此之外的山东世家中,尚有河东裴、琅琊颜、谯郡桓等。。

    河东裴氏在三国时期是裴茂裴潜裴秀,之后还有著名的裴松之。。

    琅琊颜氏,起源于曹魏时期的颜斐、颜盛

    谯郡桓氏,西汉中期,桓荣的六世祖迁入谯国龙亢。西汉末年,桓荣自洛阳跟随朱普学习欧阳尚书,后被汉光武帝任命为议郎、太子少傅、太常。汉明帝继位后,为感谢老师,拜桓荣为五更、关内侯。桓荣之后,其子孙承袭家业,累世传袭欧阳尚书,成为经学世家。

    山东世家,南渡世家,接下来是关陇世家,京兆杜、河东薛(蜀薛)

    京兆杜氏,京兆杜氏的世系可以追溯到西汉御史大夫杜周。东汉时有杜笃;西晋有军事家杜预。

    河东薛氏,蜀国薛姓宗族领袖薛齐为巴、蜀二郡太守。竹邑人薛综至孙子薛兼三代任太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