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阎温说:“事君之道只有一死,您却要让长者说出不义的话,我难道是苟且偷生的人吗?”马超于是杀了他。?五月,曹操抓捕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包括父亲马腾,二弟马休,马铁等),计三族人,全部斩杀。另一方面,又派夏侯渊为首的征西部队前去冀城救援。八月,夏侯渊援军依旧未到,韦康开城投降,马超占据冀城,默许张鲁部将杨昂处死刺史韦康。?夏侯渊领兵前来攻打,行军至距冀城二百余里时,马超率军来战,击败夏侯渊援军。随后百顷氐王杨千万与兴国氐王阿贵也起兵响应马超,率军屯于兴国,夏侯渊于是撤军。马超以冀城为根据地,割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割据陇上诸郡县长达一年多,韦康旧部下杨阜、姜叙、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反叛,并派遣从弟杨谟到冀语岳,联合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蓄谋起兵。九月,杨阜和姜叙率先在卤城起兵,赵衢、尹奉劝马超去攻打,马超听到后,率兵前去攻打,梁宽、赵衢偷偷占据冀城,关闭城门,并杀害马超妻子和孩子。马超大怒,但又攻不进冀城,于是袭击历城,杀死杨阜、姜叙在历城的族人(包括怒骂马超的姜叙母亲)。杨阜于是率领叛军和马超对战,战场上杨阜与宗祖昆弟七人来围攻马超,都被马超杀死,杨阜自己也身负五处重伤犹然死战。夏侯渊援军赶到后,马超失去了根据地,进退狼狈,只得投奔汉中依附张鲁。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投靠张鲁后的马超,很受张鲁的欣赏,封马超为当时五斗米道中地位仅次于他的都讲祭酒,还打算把女儿张琪瑛嫁给马超,但是在部下的劝谏下,反悔了。马超向张鲁借兵,打算攻取凉州。马超领兵围攻祁山三十天,未能攻下,随后夏侯渊派张引援兵赶到,马超没有继续攻打,丢下军事器械,退回了汉中。?张鲁的部下杨白等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于是马超辞兵逃入氐中。恰逢刘备此时率兵入川,刘备派李恢结好马超,马超知道张鲁不是干大事业的人,于是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附。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旦(正月初一)时候,马超妾董氏的弟弟董种来向马超恭贺新年,马超捶胸吐血而说:“家门百口余人,全部被杀害,如今我们两个还有什么好相庆祝的?”夏,刘备听说马超要来投,高兴的说道:“我得到益州了!”于是派人去迎接马超,且偷偷把自己的一支军队给马超,让马超率兵合围成都。马超率领兵马径直到成都,屯兵于城北,城中所有人都因为马超威名而惊恐,不到十天的时间,成都军民就崩溃了,刘璋随即开城投降。刘备平定西川后,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其督临沮军事,还以之前的都亭侯。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刘备与曹操争霸于汉中之地,马超与张飞、吴兰等将领屯兵于下辩,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马超。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张飞与马超率领吴兰、雷铜等临沮水,想要借此攻打武都、阴平两郡。吴兰、雷铜皆被曹洪、骑都尉曹休、雍州刺史张既等击破,吴兰部将任夔战死,阴平氐王强端逆斩吴兰,把首级献给曹军。三月,曹操亲提大军来争夺汉中,刘备据守,马超与张飞引兵退回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下汉中。秋,以马超为首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员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称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彭听说刘备调自己远出任职,私下心里很不高兴,于是便去会见马超。马超向彭说:“您的才干超群拔萃,主公对您很器重,说您可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怎么会让您外任小郡,使人失望呢?”彭说:“这个老兵痞子,荒唐无理,还有什么可说!”又对马超说:“您是外放官,我是内应,天下不会平定不了。”马超半生为枭雄,归顺刘备,寄人篱下后常心怀危惧之感,听到彭说出这种话大吃一惊,默不作声。彭走后,马超便将彭的话如实上报,于是彭被逮捕囚禁,之后刘备听取诸葛亮意见处死彭。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继承为“汉”,史称“蜀汉”或“季汉”。改定元年为“章武”,封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乡侯。

    并下册封诏书:“朕没有什么大德,却得以继承皇帝之位,继嗣刘家的江山,曹操曹丕父子,世代都会记住他的罪行。朕感到非常地忧伤,非常地痛心疾首。四海之内都怨愤曹氏家族,渴望回归大汉江山的正道上,鉴于氐族羌族对你的相率而服从,匈奴倾慕你的大义。以你在北方的信义及拥有的极高的威望和勇武,特此委任授予于你,希望你振奋飞扬如咆哮的猛虎般,统领万里疆域,解救百姓的苦难。大力宣扬朝廷的优良风化,攘外安内,严肃谨慎的对待奖赏惩罚,使大汉的福泽更加强盛,这样才能对得起天下的百姓。”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给刘备:“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同年十二月(223年1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北伐行军至沔阳,亲自诣坟所设祭祀,让马岱挂孝衣帛。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马超与关羽、张飞、庞统、黄忠被追封谥号,马超谥号为“威侯”。

    杨阜早年就与同郡的尹奉、赵昂声名在外,一起在凉州担任从事。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发动官渡之战,杨阜为凉州牧韦端所派,到了许昌,被任命为安定长史。自许昌回来,关右各位将领问他袁绍和曹操谁会胜利,他说:“袁公宽厚但不果断,喜好谋略但缺乏决策,不果断就没有威严,缺乏决策就会误事。现在虽然势力强大,然终究不会成就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断应变豪不犹豫,法令统一而军队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规的人,所任用的人都各尽其力,他必定是能成大事的人。”他并不想任长史官,就辞职了。韦端又征召他为太仆。韦端儿子韦康任刺史,又征召他为别驾。被举荐为孝廉,在丞相府供职。州里上表把他留在州里参谋军事。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马超在渭南战败后,逃到边塞胡人那里,曹操追剿到安定,苏伯又在河间反叛,曹操要率军东还。这时,杨阜正作为使节在曹营,对曹操说:“马超有韩信、黥布的勇猛,极得羌、胡等民族的拥戴,西部边境的人都敬畏他。如果您的大军回师后,不作周密准备,陇上诸郡恐怕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曹操深表赞同,但军队撤离得仓猝,没有来得及作周密的布置。马超便率各部胡人首领带兵攻击陇上诸郡,各郡纷纷响应,只有冀城一郡坚持固守。马超集中陇右的全部兵力,张鲁又派大将杨昂协助马超,大约万余人攻城。杨阜率领官员和宗族子弟中能打仗的千余人,又让从弟杨岳在城上修筑偃月营,与马超苦战。从正月到八月,死守城关,救兵不至。州里派别驾阎温沿水路逃出求援,结果被马超杀害。刺史、太守大惊失色,开始考虑向马超投降。杨阜流泪劝谏说:“我率父兄子弟以节义相鼓励,死守不降,田单死守,还没有如此坚固呢!而今放弃马上就要建立的功名,给自己蒙上不义的罪名,我愿以死相守。”于是号啕大哭。刺史、太守最终还是派人求降,打开城门让马超进来。

    马超进城,把杨岳抓起来,又让杨昂杀死刺史和太守。杨阜内心怀着复仇的志向,只是一时寻不着机会。不久杨阜告假,请求埋葬亡妻。杨阜的外兄姜叙屯兵历城。杨阜从小在姜叙家长大。他见到姜叙和叙母之后,叙说了冀城陷落的经过,悲泣不已。姜叙说:“何以如此悲恸?”杨阜说:“守城却又守不住,君长已死而不能同命,我还有什么脸活着呢?马超背叛父辈,背叛国家,烧杀将士。这何止是我个人怕受人指责,全州士大夫都要蒙受耻辱。您带兵专管一方却没有讨杀贼逆之心,这正是史书上所说的‘赵盾弑其君’的情形。马超虽强,却无视信义,部下矛盾重重,所以打败他并非很困难。”姜叙的母亲很感慨,敦促姜叙听从杨阜的劝说。定下计谋后,又与同乡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等联络结盟,共同讨伐马超。又派从弟谟到冀城告诉杨岳内情,并联络了安定的梁宽,南安的赵衢、庞恭等。盟誓以后,于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九月,杨阜和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闻讯后亲自率兵出击。赵衢、庞恭等救出杨岳,关闭冀城大门,抓住马超妻儿。马超袭击历城,抓住姜叙的母亲。姜叙母亲骂道:“你是个背叛父亲的逆子,你是杀害君长的叛贼,天地不容,还不早死,还有什么脸见人!”马超大怒,杀死姜叙母亲。杨阜与马超作战,五处受伤,宗族兄弟死了七人。马超南逃,投奔张鲁。

    陇右平定,曹操封赏讨伐马超的功臣,封侯者十一人。杨阜为关内侯。杨阜推辞说:“我杨阜没有保护好州君性命,他们死后,我也没有尽节报孝。在道义上我应被罢黜,在法律上我应被诛杀。马超又没被杀死。我实无权再受爵禄。”曹操说:“你与君臣共创大功,西部百姓至今挂在嘴边,作为美谈。子贡辞让封赏,孔子认为不妥。你尽心报国可嘉。姜叙的母亲劝姜叙早日起兵,实在是明智之举,杨敞的妻子也不过如此。实在贤能!实在贤能!有良史记录忠义,是不会忘记你们的节义的。”

    曹操征讨汉中,任杨阜为益州刺史。回洛阳后,杨阜又被任命为金城太守,还未去赴任,又被转任为武都太守。武都临近西蜀,杨阜请求依据龚遂的老办法,仅仅采取安抚政策。这时刘备派张飞、马超等从沮道逼近下辩,氐族雷定等七个部落响应马超。曹操派都护曹洪抗击马超,一举击退马超的进犯。曹洪大摆酒宴,让歌女穿着很薄的衣服踏鼓,在场的人大笑。杨阜严厉斥责曹洪说:“男女有别,这是国家的大节,怎么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让女人裸露形体!即使夏桀、商纣的败乱,也不及如此。”于是愤然辞出。曹洪马上下令女伎停演,又请杨阜还座。在场的无不肃然起敬。

    刘备攻取汉中,逼近下辩。曹操考虑到武都距敌人太近,想把百姓迁移至内地,但又怕当地官兵眷恋故土。杨阜很有威望,迁移工作极为顺利,迁居到京兆、扶风、天水等界内的,多达万余户。治所移到小槐里,百姓扶老携幼相随而行。杨阜做太守仅抓大事,下属也不忍心欺骗他。

    魏文帝曹丕问侍中刘晔等人:“武都太守怎么样啊?”大家都一致称赞他是德才兼备的人。还未来得及重用,曹丕就死了。杨阜在郡职呆了十几年,才被召任为城门校尉。

    杨阜经常看见魏明帝戴着绣帽,穿着半袖的缥绫衣服。他就问明帝:“这是行的什么礼仪呢?”明帝默不作答,但是后来不按礼法穿朝服就不敢再见杨阜。迁任将作大匠。

    魏明帝大兴土木,选美女以充后宫,还不断出宫到禁囿中巡猎。这年秋天,一场大雨,加上罕见的雷电,竟劈死很多鸟雀。杨阜上书说:“我听说君主圣明,群臣都敢直言不讳。唐尧、虞舜都是圣明的君主,他们公开叫群臣提意见,征听劝谏。大禹多创功业,而自己的宫室却很窄小;成汤王遇上旱灾,把责任归在自己身上;周文王用礼法感化妻子,汉文帝崇尚节约,着布衣。所有这些,都是能听取好的建议,为子孙后代谋虑的举动。臣愿陛下能奉行武皇帝开拓的伟业,恪守文皇帝始终如一的传统,向古代圣贤的善政看齐,力避末代帝王放荡亡国的恶政。所谓善政,即指崇尚节约,重视百姓的生产;所谓恶政,即指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臣愿陛下细心考察古代治世所以明达、古代末世所以衰弱以至灭亡的历史原因,对于近代如汉末的巨大变故有所省悟,就可以引起警惕了。假使汉桓帝和汉灵帝不废弃汉高祖的法则以及文帝、景帝的恭俭品节,那么即使我太祖曹操再英明伟大,也无施展才能的机会。而陛下哪还有机会位居帝王呢?当今吴、蜀还未平定,在外还有大军,愿您要三思而后行,进宫出宫要慎重。以古代的成败来作为治理朝政的借鉴,说来容易,但确实关系到成败大事。刚刚下过大雨,暴死的生灵很多。雷电如此厉害,以致击死麻雀。天地神明,把帝王作为它的儿子。凡是政治有所失当的,它就会降灾谴责。应该深刻反省自己,这是圣人的教导。愿陛下在事前就早做思考,在事情初露端倪时就谨慎对待。效法汉孝文帝让汉惠帝的后宫佳丽出去嫁人的办法,把刚选进的美女放出宫去。不久前征入宫的小女孩,我听说不太温驯,应该作长远打算。

    建宫室和制作器物,一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尚书说:‘九族和睦,万国也就协和了。’凡事应考虑周全,拿出妥善的方法,精心计划,以便节省费用。如果能平定吴、蜀,则君民同乐。如此以往,祖先也会欢心,尧舜恐怕还得妒嫉呢!今后应开启信义于天下,安抚百姓,用以昭示边远之人。”当时雍丘王曹植怨言深重,认为各藩王之间,城府太甚,所以杨阜又上书,略陈九族亲戚的大义。魏明帝下诏回报杨阜说:“看过密表,先是陈述古代明王圣主业绩,用以讽刺时政,言辞恳切,心地坦诚。我退思补过,将有所匡正,会悉心考虑的,你能苦言衷告,我尤为赞许。”

    后来迁任少府。公元230年(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率兵伐蜀,因天遇大雨,不得前进。杨阜上疏说:“从前周文王时有赤乌出现,是种好的征兆,但他忧虑得时至黄昏还顾不上吃饭。武王伐纣时,有白鱼跳进船里,君臣都为之变色。行动时有吉祥征兆出现,他们尚且忧虑不已,更何况有灾异情况,怎能不恐惧呢?而今吴、蜀未平,而天灾不断,陛下应当深以反省,专精应答,侧席而坐,用以昭示德行,对内则崇尚节俭。大军刚刚出发就遇上大雨,被阻隔停留在艰险的崇山峻岭之中,已经有很多天了。转运粮草很艰辛,负荷重,费用特多,如果不能提供后继,一定事与愿违。左传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然将大军在山谷中困着,进退不得,这不是用兵之道。武王见白鱼跳船而还师,殷商最终还是被灭掉,因为武王知道天意。而今年歉收,百姓饥苦,应发布告示,减少宫庭中食物和衣服的花销,技巧珍玩之物,都可以免掉。从前邵信臣生活在太平时代,但还是奏表,要求减省多余的食物。而今军用不足,更应节俭。”明帝下诏让各路大军班师回朝。

    后来明帝下诏,让大臣议论哪些政治措施不便于民。杨阜认为:“好的政治在于任人唯贤,使国家振兴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如果置贤于不顾,只用自己的亲信,这是最坏的政治。如果大兴土木,修建宽敞的宫殿,高高的台榭,妨害人民正常的劳作,这是伤害农业生产的。那些工匠不务正业,而是竞作奇巧,以迎合皇帝的私欲,这是最为危害国家的根本的。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当今官吏不论雅俗与否,治理国家的时候都不了解统治的基本原则,只是喜好烦琐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