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击败前往援救曹仁的庞德和于禁,并围困襄阳和樊城,一时锐不可挡。曹操见许昌与近荆州,有意让汉献帝从许昌迁都。蒋济和丞相军司马司马懿却劝阻:“于禁等为水所淹没,并非战败,这点小损失并没有对国家伤筋动骨。刘备、孙权,看似很亲近,其实内心并非如此,关羽得志,这必不是孙权希望看到的。可以派人游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再把江南割让给孙权,樊城之围自解。”曹操最后接纳,派人联络孙权。而孙权此时却主动请战,并命吕蒙袭取荆州,成功解襄樊之围。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任魏王,蒋济任相国长史。同年曹丕称帝,蒋济出任东中郎将。蒋济请求留于朝中,上表万机论,曹丕称善,改任蒋济为散骑常侍。

    当时征南将军夏侯尚作为皇室近亲,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曹丕曾下诏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慧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夏侯尚得到诏命有生杀予夺之权,十分得意,就把诏书给蒋济看。'5'?后来蒋济入宫觐见,曹丕问:“卿所见天下的风俗教化如何?”蒋济答:“没有什么好的风俗,只是听到亡国之语罢了。”曹丕听了很生气,问蒋济原因。蒋济说:“‘作威作福’是尚书中明确告诫身为臣子不应该做的,‘天子无戏言’,古时的天子下诏都十分谨慎,希望陛下明察!”于是曹丕怒意全消,急忙遣人到夏侯尚那里取回之前的诏书。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丕兵分三路大举攻吴,蒋济与大将军曹仁率步骑数万负责向东线濡须口发起进攻,蒋济受命领兵向东攻取羡溪用以分散吴军,驻守濡须口的吴将朱桓中计,于是分兵驰援羡溪。曹仁随即率大军直扑濡须口。朱桓以城中仅余的五千人坚守不战。当时曹仁派其子曹泰督军攻城,另一面打算攻取朱桓的兵士妻儿所在的江中的沙州岛,蒋济知道后表示反对,认为吴军占据西岸,将战船列于上游,如果魏军进攻位于下游的沙州岛,无异于自取败亡危险。但曹仁不听,仍然命令部下进攻沙州岛,最终果然被击败,魏军临阵被溺及被斩者多达千余人。及后因有疫病而撤军。曹仁战后旋即逝世,蒋济授命为东中郎将,代领曹仁的军队。后来又被征召回朝,任为尚书。

    公元227年(太和元年),魏明帝曹继位,蒋济被赐爵关内侯。

    公元228年(太和二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孙权责难,打算弃吴降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被其所诱,率兵进攻皖城。蒋济认为曹休这次深入东吴,与东吴精兵对抗,而且驻守上游的吴将朱然会从后袭击,建议不要出兵;但曹休还是继续前进。及后吴军在安陆一带频繁出没,蒋济见吴军虽然示形于西,实际上却有东进围歼曹休之势,又建议快派援兵援救曹休。曹遂令豫州刺史贾逵率所部东进与曹休合军一处。不久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率九万余人伏击,魏军战败,丢弃大量军需品后撤,并被吴军追至夹石,在夹石遇到贾逵的援军才阻住了吴军的追击,不至于全军覆没。事后,蒋济被升迁为中护军。

    中护军一职虽位不比上卿,但职权颇重,除了在军中总统诸将,执掌禁卫外,另有负责选任武官的权力。据魏略记载,蒋济为护军时,难以止住人们争先恐后地行赂,于是利用此职权之便大肆谋取私利,故当时民间有歌谣说:“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意为军官想要担任牙门将这样的军职,必须送护军蒋济一千匹帛;就算是百人督的这种低级军官,也需要五百匹帛。司马懿素来与蒋济关系融洽,有一次他与蒋济闲谈时便以此事相问,蒋济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解释,于是开玩笑说:“洛阳京城中的商品价格贵,少一钱也买不到啊。”遂相对欢笑。

    当时,魏朝皇帝为了不大权旁落于朝臣,因此集权独揽,设立中书省掌管机要,担任中书监、中书令职位的中书省官员作为皇帝近臣,因为受到信任而大权在握,被称为“专任”。蒋济上疏魏明帝,大意为:古往今来大臣权力太重则国家就要危亡,帝王和身边侍臣太过亲近则容易受蒙蔽。前朝大臣专权,引发内外动乱。如今陛下亲理朝政,大权不轻易授予朝臣,而让中书近臣掌握国家机要。但左右近侍之臣未必贤于朝中大臣,而便辟逢迎却是他们所长。陛下要光大武帝、文帝的基业,事事亲为,然而即使身为人君也难以独揽天下所有事务,始终还要贤臣的辅佐,所以应该挑选品行优秀的贤良为官,不应使圣明之朝有专权的近臣官吏挟制内外。”?'9'?魏明帝下诏嘉奖,诏曰:“刚直的大臣,是君王所倚仗的。蒋济文武全才,做事勤勉,尽心尽力,每有军国大事,总有奏议,忠诚奋发,我十分看重他。”蒋济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公元232年(太和六年),曹遣殇夷将军田豫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循陆路,一起进攻盘踞辽东的公孙渊,蒋济却认为:“但凡不是意欲吞并本朝的敌国,不是反叛本朝的臣子,都不宜随便征伐。如果攻而不克,是逼其为反贼。所以说‘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虎狼挡住道路,不要急着去消灭狐狸。先除掉大害,小害自然就会停止)就算攻克其地,他的百姓不足以强国,他的财产不足以富国,若一旦失败,却又徒招公孙渊的怨恨。”曹不听,还是派田豫等进攻,最后确实没有太大的收获。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外战频繁,内修宫室,百姓抱怨的甚多,且粮食连年歉收。蒋济上疏:“陛下应该光大基业,还没到高枕无忧之时。现在虽然有十二州,但百姓的数量,也就是汉朝时的一个州郡而已。现今吴、蜀未除,士兵在边疆,且耕且战,积怨多年。今应停止空耗民力,让他们不必那么疲惫。想要成为大有作为的君主,必体恤下边的百姓。勾践鼓励妇女多生胎儿以备国用,燕昭王体恤百姓的疾病才得以复仇,所以能以弱燕让强齐臣服,羸弱的越国最终灭到强大的吴国。今二敌不灭,他们却总来侵略我们,若不陛下不能除去吴、蜀,日后定会受到后人所指责。不过以陛下的雄略,放下其他的事,专心讨贼,臣以为这必不是什么难事。”又说:“沉浸于房事,对陛下的身体有害,那些还没有册封身份的宫女还是都分给大臣吧。”曹降诏:“若不是护军,我听不到这么好的意见。”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魏明帝命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征讨辽东,公孙渊听说魏军来袭,又对孙权称臣,求兵救援。曹问蒋济:“孙权会出兵救辽东么?”蒋济说:“孙权知道此战他得不到什么好处,且深入救援是他力所不及的,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援助则无济于事。就算孙权的子侄在危急时刻,他都犹然不动,更何况是往日给过他耻辱的异域之人了!现在他往外声张此事,乃其诡计。杳渚之间,距离公孙渊还远,若前方大军相持,不能迅速解决,以孙权程度不深的谋略,或许会以轻兵掩袭也说不定。”

    公元240年(正始元年),齐王曹芳即位,蒋济转为领军将军,进封昌陵亭侯。太尉司马懿晋升太傅后,蒋济又升迁为太尉。当时,曹爽专权,曹爽党羽丁谧、邓等人经常轻易更改法度,蒋济上疏:“今吴、蜀未灭,将士征战在外已数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贫苦。国家的法度,唯有济世之才编改纲法流于后世,岂是平庸之辈可改之?最终不仅无益于治理国家,还损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将各尽其职,那样国家才可以太平祥瑞。”但曹爽集团专行乱政如故,蒋济于是与韬光养晦的司马懿等暗中谋划准备推翻曹爽。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太傅司马懿乘曹爽兄弟与曹芳到高平陵拜祭明帝,发动高平陵政变,以太后下诏的名义宣布罢免大将军曹爽等人的职务,蒋济亦跟随司马懿驻屯洛水浮桥。其间大司农桓范出城投奔曹爽,蒋济说:“智囊往矣。”司马懿则认为曹爽必不会用桓范之计。

    蒋济又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最终曹爽自愿交出权力,被软禁于府邸,但随后即被司马懿指控谋反,曹爽被诛灭三族,司马懿开始掌控朝中大权。蒋济因功进封都乡侯,食邑700户。蒋济上书拒绝封赏(世说新语认为蒋济本来只是想罢免曹爽,且向曹爽保证过“惟免官而已”,但不料司马懿却趁机大开杀戒。因为觉得对曹爽失信,颇为自责,不愿接受封赏),但不被准许。同年四月丙子(十九)日(5月18日)发病去世,谥景侯。

第506章 东吴出兵() 
第五百零五章东吴出兵

    “铛”两道重力交击,连人带马,各自后退数步,却是不分上下。首发

    “马超,若是汝久经沙场,有着赵子龙、太史子义一般的老练,吾今日必不敌汝,然今日,汝袭营之战,却是只能落空了。”许褚大喝一声,犹如晴天霹雳,在黑夜之中炸响,传出很远。

    “哼,许褚,汝麾下不过十余万步卒,如今已被本将军十万西凉铁骑杀得溃败,且看这道路两旁,营帐散乱处,皆是汝麾下部众尸首,此刻,却还敢妄言,某佩服之至。”马超自是知道许褚心思,当即不怒反笑,笑声传出很远,闻声的西凉铁骑,俱是齐声大喝,气得许褚面色漆黑。

    “杀”许褚大喝一声,再次迎上马超,马超一番话却是深深的刺激了他,如今曹操帐下昔日旧将曹仁、曹洪、曹真、夏侯渊、李典、乐进、于禁不是陷入敌手便是阵亡于渡河一战之中,如今,他许褚能为军中统军大将,亦是由此而来,论勇武,当年亦是军中第一,而论领军才能,却是及不上七人尔。如今,若是被马超袭营后葬送掉这十余万大军,曹袁联军,苦苦退守豫州数载心血,却也就白费了。

    “周瑜啊周瑜,若是汝再未有动静,吾军必为夏军败之。”再战五十合,许褚拨马便走,而营中火光冲天,正逢张嶷率军赶到,五万精骑瞬间添作生力军杀入战场之中,陷入焦灼的几个战团纷纷为之改变,张嶷冲杀在前,一左一右,各自立着一将,放眼看去,却是两名面貌年轻的小将,俱是持刀。

    “铛”

    “好厉害的刀法,汝为何人?”

    “铛”

    “来将通名。”

    曹袁军中皆有武将对上这二将,纷纷为其刀法震惊,大开大合的刀势,一眼看去,便知此二将俱是步入后天巅峰之将,若是有着一番机遇,或是沙场更多的磨练,必然步入先天之境,成为一员先天战将,威震四方。

    “大汉奋武将军关兴。”

    “大汉骑都尉关平。”

    “汝二位莫不是关云长之子,汝等父亲死于张任之手,如今却是认贼作父,为夏军驱使,这是为何?”

    关兴手腕一翻,长刀连斩,口中答道“哼,汝等焉知吾等心中所想,切莫诋毁吾家主公。”

    “受死罢。”关平大喝一声,长刀一甩,便是将一员袁将斩落下马,持刀而立战马之上,枣红色的战马猛地扬起前蹄,一时之间,威势无比。

    “好强。”

    “虎父无犬子,此二将,入得夏军之后,少则数载,多则十余载,夏军英才辈出,想那邓艾、杨任、蔡瑁、田豫、魏延这等武将,必为吾军心腹大患。”许褚眼见着远处关兴、关平威势无双,心中一惊,瞳孔微微收缩,却是摸索着,持着双锤朝着二将靠去。

    “许褚,汝身为曹操麾下第一猛将,焉能行如此鬼鬼祟祟行迹。”突然,一声大喝在他耳边响起,一杆银枪斜着刺来,却是吓得许褚挥动双锤抵挡,正是马超时刻关注着后撤的许褚,要知道,此番虽然他带来的部将不少,然而,许褚乃当世虎将,非是天下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能敌。

    “马超。。”许褚咬牙切齿,却是在数百招之内都没有把握拿下马超,只能无可奈何。

    “将军,吾军将士死伤惨重,快些后撤罢。”身后,传来一声大喝,却是敌不过群殴的曹休一身带伤逃亡中军,朝着许褚大喝道。

    “不撤,马超麾下皆是骑兵,若是后撤,被其追杀,必然损失更惨。”许褚亦不是鲁莽之人,心知西凉铁骑声名在外,而马超麾下众将,亦是懂得骑战之利,焉有不乘胜追击之理。

    “如今敌军十五万铁骑已是向两侧迂回,将军,若是吾等再不撤,就完了。”曹休苦求道。

    “如何能撤啊。”许褚心中凄惨,手中却是不满,马超胜在年轻气盛,每一招使出,皆是拼尽全力,而许褚虽然经验老道,却也不好受,毕竟马超这等悍勇之将,自己能够与其打个不分上下已经是最好的结局,要分出个胜负,除非是有他人相助,而能够插手这等对决,来人必然也是先天战将中的佼佼者。如同张嶷这等,却是先天中期中的一般武将,能够戍守一方,尚且足够,而率领一军,坐镇一州之地,却也是看在其劳苦功高,要知道如今夏军各州戍守,大多俱是先天绝顶战将,黄忠、赵云、太史慈、典韦、魏延、张绣、张、张辽、甘宁之流,何人不能与许褚一战高低,虽然有些不能取得上风,但有几人却是足以胜之。

    “报。。。。,将军,郭淮将军来报,已是率军抵达后方五里外,请吾军速速撤兵回合。”

    “快撤。”许褚闻声大喜,郭淮,如今曹操军中,郭淮便已经是一员大奖了,有着他前来驰援,自然是安心,立即虚晃一锤,买了个破绽,便是拨马后退,带着潮水一般的大军,迅速朝着远处奔逃。

    “马将军,追是不追?”张嶷策马赶上马超,开口问道。

    “追,如此痛打落水狗的战机,如何能不牢牢把握。”马超大喝一声,便是率先带着骑兵呼啸而去。

    “不好,郭淮此人主公早年亦是与吾谈及,乃是一员大将,深知兵法,善用计谋,若是被其所趁,马将军恐有不测。”

    “驾驾驾”不做多想,张嶷策马追赶马超,十五万骑兵,浩浩荡荡的,便是撵着西面的大队人影而去。

    。。。。

    逛了半天北京,这空气质量真心差,玉清病了,连续淋了三场大雨,很是伤感。

    郭淮出身于东汉太原郡名门,其族曾祖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守光禄大夫巡行天下。郭淮的祖父郭全是东汉大司农,父亲郭是东汉的雁门郡太守。建安中期,郭淮因出身门阀之族,故被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后长期在军中任职。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七月,随曹操征讨汉中。曹操回军后,留征西将军夏侯渊守汉中,以拒刘备,并留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刘备统军攻汉中。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率主力渡过沔水,顺山势隐蔽疾行,迂回到阳平关侧后之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依据险要地势,待机歼敌。夏侯渊为摆脱被动,率兵争夺定军山。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发动迅猛冲击,斩夏侯渊及益州刺史赵,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东。夏侯渊与刘备作战时,郭淮有病,未能随其出战。夏侯渊死后,魏军新失主帅,怕为蜀军所乘,三军皆失色。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号令诸军:“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