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分高兴,内外夹击,曹军很快就攻下邺城,生擒审配。辛毗拿着马鞭鞭打审配的头,骂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审配配回头说:“狗辈,就是你们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杀你!况且你今日难得能亲手杀了我么?”随后,审配宁死不降被曹操处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乌桓,河北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他器重辛毗的才干,上表朝廷,拜辛毗为议郎,兼任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自进爵为魏王。辛毗以汉议郎、侍中身份兼任魏王侍中。当时在立谁为魏王太子这个问题上,曹操一度犹豫不决。曹丕以年长得立,曹植以才高得宠,文武大臣又各有所向。辛毗坚持以国立嫡长的礼法,坚决支持册立曹丕。次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后,得意忘形,搂着辛毗的脖子说:“辛先生你知道吗?我好高兴!”辛毗不禁对曹丕的举动感到愕然。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魏王侍中、汉丞相长史辛毗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曹丕早有此意,不久就威逼汉献帝退位。曹丕建立曹魏,辛毗也因此被赐爵关内侯,任侍中之职。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魏文帝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魏文帝收回成命。魏文帝十分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论此事。”辛毗从容地说:“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让臣随侍左右。密室之议,朝堂之论,为臣都应该切问应对,拾遗补阙,陛下怎么能不同臣下商议?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魏文帝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过了一会儿,他火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佐治,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同我作对呢?”辛毗诚恳地说:“在这种饥荒年月,强行把他们迁徙到河南,没有粮食来救济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心怀怨恨,失去人心,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最后魏文帝下令,迁五万户,这不能不说是辛毗力争的结果,虽如此,仍是巨大的人民迁徙,给迁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难。隋代的杨契丹就画有辛毗引裾图。

    魏文帝喜欢围猎,有一次随从时,魏文帝说:“打猎真高兴啊!”辛毗说:“对于陛下您来说很高兴,对于臣等是跟着受苦。”之后,魏文帝便很少射猎。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命大将军曹真出兵伐吴,以辛毗为军师,进攻东吴的军事重镇江陵。

    江陵久攻不下,后因长江涨水,魏军才撤军北归。这时,辛毗被封为广平亭侯,仍任侍中之职。

    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准备御驾亲征,出师伐吴,辛毗极力劝阻,他指出:天下初定,便大举兴兵,势必会使刚刚得以恢复发展的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当年曹操曾多次南征,都因江海湖泊阻挡不见成效。如今军力并不比当年强盛,不如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待民富国强之日,自可一举灭吴。但他的建议被魏文帝拒绝。结果兴兵十万,征战数年,仍然望江兴叹,无功而返。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病故,魏明帝继位。辛毗进封为颍乡侯。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深得魏明帝宠,他们专断朝政,朝中大臣纷纷投靠。辛毗却不肯趋炎附势,凡事秉公而断,从不假以词色。他的儿子辛敞怕老父遭到谗言陷害,劝他同刘放、孙资搞好关系,遭到他的严厉斥责。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此来刺激他出营作战。魏军众将都以此为耻,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魏明帝,要求出战,被明帝拒绝。魏明帝惟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遏制诸将行动。将领们都因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后操劳成疾,病逝军中。魏军班师回朝后,辛毗任卫尉之职,不久病故,明帝赠他谥号为肃侯。

    多年后,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第502章 双方援军赶到() 
第五百零一章双方援军赶到

    “嗒嗒嗒嗒”沙尘滚滚,即便是这宽敞的官道之上,奔行之时,亦有漫天黄沙,毕竟还是干燥的天气,而行进之间,曹军虽是快马加鞭,但亦是需要歇息,许褚一挥手,身后大军便是鱼贯止步。。。

    “杜袭将军,此处已离戈阳城不远,汝且率一万步卒先行探路,且不可打草惊蛇,若遇战事,避之,待大军回援。”

    “诺。”

    “其余众将,依次派出警戒哨,原地歇息。”

    “诺。”

    曹军出兵六万,兵力虽是不足袁绍军,但已是将兵力发挥至极致,包括尔后北下归来的旧部兵马,于豫州、兖州招募的新军,如今,便是加上这些兵马,也不过只有近二十万人,而作为曹袁两军的戍守之地,却是不足一万兵马戍守,孤注一掷,本来曹操、袁绍这等豪杰之辈,就不该如此坚持,成王败寇,已是走投无路,大丈夫、大男儿一般都是自尽以谢天下,或是大病一场,便是了却残生,张任不知,便是天下人,亦是不知,如今豫州被团团围住,如何还有解困全局之能,仅凭这突袭的十三万大军不成?

    “报。。。。。,袁将蒋干传来捷报,已是顺利攻下戈阳,敌军主将蔡瑁病重,已是难以主持大事,如今新阳城已是被袁军七万大军围住,城内守军不过两万余众,随时可以破城。”马蹄声阵阵,只要战事一起,官道之上,便是少不了狼烟和策马来回奔波汇报战况的传令兵。

    “哦,竟是料不到他蒋干尚有如此能力,竟能击败大夏名将蔡瑁所部,且攻下戈阳。”兵将中,一人站起身来,面上满是惊讶,众将视之,却是夏侯尚。

    “且详谈破城之事罢。”许褚摆摆手,面上虽有惊讶,但也是意料之中,出其不意,七万大军齐动,便是蔡瑁,亦是只能暂避锋芒。若是将兵力损耗在一座县城的攻防之中,便是为将之不智。

    “回禀将军,却是袁军先锋牵招率五千精兵前往诱敌,深入敌军腹地,引得蔡瑁率军出城追杀,而后,大军顺势强行破袭戈阳,斩杀蔡瑁族弟蔡中,生擒蔡和,守城一万大军,尽数斩杀。”传令兵答道。

    “当真好计谋,却不知乃是袁军中那位先生出手?”

    “除去田元皓、审正南,断无他人。”

    “却是元皓先生。”

    “都督,此番戈阳已破,而后新阳必被袁军顺势击破,而后,功劳,莫不全部落入袁军手中,便是汝南收复,亦是归他袁本初麾下掌管。”

    众将闻言,七嘴八舌便是纷纷开口道。

    “诸位将军以为,新阳必破?”许褚并未开口,而是将目光看向了一侧的夏侯尚。

    “不然也,蔡瑁虽是受创,若是身在城中,料他袁军这四员庸碌之将亦是不能在两三日之内袭破城池,而后,淮南夏军赶至,必然只能退兵。”夏侯尚当即开口道。

    “不错,夏军淮南、徐州都督张辽,乃大将尔,远非蔡瑁能比,一身武艺,更是万夫莫敌,若是其亲率骑军赶至,不过一二日之将,淮南五万乌云铁骑精骑,若是齐至,开阔地貌之上,吾等十余万步卒,便是一字排开,他张文远亦是敢杀个七进七出。”场中,再有一人复议道。众将再回头看之,却是曹休。

    “如此,吾军须得尽快赶至新阳才是,若是两军回合,吾等尽出,一日大可破城而入。”

    “善。”

    众将皆是点头示意,于是,全军立即起身,拍拍手,为将者翻身上马,步卒扛着兵刃,再次沿着官道进发。

    新阳,攻下戈阳之后,袁军气势高涨,直接强行攻城,七万大军,于城外分成二十几个队,罗列攻城,却是不给守军丝毫空隙,而城上守军本就因主将病重,俱是士气低落,更是被几波强攻上城头的汹涌给吓破了胆,不少军士俱是颤抖着双手迎接袁军那挥舞的兵刃,结果显而易见。半日过去,蔡和点查城上伤亡,却是险些赶上袁军的势头。

    蔡瑁动怒,则是下令由吴敦接掌守城兵权,而后,却是渐渐挡住了袁军的势头,落日黄昏,无所期盼之下,那余晖下,终于是迎来了一队踏着尘烟的军士。

    。。。。。。

    顺利抵达泰山脚下,明儿个早起爬山看日出,晚上估计也要很晚才能够到达青岛,所以各位,还是请抱歉。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曹休的祖父曹鼎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当时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个散去,离开乡里。曹休十余岁时丧父,他独自与一门客抬着其父灵柩,临时租借了一块坟地将其父安葬。然后携带着老母,渡江到吴地避难,被吴郡太守收留。曹休在太守官邸里,见到壁上挂着昔日太守即其祖父曹鼎的画像,遂下榻拜于地上涕泣不已,当时同坐的人都对曹休感到赞许和惋惜。'2'?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曹操在兖州举义兵讨伐董卓,曹休于是变易姓名从千里之外的吴地途经荆州北归中原,乃见到曹操。曹操当时对左右的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啊。”(本意不是称赞,只是戏称曹休能够辗转行走千里来归如同能行走千里的马驹)于是让他与曹丕共同食住,待若亲子。后来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四处征伐,曾在“天下骁锐”的虎豹骑中担任宿卫之职。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刘备率领诸将起兵攻汉中,另派遣将军吴兰攻击下辨。曹休遂被任命为骑都尉,与议郎辛毗一起担任主帅都护将军曹洪的参军,且和偏将军曹真、雍州刺史张既等随曹洪进军征讨。曹操在出征前对曹休说:“你虽名为参军,但其实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帅。”曹洪得知此令后,也把军中事务委托给曹休负责。当时刘备见曹军进至下辨,于是遣张飞屯驻于固山一带,声称要切断曹军的后路。曹洪与诸将进行商议后都对是否继续进军犹豫不决,曹休说:“刘备的军队如果真的要切断我军后路,就应该隐蔽地行动,暗中设伏。如今却先虚张声势,说明这只是刘备等人的疑兵之计。我军应该趁敌人尚未在下辨集结大军之时,尽快击破吴兰。一旦吴兰被击败,张飞的疑兵就毫无意义了,必定会自行退走的。”曹洪听从了他的建议,进兵击破吴兰,张飞其后果然退走。

    公元219(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军于定军山斩杀曹军统帅夏侯渊。曹操遂亲征汉中,但刘备坚守险要,曹军难以攻克,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不久后曹操只得命令各路军队陆续退出汉中,曹休随军退至长安后,被授予中领军一职。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曹休升任领军将军,追录前后功勋,封东阳亭侯。大将军夏侯薨后,曹丕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屯驻汝南郡召陵县,负责抵御孙权。曹休赴任前,曹丕车驾亲临,还下了銮舆与曹休执手送别。当时孙权派遣将领屯驻历阳,曹休到任后,立即率军将之击破,又另遣兵渡江偷袭,烧掉了吴军设在芜湖的军营数千家。于是迁为征东将军,兼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6'?后曹休之母去世,曹休本是至孝之人,因此悲痛不已,守孝期间饮食不进。曹丕知道后命令侍中强行脱下他的丧服,诏令其饮食酒肉。曹休受诏后不得已进行饮食,但形体却越发憔悴。之后向曹丕告假请求归还故乡谯县葬母,曹丕又遣越骑校尉薛乔奉诏来劝慰其不要过度忧哀,于是让曹休归家治丧。曹休只一宿便完成了葬礼,然后马上又归还岗位。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从西线出击洞浦,另有上军大将军曹真进攻江陵、大将军曹仁从东线出击濡须口。东吴派遣建威将军吕范指挥五路大军,以水军的优势抗击曹休。曹休当时壮志满怀,盼望建立功勋,于是上表说:“臣愿率领精锐之师即刻渡江,大军虎步踏平江南,从敌人那里夺取粮草补给,则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如果臣殒命疆场,请陛下不要挂念。”但臧霸等人不愿孤军犯险,曹丕也没有准许,因此计划搁置。

    不久后,暴风正好吹断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漂到曹休等人的营垒前,曹休趁机下令出战,斩杀吴军数千,取得大捷。曹丕于是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随后,吴将全琮、徐盛率军反击,攻破魏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由于当时三路大军中除曹休取得大捷外,曹仁在濡须口失利,曹真则在江陵未取得实际战果,因此曹丕下令撤军。曹休被拜为扬州牧,屯驻东南边境防止东吴进犯。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即位后,进封长平侯。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如故。

    公元228年(太和二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按照吴王孙权的主意,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曹休于是率领骑兵、步兵共计十万往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去接应周鲂。魏明帝另外派遣贾逵督前将军满宠等四支军队由西阳直攻东关,司马懿领兵进攻江陵。尚书蒋济向魏明帝表示驻守于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而吴军亦可能随时会东进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

    魏明帝诏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谏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但此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遂进至石亭,在那里遭遇到陆逊、朱桓、全琮共约九万人的突然袭击,曹休没有防备,初一交战不利后便慌忙退兵。曹休之前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旁依大江,在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吴军在其后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曹休突围至夹石,但此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曹军士卒前无无退路、后又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此时,贾逵所部的援军经过备道兼程的挺进后及时出现在夹石,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经来到,于是迅速撤离战场。贾逵其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军队,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没。

    其后,曹休上书谢罪,魏明帝遣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曹休惭狠不已,因此痈发与背,不久即薨,谥曰壮侯。子曹肇继嗣。

    公元243年(正始四年)七月,魏帝曹芳下诏祭祀已故大司马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