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嘭”张任一眼视之,面色渐渐黑了下来,凡一方王侯者,以什么为悸,自是后代子嗣,虽说蔡氏只是为了要一个子嗣,却是与军中武将勾结,蔡瑁身为掌军之将,麾下兵马十余万之数,肩负瀛洲之重,如何能够随意调动,这般不知轻重的妇人,倒也是让张任很是气恼。

    “且下去罢,孤自会处置。”

    “诺。”二将对视一眼,却是一拉身后的一名百户,便是快速出得门去,留下张任一人于房中来回踱步,许久,方才推开门,朝着西苑走去。

    。。。。

    回到成都了,最近要忙着将科三科四考完,而且还要忙着写新书,回老家的日子里,都忙着没有时间,要准备申请码字的字数还不够,大纲也还需要修改,也是够忙碌的。回来便是月末了,没有时间码字,天气炎热,还在中暑中。

    三国东吴名将

    (一)六大元老

    1。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出生于彭城,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一个重要的大臣。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

    三国志对张昭的评价是“昭容貌矜严,有威风举邦惮之。”。

    2。程普(生卒年不详),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3。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荆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4。韩当(??…227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5。朱治(155年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代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6。吕范

    (二)五大丞相

    1。孙邵(163年…225年),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未年,他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来,孔融投曹操,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后孙权封他为卢江太守。222年,孙权封为吴王,孙邵为宰相。

    2。顾雍

    3。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大臣和主力军师。自孙权赋予大都督以来,曾是多次率领吴**队抵御北方的魏国及西方的蜀国的核心人物。后任吴国的丞相(244年至245年)。

    陆逊最著名的战役则是防御刘备来袭的“夷陵之战”(222年)。在这场战争中,刘备的军队于密林扎连营三百里,陆逊趁机以火攻大破之,大败刘备于夷陵,使刘备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里,也以致于蜀国后期一蹶不振。

    顾雍死后,陆逊被委任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孙权的太子孙和而被孙权多次谴责。陆逊于245年去世,享年62岁。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气死的。

    4。步骘

    5。濮阳兴

    (三)超级大将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省庐江县东南)人,东汉末年群雄孙策、孙权的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2。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国三国时代人物。孙权手下一谋士,为人宽厚,甚得孙权重用。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3。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东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四)十二名士

    1。张

    2。诸葛谨(174年…241年),字子瑜。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人物。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供职与孙吴政权,也是孙吴太傅权臣诸葛恪的父亲。

    3。虞翻

    4。严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文臣之一。据三国志?吴书?张严程阚薛传中所载“严字曼才,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

    5。阚泽(170年243年),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性谦恭笃慎,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三国演义描写阚泽是第一个识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后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识破后人面不改色,哈哈打笑,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

    6。程秉

    7。薛综

    8。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东汉末年孙权麾下官吏,官至郁林太守、偏将军,为二十四孝中怀桔遗亲的主角。

    三国志评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陆绩之于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张温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备,用致艰患。骆统抗明大义,辞切理至,值权方闭不开。陆瑁笃义规谏,君子有称焉。吾粲、朱据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二十四孝诗曰:“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

    9。骆统

    10。张温

    11。陆瑁

    12。吾粲

    (五)十二战将

    1。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群雄孔融、刘繇将领,后投靠孙策。

    三国志评曰:“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土,非其长也。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士燮作守南越,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

    2。朱然(181年249年),字义封,本名施然,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3。蒋钦

    4。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中国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的武将。

    5。陈武(??…215年),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曾任别部司马,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6。董袭(??…215年),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历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后汉书对于董袭的评价:“慷慨志节、武毅英烈”

    7。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的人物,通晓诸子,少有气力,好游侠。少年时是混帮派的不良少年。后来成为黄祖部下将领。经周瑜、吕蒙推荐后,在孙权帐下为将,立下数功。

    据三国志记载,“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8。凌统(189年…237年,一说为217年),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9。徐盛

    10。潘璋(234年),字文圭,东郡发干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1。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2。朱恒

    (六)中期四大要臣

    贺齐、吕岱、潘浚、陆凯

    (七)孙权的两个女婿

    全琮、朱据

    (八)名门之后

    张休(张昭子)

    顾谭(顾雍孙)

    韩综(韩当子)

    陈武(陈武子)

    太史享(太史慈子)

    周循(周瑜子)

    陆抗(陆逊子)

    诸葛恪(诸葛谨子)

    吕据(吕范子)

    薛莹(薛综子)

    朱异(朱恒子)

第496章 处决恶妇() 
第四百九十五章处决恶妇

    “王爷驾到。。。”

    “奴婢供应王爷。”

    刚行至院门外,便有军士俯身下跪,随即,院中的丫鬟下人俱是上前行礼,张任面色沉重,看着跪了半个院子的下人,踏步继续向前,也不抬手。

    “奴家恭迎王爷。”西苑中,听到下人朗声喊道,屋内的蔡琴自是听到,带着老妪和两个陪嫁的丫鬟便是出得房门,几步行至房门前跪下行礼。

    “哼”张任冷喝一声,便是绕过跪在地上的蔡琴等人,行进堂中。

    “夫君,妾身,不知有何过错,夫君这般冷淡。”蔡琴心中一沉,当即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行进房门,挥手示意丫鬟老妪皆在门外,看着寒着脸的张任,面上哭泣道。

    “吾在襄阳征讨黄巾时,汝便在吾身侧,吾可有对汝有所亏待?”张任看也不看她道。

    “随夫君北上之后,家中蔡琰姐姐等人待奴家亦是如亲姐妹一般,夫君常年征战在外,为国为民,奴家在家中自是不敢为夫君增添烦忧。”

    “既是如此,今日在堂中,为何出言嫌弃汝貂蝉姐姐,日后在众姐妹之间,汝该如何自处,汝可曾想过?”张任微微皱眉道。

    “今日回到房中,奴家自是心知亏欠,却不知何时可向貂蝉姐姐赔罪。”

    “此时便是最好时机。”张任起身,拂袖朝着门外走去。

    “是。”蔡琴起身,低着身子走在其后,刚跨出门槛,张任虎目一扫,便是落到一侧老妪身上。

    “汝这老妪,平日里见汝随吾妻陪嫁入府中,一贯循规蹈矩,却是未曾有何过失,然今日之错,却是无人能容得汝,来人。”

    “主公。”闻得张任一声令下,自院中,立即快步冲进十余名甲士,皆是张任亲卫,一个个彪悍的持着兵刃,朗声喝道。

    “将这老妪带下去,处理之后,给予其家眷一些盘缠,妥善安后。”张任摆摆手道。

    “诺。”毫不迟疑,两名甲士便上前朝着老妪伸手抓去。

    “夫君,却不知吴婶何事得罪夫君,还请夫君看在吴婶跟随奴家二十余载的份上,饶了吴婶罢。”主仆二人闻言,皆是面色苍白无力,蔡琴再次跪地,苦苦哀求道。

    “哼,吾不欲谈及此恶妇所犯何事,也就罢了,汝莫不尚还不识好歹。”张任双眼一瞪,浑身上下气势外放,直吓得主仆二人浑身颤抖着扑倒在地。

    “妇道人家,莫言军政,此番,却是汝之过失,倘若再不识好歹,切莫自误。”张任一甩袖子,便是动身离去,而两名甲士则是咬牙上前一步,沉声道:“夫人,得罪了。”

    “吴婶”蔡琴看着被甲士带着离去的老妪,眼中玉珠不停落下,心中却是后悔万分,张任如此提点,她哪里还不知道张任是何意。自己主仆二人商议之事被察觉,乃是涉及张任心中底线,自是不敢再言求情,更是不敢牵连远在军中的蔡瑁或者洛阳的蔡氏一族。

    “王爷,此番之事,皆是老奴自身作恶,却非小姐过错,还请王爷责罚老奴便是,莫要牵连小姐。”被甲士带着的老妪行至院门外,正见着满脸惆怅的张任,老妪俯身跪地,便是磕头恳求道。

    “哼,汝算是什么东西,也敢妖言惑众,挑拨孤王府后院和谐,拉下去,斩。”张任怒喝道。

    “诺。”十余名甲士面色俱是沉重,踏步远去,将老妪押送至府外行刑。张任动怒,便是内院的这名管事亦是被斩了,不过,比起先前朝中的三位大臣,却是小巫见大巫。

    “咦,汝等何事?”老妪被押送至府门外,正遇见带着张昊归来的曲阿,曲阿皱眉看了一眼这府中的老妪,开口询问道。

    “拜见小王爷,参见曲阿将军,回禀将军主公下令,将此恶妇斩首,安顿其家人。”一名甲士开口答道。

    “这不是吴婶吗?吴婶乃是三姨娘亲信管事,犯了何事,父王竟要斩她?”张昊今年七岁,却也是明得事理,当即疑惑道。

    “主公不曾告之,吾等亦是不敢详谈,还请小王爷、曲阿将军恕罪。”

    “也罢,汝等且下去罢。”曲阿摆摆手,便是牵着张昊朝府中走去。

    “曲阿师叔,为何不拦下,搭救吴婶?”走在前院,张昊细嫩的脸上满是疑惑不解,看了一眼曲阿,开口问道。

    “非是犯了大错,汝父王必不会如此严惩,不会给汝三姨娘和德将军薄面。”曲阿皱眉道。

    “哎”吴婶乃是府中旧识,张昊自是从小识得,如今被张任下令斩首,心中自是有些不快,两人步伐很快,便是入了后院,书房内,张任面色阴沉着正坐上首,曲阿踏步入内,便是牵着张昊上前。

    “昊儿,为何来?”张任眼见二人到来,面上多了几分喜悦,朝着张昊一招手,后者立即欣喜着投入张任怀中。

    “吾与曲阿师叔已是将三弟接回府中。”

    “吾莫不是命汝曲阿师叔前去,汝为何要冒险前去呢?”张任微微皱眉道。

    “非是昊儿以身犯险,乃是王大人非是那等迂腐愚昧之辈,父王,此番司徒大人还赠予孩儿一柄玉如意,此番,依孩儿之见,王大人向来是无异心的。”

    “也罢,若是王允老匹夫尚能安稳修养天年,孤亦是不会再为难与他,若是再敢兴风作浪,休怪孤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