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昭外表持重,有使人震惊的气势。孙权常常说:“我和张公谈话,不敢随便‘乱’说。”举国都很敬畏他。

    嘉禾五年(公元236年)三月(建康实录作七月),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他遗令丧事从简,入棺材都没有更换衣服。孙权身着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文侯,以太牢礼仪祭祀(建康实录作文成侯)。张昭长子张承已因功封都乡侯,由次子张休世袭娄侯爵位。

    鲁肃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当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刘子扬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他,信中说:“当今天下豪杰蜂起,凭你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宜于当今社会形势。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亲,不可滞留东城。现今郑宝这个人,在巢湖拥有一万多兵众,占据富饶的地区,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看他的趋势,还会广聚更多的人众,机不可失,你应该速去那儿。”

    鲁肃同意了刘子扬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子扬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他说了。时孙策已经去世,孙权仍住在吴郡。周瑜劝鲁肃留下来,他说:“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当今时势,不仅君主可以选臣下,臣下也可以选择君主’。如今孙权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况且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现在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我正领悟到这个道理,你不必把刘子扬的话当作一回事。”

    鲁肃从其言。周瑜马上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并且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孙权又说:“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命甘宁西攻江夏,斩太守黄祖,进而准备夺取荆州。

    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荆州,养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

    同年八月,刘表病死。鲁肃向孙权进言:“荆楚之地与我们江东邻接,顺水而往可达北方,外连江、汉,内隔山陵,有如金城坚固,沃野万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这块地盘,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业的基础。如今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素来不和,军中的将领也由此分为两派。加之刘备是天下枭雄,与曹‘操’存在矛盾,寄身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们协力同心,上下合力,我们则应该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我们就应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我请求奉命前往荆州向刘表的儿子们吊唁,并慰劳他们军队中的将领,以及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乐于从命。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好,则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如不速去荆州,恐怕让曹‘操’赶做在前面了。”说完,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了解情况。孙权批准了他的请求。

    鲁肃刚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进兵。鲁肃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境内),鲁肃与刘备相遇。鲁肃说明了孙权派自己来的使命,然后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接着,详细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决定并力抗曹。这时诸葛亮正跟随着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我是你哥哥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交’情。刘备率部进驻夏口(今湖北汉口),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商议,将领们都劝孙权降曹。唯鲁肃不发一言。

    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跟到屋檐之下。孙权知他要单独表述意见,就拉着他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观察众人议论,都是想让您失误,不足以与他们共谋大事。当今我鲁肃可以迎接曹‘操’,对于将军来说却不能。为什么这么讲?如今我迎降曹‘操’,曹‘操’理当送我回到故乡,品评我的声名地位,总还能做个小官,乘牛车,有随从,‘交’游士大夫,慢慢升迁上去,也少不了做个州郡长官。而将军您迎降曹‘操’,将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计,再莫听取众人的议论。”孙权听完,叹息道:“这些人的主张,深深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长远大计,正与我的想法一致,这是上天将你赐给我啊!”

    此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周瑜归来,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

    大战结束,鲁肃先行归来。孙权聚集众将,大张旗鼓地迎接他。鲁肃进殿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示敬,并对他说:“子敬,我扶鞍下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劳吧?”鲁肃趋前几步,摇头说:“未能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鲁肃就座后,才徐徐举鞭说:“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总括九州,完成帝王大业,再用软轮小轿车召见我,这才算显扬我。”孙权听后,抚掌大笑。此后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鲁肃说:“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信中说:“当今天下,正值‘混’‘乱’多事,这正是我日夜忧心的事,愿陛下预先考虑尚未发生的事,然后才想到安逸享受。现在既然与曹‘操’作对,刘备近在公安,边境附近的百姓尚未归附,应当用良将前往驻守镇抚。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我死之日,也就没有牵挂的事了。”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

    在此之前,益州牧刘璋法度纲纪颓败废弛,周瑜、甘宁等人曾劝孙权借机攻取蜀地。孙权就此事征询刘备的意见,刘备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对孙权说:“我与刘璋托名为皇族后裔,希望借助先人英灵,以匡救汉室。如今刘璋得罪了大家,我独自心内惊惧不安,不敢听说攻取蜀地的话语,希望您对他实行宽恕。如果这个请求没有得到答复,我当披散头发归隐山林。”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然而,后来刘备却向西进军,图谋吞并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明白刘备的意图后,勃然大怒,骂道:““狡猾的东西竟敢耍‘弄’诈术!”对刘备深为不满。

    这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摩擦。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

    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

    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我们江东真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方而来,无有立足之地。现在已经得到益州,既然没有奉还荆州意思,那么就只求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还不从命。”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说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对那人说道:“这些自然是国家大事,他知道什么!”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

    单刀会没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时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孙权讲和。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休兵罢战。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鲁肃遗腹子鲁淑长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假节、夏口督,他治军严整,有才干,于274年病逝,由其子鲁睦承袭爵位并统领兵马。

    张年轻时游学京都,曾曾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茂才,当时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司空荀爽辟他为掾,他都拒绝应召,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时,张便投靠了孙策。孙策上表任他为正议校尉,后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孙策派遣张奉献奏章到许昌,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

    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江东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对他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江东。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当即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为会稽东部都尉。'8'?陈琳著有武库赋,张读后写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却说与张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9'?

    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任命张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张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战争即是凶险。现在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虽说斩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军,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胸’怀成为王霸的大计。”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

    回师后,第二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张又劝谏说:“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虽有皇灵辅佑在上,文德传扬于下,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