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论天涯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论天涯行-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冰尘冷冷地道:“现在有资格说话了吧?”

    李廷寿道:“有什么好说的,两国交兵强者胜,我西夏大军已攻克‘聚阳关’大败你宋军,活捉了温在野,不日就要发兵东进,将所剩残兵败将尽数歼灭,直取中原,横扫汉地。你二人若是聪明尽早降了过来,不但能保得性命还可求得大好前途。若是执迷不悟,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情玉道:“大帅真的认为我们今日会死吗?我二人冒死捉了贵公子,不逼迫不审问以礼相待,之后无条件的送他回来,此时我二人又只身来到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的元帅府,大帅认为我们疯了吗?”

    李廷寿及其部将一听都狐疑起来,据探子所收集的消息及别天讲述在中土的见闻,都证明情玉乃是一个足智多谋之人,但无条件释放李廷霆,不提救帅之事,此时又干冒奇险来到此地,全然违背常理,不符合一个聪明人的做法。莫非他们另有什么重大的阴谋,而此次更是有备而来?李延寿越想越感到二人可怕,恨不得马上将二人杀掉,但又怕这乃是对方的诡计,后果难以预测,心中虽闷得慌却不敢轻举妄动。

    李廷寿问道:“你们此来到底所为何事?”

    情玉道:“来见一下温伯伯向他告别,同时也奉劝元帅尽早退出康城,撤离‘聚阳关’带兵回西夏。”

    李廷寿哈哈大笑,说道:“原来汝之用心不过尔尔,只是太可笑了,要救温在野绝无可能,说什么带兵回西夏更是痴人说梦。我西夏雄兵二十万,先破‘襄阳关’后取康城,半月前又将你军打得落荒而逃,不日就要直取中原。只你一句话就让我退走,岂非可笑?”

    情玉道:“元帅真认为可以率军入我中华大地?错,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惨败而归。百多年,你西夏犯境不可计数,但哪一次不是大败而回?元帅可认为更胜于前辈先祖?”

    李廷寿大怒道:“以前我军退回,那只是你朱主求和之故。我西夏君主不愿损其颜面而为之。但你们大宋为此而送来的黄金白银、牛羊马匹、绫罗绸缎何可计数,如此一来却又是谁取胜了?”

    情玉冷笑道:“肤浅,就凭你这般见识,若是再能向前踏进半步,也算是我大宋当真无人了?”

    李廷寿道:“你以为大宋有什么人才?哼!全是草包,我现在就踏给你看。”一脚跨出还未落地,冰尘眉尖一皱呛的出剑。李廷霆为他杀气所迫,顿时如受电击,急忙收脚反向后退了一步,忽然想到自己乃一军统帅,身边有这么多人保护却被吓成这样太也丢人,一时面红过耳。

    情玉道:“我说的不是这里而是沙场,元帅不要为此而难堪。”

    这句话如火上浇油,更让李延寿受不了,一时气得浑身发抖,又想喝令众将一拥而上,将二人碎尸万段。

    情玉并不理会李延寿的表情,接着说道:“大帅可曾想过,我大宋土地广博,人民甚众,四海繁华,却为何宁肯送上黄金白银求和,也不愿与你们西夏交兵?难道真因为你西夏大军凶猛强悍之故?”

    李延寿道:“那是自然,你们宋人身形瘦小,体质薄弱,有气无力形同病夫,见了我西夏大军已吓得发抖,哪里还有不求和之理?”

    情玉道:“大帅可别忘了上次的交战,我先锋营只一百余人,一瞬间败你三大战将,于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横穿而过,你西夏大军何能阻得住我们?”

    李延寿脸色为之一变,随之笑道:“那只是例外,所能战者不过百多江湖中人,终是难挡大败之局,我军斗勇斗智皆胜宋军。”

    情玉道:“大帅所见者只百多人,我中土武林人才济济,何下千万,武功胜于我等者数不胜数,这一点‘苍龙’想必最为清楚。”

    别天道:“你所言不假,中土武林的确卧虎藏龙,但皆是自私自利之人,弃国家利益于不顾,好勇斗狠相互残杀,仇怨缠身只争虚名,可说对国家之安危有百害而无一利。据我所知,此时悬月教正在蠢蠢欲动,欲将你风云一体尽数歼灭。你自身已是难保却在这里大谈国家利益、民族安危,岂非可笑?”

    别天所说皆是事实,但在此地又如何能被压下气势,于是情玉轻笑一声说道:“苍龙所言不假,只可惜你还不了解我们汉人,所见者只表面现象而已。国内安定时,武林中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你争我夺那是很正常的事,你们西夏国内不也是如此?但国家如不可保,民族将为之亡,各人皆要成为阶下之囚时,哪还有各人利益可言。国家之仇、民族之恨高于一切,那时众武林人士必然同仇敌忾共抗外辱,这样的力量又有谁能挡得住?”

    李延寿哈哈大笑道:“无稽之谈,你中土武林人士若真这般厉害,为何现在不来攻打我西夏大军?”

    情玉道:“大帅之言差矣!我中土武林人士已经来了,闯入大军的一百余人只是小数,作为先锋而来,以后还会有更多人相继赶来助战。”

    李延寿听说不久会有更多武林人士前来,心中更多了几分惊惧。若所来之人皆如情玉和冰尘,那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一时愣在当地。他非武林中人,又不了解中土武林,怎知如情玉和冰尘这般武功已达顶尖之级,能胜于二人者为数实在不多。

    情玉见自己所言已镇住了李延寿,于是接着说道:“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祥和之地,人民向来不好战,像打仗这般死伤甚众劳民伤财的事自来不愿去做。我大宋皇帝更是宽厚仁爱,深懂人民之心,因此遇有战事总是退让三分以求和平解决。这不是因为怕,而只是感到不值得。试想一下,一场仗往往动用大军二三十万,所耗金银不少于千万两,粮草之需更巨,而国内劳动力不足,百业不兴,妇忧母哀,万民悲痛,无心劳动,所导致的损失更数倍于作战之资。为一胜仗损耗如此实为不智,因此我大宋皇帝与你西夏讲和,金银牛马而慰之,保得万民安乐,实则已是大胜而特胜。”

    李延寿乃一介武夫,何曾想过这许多大道理,原先总以为汉人求和乃是怕了西夏,此时听情玉一番言论,茅塞顿开,暗道:“宋人原来如此狡猾,看来这场仗即便不胜,也要狠狠地刮他一笔,以壮国力。”于是说道:“你今日来可是代表宋人皇帝讲和的?”

    情玉道:“不是,人的忍耐是有限的,你西夏接连犯境,我宋帝已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人民也为之气愤不已,因此决定要打胜这场仗,无论损失有多大,都要为我中华之人挣回一口气。我不愿见两军士兵相互厮杀、尸横遍野的惨象,特劝大帅退兵。”

    李延寿道:“我西夏皇帝也早说过,一定要打胜这场仗,即便战到只剩一兵一卒也绝不允许后退半步。”

    情玉道:“这么说是没得谈了?”

    李延寿道:“没得谈!”

    情玉道:“大帅真认为能打胜这场仗?”

    李延寿道:“必胜。”

    情玉笑道:“很好,开战之前我们不妨先作一番比试,看看谁的胜算更大。”

    李延寿道:“如何比试?”

    情玉道:“既要打仗,自然比试的是作战时的战略武功。”

    李延寿尚在犹豫,一人自身后靠上前低声道:“大帅,答应他,正好借此机会探一下宋军的实力。”此人正是李奇。他先前站在李延寿身后一语不发,是要看情玉到底是何厉害角色,此时见情玉提出比试作战,正好可作打探对方虚实之用,于是急忙站出。

    李延寿道:“好,不过比试的内容得由我方提出。”对李奇道:“阿奇,这件事交由你办,本帅信得过你。”

    李奇道:“谢大帅。”对情玉道:“你可愿意?”

    情玉道:“愿意,不过我有个提议,我们以此为赌局下注如何?我愿以我的性命作赌注,赌我方胜。”

    冰尘道:“还有我的性命。”

    李奇颇感为难,此场比试胜负难分,若用自己性命作注实为不智,但不答应却显得自己一方怕了,绝不能示弱。脑中急转,暗道:“他的目的绝非要我性命,定是要救温在野,我何不把为难之事推于他人。”一笑说道:“你们二人的命是有些分量,抵得上我方百名死士,可以作注,你们要我方以什么作注大可提出来。”

    情玉道:“我早说过,我二人今日来只为两件事,一是劝大帅退兵,二是见温大帅,与他告别。既然第一件事不成,便以第二件事为赌注了。”

    李延寿道:“告别是什么意思?”

    情玉道:“军中此时已经换帅,温大帅的一切军权皆由副元帅董浩天董大帅接管,所以他现在已不是元帅,只是一名普通的宋兵,你们西夏留他已是无用,不日一战,败走之时定然取他性命。我父亲与他交好,因此我以古人之子的身份来见他最后一面,向他告别,以代父亲尽故人之仪。”

    李延寿惊道:“什么,你军换帅了?”

    情玉道:“一军无帅如何作战,温伯伯失手被擒,帅位岂能空缺?自要换帅,董浩天董大帅智勇过人,早被温伯伯器重,换他作帅情理之中,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李延寿气得脸色发青,自己辛苦捉来温在野,用于胁迫宋军,此时宋军突然换帅,自己岂非白费苦心。李奇却比他想得深远,虽不能确定宋军是否换帅,但知道情玉此来必定是为了救温在野,只要控制住温在野,不怕他情玉乱来,于是说道:“你只想见温在野一面吗?我可以以此为赌注,这场赌局一了,他也该寿终正寝了。”

    情玉淡淡的道:“那正好,我可以为他收尸,将士们若见了他的尸身,群情激奋,这一仗便胜了。”

    李延寿道:“你真是没有人性,我不会让你带走他的尸体。”

    情玉道:“赌什么内答你说吧。”

    李奇道:“射箭,兵法,武功,三局两胜。”

    情玉道:“好,一言为定。”

    李奇道:“我们也不必去校场,后花园中地方宽大,比试足够。”让一部将当先带路,自己落在后面,对李延寿道:“大帅,此二人绝不能留,我们要派重兵伏在花园四周,比试一毕,无论胜败,立时下令将二人铲除。”

    李延寿道:“正合我意。”立时传下令去。

    走在前面的情玉和冰尘也知处境险恶,必须定好脱身之策。情玉低声道:“比试一完,他们必下杀手。我来比试引开对方注意力,你伺机而动,设法将李延寿拿下。李奇为人狡猾,你千万要注意他。”

    冰尘道:“少主放心,我定然全力一搏。”这关系到二人的生死存亡,当此关头,不战则死,自然是不留余地,一拼到底了。

第五十五章 箭棋武 以为遮蔽图大谋() 
三箭定输赢

    到了后花园,李奇命人画一直线,然后在百米之外立两座箭靶,第一场比试射箭。西夏大军能胜宋军,不光是因为士兵骁勇善战,更在于硬弓长箭,百步之外可伤宋军,但宋军力弱却伤他们不到,每到战时强弓开道,宋军为此而死的人难以计数。因此,李奇第一局便提出比试射箭,意图压下二人的锐气。

    李延霆也是好箭之人,听说第一场比箭,兴奋不已,别了妹妹和母亲急急赶往后花园,要和情玉一比高下。蒙歌原本很怕打杀,但听说只是比箭不会流血,一时也兴奋起来,很想见识一下情玉的身手,偷偷地遛出房,到了后花园,躲在人群之中。

    与情玉比试的乃是被西夏军中称为“第一硬弓王百步无虚发”的神箭手布托。此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剑眉鹰眼,勾鼻阔嘴,威猛异常。更值一提的是,此人四肢极为发达,一条手臂肌肉块累累凸起,比之情玉的一条大腿还要粗出少许。情玉在汉人中已是身体修长之人,但与他站在一起却显得瘦小可怜,不到其身体的一半。

    布托看着情玉如同大人看着小孩,眼中尽现鄙夷之色,昂首说道:“弓乃百兵之首,强者用之,百步外伤人方可称硬弓强箭。大宋之人软绵无力,所用之弓如我西夏少儿之玩物,不及五十步已然落地。看你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能否拿起一张大弓亦成问题,更别说张弓搭箭了,如何跟我比试?”谈话间走到弓架前拿起一小弓,随手一拉圆如满月,又一用力已成椭圆,再向外拉撤,嘣的一声弓弦就此扯断,笑道:“这就是你们汉人所用之弓,不值一拉。”又拿起一张稍大的弓,一拉之下又成满月,再拉又断,说道:“这是劣等士兵所用之弓,难成大器。”丢在地上,拿起更大一点的弓用力扯圆,一放弦嗖嗖作响,说道:“这只能算作普通士兵所用之弓,可越百步。”放在架上拿起第二号的大弓,屈指一弹,只嘣的闷响一声,伸手慢慢拉圆,一放手嗖的一声,只见丈外一棵树上的树叶如被剑削,纷纷下落,轻轻一笑,说道:“这才是我国神箭手所用之硬弓,不用上箭,单是弦上所发之锐气足可以伤人于丈外,这怕是你宋人闻所未闻之事吧?”

    最后,布托拿起弓架最顶端的一张大弓放下地来,便和情玉一般高矮,弓身乃由精钢打造,粗如儿臂,弓弦通体乌黑似能引光,细看之下,竟是用极为罕见的乌金丝制成。这乌金丝柔韧无比,据说头发丝般粗细的一根可吊起百多斤的重物,而这弓弦粗如小指,所需之力怕绝不下于万斤。布托伸手一弹全然无声,说道:“这乌金巨弓,唯我专用,若无千斤之力,绝难使其张开半分,全西夏也只我一人拉得开。”说罢吸一口气,伸手握弧缓缓拉扯,一时间脸上充血,赤红如同残阳,额头血管尽现,臂上肌肉层层凸起坚硬如石,青筋根根暴起,汗水滚滚而下,拉到最后手上已全无血色。但这弓实在太强绝难拉满,成小半圆时大喝一声,猛一用力就此放手。只听得一声尖啸自弦而生,远远传了开去,良久不绝,忽然轰的一声响,六丈之外一颗径尺粗的矮树拦腰斩断倒下地来,断口之处平滑如同刀砍。这弦上产生的无形锐气,竟然在射出的一瞬间将此树削断。

    在场之人登时惊得呆了,清醒过来时叫好之声如若雷鸣响成一片。情玉和冰尘也暗暗震惊,此种神力,此种锐气,绝非常人俗弓所能比拟,这布托不愧为“西夏第一硬弓王”。

    布托将弓放回架上,得意地笑道:“怎样?你们汉人可有此等厉害的武器,那锐气若落在你身上又当如何?”说罢哈哈大笑。

    蒙歌站出来不服气的说道:“你只是天生神力,比一般人会射箭罢了,若论其他本事你怕还不如一个小兵呢,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布托虽自持神力惊人傲慢无礼,但蒙歌乃是李延寿的爱女,他却无可奈何,转头不语。

    李延霆气道:“妹妹,你怎么能这么说?他可是我们西夏第一神箭手。”

    蒙歌小嘴一撇道:“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论起这一招来他就不如你我。”双臂伸开忽然一转,无数落叶枯草随风卷起,将她圈在当心,在场中转了一圈,已成了一条灰绿色的巨龙,随后停在一处,卷起的树叶、小草缓缓下落,形成一堵小围墙。蒙歌跳出圈外得意地道:“这个你会吗?”布托无言以对低下头去。

    别天为有这样一个聪颖的爱徒感到自豪,微笑点头。李延寿也很是高兴,说道:“好蒙儿,武功又有长进了,别打扰大人做事,来爹爹身边。”蒙歌蹦蹦跳跳走上前去。

    李奇站出来说道:“神箭手就是神箭手,一生便是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