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刺明- 第8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

    “你说什么?”

    郑芝龙一下没有把持住,几乎摔倒。

    郑大福居然战死了?怎么可能?他怎么可能战死?

    然而,下属反馈回来的情报,让郑芝龙不得不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当激烈的战斗,进行到第六天的时候,郑大福开始着急了。六天的时间过去了,他还没有将郑成功解救出来,这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没办法,郑大福只好亲自上阵了。

    郑大福率领自己的旗舰,向虎贲军海军,发起了正面的攻击,试图杀开一条血路,将郑成功接应走。可是,战斗刚刚进行了一会儿,一艘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苍山船,就找准机会,向郑大福的旗舰,抛射了连串的葡萄弹。

    很不幸的,正在甲板上指挥的郑大福,被葡萄弹打中,当场就身亡了。跟着郑大福一起不幸遇难的,还有舰队的其他几个高官。舰队一下子失去了指挥,大家顿时一窝蜂的转身向后跑。结果,整个舰队,就这样溃散了。由于溃散的速度很快,他们连郑大福的遗体,都没有带回来。郑大福的旗舰,也被虎贲军海军俘虏了。

    “废物!”

    “都是废物!”

    “你们这些废物!”

    郑芝龙怒不可遏,一脚就将报信的下属,踢翻在地上。

    郑成功没有解救出来,还搭上了一个郑大福。人世间,真是没有比这更加痛苦的事情了。郑大福死了,想必郑成功也完蛋了。儿子没救出,反而葬送了郑家舰队这么多的战舰。这一刻,郑芝龙简直想要拔剑自杀了。

    忽然间,有哨船到来,有探子上来。这个探子,正是之前郑芝龙派上岸打探消息的。他小心翼翼的来到脸色铁青的郑芝龙面前,声音颤抖着说道:“老爷,我们打听到……大公子……”

    郑芝龙急忙问道:“大公子怎么了?”

    那个探子颤抖着说道:“大公子恐怕是不行了……南京城……已经被虎贲军占领了……黑人火枪队也没有了……”

    “你!”

    “你撒谎!”

    郑芝龙顿时脸红脖子粗的,双手紧紧的握着拳头,眼睛睁得好像铜铃那么大,仿佛随时要吃人似的。沉重的呼吸声,让他身边的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的,连大气都不敢喘。

    幸好,那个探子,也是早有准备。要不然,早就挨了郑芝龙的一脚佛山无影腿了。纵然如此,那个探子,在报告完毕以后,也飞一般的退走了。他感觉,自己要是继续逗留片刻,郑芝龙都会将他一刀杀死。郑芝龙的怒火,简直要爆炸了。

    事实上,郑芝龙的反应如此的激烈,如此的失态,不是因为郑成功有可能死了,也不是郑大福战死了。而是,为了一个有可能死了的郑成功,他搭上了郑家舰队的相当部分的战舰,以致郑家舰队的实力,被削弱了一半以上。

    这才是最最要命的。在实力严重受损的情况下,郑家军未来的日子,可是一片的暗淡了。荷兰人,虎贲军,都会像饿狼一样,不断的向郑家军扑过来的。到时候,他郑芝龙,又应该何去何从?

    远的暂且不说,单单是眼前的情况,就非常的不妙。显然,在虎贲军海军占据上风的情况下,郑家舰队想要撤退的话,必须抛弃那些受损的船只。可是,抛弃了这些船只,郑家舰队的实力,就要更加的糟糕了。

    但是,不走也不行口阿!要是不迅速撤退的话,虎贲军的三个舰队,蜂拥而上,他想走都走不了了。继续呆下去,包括他郑芝龙在内,都有可能成为鲨鱼群的美餐。

    “张准,我们走着瞧!”

    郑芝龙腮帮鼓鼓的,恶狠狠的说道。

    “撤!”

    郑芝龙悻悻的说道。

    “追!”

    张海滨毫不犹豫的喝道。

    痛打落水狗,这样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八千字大章!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973章 北直隶,长城,古北口

    (0973)【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北直隶,长城,古北口。

    张准骑着战马,站在古北口的豁口处,静静的向北凝视。

    十一月份的天气,在塞上,已经相当的寒冷了。豁口四周的植物,都已经全部凋零了。那些干枯的败草,在北风的吹送下,不断的飘荡起来,向着豁口的后面落下去。风大的时候,枯草连着灰尘,纷纷洒洒的,就好像是一片小小的沙尘暴。

    北风一阵一阵的吹过,将张准的披风,都吹得高高的飘荡起来。在他的后面,虎贲军战士的军装,都被吹得紧紧的贴在了身上。虎贲军的士兵忍耐能力还算比较强,面对寒冷,没有大的反应,缄默等几个文官,就有点承受不住了。

    张准专门到古北口来看一下,是有特殊原因的。作为未来新帝国的缔造者,对全国的地形地貌,当然要有基本的了解。在前世,张准并没有到过古北口这里,对这里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一片的空白。偏偏这里距离京师又很近,他不能不亲自来察看一番。

    有史以来,古北口的战略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数千年的历史上,塞外的游牧民族,经常都是从这里入塞的。后世的东北野战军,有部分大军,也是也从这里入塞的。可见,古北口,已经是往来塞外和中原的重要的战略要道。

    从这里出塞,就是蒙古哈喇慎部落的领地。向东北方继续走,就是后世闻名的承德避暑山庄的所在地。但是,在四百年前,美丽的承德地区,还处在蒙古人的控制下。而蒙古人也根本不将其当做是旅游区,只将其当做是一个日常的牧场而已。每天,都有大群的马牛羊,在这里出现。

    其实,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承德这个名词。在一般的民众嘴里,这里就是哈喇河套。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总是和战争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鞑子的两次入寇,都是从这里进入的。在入寇之前,鞑子都在哈喇河套休息,养精蓄锐,然后等待最佳的时机,一举杀入。

    可以说,古北口,还有东面的喜峰口,是威胁京师安全的最严重的两个关隘。为了京师的安全起见,虎贲军是需要在这里安排防守部队的。张准的初步计划,是每个关隘,部署三百人左右。

    嗯,就是三百人。在张准看来,三百人足够了。他们的目的,只是监视蒙古大草原的动静,而不是和蒙古人战斗。张准相信,在这个时候,就算给蒙古人一个鲸鱼的胆子,他们都不敢入寇。

    事实上,对于长城这样的防御性建筑,来自后世的张准,一直都是持否定态度的。长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只能是防止一些小型的袭扰性的攻击。想要防备大量的游牧民族的入侵,还是要从提升整体国力,保持对塞外的控制权着手。如果等到游牧民族向长城发起大举进攻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以张准的个性,是绝对不会修筑长城的,他只会向汉朝那样,派遣大军,屡屡的扫荡匈奴,不断的削弱游牧民族的力量。事实上,只要中原政权的力量强大,什么样的游牧民族,都不在话下。

    相反的,要是中原地区的政权,本身就是黑暗**透顶的,不需要游牧民族发起进攻,自己国内就首先闹起来了。好像汉末,好像明末,都是自己国内首先闹起来,然后才有游牧民族大举南下的。只要自己国内不闹,游牧民族基本上没有南下的机会,除非游牧民族已经强大到昔日成吉思汗那样的变态地步。

    “大人,有蒙古人来了。”

    忽然间,独孤猎急匆匆的赶来报告。

    “嗯。”

    张准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片刻之后,几个蒙古人,步行来到张准的面前。显然,对于张准的到来,蒙古人是有点紧张的。他们在张准的面前,甚至不敢骑马。到来以后,也是诚惶诚恐的,连话都不敢多说。

    这些边境地区的蒙古人,对中原地区的局势变化,了解的是最清楚的。虎贲军目前是什么状况,他们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在这个时候,不要说他们,就算是他们的大汗,哈喇慎的首领,哈丹巴特尔,都不敢对张准说半个不字。

    张准看看自己身后的骑兵部队,内心会意的一笑。看来,蒙古人是误会了,以为自己是要来找他们的麻烦。说实在的,张准喜欢蒙古人有这样的反应。在虎贲军的面前,他们就应该紧张。甚至,他们应该颤栗才是。每个中原新的王朝建立,都是游牧民族颤栗的时候。以虎贲军的实力,蒙古人不颤栗就怪了。

    “你们的过冬物资储备的怎么样了?”

    张准语调挺温和的问道。

    他不是真的关心那些蒙古人的情况,只是出于礼貌性的问候。那几个蒙古人,显然是不太见过世面的,完全没有明白张准的意思。听到张准这么说话,还以为张准是真的在关心他们,一时间,惊恐进去,纷纷的诉起苦来。

    蒙古人过冬的物资,当然不会很好。在南略的时候,他们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还折损了大量的人员和战马。在回去大草原以后,只能是吃老本。同时,他们还尽可能的通过所有的渠道,囤积物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得到的物资,的确是太有限了。

    后来,虎贲军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大,北直隶的边塞地区,基本上都被虎贲军控制了,蒙古人得到的物资,就更加的少了。他们想要得到物资,必须有虎贲军的批准。当时的虎贲军,一心一意的想要消灭鞑子,自然不可能对蒙古人有太多的援助。

    不过,和以前相比,蒙古人从虎贲军这里得到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茶叶和盐巴上,张准基本上是敞开供应的,价格也算是比较公道。只要你蒙古人舍得出钱,虎贲军有的是茶叶和盐巴,就算你一下子要几万斤都没有问题。

    直到完全的掌握了边塞地区的贸易权以后,张准才发现,天底下,再也没有比茶叶和盐巴,利润更高的生意了。难怪以前朝廷主持边塞贸易的官员,都个个肥头大耳,富得流油的。铁器和丝绸、瓷器、药材之类的,都完全比不上。海上贸易的利润,同样比不上。

    可惜,就是游牧民族的人口稍微少了一点,无法消化太多的茶叶和盐巴。张准忍不住幻想,如果全世界的游牧民族,都需要虎贲军的茶叶和盐巴,那就发达了。不知道西域那边的情况如何?美洲的印第安人,不知道喝不喝茶呢?

    张准是不担心蒙古人捣鬼的。现在的他,已经完全不将蒙古人放在眼里了。只要虎贲军自身强大,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事实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可能到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游牧民族的地位,会进一步的下降。

    “缄默。”

    张准回头叫道。

    作为见面礼,张准送给那些蒙古人,每人三十斤的盐巴,三十斤的茶叶。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可是好东西口阿!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可以换取足够的物资,安然过冬了。

    ……从古北口下来,张准再次路过昌平。

    昌平,是明代列祖列宗的所在地,除了朱元璋的陵寝不在这里之外,其他皇帝的陵墓,都在这里。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明十三陵……嗯,崇祯皇帝的陵墓不在这里,相信也没有机会埋葬在这里了。

    根据下面反馈上来的报告,崇祯在撤离京师的时候,只是移走了列祖列宗的灵位,对于墓地,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动。传说中,那些皇帝的墓地,都是被封锁起来,一旦被封闭,外人就再也进不去。当然,这是对一般的人而言。

    “缄默。”

    张准忽然叫道。

    “大人有什么吩咐?”

    缄默急忙过来,小心谨慎的说道。

    “注意保护这些陵寝,不要让盗墓贼都挖空了。”

    张准缓缓的说道。

    “明白。”

    缄默语调低沉的说道。

    看得出,缄默对这项任务,也是感觉有点难度的。现在的顺天府,可谓是一片白纸,百废待兴,他需要做的事情,的确是太多了。好像看管昌平陵寝的任务,只怕是难以完成的。不过,张准既然提到了,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想办法完成。

    其实,张准也知道,自己的要求,下面的人,未必有能力做到。这里面埋葬的,可都是皇帝口阿。陪葬的东西,随便拿一件出来,就是举世罕见的宝物。在巨大的利润刺激下,盗墓贼不疯狂才怪。后世的明十三陵,都不知道被盗墓贼光顾多少次了。

    为了保护皇帝的陵寝,不受盗墓贼的侵犯,朝廷有专门的一卫军队,叫做孝陵卫,就是专门看守这些陵寝的。后世关于孝陵卫的传说,非常多,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但是现在,这个孝陵卫,却是彻底的消失了。

    张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看守陵寝的孝陵卫,后来有很多人,都成了专业的盗墓贼。他们盗取的,正是他们以前看管的皇帝陵寝。有关他们的故事,足可以写成几十本的小说。

    ……从昌平一路西行,张准很快就到达了宣府。

    宣府是京师西北防卫的支撑点,九边重镇里面,就有一个宣府镇。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的确十分的重要,在后世的张家口,也是有一个集团军驻扎的。不过,现在的张家口,还是一个不大的军事堡垒。在正常的情况下,只有三百多个军户驻扎。

    宣府的主要统治机构,原来是万全都司。宣府周围生活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军户。后来,又增加了宣府总督、宣府巡抚之乐的头衔,由高级的文官担任。在文官的品级上,宣镇和辽东,几乎是平起平坐的,只是没有辽东那么吸引人的眼球而已。

    在进入京师的时候,张准就已经下令,撤销万全都司,撤销保安州,撤销延庆州,撤销宣府军镇,将其辖区,都全部纳入顺天府的管辖。这样做的目的,只要是为了方便治理风沙,更加有效的统筹人力物力财力。

    在虎贲军到来之前,宣府地区的军户,有相当数量,都跟着崇祯皇帝向关中迁徙了。但是,留下来的人也是不少的。跟着崇祯皇帝逃跑的,自然是军镇的高层。留下来的,则是军镇的底层。

    明朝的军队,大体分为京军(即京营)、边军(即九边的军队)、垛集军(即一般卫所的军队)。总的来说,边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生活也是最残酷的,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由于环境残酷,他们的忍耐力和生命力,也是最强的。只要有一丝丝的可能,他们都会顽强的生存下去。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宣府周边地区,总共有大约三万的军户残留下来。这三万军户,加上各自的家眷,大约有十万人左右。和内地的军户不同,边军经常受到敌人的袭扰,要经常和敌人作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战死,又或者是残废。加上明朝变态的户籍制度捆绑,一般的女人,也不愿意嫁到边境地区。

    宣府军镇的军户数量,从建立的时候开始,就没有多少。加上有人不断的逃亡,数量总是减少的。每年,朝廷都要将大量的囚犯,充军到宣府等地,以补充逃亡的人数。要是在内地,三万军户,加上各自的家眷,肯定超过二十万人了。

    由于鞑子连续入寇的影响,宣府各地的生存条件,都非常的恶劣。主要的表现,就是水资源稀缺,水利设施严重受损,土地干旱情况严重,大部分的田地,都无法耕种。大部分人都人心惶惶的,没有心思耕种,生怕又有别的敌人杀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