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策- 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段时间,也是大律军摄于战灵军机动力,三路大军实施战术运动,互相靠拢的暂时休战期。

    战术反击战,是王策亲自下令的。此战的最大意义,标志着王策正式全面接管北策军,标志战略对峙战降临。

    大律和北策之战,转入下一个阶段。

    王策的接管,亲自策动的战术反击,迫使大律在下一阶段战争来临的时候,必须在“分散兵力和集中兵力”的两个战略方针上做出一个选择。

    三月三,燕自愁亲率五十万混编北路军,从下林城寨方向浩浩荡荡的前来,并抵达北策府,麾下将星如云,管缙云,孟东宗,纪藏等等。

    三月五,北策军和大律军展开激烈大战。当日,大律第一批增援大军来临,是半年前从南方抽调,囤积在北方备战的三百万仆从军中的一百万十个军团,抵达前线。

    三月七,颜鼎亲率另外五十万混编南路军,从临海的通道抵达北策府,麾下有裴语琳,卞应晟,段宣等高级将领。

    三月十二,大律第二批增援大军抵达,是一百万从北方六府调来的本土八个军团。

    战争号角持续奏响,战争的乌云挥之不去的笼罩在整个北洲,乃至九洲。

    至此,大律的前线兵力,已经多达四十个军团,兵力高达五百五十万。

    北策军的前线兵力,多达二十五个军团,兵力高达三百万。

    一次规模无限接近千万的大战,以最温吞水的方式,悄然无息的来临。没人会否认,这也许是千年来最浩大,最震撼,最激动人心的大战。

    “进攻。”

    很难说,是王策的命令,还是大律军的命令。

    总之,在某一日,也许史会铭记,这一天,是三月十五。

    在这一天,北策军或大律军几乎不分先后的向对方发动进攻。

    王策要求东南和东北两线采取守势,在西南线投放三百万炮灰军团,曹魏和蜀汉两个小军团,以决死的方式策动正面强攻。

    饶是大律军谨慎布防,也在数量恐怖的炮灰军团强攻掩护中,被一天连续攻破两条防线。战损过十万,而王策的炮灰军团仅仅一天,就战损一百多万。

    这一次必将决定九洲归属的超规模大战,就这么被拉开序幕了。

    ……

    ……

    北唐。皇宫。

    站在一株桃花树下,唐帝神色蔚然,吞吐一口气,许是被呛着了,咳嗽数声,才道:“打起来了?”

    “是的,陛下。”诸相如垂首,虽然过去一年多了,他每次面对唐帝,仍然感到一种心虚和尴尬:“是王大人亲自策动的进攻。”

    “嗯。”唐帝深邃的点点头,示意诸相如下去。忽然唤住他:“你背叛了朕,知道朕为何没有惩戒你吗。”

    诸相如沉默的垂首下去。

    “他是朕的儿子。”唐帝像是自言自语:“你背叛了朕,就不能背叛他。去。”

    诸相如沉默的转身就走。

    唐帝凝视他的背影,直到消失,眼中冷光一凝,很快变得复杂:“老汪。”

    老汪太监悄然上前,唐帝嘴角微微上翘,缓缓沉声道:“召集众人,是时候做大事了。”

    “春天,它来了。”

    唐帝捻住一朵娇花,这么笑了笑。

    接下来的几天,朝廷百官都感到相当的费解,唐帝陆续下了一些很奇怪的旨意。其中之一,就是和军机院商议之后,再一次把独断裁决大权授予王策。

    其次,在很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唐帝要求军机院下令扩大西策府编制,扩编为一百万。其中本土军编制为六十万,仆从军编制为四十万。

    须知,其他七府当前的最大编制,也不过就是五十万罢了。

    扩编,不扩兵,就意味王策的西策府一个能抵得过两府,本身又多是精兵猛将,等若是一个西策府的战斗力恐怕就相当三府总和。

    此番驰援北策府的百万兵力,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安原府和北疆府。

    进入北洲作战的北唐军,目前已达到一百二十万。西策府还有二十万坐镇本土,也就是说,王策直接统辖,并控制的北唐军,已经接近一百五十万。

    能影响的兵力,恐怕还要翻上一翻。也就是说,必要之时,除非有唐帝的命令,否则王策一个人就很可能调动三百万北唐军。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让文官头皮发麻的数字。

    很多官员都有一些猜测,尤其是发现,北疆府前年在东宁入侵时节节溃败,作战不利,直到颜鼎走马上任才止住溃败。而安原府是唯一驻扎在北唐腹地的野战军,却始终碌碌无为。

    从前年东宁入侵以来,北疆府表现烂透了,安原府简直碌碌无为。唐帝却始终没有追究过。不免古怪。

    众多官员怀疑的时候,军机院的一个调令,让很多人都肯定了某些猜测。

    熊式武这个上任一年多的中原府副都督,被调入安原府担任副都督。

    这个调令,让很多官员恍然大悟。原来陛下不是不追究,而是……等王策来追究。

    某些官员咀嚼出某些味道的时候,唐帝忽然召集内阁和军机院商议大事,出来的时候,人人脸色沉重,或有喜色。

    次日,唐帝在朝会上下诏,引起北唐朝野哗然。

    “朕要远游,请太子监国。”

    言简意赅的诏,让整个北唐为之震动不已。说是退位,也显然不像。不过,唐帝在最后一天的大朝会上宣布,他留有遗诏,若然五年内未回来,则由王策继位。

    无数官员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震撼得傻了。

    北唐哗然,天下哗然。无人知晓唐帝想干什么,更加不知道,这是顾博和王策的承诺一部分。

    如此一来,很多官员倒是懂了唐帝之前的许多安排。无非就是想要王策控制住军队和两衙,以及大内营,这三大暴力集团。

    也不理会外界像沸腾了一样。

    剑神山的三大剑帝,费饮血,顾隐(杭剑帝),吕植。

    唐帝的微笑深邃,转脸:“临天无敌,今次又有劳你了。”

    临天无敌傲然比划两根指头:“这是第二次,剩下最后一次出手机会了。”

    唐帝深沉一笑,跺足一动,率先飞上天空:“我们走!”

    吕植等接二连三的跟上,问道:“主上,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上阳。”

    唐帝云淡风轻:“上阳和他们的……皇帝。”

    !#(

第692章 霸权之战

    全文字无广告第692章霸权之战

    写本章的时候,我就已经删了一千多字,才压到五千字的。字无广告郁闷,难道七百章还结束不了?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其实最后一战并不占篇幅。啊啊啊,还是求票。

    北策和大律之战迸发,世人称之为“律策大会战”。

    和北策早早确定最高指挥官不一样,大律迟迟没有决定谁来担任最高统帅,也有迟迟未能进入状态的嫌疑。

    大律军最高统帅之争,乃是北陆侯和武侯之争。此乃一目了然的。

    大律前几年,特地起复这两名退休多年的两代名将,肯定不是起复来玩耍的。

    外界以为,是北陆侯和武侯互相争权,却是大错特错,不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虽然北陆侯和武侯不见得是什么君子。

    和争权不相干。北陆侯和武侯不一定就很想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和战灵军作战,实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身为军人,肯定也想和战灵军交手。这种心痒难搔,见猎心喜的滋味,总是有的。

    不过,傅希文也是前车之鉴。稍有不慎,一个战败,那就一生英名尽丧,颜面扫地。

    何况,此乃大律最严峻的战事,势必将会关系国运存亡。个人的意愿已经很微乎其微了,北陆侯和武侯实在没理由争先恐后的抢夺这个。

    话说回来,当今大律有能力有经验,有杰出军事水准的,能统御超过五百万大军的大统帅,说来说去,也只有北陆侯和武侯这两位了。

    如果单说现役的,普天之下,恐怕除了王策之外,一个都没有。其中一方就统御三百万大军,那是何等规模,岂会等同儿戏。

    放眼全世界不会超过八个。这其中,包括已经退休的。

    律策之战,从一开始,全世界都知道,北策一方的最高统帅,百分之两千会是王策。

    大律一方,要么是北陆侯,要么是武侯。大律这个时候,在这种关系国运存亡的一战,绝对不会交给夜放天。哪怕夜放天是新一代名将。

    实际上,迟迟没能决定的,不是大统帅之位,而是此次大会战的战略思想。

    唯一能结束纷争的,只有律帝。为了结束战略思想的分歧,为了尽快给大军找到一个统帅,律帝悄然在流枭等武帝的陪同下,抵达前线。

    饶是律帝有气魄,亲临前线,一眼看见这分明漫无边际的战灵军海洋,也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多,实在太多了。律帝也好,谁都好,一辈子活下来,肯定都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战灵军。

    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的会很可怕。

    北陆侯充满惊悚,旋儿冷静下来:“每次攻防,会出动多少?”他指的是常规攻防。

    “单只西南战区,每次三十万到五十万之间。”前线主将看着北陆侯,神色充满恭敬:“以炮灰军发动强攻,并掩护,主力战灵军混合北策军抢攻。”

    “每次大约杀死十万到二十万炮灰军,主力和北策军大约五千到一万之间。我军每次阵亡约为一万余。”

    北陆侯敏锐的察觉阵亡二字,瞄了扈宝一眼:“锦营情报没错。和战灵军交战,阵亡率是较高。”不是王策故意的,这是战灵军自身的特点。

    一脸铁毅之色的武侯关注的是其他:“三线战场,估计三日一次攻防。王策每一次会出动上百万炮灰军。”

    瞄了一眼,前线主将知晓其意,低声道:“主力战灵军,每次约有十万出战。”

    北陆侯和武侯凝重的瞭望战场,互相看了一眼:“也就是说,王策每三日在三线战场,出动百万炮灰军,三十万主力。”

    “以王策的头脑和军事素养,不会不知道,此战至少要打上半年。”

    律帝安静的倾听,不太懂得军事的他,暂时不太明白这其中蕴藏着什么东西。

    北陆侯心情沉重,低声道:“陛下,每三日王策就能出动如此规模的战灵军。莫说持续半年,就是三个月,那会是多么庞大的数目?”

    “主力战灵军的数目不好判断,但是,炮灰军,恐怕……”轻松的,从数据就能推测,王策的炮灰军团至少能达到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

    绝对不会少于三千万的炮灰军团。

    一句“我同意集中兵力”的话,涌在喉咙,差一点就被武侯说了出来。

    分散兵力,会有好有坏,坏处就在于得到了战场主动权,陷入被动。道理很简单,你大律分散兵力,引诱我王策分散兵力,难道我就一定要应战?

    当然不。王策大可潜入大律,玩一招漂亮的敌后作战。可王策如果空投三千万炮灰军团,在大律境内大肆攻伐破坏……武侯鼻尖凝出一滴汗珠,竟然脸色有些乌青。

    帝王三宝,是很奇妙的宝物。没人知晓是怎么诞生的,更像是天地间自动生成的。

    帝王三宝,汲取的,仰赖的,是本土的天地人三气。在本土,是最强大的,一旦去了境外,那就会衰弱。其中的九五袍和真龙玺,以至会得到效用。

    唯一能在境外效用不变的,只有代表杀伐战争的天子剑。

    古往今来的人皇,绝对不会轻易离开本土。以史为鉴,十代人皇中一个最短命的,就是自大的离开了本土,结果被超过二十名武帝闻风而来,联袂一并干掉了。

    五千年历史上,九成九的无上武帝,都是寿归正寝。但绝对不是没有惨遭横死的先例,寂灭就是一个典型。

    人皇的无敌,一半是靠无上境修为,一半是靠帝王三宝。只需不是过度膨胀,人皇是不会轻易冒险离开本土的。

    其实,前线大本营的位置,设立在大律边境,靠近战场方向。就相当一个中转站,方便律帝,不必离开本土。

    有流枭等武帝的随行保护,律帝亲临前线,仍然显得太冒险了。

    为何而来,北陆侯和武侯都心知肚明。进入营帐前,互相看了一眼,已懂相互意思。

    陛下甘冒大险亲临前线,就是为了终结争论,他们实在不该,也没必要在战略分歧上再争论了。

    进入营帐,武侯想透彻了,上前欠身行礼:“微臣大胆,请陛下任臣下为副帅。”

    任命他为副帅,也就等于是武侯自动退让了,承认了北陆侯的战略,把主帅之位拱手让给北陆侯。

    律帝神色不动,深厚的目光扫视武侯和北陆侯:“决定了?”

    北陆侯没吱声,武侯慢慢道:“是的,微臣有些自以为是了。分兵,仍旧是一个针对战灵军的好战略。但是……”他一顿道:“不切实际。”

    退休太多年了,太久没上战场了?武侯在心里叹口气,亲临前线,根据战事和情报,他已判断出来,他的战略没错,但稍微显得不切实际了。

    “分兵,是一个好战略。”北陆侯很公允。

    分兵,集中兵力,都是特地针对战灵军的最好办法。很可惜,他们的对手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具备出色军事才华,并且满身心眼的王策。

    如果王策敢分兵,此战必败。以至有被斩首的可能。

    很可惜,武侯一旦来了前线,听取了许多,也就基本知晓,王策八成不会分兵。

    从十日前,王策策动发起三线战略反击,表明绝不会陷入被动防御,武侯就动摇了。他的分兵战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大律是进攻方。

    进攻,就意味主动权。攻入北策府境内,大律军分成数十股袭扰,就由不得王策不分兵了。

    一旦攻守换位,换成王策进攻,王策除非脑残,不然,绝对不会分兵,而是间接动员几百万大军推入大律境内。那就不是大律愿不愿会战,而是必须要被动会战。

    武侯的策略,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达成的。就目前的战场态势,这些条件不太可能实现。

    律帝不置可否:“北陆侯?”

    北陆侯沉默半晌,忽然道:“陛下,臣想知道,陛下对于这一战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律帝扣指,慢慢喝茶,沉吟道:“锦营有一个发觉,王策修为越高,战灵军就越多。锦营怀疑,这里边,大概有一些关联。”

    “无论能否,王策必须要死。”

    北陆侯欠身,温和道:“若然只是要王策死,此战则意义不大。”

    律帝细心斟酌,其实,杀了王策,那就处理了一半的要挟。一统之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就去掉了。

    不过,想杀王策,真有这么容易?流龙城没自信,王策也许会潜入大律,但绝对不会被他逮着行迹。他相信,和他明争暗斗十多年的王策有这个本事。

    十余年前,因不死鸟引发的乱世。那时,人们是不喜欢人皇。

    时日推展,从不喜欢,变成抗拒人皇。当发觉人皇真的出现,并且真的在谋求一统天下,这种会让所有武者无处藏身的事,很自然的让许多人有了对抗人皇的潜在心理。

    能抗衡,敢于抗衡人皇的人和势力基本没有。直到王策和北唐连续蹦跶出来,一个凭诸子心相和琉璃境修为,一个凭南北之战后的东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