ㄉ揭膊煌椎保诓坑邢⑺礘国想安排一些人到我国避难,看这几天政府的新闻吧。”
“不是吧,他们还有脸来,咱们还没忘了以前的事呢。”年越想想就恶心,这J国人就不怕来了,被华国爱国青年悄悄做了?
“看来他们是真危急了才这样。”
“危什么急,他们一直都惦记着咱们的国土。那钩鱼台的事还没完呢。”年越有点愤愤然。
“花前月夜,咱俩说点开心的,别提这些小J人。看月亮看月亮。”邵文柏连忙把镜头让给年越。
两人互相看了一阵,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_
第二天村里开始组织人进行秋收,在村委楼公布板前发布了大量散工任务。村子田里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水稻。玉米和花生一起套种,早在国庆时已经收好了,现在就剩下最重要的水稻没收。这一季收上来的粮食,村子一部分按今年的征粮规定上交给政府,剩下的上交给村委,村委统一用工分将它们全收了,所以收水稻是全村一起总动员的,不分哪家哪户的地。
原住村民们第一季种植时,因为政府的重视和村长的强令要求,大家把能种的地都种上了,田里种水稻,山地里种玉米花生和大豆之类,收获比往年多,除了上交一部分给政府,剩下的也能凑和两年的口粮。村民们普遍存有旧粮,加上村委早期为了鼓励他们建好基地,又分给他们一些进口粮食。总共算起来,每家原住村民,地窖和地下室的粮仓收藏的粮食,可以吃上至少五年。他们也清楚自家仓库不如村里公共大仓库稳妥,所以对村委统一用工分换稻谷的规定很支持。
今年征粮的额度比往年多得多,村民们都深表理解,毕竟华国人口太多太多了,国家要养上他们几年甚至更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听说政府今年在南边几个省很重视种稻谷,那些地方日照足,能种上三季水稻,收获更大。稻谷因为有硬壳,保持干燥的话,在惰性气体的仓库里,预计能存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是一种很理想的储粮。所以邵家之前也从国外尽可能多的进口稻谷。秋收时他们对收上来的稻谷处理得很谨慎,组织村民们将水稻脱完粒后,就全摊到空地上面晾晒,晒得透透的,抽样到化验室检测,确认谷子的水分在安全标准的1%之内,才拿去入库。
这年头种田不赚钱,加上国内很多农田被征去建了楼盘和工厂,村里年轻人大多去打工,都不爱种田了。在国内,种田的成本相较进口而言,进口粮食的价格更低,所以国家进口粮食的比例逐年上升。幸亏今年知道消息得早,来得及赶上春播,政府更是派了大批人下乡,花力气敦促乡镇政府组织和激励农民多开荒多种田,国家才能多收回一些至关重要的救命粮。
村里的人后来想起当初政府在那一个春天的故事,皆默然感概不已。
_
邻村的人自从知道大岗村有真空包装厂后,就不断地拿他们的一些存粮过来,让大岗村帮着真空打包,包装好后就给村委一些今年的稻谷当报酬。村子工厂里负责真空包装的那条生产线,从进了村后就没有停工过。
田野里现在四处弥漫着一股稻草香味,稻草如今也是重要的东西了,大人们在田里劳作,小孩子们跟着拾稻穗,看见有稻草都捡回来。除了送一部分去村里的饲养所喂牛,剩下稻草晒干后,人们就用它搓绳子,把稻草搓成一股股后,就把它们编成稻草席和稻草帘。这是预备到时候屋子变冷,挂到墙上和窗边隔温的,还可以给温室的果苗保温。再有多的,可以拿去烧灶。
山里的气温向来比外面低,村民们往年也将稻草编成草帘,用来包住树木的树干,相当于给它们保温。这些活他们都做熟了,只是今年要做得更多,还要教不会的城里人做。现在大家都知道会有极寒天气,村里的电力不充足,用电量卡得很严,所以保温御寒的手段,还是要先靠人工为主。
稻草席子一捆捆地垒起来放在屋檐下或墙底下,继续阴干,外面用防雨布遮一下,等要用的时候随时可取。全村现在都严禁村民在外面点火,连烟都不给抽,就怕天干物燥引起火灾。收割稻谷的收割机收过稻谷后,田里剩下的稻草根比人工收割的长很多,以往都是村民们就地烧了,化成草木灰解决掉顺便肥肥田。现在是换成派人割过一茬,然后将它们晒干了用来当柴火。
秋收的活除了挣工分的人干以外,不出押镖任务的军人武警们也跟着一起干。除了在大岗村干活,他们还到邻村帮忙。忙完田里的活后,他们就跟着村民们一起编稻草席子。这时候他们也不说什么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了,村民们给的稻草席子他们照收不误。军人们也得吃喝住,军营也要烧柴火取暖。
第32章 接收
收完水稻,水田里还有村民以前养的泥鳅田螺,村里的人们在忙完白天的活后,可以去田里捡田螺捞泥鳅。村委说了,这个不算是村里的私产,大家谁捡到就算谁的,只是不许发生争抢行为。说是对为秋收辛苦劳作的大家一种犒赏。
反正以后有几年不能正常种田,村委不怕这些人把田毁了。这些田地村委们打算过几天用机器压实压平,在上面盖一些温室大棚。
傍晚下了工的人,现在都不急着做晚饭了,而是匆匆往肚子里塞了点零食,就赶往水田里,捋起裤脚捡田螺捉泥鳅。弄回来的泥鳅田螺用水养两天,添些作料炒了,那味道鲜美得可以吞掉舌头。村里的人对收获这批泥鳅泥螺的喜悦之情,更甚于前几天的丰收稻谷。
大岗村的人去邻村帮忙建立了几个专业的大粮库,邻村的村民除了给他们一些农作物当报酬外,还给他们送了泥鳅田螺过来。听说大岗村里的人现在喜欢吃这些,他们自己都没怎么吃,把能收到的都送过来了。村委分了一些给军营,剩下的就让食堂全做了,犒劳帮忙建造邻村粮库的人。
邻村的村民组织人去医院体检看病的时候,也送了一些给医院。送来的时候,他们是用打通了几节竹节的长竹筒,添了水一筒筒装着的。他们还在筒口套上竹网套,再放在水桶浸泡着用推车送过来,说是方便院长分派给医院里的员工。
这份心意真是让人好生感动,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几乎要抹眼泪了,还狠狠地流了几把口水。
年越从医院里得了一份,爷爷也得了不少别人送上来的孝敬。邵家的饭桌有好几天都有这俩菜。过了几天除了田螺全吃光外,年越把家里收的泥鳅烘干了收藏起来,不让邵文柏再吃下去。这玩意儿太滋补,自从邵文柏在家里吃了几顿后,他可受了不少罪。
秋收里最重要的水稻收完了,村民们接着把村子里剩下的零星农作物一并收上,像边角地里的地瓜、土豆和芋头之类。这些都是小头,村委们就不管了,让原住村民们各管各的自留地。地瓜收得晚,是因为地瓜叶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原住村民一直留着。哪怕地瓜藤老了,还可以煮了喂猪去。地瓜收上来,村里人家除了留一些小的,大的都晒成地瓜干或做了薯粉条。
芋头收了之后,芋头的茎杆也有用,村民们是拿来切段腌成芋苗酸,做好后拿点糖和辣椒炒着就很好吃,口感酸爽辣脆,当白粥的配菜犹佳。原住村民们向来喜欢这个菜,哪怕在处理芋头茎杆时手容易发痒,也会照做不误。
就在大岗村的人埋头收拾地里的作物时,村委们收到上边政府的电话,说让大岗村帮着收留一些老外,都是M国那边的大使馆搜罗到的人才。
邵家在军中的族人邵安阳也打电话回来,说希望大岗村再帮忙接收一些从国外回来的军人及其家属。他们一直在国外替政府从事一些秘密活动,因为任务特殊,最后才被政府召集回来。他们撤回来得晚,政府的安排有些腾挪不开。而且有几个人还曾是邵安阳的同事或手下,所以为着私心,邵安阳希望他们能得到妥善安排,如果大岗村能安排得下就最好,如果不行,他再让另外两个邵家兄弟避难点来帮忙。
村委们又连夜开会,把村子内墙里仅剩的土地规划了一下,就组织村民们日夜开工,同时去邻村又拿了点土地,继续搞基建。他们跟邻村商量好了,到时候军人和军属来了就在他们几家村子里安置,接受当地村子的管理。为了几个村子合作愉快,大岗村给他们一批净水器和空气净化机作为交换。
政府发送的生存指南手册说得很清楚,未来几年空气不会好,要注意保持室内流通空气的质量,最好配置空气净化机或过滤器。听说是军人和军属,其他村都同意了,也帮着建房子和更多的配套工程。
年越和邵文柏把山下本来预留着自住的蘑菇房子也清空出来,准备给那位在军中的族叔邵安阳的朋友住。那朋友跟邵安阳曾经共事过,两人过命的交情,邵安阳尤其重视这位兄弟的落户,跟村委交待又交待,邵文柏就把这事揽下来了。
夫夫俩把蘑菇房里的一部分库存物品放在窑洞房和山洞里,剩下一些食品和物品就打算留给邵安阳的兄弟一家用。
两人清理的时候,年越发现了几箱安全套,而且还是特别订做和包装的,保质期比一般的长很多。
“怎么这里也有,你也准备得太多了吧。”年越捶了他一拳,山上有山下有,听说秘密仓库也有。难怪这家伙跟他打了包票,说不用他操心。
“原来它们在这里,正好可以送去给村委楼那边的仓库,我正愁要去大仓库里搜呢,那里有点远。”邵文柏欣喜地将几箱安全套搬到另一边。
“放在村委楼仓库?你也好意思!”年越真想捂脸,想象邵文柏在村里用板车拉着几箱安全套迎接熟人们的眼光。太丢人了,连带自己也丢人。
“没事,村子如今在搜罗这东西。”
“他们要这东西干嘛?”
“有几对新人要结婚,我们打算送点这个给新人们当礼物。现在不是生孩子的好时机,再快也要缓几年。”
邵文柏拍拍年越的头,揉揉摸摸,好笑地跟他解释,继续跟他说:“别脸红了,这不是我们用的那款。之前我订货的时候,想到可能也有别人需要,就多订了别的种类。”
年越不再心虚了。仔细想想,新婚礼物给人送这个,以前很奇怪现在却很正常了。
大岗村新建的房子都给老外们住。村委已经收到了接收人员的名单和家庭情况,就根据家庭人数划分好房子,务必让国际友人一到村子就可以落脚下来。
房管处连夜将基地的空房子搜罗出来,左安排右腾挪,还是架不住最终确定名单上的人数陆续又涨了几十户。村委里负责住房安排的人心里抹泪,终于体会一把当初负责进口资金的邵家族人,把钱花光后心酸无奈的感觉。有些房子实在住不下一家人,负责人就只得把里面单身的年轻人匀出来,准备安排到房间有多的村民家。
村委们只得号召村民帮忙接收一些老外,说老外太多,希望能安插一些在村民家住着。村委强调,接收的人家有相应的奖励,老外们到时候也照样凭劳动吃饭,他们都是专业人才,能上岗挣工分,不会在村民家白吃,但最好是能说点外文的人家接收。
黎婶家只有她一个人,儿子有军营住,所以她就主动接收了五个女老外。村委在里面特别安排了两个中外混血的女生,略懂中文,不怕黎婶跟她们交流有问题。
陈鑫发的家只有他父母和读初中的弟弟,根据家里的情况,他主动申请接收两个老外名额。虽然他不懂外文,但他说可以让邻居赵小平帮着翻译,最后还附加了最好是金发美女的要求。这话说出来都让村委的登记处哄然大笑,被他拖来的好兄弟赵小平恨不得弄个麻袋把他套走。
就在村民们还在忙乎地里最后的农活时,大岗村预计的最最最后一批人被物流车队一车车送到村子里。
外墙出入口的登记管理处临时加派了人手,按着分配名单一一叫名字,然后再由向导分别领着去各自接收的村子。
赵小平中专时不幸被人忽悠,读了个商务外语的专业,因为程度太低,出来不好找工作,又去读了几年邵家赞助的技校,半工半读学了修车,才顺利在城里的修车店找到稳定的工作。就因为还懂得那么一丁点外语,就被同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友陈鑫发,拖去充当连结中外友好桥梁的大使。
村委最终给陈鑫发安排了两个单身汉,不过跟他说了,有个金发老外是有俩妹子的,就住在黎婶家,让陈鑫发多少有些期待。
陈鑫发与赵小平把空房间打扫整理,配齐了一些家具和物品,摆置了几盆室内植物后,就站在家门口,等着自家接收的老外过来。为了表示友好,陈鑫发手里拿着一面“wele”的自制小纸旗。赵小平想写个完整的句子的,但小纸旗不够大,写齐了就不够醒目了,加上陈鑫发说意思到了就好,不用太讲究,所以也就罢了。
“阿平,他们怎么还不来。”陈鑫发拿着小旗子,站在门口翘首,天气热,他手里还拿了一把蒲扇扇风。
“要办手续吧。”赵小平坐在门口前的石阶上,捧着本外语九百句口语练习念念有词。这是他以前读书时的书,前两天才从房间杂物里扒拉出来。
“来了来了。”陈鑫发激动地说。看前面远远走来的人,果然是有一个金发的老外,下巴有胡子荏,样子有点憔悴,不过皮肤白,高鼻深目,挺帅的。另外一个老外是棕发的,身材高大,胡子短一点,长得甚是型男。他俩还有一个年轻女向导跟着在身边,一边走一边向他们介绍的样子。
陈鑫发和赵小平都紧张了一下,赶紧站直了身体,准备迎接客人。
“哈、哈罗,威尔空。”陈鑫发向老外们笑着摇小旗,接着捅了捅身边的赵小平。
赵小平对着充当老外向导的孙青竹傻盯了一下,被陈鑫发捅醒过来,赶紧用外文向孙青竹问好,再向老外们问好。
第33章 军人和老外
晚上村委楼的会堂有一场集体婚礼,村委就让村子里新来的老外和军人军属一起参加,就当是接风,也让这些人见见村里的人家,省得再去另办一场见面会。村委们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结婚的新人中有一个是陈鑫发家的亲戚,他和赵小平就带着俩老外去赴宴。杰克和里奥到了陈鑫发家被热情款待了一顿,稍作休整后又去参加晚宴,继续吃喝。久违的吃饱喝足生活,让他们俩有种终于回归正常人生的感觉。
杰克和里奥他们那些M国人从政府新闻正式得知灾难信息时都懵了一下。然后大家都忙着购物,街上有些地方还很危险,时不时有枪声传出来。有些人等不及政府组织就自主撤退,大多人是想着逃离M国,去投靠邻国的亲友。但他们都知道,邻国到时候也不会好过,这场大灾难是世界性的,预计要持续很久。世界之大,他们竟然有无处藏身的感觉。
没多久他们接到了华国大使馆的电话,使馆的人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到华国避难。华国他们现在都很熟悉了,是这几个月来世界新闻的焦点,据说一直在为大型灾难做应灾措施,连国内经济发展都不顾,看起来就只有这个国家最早做了准备。既然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可去,他们都同意了。接着他们就收拾了行李,到华国大使馆集中,然后一起填了些表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