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点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有点慌-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住笑出声来。

    “这么冷的天,别让他们玩的太久,小心着凉。”

    “看他们兴致这么高,一时半刻不会回来的,就让他们闹吧,你看轮儿,不摔够是不会回来的。”高宗李治指着冰面上踉跄前行的殷王李轮说道,后者不负众望又摔了一跤。

    “娘亲就让他们再玩一会吧,好久没见他们这么开心过了。”太子听出了武后的心思。

    远处的薛紹带了太平公主一会儿就让她自己滑了起来,转身拉起还在地上挣扎的李轮,艰难地在冰面上画起了圈。

    ——————————分————————割————————线————————

    “圈中的这几个坊市就是盗匪活动的范围,大家辛苦一下,通知武侯捕的弟兄们晚上好好巡逻,看看有什么蛛丝马迹。”西区武侯捕队正马文山指着地图上圈出的范围,对聚在一起的脑袋说道,年关将近居然出了这档子事情,连续十天,长安各大府邸、书店失窃,不偷别的,转挑金贵的孤本书籍下手。

    刑部张侍郎勒令众人三天之内破案,这都十天过去了,别说窃书贼,连晚上走过路口的野猫都没抓到一只。

    马文山的副手“大眼”李富贵狠狠地拍了下桌子,鼻子喘着粗气,脖子扭到一边。“你说这叫什么事,偷什么不好,偷书。还偷到这些个侍郎尚书家里,你说这还让不让人好好过年了。”

    “大眼,勿要多言,专心做事。”

    “连个线索都没有,怎么查?”

    “有个线索不知道准不准确,据说有位老先生夜里在书房看到一个红头发的小女孩,也有可能是他眼花了。”

    “大眼”李富贵鸡皮疙瘩掉了一地,说话都有些哆嗦:“红头发,不会是女鬼吧?我看这事还是算了吧,交给五城兵马府里头那些大头兵吧。”

    马文山一阵气闷:“瞧你这德行,这个盗匪目前只偷书,别的什么事情也没干过,或许那个丢书的老头只是眼花了。还没去就吓成这样,以后怎么做事?”

    李富贵顿时蔫了“还有什么线索?”

    “偷得大多是史书相关的,野史、族史都不放过,目前我们知道就这些。”

    “史书?偷史书干嘛?”

第九十五章偷书贼() 
第九十五章偷书贼

    驱使马儿前进的不是手中的皮鞭,而是骑手的心。

    上层施压是一方面,办案人员用不用心倒是另外一方面,然而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是后者。

    马文山年近四十,在东都洛阳工作了五六个年头,偷金偷银偷古玩的什么都有,偷书贼倒是头一回遇到。而且一上来就玩这么狠,十天过去了,案子没有丝毫进展,丢书府邸数目已经升到了三位数,下到文人骚客穷酸书生、上到世家门阀权贵,是凡家里藏有古籍的基本上都被光顾了。

    打更的小哥绕着小巷来回敲了三遍,已经三更天了,马文山的副手"大眼"直打哈切,将披在身上的毯子扯了扯,继续歪在墙角打盹。

    斜靠在旁边的马文山不停地搓着手,缩在毯子里的脑袋来回扭动,打量着周围的动静。这是他们片区奔波十数天之后,无奈选出来的一个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守株待兔。

    城阳公主府恰好在他们辖区范围,其他周边的府邸都被盗匪逛了个遍,唯独这里还没光顾。直觉告诉马文山,既然盗匪为书而来,十多天来未曾停歇,继续搜罗下去的话只能选择去防御更强的地方,城阳公主府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人少,房间多,守卫力量薄弱,最为关键的是,府里的书籍丰富,还是二位圣人赠出去的书籍。

    围墙上面蹲着一只大花猫,刚从某个犄角旮旯觅食回来,在墙头上懒散地踱了几步,然后停了下来,趴在上面晒月亮,初雪时停,幽冷的月光将猫咪调皮的尾巴印在路上,宛如黑夜雪地上的一条蛇,神秘而优雅。

    倏然间,黑蛇停止了舞动,一袭黑影飘飞至黑蛇的头顶,足尖在蛇头上轻轻一点,复又加速飞向远方。只留几缕猩红的秀发,在这清冷的夜空中飘荡。

    "大眼,快起来,盗匪出现了。"连续晃了几遍,马文山也不等副手"大眼"转醒,将毯子向后一甩,迈着步子向远方追去,盗匪的身影却已变得模糊起来。

    ————分————割—————线————

    从太液池滑冰回来的薛绍心情十分舒畅,一来凭借今天带小公主滑冰和李治武后太平公主的关系拉近许多,送出去的雪莲人参等物也颇为妥帖,一正一奇两招全部奏效;二来北上之事被轻轻描过,虽然她们不了解过程的复杂艰辛,但这并不影响对薛绍的看法,印象分蹭蹭蹭往上涨;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武后对大兄一事松了口,暗示薛大郎正月之后可以回洛阳谋个职位。

    累了一天的薛绍回了府邸倒头便睡,还做了一个极为傻白甜的美梦,梦到自己的媳妇太平公主登基做了女王,下了第一道圣旨就是为薛三郎选妃,那画面太美根本不敢直视。

    一阵急躁、爆裂地锣鼓声将薛三郎的妃子们震得四分五裂,薛三郎痛苦地爬起身,简单披上一件外衣,坐了起来,门外乱糟糟的声音在耳边嗡嗡直响。

    "三郎起了没?"十四郎沉稳的嗓音传来,语气中掩住一丝焦虑。

    "我很好,你别担心。外面出了什么事情?这么吵?"

    十四郎推门进来,身上还穿着单衣,神色严肃,仔仔细细将房间检查一遍之后,才在床边坐下。

    "家里的书丢了一些,没什么大问题。武侯捕的人刚好在附近巡逻,没追上盗匪,回来向家丁了解了些情况。"

    瞧见十四郎的手一直抓着剑,另外一只手不自然地垂着,若是盗匪这时候杀进屋子,估计十四郎会第一时间扑上去。薛绍知道十四郎心里还有事,埋头将衣服穿好。"心里怎么想的怎么说,别藏着掖着。"

    十四郎余光票了一眼床边的柜子,神色稍稍放松下来。"她回来了?"

    "什么她回来了?你是说——慕容香君?"薛绍说到一半猛然想到了什么。

    "我感觉到她就在附近,你还是不肯告诉我这些吗?"

    "即便告诉你也没用,事情已经超脱你我的认知水平,从牙帐到小海我们其实是飞过去的,我跟你解释了好多遍你都无法理解,这还都是冰山一角。"薛绍知道十四郎是个认死理的人,不把话说道点子上,他是不会罢休的。

    十四郎痛苦地闭上眼睛,极为复杂地盯着薛绍看了良久,转身推出了屋子。"想不通的事情就不要想对吧?早点休息吧,明天还有事情做呢。"

    良久,薛绍凝视着在夜风中微微颤抖的窗户,仿佛十四郎落寞的身影就倚在上面一样。

    "来都来了,怎么不和他打个招呼?"

    顶着一头红色的秀发,精致秀美的小脸上没有半点表情,慕容香君轻柔地钻出了被窝,伸出左手捋了捋额前的刘海。"跟他解释太多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改天吧。"

    薛绍将屁股往床边挪了挪,示意慕容香君坐过来,心里头无端掠过一个奇怪的念头:若是有一天这个红发小姑娘长大了,还会不会像这样坐在我的床边?

    "从这些书里发掘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了吗?"

    "有一点,不过重要的信息还没查阅到,由于他们已经死亡,我只能在时间的河流中捡拾一些片段,能不能将事情拼凑起来还很难说。"慕容香君已经出了被窝,双手抱住膝盖,把脑袋深深埋了下来。

    "说吧,需要我做些什么?难不成继续跟你去偷书?"

    "那倒不用,你可以帮我找个落脚的地方吗?我这副身体需要修养,基地修复身体的设备无法启动,要想做高强度的调查需要有个好的身体。"

    薛绍大惊失色。"你要住这里?你疯了?"

    "把我当个偷书贼好了"慕容香君淡淡说道,红色地秀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变换成黑色,猩红的眼眸也变成了黑色,嘴角的微笑始终没有停过,脸颊还印出一对俏皮的酒窝。这一连串变化如同巨浪一般灌在薛绍胸口,薛绍木讷地张了张嘴巴,再也说不出话来。

第九十六章 没压岁钱怎么能叫过年(一)() 
第九十六章没压岁钱怎么能叫过年(一)

    施行了大半年的铺路政策逐渐有了起色,腊月二十四这天长安城里汇聚的商贩比往年要多上许多,洛阳城的百姓集体进入了买买买的节奏。

    涌入长安的百姓牵制了武侯捕和洛阳府的大部分人力,围捕偷书贼的事项被推到了年后。马文山虽然心有不甘,却只能服从安排,年底洛阳城挤满了人,治安是个大问题,偷书贼抓不到顶多挨顿训斥,上头有洛阳府和刑部背黑锅,若是街面上出了乱子,这锅是无论如何都甩不到别人头上的。

    自从太平公主这小妮子学会了滑冰,三天两头来找薛紹去太液池玩耍,直到水面逐渐解冻,滑冰一事才作罢。

    听香阁经由秀娘接手之后一直独霸洛阳女性成衣市场,薛紹回来之后还策划了几场新品推广和让利酬宾活动,乘着年关洛阳人口暴增,强行打一波广告,虽然听香阁的名头已经很响了。

    就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城阳公主府发生了一件大事:家将十四郎从外头领回来一个远房表妹,说是家里双亲病故,过来投奔失散多年的表哥,这理由想想也是醉了,可城阳公主居然信了。

    城阳公主育有三子,一直想要个女儿却未能如愿,现在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知书达理、长相水灵的女孩儿,当真是掉进城阳公主的心窝里头了。

    薛紹不明白慕容香君是如何说服十四郎等人的,昨夜还忧心忡忡地在薛紹面前摆脸色,今天就成了你的表妹了?

    “表妹,给哥哥倒杯茶。”众人散去后,慕容香君偷偷溜到薛紹的书房。薛紹乘机调笑慕容香君,不曾想对方立马扔了个杯子过来,险些砸到薛紹的脑袋上。

    “谁是你表妹,再敢消遣老娘,分分钟废了你。”

    薛紹装作听不见,将接住的杯子放到桌子上。“你是怎么说服十四郎和九郎的,你没看今天他的表现,简直跟真的一样。”

    “我本来就是他的表妹,根本就不用演戏。”慕容香君大大咧咧地坐到了薛紹旁边,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完全无视薛紹的存在。

    薛紹心里一惊“你对他们做了什么?把话说清楚,什么本来就是他的表妹。”

    “跟你们地球人说话真是费劲,给他植入一段记忆,他就会认为我就是他的表妹,所以在你娘亲面前顺理成章地瞒过去了。”

    “你打算在这里呆多久?”

    “这么急着赶我走?碍你什么事了?”

    薛紹被呛了一鼻子灰“是我失言,对不起。再过几天就过年了,要和我们一起吗?”

    “当然要一起,你们这里的习俗其实挺有意思的。”

    “挺有意思?你确定是有意思,而不是恐怖?”当初刚来唐朝的时候瞧什么都是新鲜的,尤其是过年,气氛不要太浓烈,年味足的分分钟要亲命。

    “在我们那个地方,没有任何节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离的很远。”慕容香君抬眼望着屋顶,仿佛透过屋顶可以看到远处的星空,看到那个无比遥远的家乡。

    “我给你讲讲我们怎么过年的吧”

    “好啊。”

    ————————分————————割————————线————————

    唐朝人春节放假是从腊月二十七开始的,天数少的话依次往前顺推。元月初四假期结束,讲起来和后世的大年放假七天相仿,不过国家公务人员只休息三到四天,大年初一还要给皇帝陛下拜年(够资格的才会去给皇帝拜年,级别不够的在家喝中药。)。

    放假的这几天是留给路途远的人赶回家团圆的,更远一点的官员大概就需要请假回家了(其他职业时间一般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除夕晚上,全家老少要聚在一起吃喝玩乐不睡觉,这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守岁”风俗。唐朝人喜欢大家族聚居,如果有辈分高的老人在,那么不但老人的直系儿孙,可能连已经成家的弟弟、侄儿、出嫁的妹妹、外甥都聚在一起团圆守岁。自从城阳公主常住洛阳之后,过年都是在皇宫里头过得。

    子时一到,辞旧迎新。“守岁”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大家要说拜年吉祥话。大致是“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一类。后来薛紹带了几波节奏,恭喜发财、年年有余也都蹦了出来。

    唐朝男性以双膝跪倒叩头为主,叩头时间、次数、身体姿态取决于行礼双方的身份地位。女性正式礼节叫“肃拜”,初唐时“肃拜”是先双膝跪地,然后在胸前抱拳拱手或者合什,身体和头部也跟着微向前低伏一下,动作幅度不大。武周后,唐妇女“肃拜”礼比以前更简便,不用跪地,站着往前弯腰一拱手就行。有时候磕头磕累了,薛紹真巴不得武后立马篡位,将这磕来磕去破规矩废掉。

    大年初一早晨,唐朝人喜欢在院里竖起一根很长很长的竹木竿,底部埋扎在土里,竿顶飘悬着纸或者布做的长条型旗子,在寒风中抖动,这叫幡子”。后来这种风俗传到日本,演变成了“鲤鱼飘”。

    初一这一天叫元日,元日要喝过年专用饮品(脑白金):一种叫“屠苏酒”,另一种叫“椒柏酒”。“屠苏”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等七种药材混合制成。据说这两种酒喝了都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唐朝人喝这两种酒,有一种十分有趣的习惯,就是要从全家最小的孩子开始先喝。原因据说是“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上头说的有资格过年去给皇帝拜年,没资格的留在家里喝中药。

    至于味道怎么样,那还用问,中药什么味道,这就是什么味道,喝的时候不仅要面带微笑并且还要表示意犹未尽再来一碗。不然的话,台上的长辈会再给你盛上三大碗。

    喝酒时席上端一个“五辛盘”:盘子里一片青青绿绿的生辣气冲天,分别放着五种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吃“五辛盘”是为了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不闹病。相对于早上喝的中药,五辛盘什么的都是浮云。

    饺子在唐朝也已出现。用面皮捏成半月形裹着各种馅,大锅里水煮熟了捞出来,食用时佐以醋和蒜;于现在不同的是唐朝的饺子不叫“饺子”,而叫做“汤中牢丸”牢丸”,吃的时候带汤,汤中会撒芫荽等。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孩没有压岁钱,牢丸里头也不包钱。

第九十七章 没压岁钱怎能叫过年(二)() 
第九十七章没压岁钱怎能叫过年(二)

    唐朝的除夕还有一种驱除瘟疫的迷信仪式,称为“傩(nuo)”或“大傩”。

    时至今日,中国的部分地区仍然保留了这部分活动。

    大傩是从远古传下来的活动。《论语》中有“乡人傩”的记载。唐朝人在除夕要选出男童,戴上狰狞的面具,穿上红黑颜色的衣裤,击鼓并舞蹈,说是可以驱鬼。傩的领舞者称为“方相氏”,有伴舞者以及执事十二人。

    很多人看不懂傩戏,其实也不必看懂,你可以从表面上瞧瞧热闹就行。那就是一群人穿着奇装异服在皇帝面前跳广场舞。也可以透过这个花哨的舞蹈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