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寒门贵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寒门贵族-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昆笑道:“一个喜欢喝工夫茶的南方朋友送的,我这人平时懒得自己泡,就都便宜我二叔了。”

    张玉清就问:“你去过南方?”

    杨昆含糊地答道:“暑假时去过几次,折腾点小买卖。”

    张玉清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去的地方多了,见识才广,像我和你沈老师这样整天憋在学校里不出门,很少能有机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慢慢都熬成书呆子了。”

    杨昆笑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之常情,您别看我东奔西跑折腾得欢,其实是打心眼里羡慕老师的工作,稳定、安逸。”

    张玉清摇摇头,说:“在外行人眼里,教师这份工作收入稳定、受人尊敬且老有所养,看起来衣食无忧,与世无争……呵,只有咱们自己心知肚明,要想比别人过得好,就得跟同行们争,争成绩、争待遇、争级别、争权力。”

    杨昆感同身受地说:“是啊,人这一辈子,从一落生到入土为安,竞争无处不在,跟同学争,跟同事争,跟同行争,跟兄弟姐妹争,也是没办法的事,好运气不会凭白无故地砸到头上,一旦看到机会,就得想办法争到手里,免得抱憾终生。”

    这句话引起了张玉清心底的共鸣。

    他在心里问自己,年近四旬,这辈子有多少机会是自己没有发现的,又有多少机会是自己发现了却没有抓住的?

    从师专毕业、参加工作到经人介绍、恋爱结婚,从高三应届班主任到教研组组长再到教导处主任……张玉清赫然发现,这十几年来,自己已经错过了太多的机会。

    假如能够先知先觉地抓住这些机会不,哪怕只是抓住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自认今天的成就当不止于此。

    微觉懊悔之余,他想到了即将于两周后开始竞拍的校内小卖部的承包权。

    这显然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抓住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不说,还有余力去活动、去发展自己的人脉关系,为今后的进一步上升拓宽道路。

    他是谨小慎微的性子,凡事未虑胜,先虑败。

    考虑到和王旭东的同事关系,以及万一谋事不成,可能引来的嘲笑和非议,他除了随大流似地交了100元报名费,领了份竞标表格之外,表面上并没有太过热切的表现,平常和同事们把酒言欢时,听着大家对此事交口热议,他也只是笑而不语,冷眼旁观。

    想要谋定而后动的结果,就是他一直在犹豫,在观望。

    犹豫、观望的原因是,没有什么从商经验的他还无法确定,小卖部的赢利能力究竟有多强,要花多少钱才能顺利地把承包权拍下来,而又不至于亏本。

    受平常接触的交际面的限制,他也没有什么精通小商品零售行业的知心朋友,除了偶尔和自家亲戚商量、讨论之外,就只能关起门来和沈老师反复研究、推断。

    只是论起商业头脑,沈老师还不如他呢,所以这种推断往往以跑题而告终。

    思虑再三,张玉清决定就此事听听杨昆的意见。

    今天看到的、听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证明,他年纪虽小,做生意却着实有一套,哪怕够不上商业天才,起码也是个奇才。

    再有一点,他和自己、和王旭东之间都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给出的意见应该会相对客观而中肯,并且以他表现出来的处事能力和方式,不用担心二人之间的对话会传扬到王旭东或其他竞争者的耳朵里去。

第191章 :靠山吃山() 
见张玉清看着手里的茶杯出神,杨昆大概能猜到他的心思,也不出声询问,摸出一包软中华,撕去包装,在烟盒底部轻轻弹了弹,递到他手边。

    张玉清顿时回过神来,礼貌地推开对方的手,掏出刚才魏向峰硬塞到他口袋里的多半盒硬中华,抽了两支出来,分给杨昆,笑道:“别见笑,我这也是慷他人之慨。”

    杨昆不以为然地呵呵一笑,接过香烟,拿打火机帮对方点火,说:“一包烟而已,没必要分得那么清楚。”

    张玉清喷出一口烟雾,感慨道:“一包烟好几十块,对于你这位日进斗金的大老板,当然算不上什么,但在我这个穷教书匠眼里,却相当于我两天的工资还要多。”

    用夹着香烟的手指点了点放在茶几上的烟盒,他不无自嘲地笑道:“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自己平时在家,抽的都是2块5一包的吉庆,招待朋友或同事用的是5块钱一包的石林,只有求人办事或是像今天这样请客吃饭的时候,才舍得狠狠心买包好烟来充场面。”

    杨昆理解地点点头,说:“和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老师的待遇和工资水平确实有些偏低,也是没办法的事,易阳是人口大县,光吃县财政的人就超过2万,其中教师占了60%还多,随便涨一级工资,都会给并不宽裕的县财政造成莫大的压力。”

    对他的看法,张玉清赞同之余,还有一丝惊讶,心说不愧是生意精,看问题的角度都和一般人不同。

    他点点头,顺着对方的语气说道:“是啊,所以现在好多老师都在自谋出路,利用空余时间搞个第二职业以贴补家用,实不相瞒,我和你沈老师也有这打算,只是具体干什么,还没个准主意,你是做生意的行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或建议。”

    杨昆谦虚地摆摆手,说:“行家谈不上,谈到做生意嘛,倒是有些心得。”

    张玉清向前倾了倾身子,“愿闻其详。”

    杨昆整理了一下思路,侃侃而谈:“每个人做生意的切入点不同,最常见的一种,就是靠山吃山,烟草局的倒腾香烟,糖酒公司的卖酒水,税务局的帮人做账,银行的帮人跑贷款,交警队的代办驾照,类似的情形在所多有,举不胜举。”

    张玉清想了想,说:“你举的这些例子我都知道,但人家都是职能部门,手里要么有权力,要么有资源,像我这样的普通教师,又有什么可以依托、倚仗的?”

    杨昆狡黠地笑笑,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学校嘛,当然是吃学生喽。”

    张玉清一愣,“吃学生?”

    “嗯啊。”杨昆摊开手,“政教处以罚代管,后勤处以次充好,小卖部低买高卖,就连学校规定的择校费、赞助费、住宿费、服装费、资料费、补课费……不都是在吃学生么?”

    对这些情况,张玉清当然心知肚明,只是大家天天耳闻目睹,早就习以为常了,也不觉得奇怪,像杨昆这样不加掩饰地揭露其本质还是头一次,未免有些语塞。

    杨昆弹去长长的烟灰,继续说道:“表面上看,学生本身没有收入,消费能力不高,但架不住人多啊,一中上千名学生,加起来就是一块相当庞大的消费市场。”

    “至于做什么……”他替张玉清续了杯茶,然后拿过茶几上的纸笔,边写边说:“张主任自己就管着教导处,学校订资料、模拟试卷的业务是您份内的工作吧?找几位教学水平比较高的老师,自行编撰或借鉴一些名校的复习资料,随便找家小印刷厂,自产自销一条龙,其中能有多少利润,就不用我这个外行人瞎猜了吧?”

    “还有,利用寒、暑假期间,在学校附近甚或远一些的地方租套房子,办个假期培训补习班,高一基础,高二巩固,高三复习,哪怕只教语、数、外这三门必考的主课,全县望子成龙的家长那么多,招个几十、上百号人还不是轻而易举?只要孩子成绩能有所提高,谁又会把百儿八十的补课费放在眼里?”

    “至不济了,在学校附近开个小饭店,以快餐盒饭为主,专做学生生意,只要价廉物美,还愁没有客源?”

    ……

    听着杨昆口若悬河地大谈生意经,张玉清心里感慨万千。

    他不是没有动过类似的念头,只是不像杨昆考虑得这么详细和全面而已。

    作为局内人,能看到学校内部管理上的漏洞和潜在的商机不稀罕,以杨昆的年龄和身份,却也能看得这么透彻,难免令人感到吃惊。

    见微知著,人家能搞出这么大、这么红火的饭店生意,亦决非侥幸。

    震惊之余,想到自己堂堂一个教导处主任,却跟一个学生面对面地坐着喷云吐雾,一同探讨如何从学生身上赚钱的问题,张玉清也不由得感到好笑。

    只是联想到彼此之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他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至于杨昆提出的这些想法和建议,倘若换成几个月前的他,或许会认真考虑一番,只是眼下调动在即,虽然没有离开教育系统,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辞去一中教导处主任的职务后,再进行类似的操作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考虑到以前和杨昆的关系只是泛泛,今天的谈话就有点交浅言深的嫌疑,张玉清就没有向他透露自己准备调出一中的打算,而是含糊其辞地说道:“你说的这些门路,我倒都有想过,只是像我和你沈老师这样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又有工作要忙,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运作类似的业务。”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看看杨昆的表情,才继续说道:“眼下倒是有个稍微轻松一些、也不用耗费太多心力的小买卖,你可能也听说了……”

    杨昆点点头,“您是指学校小卖部转包的事情?”

    暗自惊讶于他的敏锐反应,张玉清点点头,索性敞开来问道:“就是这事,学校有不少老师都报名参加了竞标,我也凑了个热闹,只是对于承包费大概能涨到什么样的高度,小卖部一年能挣多少钱,心里实在没底。”

第192章 :不甘平庸() 
杨昆想了想,问:“现在的承包费是多少钱?”

    这一点在老师们的圈子里算不上秘密,张玉清伸出手掌朝他示意了一下,“一年5000。”

    杨昆默默盘算了一番,说:“保守地估计,一年的净利润,比这个数字至少多出一个0。”

    张玉清顿时吃了一惊,一年5万元的纯利,和眼下生意爆棚的火锅店虽然没法比,但在万元户还是个时髦词的90年代,也算得上是一笔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了。

    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么说,张玉清或许会嗤之以鼻,但以杨昆表现出来的商业眼光和天分,却又不由得他不信。

    看看他脸上惊讶的表情,杨昆又道:“当然,这是在学校刚刚实行封闭式教学,相应的承包制度还不完善的前提下催生出来的畸形行业,经过大家这么一炒作,承包费肯定会大幅提升,相应的利润也就没这么高了。”

    张玉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照你估计,承包费大概会涨到什么水平?”

    杨昆摇摇头,“这种事,见仁见智,没有固定的杠杆可言,不过在我看来,能有30%到50%的利润率,就足以令绝大多数人趋之若鹜了。”

    张玉清略为心算了一下,苦笑道:“照这么说,这承包费很可能涨到一年2万甚至2万5?”

    杨昆说:“保险一些打算的话,只会高,不会低。”

    张玉清开始计算他手头那点可怜的积蓄。

    见他的表情有所动摇,杨昆问道:“怎么,有难处?”

    张玉清苦笑,说:“我和你沈老师的工资虽然不高,不过这么些年下来倒也薄有积蓄,东拼西凑,也能勉强凑出这笔钱来,只是光拿下承包权还不够,经营权一旦易主,相应地就要进行店面资产、库存交接,这笔钱也不是小数目,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杨昆不以为意地笑笑,说:“我一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家徒四壁,举债无门,迫不得已,借了笔高利贷,才从小打小闹开始,逐渐做到现在这点小场面,单论做生意的起点,张主任不知道比我强多少倍?资金方面不凑手的话,三万五万的,我倒是能拿得出来。”

    张玉清听得怦然心动,转念一想,又有些犹豫,强笑着说:“咱们相识不久,怎么好意思用你的钱,我只是觉得,投十来万的本钱进去,一年也不过挣个三五万,有点得不偿失的意思。”

    杨昆摇头,说:“在我看来,这家小卖部其实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做生意嘛,同行不同利,在王旭东的手里,一年挣个五六万就顶天了,如果让我来经营,这个数字起码要翻一番。”

    张玉清的胃口被吊了起来,问:“你倒是说说看,都有什么样的潜力可挖?”

    杨昆再次拿过纸笔,在上面写写划划地说道:“像商品的种类、营业时间和面积等各方面都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食堂的饭菜难吃,这是公认的事实,不少学生都跑小卖部买方便面吃,目前小卖部出售的方便面只有4毛5一包的豫竹,像市面上正流行的康师傅,袋装的1块5,碗装的2块5,为什么不一样进上一些呢?学生里面也不全是穷苦家庭出身。”

    “还有营业面积这一块,学校的作息规律相当固定,每到早、午、晚饭和课间时,小卖部往往被挤得水泄不通,拿一般的课间10分钟来说,不少学生看到挤不进去,许多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便就此放弃了,这些可都是无形的损失。”

    “我留意过小卖部旁边的仓库,除了用来存放蜂窝煤球之外,就是堆放一些商品的外包装箱,要么就是摆着几辆自行车,为什么不把这一块面积利用起来呢?打通中间的隔断墙,相应的营业面积就能提高一倍多,许多原本被浪费的购买力就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营业额和利润。”

    “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比方说店里现有的蜂窝煤炉子,平时除了烧些开水和取暖外,基本没派上什么大用场,眼看天气越来越冷,好多学生晚上都用开水泡方面吃,假如在店里准备几口小砂锅让学生们免费煮面,另外备上些生鸡蛋,哪怕一只鸡蛋只赚上1毛钱,这一晚上就是好几块钱的额外收入……”

    一番话听得张玉清是心悦诚服,他从杨昆手中接过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仔细地看了又看,语出至诚地说道:“正大综艺里有句广告词,叫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以前从来没关注过这种小买卖,却想不到小买卖里也有这么多大道理,听你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商机其时无处不在,全看你有没有能力和眼光去发现而已。”

    “就是这个意思。”杨昆递了支烟给他,笑着说:“刚开始做生意时,我也是觉得千头万绪,不知道从何下手,慢慢扑腾了一段时间,自然也就摸到了一些窍门。”

    张玉清说:“抛开做生意的经验不谈,单只你敢下手去做,没有瞻前顾后这一点,就比我这个门外汉强得多!”

    “一个人如果没有被逼到绝路上,就永远想像不到他拥有多大的潜力。”杨昆深深地抽了一口烟,再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吐出来,感慨道:“我父亲走得早,为了给他看病,家里借了不少外债,于是在暑假时,母亲劝我退学去当小工,还想把家里的宅基地卖了还债,但我没有答应,因为我不想就这么庸庸碌碌地混上一辈子。”

    杨昆又抽了口烟,狠狠地吐了出来,说:“我不想临老了,坐在摇椅上,老泪纵横地拉着子孙的手说,曾经有一份难得的机会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它,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想这样,真的不想,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要紧紧抓住,绝对不留下任何遗憾!”

    这句话一下子打到了张玉清的心里。

第193章 :下定决心() 
张玉清今天喝了不少酒,又被杨昆拿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