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显竟然是那么早就看上他了吗。
234、第三十章
赵致礼回到军营,其实他是早知道季衡同皇帝之间已经揭开了那层隔在两人之间的纱,但是今日听季衡那番话,便是季衡自己承认了他同皇帝之间的关系。
听别人传言是一回事,甚至自己猜测也是一回事,但是这般听季衡亲口说起,便是另一回事了。
赵致礼有些怅然,叹了一口气,别的事情都不愿意去想,直接躺下去睡一觉。
季衡处理明州城官员之事,是早前已经给皇帝递了奏折的,只是皇帝的回复还没有送到,所以他那才算先斩后奏,明州城的大部分官员都被革职,所以要奏请皇帝再派人前来,但是在此之前,这里的事情却是需要人去做的,于是赵致礼就又回了明州去主持大局。
京城。
皇帝收到舟山所大捷的捷报的时候,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他也高兴得从椅子上站起了身来,甚至想到要给季衡加官进爵,封他为太子少保才好。
而对明州城一众官员的处置,皇帝则又派了钦差前往,然后根据情况派新的官员前往,或者就是就地提拔。
皇帝这份欢喜还没有过多久,几天之后,他就收到了密报,季衡被许家嫡子许达川劫持而走。
翻看这份密报的时候,他正坐在宽大的榻上,儿子坐在他的腿间,手里拿着季衡做给他的木雕玩具在玩,嘴里咿咿呀呀地已经可以自言自语说好些词了。
皇帝盯着那份密报看完,立马脸色铁青,甚至都忘了儿子的存在,一拳头杵在榻上小桌上,杨麒儿被他吓了一大跳,杨麒儿本不是个喜欢哭的孩子,但是自从元宵节时候病了一场,他就十分容易受惊,他被爹爹吓了一跳,就赶紧抬起头来看他,只见皇帝黑沉着脸,眼睛里甚至带着阴霾杀气,他就直接哭了起来。
杨麒儿的哭声让皇帝回过了神来,于是赶紧搂着儿子哄起来。
在当天下午,皇帝就下旨以谋逆罪将许家在京城的宅子围了起来,然后将许家一宅人都下了狱。
但许家在京城的,就只有一个十一娘子,和一个小妾,因她的两个妹妹皆在不久前出了嫁,都是许氏帮忙打听到的好人家,两人都嫁得不错,许大舅将两个庶女托付给许氏,倒是对这两个女儿十分有心的,没有拿她们去换取利益,也没有将她们让太太秦氏折腾。
十一娘子看妹妹们都嫁得不错,倒没有太过羡慕,大约她是看惯了男人的朝三暮四,真心人没有几个,故而对婚姻已经不抱希望,愿意就为那个因狎妓而死的未婚夫守寡守节,而本来在京城的两个小妾,其中一人因不甘寂寞而和马夫有了染,直接被押送回广州处置了,另一个小妾便受了惊,在宅子里踏踏实实过日子,而许家在京城的生意,暗地里大部分其实都是十一娘子在管,而许大舅看十一娘子的确堪用,便也将这里的事情大部分都交给了她。
只是没想到,突然祸从天降,皇帝说要抄他家就抄他家,十一娘子和这个小妾以及一干丫鬟婆子仆役们都下了狱。
在许家之祸之前,甚至连季阁老都不知此事,更遑论许氏了。
许氏知道此事之后,便找季阁老来询问,季阁老也是一阵糊涂,完全不知道皇帝到底为何下了季氏一族谋逆的结论,之后,许氏就只好自己准备进宫去向皇帝求情和打听到底是什么事,没想到到了宫门口,拿出了一直都能直接出入宫门的令牌,这次却不管用了,宫门口的侍卫队长说皇帝下令不想见她。
许氏大为震惊,认定许氏一族估计是在广州闯了大祸,于是急急忙忙又赶紧往家里赶。
季阁老去求见皇帝,皇帝也是不见,只是要准备下令各地先封锁许家的产业,抓捕许家人,只是这旨意还没有下下去,他就收到了季衡发回给他的飞鸽传书。
季衡私自写给皇帝的东西,从来不用飞鸽传书,除非是紧急的军报。这次算是着急了,才用了飞鸽传书。
皇帝拿着季衡的那封信,知道他并没有出事,便放下了心里的担心,不过心里的郁结和愤怒却丝毫没有减少。
季衡知道皇帝心里介意许七郎,所以在信里,每一句话都是再三斟酌的,就是怕皇帝想多了,到时候要更加迁怒许七郎。
季衡知道许七郎当时十分之狠,甚至是想让他带上船的所有人都跟着那艘广船陪葬,在这件事情上,季衡是无法为许七郎遮掩的,其实许七郎已经从以前的那个怜悯弱小的人变成了这般不在乎人的生死,也着实让季衡诧异过,心里也有些失落。
所以季衡写给皇帝的信,并没有着意写许七郎为何要带他走,只是写许七郎找到了季氏一族人质所在的岛屿,并且他同付扬合作救出了人质,然后轻描淡写写他在那之后同许七郎离开了明州港,在外海遇到了王启残部,因许七郎手下有人同王启的残部里的部下认识,便设计想要以去助王启为由,确定王启所在位置,到时候和朝廷军里应外合,将王启残部一举歼灭。
且吴王第三子杨钦治在王启处,这次也可以正好将他抓捕。
后面便也写了他此时在台州,同姜时泽和汪秉直等对之后作战的规划,最后破天荒地好好关心了一番皇帝和儿子。
皇帝这次看信时没有儿子在身边,故而在对季衡放下了担心后,更是气得要死要活。
从来都是发怒也不表现出来的他,这次硬是气得将书房里的那珍贵的豇豆红釉古董笔洗给砸在了地上,这笔洗他一向喜欢,这次是说砸就砸,然后那白玉蟠龙镇纸也未能幸免,被正好扔在了紫檀木的椅子上,又摔到了地毯上,已经被摔成了两半,笔架和着一排毛笔散了一地,甚至好几本奏折都难逃厄运……
皇帝在书房里大发雷霆,外面值守的几个内监都噤若寒蝉,还是柳升在门口关怀地细问了一句,被皇帝吼了一声,也不敢再出声了。
皇帝咬牙切齿地将季衡写的那封密信给撕了个稀烂,然后站在那里发怔。
季衡不知道,正如人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甚至愿意为对方死,人厌恶一个人的时候,无论为此人说多少好话,那都是没用的,反而会因为他越说好话,越让人生气。
皇帝本来就是个多疑的性子,季衡说许七郎为他救回了族人,那就是直接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脸上扇耳光,皇帝下旨让汪秉直他们要救人,这些人毫无反应,最后却是他的情敌去救了人;这个也就罢了,之后的事情,分明是许七郎劫走了季衡,季衡却轻轻巧巧一句是他自己跟着许七郎走的,这简直让皇帝心里怄得流血,季衡这般护着许七郎,简直让他无法忍受,醋意翻腾,脑子发痛;而之后季衡又说许七郎会去王启老巢和朝廷军里应外合,皇帝又不是傻子,难道不能判断本来许七郎就该是和王启有所结交,王启才会对许七郎并不设防的吗,许七郎这已经是通匪之罪了,而他为什么愿意用自己的力量这般帮朝廷,定然是季衡给了他什么好处,皇帝发疼发胀的脑子甚至想到季衡让许七郎亲近的情景,以至于就又发起火来,书房里遭受了第二轮的祸。
等皇帝冷静下来,已经是大半个时辰后,还是柳升看皇帝在房间里生气个不停,怕皇帝怒极攻心伤了身体,就去将太子殿下接了过来,太子殿下刚睡完午觉,整个人软绵绵的,柳升抱着他,不断教他,“殿下醒了,想皇上了吧?”
杨麒儿从麒麟殿到勤政殿,一路也就从那午睡之后的晕乎状态清醒了过来,他和柳升之间关系还不错,就低低应他,“想,爹爹。”
于是柳升将杨麒儿抱到了书房门口,对里面说,“皇上,太子殿下醒了,说想皇上您,要过来,奶娘就将他送来了。”
皇帝在里面道,“抱他回去,朕不想见。”
柳升吓了一跳,杨麒儿也明白自己这居然是被爹爹嫌弃了,故而就嚷嚷了两句,“爹爹,爹爹……”
语气里带着深深不满。
柳升于是机灵地将杨麒儿放下了地,杨麒儿已经会走路了,但是要被人在身后虚虚护持着才好,毕竟是太子殿下,一国储君,要是自己走路摔到了,那可就是这一帮奴才们的过错了。
柳升要扶着杨麒儿进去,杨麒儿却受了皇帝那句话的刺激,硬气得要命,不要柳升扶,自己就往房里走,说是走,其实是颠颠地跑,他走得实在不大稳当。人撞进那夏日里挂上的水晶帘,一阵哗啦啦的响,人已经进了书房里面,书房里面地上一片杂乱,全是被皇帝扫在地方的东西。
杨麒儿一脚踩上了地上的碎瓷片,幸得脚上鞋底结实,没有把脚刺到,但是他却要走不稳,就往地上摔去。
皇帝已经抬头看到了他,看他要摔,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飞快地跑过来要接住,自然是没接住的,杨麒儿摔在了地上,手被碎瓷片刺了,因夏日穿得薄,身上也有磕伤,他也没哭,只是有些怔住了一样,瞪大了眼睛,皇帝已经过来将他抱了起来,他在皇帝怀里望着他,“爹爹,爹爹……”
皇帝发现他的手被碎瓷片刺进去在流血了,便对外面又是大发雷霆,“柳升,你这个狗奴才。”
柳升赶紧进了书房,看到皇帝抱着手流着血的杨麒儿,也是大惊失色,马上跪下请罪,皇帝恨恨地给了他一脚,“赶紧让太医过来。”
皇帝这一番怒火,因儿子的受伤而结束。
所幸皇帝并不是很喜欢易碎的瓷器,书房里瓷器摆得少,故而地上碎片不多,不然,杨麒儿那么摔一跤,恐怕就不只是伤了手。
杨麒儿开始不知道哭,等太医来了才开始哭起来,所幸手上只被刺了三条小口子,上了药后也就止了血,之后两只手就被用药纱布包成了两团。
皇帝抱着他坐在西间里,看到儿子哭得一脸泪水,就心疼难忍,不断哄他,又在心里责怪自己。
自然柳升的责罚也少不了。
皇帝在第二天便下了圣旨,召季衡回京。
235、第三十一章
杨麒儿的手痛,也许也不是手痛得不堪忍受,只是下午被皇帝吼了那么一句不想见他,让他深深受到了伤害。
杨麒儿已经听得懂大人们的不少话了,再说,不想见他,这一句又是这么简单。
所以他之后一两天内,他就粘皇帝粘得很,要是皇帝爱怜地问他手还痛不痛,他就会爱娇地在他怀里拱一拱,表示自己还痛,而且痛得话都不想和他说了。
这时候皇帝就开始责备自己,“是爹爹的错,爹爹该打。”
还真抬起杨麒儿那包裹得像个小粽子的手在自己的脸上轻轻碰一下。
皇帝这没有诚意的打让杨麒儿侧目,又用小脑袋在他的颈子上去拱一拱。
皇帝那些对季衡可能出轨的愤怒也就因为软乎乎的儿子减少了很多,但是在大臣们劝他不要这时候召季衡回来的时候,他依然是一意孤行,非召季衡回来不可。
无论大臣们怎么劝怎么摆事实讲道理,他反正是不听的。
要召季衡回京的事情,圣旨还没有发出去,便已经闹得人尽皆知了。
许家十一娘子下了狱,许氏总算是找到了关系去看她,她在牢里憔悴了很多,不过倒没有哭哭啼啼的,许氏问她,“你家是何事触怒了皇上,降下如此大罪,我和你姑父想要找皇上求情也不行。”
十一娘哪里知道是什么事,只是说,“这个侄女并不清楚。”又问,“姑母,你可知扬州家中,广州家中可有什么事。”
许氏十分哀愁地道,“皇上下令要抓捕许家人,圣旨已经下了,不过从京城到扬州再到广州路途遥远,圣旨传到也要很久了,不知你父亲他们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惹了皇上如此动怒。不过你放心,我同你姑父会在外面好好活动,向皇上求情的。再说,皇上只说了一个谋逆之罪,总要有证据才能定罪,皇上证据还没下,也没说派哪位官员去查,说不得事情还是有转机的。”
十一娘这时候才抹了抹眼泪,道,“多谢姑母姑父为我家的事情操心。父亲为海商,姑母您也知道,只要船出了海,总有各种危险,海上海寇众多,要是没有些自己的力量护住海船,那便只能任由海寇将货物抢了过去,所以父亲定然是有些力量的。只是,父亲从无和朝廷对抗的意思,也没有做过海贼那些烧杀抢掠之事,为何就能被定为一个谋逆之罪,真是……真是无中生有呀。就怕到时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家就要被定这么个诛九族的大罪了。”
许氏道,“现下还没有审理,怎么就能定下罪名来。小十一,你可别胡思乱想,先撑着,姑母和你姑父,还有你表哥,总要想办法把你们救出来的。”
十一娘子又赶紧道谢。
许氏看着十一娘和季衡有些相似的面孔,她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到儿子了,季衡在东南,虽然每月定期都会给家里送家信,送些东南的特产,但是这些只让许氏更加想念儿子。
许氏叹了口气,又安慰了十一娘几句,这才走了。
皇帝召季衡回京的事情,许氏和季阁老自然都是知道的,两人都不是蠢人,自然会想皇帝为何如此急切地召季衡回京呢。
再过了几天,许氏和季阁老总算是知道了原因。
乃是季衡给他们写的信到了,信里写了他同许七郎见面,之后许七郎帮他救回王启处族人的事情,然后又写了他跟着许七郎离开,得知王启残部老巢所在,准备和许七郎里应外合端掉王启老巢的事。
这些都是写给季阁老的,后面又写了他担心皇帝会因许家与王启在之前有过交涉的事情对许家定罪,让季阁老一定要劝住皇帝。
季阁老看了这封信,马上对一切事情都恍然大悟了。
季阁老从政治利益出发,其实无法理解皇帝为何要因许家在以前和王启有交涉就给许家定罪,毕竟这次许家可是完全站在朝廷这一边的。而且许家和王启之间的关系,皇帝又没有确切证据。
让人去请了张先生来商议,张先生倒是比季阁老看得更加清楚明白些,对季阁老道,“大约是皇上认为许家太过势大,想要借此端掉许家吧,也许也是想要借此削一削季府的权,皇上不是又召了衡哥儿回来吗。”
季阁老沉吟了片刻道,“但皇上为何在这个关口对许家下手,召衡哥儿回来。除掉王启后再处理许家和召回衡哥儿,才是吧?”
张先生无奈道,“也许是皇上吃醋衡哥儿和七郎凑在一起了也说不定,皇上正直青年,在感情上争风也不是没有可能。”
季阁老一听就愣了一下,然后细思起来竟然觉得这个可能是可信的,他叹了口气,就皱了眉,道,“如果是这种儿女之情,皇上就因小失大,未免糊涂。”
张先生却道,“华云,你这是关心则乱了。皇上召衡哥儿回来,我看皇上未必不知衡哥儿会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来抵制,从情人角度来讲,他希望衡哥儿回来,但是从为君角度,他倒是会任由衡哥儿如何的。这召季衡回京的圣旨,要是皇上下个密旨下去,倒是真要召衡哥儿回来,但是却这般闹得京城人尽皆知的,大臣们又都在反对,我看皇上这里面意思就深了。其一我看倒是要衡哥儿在某些事上收敛的意思,也是让东南官场看清在衡哥儿之上是他皇帝,我想,衡哥儿在东南官场上太得人心也不是大好事;其二,便是下了这圣旨,海上海寇未必会得不到这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