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想到,他还没来的及提问,杨嗣昌反而问起他来了,这杨嗣昌一走进御书房便一本正经的行礼道:“皇上,京察大计今年要办吗?”

    朱慈炅闻言一愣,什么京察大计,他不知道啊!不是他读书读的少,实在是他父皇死的早,根本就没教过他一点当朝为君的事情;他的老师徐光启又被他使的脚不沾地,根本就没时间教导他,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不清楚!

    当皇帝当成他这样也是够奇葩的了,要不是他有后世的史书为鉴,提拔的都是些忠臣良将,估计现在朝廷已经乱套了,还好他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对朝政的掌控力度不够了,正准备下大力气整顿吏治。

    这京察大计听着就跟整顿吏治有关,正是他想要的,他也不管尴尬不尴尬了,直接问道:“何谓京察大计,朕怎么一直都没听说过?”

    杨嗣昌和李邦华闻言一愣,皇上不尴尬,他们倒是显得有些尴尬了。

    要说儒学为什么能在华夏盛行几千年,主要还是因为他有一桩好处,这古代学儒学的读书人除了心术不正的大奸大恶之徒和偏执狂妄的腐儒,一般人都是把皇帝看的很重的,所谓天地君师亲,这皇帝之尊,可见一斑。所以,真正的读书人都不会也不敢妄议皇上的对错。

    杨嗣昌和李邦华自然是忠君爱国的典范,要不朱慈炅也不可能让他们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所以,现在就算是朱慈炅连京察大计这么重大的事情都不知道,他们不认为是皇上的错,而是他们自己的错,是他们从来没跟皇上提及京察大计,皇上才会不知道这回事。

    尴尬过后,杨嗣昌连忙详细解释道:“皇上,是这样的,这京察是对两京所有官员的大考察,太祖时规定,三年一查,但先帝弘治时期改定为六年一查,一直延续至今,今年正好是皇上当朝第六年,所以以前都没举行过京察,皇上没听说过也是很正常的。至于大计,则是外察,是对大明所有地方官员的大考察,所以称为大计,大计一般三年一察,崇正三年已经察过一次了。”

    原来是京察六年一察,他总共当朝才五年多,难怪没听说过,至于大计,或许有过吧,那时候他正集中精力发展军工,想方设法对付皇太极呢,地方官员的事,他哪里有心思去管。

    不过这次京察大计来的正好,他正要整顿吏治呢,真是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不过到底察些什么呢,他好奇的问道:“这京察大计主要察些什么啊?”

    杨嗣昌接着解释道:“京察大计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至于考察的重点,主要还是要看皇上的意思,皇上想重点查什么科目都可以,要追加什么课目也可以。”

    嗯,对于一般封建王朝的官员来说,这些就够全面的,但是他现在要推行的政策有点偏向于资本主义模式,科目肯定要追加,先问问奖惩力度吧,朱慈炅又接着问道:“那考察完以后官员有什么奖惩?”

    杨嗣昌接着解释道:“四品以上是自陈以取圣裁,五品以下则由都察院和吏部先行审查,分为,升迁、降调、致仕、罢归,编制成册后再统一交皇上定夺。”

    这意思就是最后都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很好,朱慈炅立马拍板:“恩,这京察大计很好,一定要办,而且要办出实效,具体什么流程,给朕说说,让朕琢磨一下。”

    杨嗣昌详细的解释道:“在京官员由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联合通查,地方官员由吏部和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联合通查,为期半年,半年后,四品以上官员在向都察院自陈政绩,都察院将通查结果和自陈记录整理交皇上定夺,五品以下官员则由吏部和都察院根据通查情况联合审查,审查结果编辑成册,交皇上定夺。”

    听起来这个制度倒是蛮严密的,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都没一点实效呢?这主要还是朋党惹的祸,像东林党和阉党都把京察大计当做排除异己、培养亲信的工具,也就是说,不管你政绩如何,站边站对了就升迁,站边站错了就滚蛋。这也是大明官员现在怠政的主要原因,勤勉又没好处,只要站对边就行了,所以,大家都得过且过,到考察的时候直接选个强势的朋党一投靠,就算什么政绩都没有也能升迁!

    不过现在可没这么好的事了,给事中和监察御史都差不多换成崇正朝的两科进士了,从名义上来说都是朱慈炅的门生,吏部尚书杨嗣昌又是朱慈炅的亲信,这都察院左都御使李邦华更是个忠君爱国、公正廉明的大忠臣,朋党也基本上被朱慈炅清理干净了,所有官员要通过考察都必须靠实实在在的政绩,旁门左道已然行不通了。

    有这样的基础,朱慈炅相信,这次那些牛鬼蛇神必将无所遁形,贪腐问题应该能得到扼制,剩下的就是想办法让那些清廉的官员把心思放在经济发展上了。

    该怎么才能让所有官员把心思都放到经济发展上来呢?朱慈炅仔细想了想,便有了主意,他严肃的叮嘱道:“方法很不错,就按这个来吧,不过科目有点偏颇了,都是考察官员品行为主的,对平民百姓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国之根本在民,所谓民为邦本,当官就要以民为本,一天只顾着自己品行高洁,治下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这样能算好官吗?这次朕给他们加个科目,所有在京官员都写篇奏陈,议议怎样才能使民生富裕,写的好的加分,写的不好的减分;地方官员则将治下所有百姓的情况都好好了解一下,给朕一个报表,治下有多少百姓,有多少耕地,耕地亩产几何,又有多少商户,多少匠户,一年收入几何,写的越详细越好,知道了吗?”

    杨嗣昌和李邦华自然连连称是,大赞皇上英明。

    朱慈炅在心中得意道:“嘿嘿,这只是开始而已,等这次京察大计完了,奏陈写的好的,就按奏陈推广,报表报上来,就是依据,朕马上宣布下次考察的重点就是平民百姓的增收情况,看你们上不上心。以后京察大计全部三年一察,看你们还敢不敢怠政。朕就不信这样大明的经济还搞不上去!”

第七卷 第二十章 组建水师

    五月的渤海浊浪滔滔并不是出海的好季节,但是,崇正六年五月渤海上却聚集了无数的舰船,有身长二十多丈,能承载百人以上的大福船,有十来丈的苍船,还有单帆船带桨唬船和沙船,细细数数怕有数千艘,真是风帆蔽日,樯橹遮天,好不壮观。

    这个时候,他们相互之间还没有统属关系,几千艘大小战船也没有齐聚在一起,而是分成了大大小小总共五片,有山东的登莱水军、南直隶的江南水军、还有浙江水军、广东水军,其中最大的一片当属郑芝龙整合后的福建水军,有大大小小船只一千多艘,水卒将近八万!

    这些还是不是郑芝龙水军的全部,他手下的四万精锐此时正在东大营护卫他们的世子郑成功。当然现在东大营的主角并不是镇南王世子郑成功,他只是个小跟班而已,真正的主角自然是崇正皇帝朱慈炅。

    朱慈炅这次来东大营主要是来组建水师的,现在一级风帆战列舰虽然没有造出来,但舰炮已经研制成功,并正式投产了,大明的造船技术并不差,只要舰炮没有问题,战列舰其实就等于研制成功了,只等船体造好,将舰炮装上去就行了。

    组建水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且组建完成之后还要配备武器,统一操练,如果等战列舰造出来了再组建水军,那恐怕要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大明水师才能形成战力,朱慈炅自然不想浪费这么多时间,所以他决定现在就开始组建水军,配备武器,统一操练。

    此时朱慈炅正站在东大营临海的炮台上望海上的战船,他身后跟着一大帮将领,有禁卫军第二军团主将史可法、有登莱水军总兵黄龙还有郑芝龙的弟弟福建水师的代总兵郑芝虎等等。朱慈炅一边望一边询问旁边的将领各种战舰的搭载人数、武器配备、攻防速度等基本信息,听完众将领的描述,朱慈炅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成祖时就有上百米长巨舰几十艘的大明水师到现在最大的战舰竟然只有五十来米长,而且这种大福船的数量还没有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多,郑芝龙的舰队有这种大船五百多艘,而大明沿海四省的水师全加起来才四百多艘!

    大明水师在小船数量上倒是占据绝对优势,郑芝龙的水军小船才六百多艘,大明水师的小船竟然有两千多艘!这与其说是优势,倒不如说是耻辱,这种只能搭载十来人的低矮小船速度是超快,八个船桨划起来,再加上风帆的助力,那就跟在飞一样,但是,这得是在近海,如果到了大洋上,这种小船根本就不用别人来打,分分钟有可能被巨浪掀翻。

    也就是说大明水师在近海还可以用数量上的优势和郑芝龙的舰队周旋一下,一旦出了近海,压根就不是人家的对手,整个大明的水师加起来还打不过一个海盗,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还有他们的武器,不管是官军还是海盗,竟然清一色的都是鸟铳和土炮,更有甚者,竟然还有用钩镰和钩锁的!

    就这郑芝龙还吹牛逼连荷兰人在东南沿海都不是他的对手,或许那是人家的商船吧,几百艘福船围住几十艘商船,人家的确不是对手。要是人家的正规海军,不需要太多,只要来上四五十艘战列舰,绝对能打得郑芝龙满地找牙。

    看了一阵子,朱慈炅就觉得意兴索然了,唉,什么都要换,又得花钱。朱慈炅可是要靠水师去和列强争夺海上霸权的,鸟铳和土炮,算了吧,这东西,全扔小高炉里面回炉算了,至于钩镰和钩锁,他们要是有兴趣那就留着吧,至少俘虏商船的时候用的上。

    稍微估算了一下,朱慈炅就心疼了半截,又要大出血了,所有福船至少要陪上一门六一八式榴弹炮作为主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要改装一下,在两侧甲板各装十门五寸加农炮,这样才叫战舰,不然只能算是武装商船而已。光是这千来艘福船就要配备两万多门大炮,如果按卖给孔德德的价格算,一门大炮四万两,两万多门是多少钱,想着后面那一长串的零真是喷血啊!

    还有这几千艘小船,全扔了肯定是不现实的,配备火炮也是不现实的,这样的话,要形成战力就必须给上面的水卒装备精良的武器,要说大明现在最精良的单兵武器是什么,自然是最新型的左轮半自动步枪,将近三千艘小船,就算每条船上只有十五六个人,那也是将近五万把左轮半自动步枪啊!

    还有大福船上也要配备火枪兵,每艘船上就算只配备五十名火枪兵,又要将近五万把左轮半自动步枪。

    朱慈炅本来准备先给辽东那边的骑兵配上左轮半自动步枪的,现在想来,还是先配给水师吧,辽东那边孙承宗现在正在搞堡垒推进呢,骑兵其实派不上多大用场,等水师装备完了再给他们装备也是一样的。

    还有剩下的炮兵,也不能让他们空着手,每人总要有把左轮手枪防身,加上五十艘风帆战列舰上的炮兵,最少要配十万把左轮手枪!

    当然,他也可以不配备这么好的武器,直接用人命去跟人家拼,或许能拼赢列强一个只有几十艘战列舰的分舰队吧。但是,然后呢,后面怎么办,这水军可不是陆军,特别是这个年代的水军,那是要操控风帆的,一般陆军恐怕要训练几年才能熟练的操控风帆,他等的起吗?

    他等不起,所以再多的枪炮也得给他们配上,现在整个大明可就这二十来万熟练的水军了,根本就伤不起,不然造再多的风帆战列舰都没人开,那又有什么意义。

    考虑完武器装备的问题,接着就是水师的编制了,朱慈炅准备还是沿用军团的编制,将这二十万水军分成两个军团,或者说两个水师。

    一个以郑芝龙的水军为主,编制十万,配备一级风帆战列舰二十五艘,福船五百艘,小型战船一千五百艘,以福建水师基地作为作为主基地,主要负责东南沿海的海防,同时负责保护印度洋区域的大明商船,为大明的海外驻军运送武器、弹药和辎重。至于名字,就叫南洋水师,南洋南洋,或许有一天,整个南洋都将是南洋水师的天下。

    一个以大明的水军为主,不够的从郑芝龙的水军里面补,将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的水军全部集合在一起,组成十万人的军团,编制十万,配备一级风帆战列舰二十五艘,福船五百艘,小型战船一千五百艘,以东大营新港作为作为主基地,主要负责东部沿海的海防,同时负责清剿东海一带的海盗和倭寇,为殖民东瀛做准备,名字就叫北洋水师,这个名字在某段历史上是一个惨痛的回忆,但是在大明,在崇正朝,他必将创造一段辉煌的历史。

    至于海军将领,朱慈炅感觉很无奈,大明水军这边也就登莱水军总兵黄龙可堪一用,其他的朱慈炅怎么看,怎么感觉不靠谱。倒是郑芝龙手下,郑芝虎、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等,一个个都彪悍异常,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猛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他们的出身而不重用他们,反而重用一些不靠谱的明军将领,他们心里肯定会产生芥蒂。而且一旦重用这些不靠谱的明军将领,战斗力必将降低一个档次,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朱慈炅可不想大明水师最终变成豆腐渣工程,所以他决定大胆启用郑芝龙手下的将领。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至少在郑成功当权那会儿,这些人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叛徒,这样就足够了。以后这水师就是交给郑成功统领的,他们在南明那么恶劣的形势下都没有背叛郑成功,那么在崇正朝,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们更不可能背叛郑成功。

    既然决定重用郑芝龙手下的将领,朱慈炅就不再犹豫了,直接把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的高级将领全部定了下来。他当天就下了圣旨:

    提黄龙为提督同知,担任北洋水军主将,提杨耿、陈晖为总兵,担任北洋水师副将;提郑芝虎为提督同知,担任南洋水军主将,提郑兴、郑明为总兵,担任南洋水师副将。

    至于郑彩,就只能让他先跟着郑成功了,主要负责教导郑成功海战知识,同时也负责保护郑成功出行安全,也是总兵衔,不过手下没有五万水军,朱慈炅只是给他配了一千锦衣卫,如果郑成功要来东大营学习水军操练,就由他负责陪同保护。

    水师至此就算是组建完成了,虽然风帆战列舰还没有造出来,但两大水师至少可以开始统一操练了,福船也可以开始改装了,至于左轮半自动步枪和左轮手枪,等王恭厂那边造出来,也可以慢慢给他们装备了。

    鉴于大明沿海最近并没有什么安全隐患,朱慈炅干脆令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全部驻扎在东大营操练,边熟悉舰炮的操作,边改造福船,等风帆战列舰一造出来,两大水师差不多就能形成战力了,到时候,东瀛和荷兰入侵者什么的就要小心了,朱慈炅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大明也已经忍他们很久了!

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扩张

    朱慈炅正在大力推动大明经济的发展,为垄断南亚葡属殖民地的市场做准备,那么我们的施维拉和孔德德两位伯爵大人殖民地扩张的怎么样了呢?如果他们还只有果阿和迈索尔两块地方,那么我们的崇正皇帝费这么大劲发展经济,到时候生产出大量的廉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