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可还有其它事?”
众人的眼睛又齐唰唰射向了范安。范安用手肘轻蹭了蹭耳边的冷汗,思虑了片刻,道:“没有。”
话音一落,前方李见碧侧脸看了过来,一众御史侍郎随着他的目光一齐落在范安身上,范安只觉得无数把雪亮的刀子唰唰地往自己身上飞了过来,无声无息间已将他戳成了筛子,内里血流成河,就要从嘴巴里喷出来了。
不过片刻圣上便宣了退朝。范安抬头,远处的李见碧转过身来,果然就朝自己走过来了!他心下大惊,下意识紧了紧自己的裤腰带,没等那李见碧走到跟前,转身一撅屁股,马不停蹄便往外跑走了!
范安回了尚书府便叫人关了大门,他再三吩咐家奴:等会不论谁来见我,都说我不在!
他这回大大食言了一把,自此再也不敢见李见碧了。他上朝都掐着时间到洪武门,不给任何人与他闲扯的机会,退了朝也从不在鎏殿留连,起脚便走。每每李见碧退朝转过身来,后面的范安老早就不见了踪影。便是偶尔在宫内不期而遇,那人也会即刻远远绕开。
李见碧一颗静冷如石的心硬是被他挑起了怒火:这人食言就食言了,没有一句歉意解释也算了,却有必要每次见他都如同见了鬼似的么?!难道他暗中逼他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吗?!传闻范平秋是如何铁骨铮铮的一个人,这回真是应了“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不见”的老话了啊。还是说在祁山数十年的苦日子,已将这人的傲骨棱角都磨平了?
李见碧问一旁的侍郞:你说那范平秋难道转了心向,这回要帮内阁来对付我兰台了吗?
那侍郎道:“不见得,我看这人整里呆在尚书府,不见我们兰台的客,却也不见内阁的客,我看他不过就是胆小,谁都不敢得罪,便打定了主意谁都不来往,一心埋在大小刑案里,当他的白手尚书了。”
“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官若是这般好当,那我还这般辛苦做什么?改日我再试他一试,我就不信这满朝风浪,能让他把一碗水从头到尾端平了。”李见碧手执着黄卷书册,想了想又道,“不过话说回来,若每个官都像他那般胆小老实,这整个都察院便没了用处了,我也就彻底清闲了。”
旁边的侍郎闻言笑道:“大人不喜欢清闲么?”
“若是这满朝文武个个老实忠厚,恪守其职。江山无苦,朝堂无侫,我又何尝不乐得清闲。”李见碧捻了捻眉心道,“我啊,宁可去种一辈子田。”
作者有话要说:
10赐姻缘
其实满朝最想回家种田的是范安。
大宣刑部掌罚罪事,每天从各地送到此处的刑名案件源源不断,每一件都需范安亲自过目,复核之后若无异议便做批示,他每日在案前坐着,提笔间要定下几十甚至上百人的生死。他身任刑狱大首,掌汇各省遇赦减等事,又管全国监狱的赃罚库,一人决断下省各案的赎罚罪银。可谓是享不尽的特权,捞不尽的油水。
但范安每日做着,却觉得心虚腿软,满身惴惴。
他这身负命案,冒名顶替欺瞒天子的罪人,怎么有脸有资格在此决断别人的是非生死?苍天若有眼,就该劈个雷下来,正对着头顶把他劈成焦炭似的碎渣,才对得起这天理朝章。
每每范安下狱视察,刑部大牢里的囚犯都扒着牢栅朝他大喊冤枉,更有疯颠之人朝他噬嘴大笑,牢头狱卒手拿着铁棍沿路敲打,弄出震天警示的声音。范安看到里头那些饱受凌虐的脸面,好似便看到不久后的自己,穿着破乱肮脏的囚衣,整日蹲在不见天日的黑牢里等死。
他如今有多风光,到时便会有多不堪吧。
范安问一旁的令史,谋杀朝廷命官,按律要如何?那令史以为范安要考教于他,忙不迭道:杀人者按律当斩,若事先有谋,当受车裂之刑。
范安背上唰得便冒了冷汗,他呵呵了两声,侧过头连忙闭了嘴。
范安勤勤勉勉,每天坐镇刑堂,低头理着他的案卷,少出门,更少与其它官员来往。不晏请,不结党,不管闲事,做人真是低调到了极点。满朝文武都佩服他,连圣上听说了都暗暗表扬他。
他不求美名,倒有了美名。各路官员盯着皇城东南角的尚书府,更趋之若鹜地来巴结,却苦那府门终日紧闭,那范大人更是终日“不在。”
众人都在揣测,这新任的范大人的青眼,最后到底会落在朝堂的哪棵高枝上?
三月初三,圣上在皇城外的曲江边上行赏花宴,宴请群臣。
范安已两月不出尚书府,那书生脸面太久不见阳光,白嫩得如同妇人一般。各路官员看到他,怀着拍马屁的心情,都说几日不见,范大人怎么显得这般年轻?完全不像快到四十的年纪,莫非仙人眷顾,要返老还童了?
范安被说得心如跳鹿,嘴上呵呵着,恨不得立即回尚书府抹它一斤黑粉再出来见人。还好他留着一把胡子,捻须之间装得有些老成,否则不知要惹来多少猜疑。
赏花宴之日恰在上巳之前;上巳为大宣三大节日之一,圣上亲予,自然热闹隆重。席间,王公大臣俱至,新进的进士,更有各国使节。范安走在晏列之中,冷不丁便看到了李见碧。
那人正坐在晏头与人说话,宫外宴请不喜太过冷肃,又值春日,暖阳和煦,那人难得穿了件浅色绣金的薄袍,江风微动中,如松矗香雪,风姿怡人。
他心里怕着李见碧,怕他字字如针的言词,不容细砂的厉眼,不畏不屈的风骨。但两月未见,心里毕竟有些思念,此时见他眉目含着浅笑,不似平日那般刻薄冷清,久别胜新婚,再见如初见,范安脸上不由自主浮起了笑容,一颗戒备满满的心如雪遇春般化开来,随着满江云紫牡丹在风中摇摇摆摆了。
他本想隔着众人远远看一会李见碧,却没想到李见碧冷不丁转过头来,恰好与他四目相对。范安心里咯地一声,连忙转个身准备走到别处去。
不想跟着他的萧大学士却叫住了他,那人抓着范安的胳臂,说范大人你去哪呀,你的位置就在前边,不要走远了。他说着也不管范安如何,拉着便将他引到了御台下边,那李见碧的位置便在范安右前方,抬头不过三丈距离。
范安不好意思地坐了下去,抬头朝李见碧憨笑。李见碧嘴角轻弯着,意味不明地看了他一会,转过脸去不理他了。
席间圣上赐酒,百官谢恩呼万岁。尔后于台行歌舞,鼓乐升平。
那宫娥在列宴的平地上载歌载舞,漾漾水长袖,袅袅楚宫腰。范安一双眼睛却透过舞娘的身姿,定定落在对面李见碧的身上了。
李见碧身边的御史中丞及一干侍御史看过去,便见这人眼望前方,一脸痴状带着色眯眯的怪笑,衬着席间花酒熏出的潮红,眼色迷离,活活一副□熏心的模样。
李见碧也看到了,心想这人没见过舞娘么,还是已喝醉了,垂涎欲滴的,口水都快从嘴角流出来了!他心里立即生出了厌恶,低头喝了一口酒,却寻思着英雄难过美人关,只要是个人总会有点把柄,范安若喜好美色,时下又刚好没了夫人,如果趁时送几个美人过去,指不定能把他收买了。
他想到此便抬了头,对着范安露出了不怀好意的浅笑。那范安隔着几丈之远,稳稳当当收到了这笑容,立时心如撞鹿,脸上嘭地红了。
江天映牡丹,曲水举流殇,在座又尽是精通诗词的书生文人,这赏花宴行到尾声,不免就成了这百官攀词比句的“诗会”。侍者宫人拿来了笔墨,让这些在座的写诗赋词,又让礼部的几个大学士做评,得第一名的赏御酒。
范安拿着笔,时不时去瞧对面的的李见碧,他踌躇了半天在纸下写了几行字,放下笔却没将那诗交给侍人。
满朝文武,多的是七步成诗的能人,不消片刻,那诗词已如雪花片儿似的扬扬洒洒,都落到白大学士的手间了。那白大学士读着诗词,时不时便引来叫好声。范安旁边的家奴见自家主子写好了诗句,说我帮你拿过去,大人文采菲然,说不定能拿第一名呢。
范安忙道别别别,我这点文墨,不露还好,一露出来要笑死人了。他放下笔,将那面前写好的宣纸折了起来。
此时突来一阵江风,哗然抚过沿江的牡丹花丛,带起一片五彩的花瓣儿扶摇而去,范安宴桌上的一片宣纸煽煽,咝地一声离了桌面飞了出去。范安哎了一声,忙探出身子去抓,他猛然站起,却不防大腿磕到面前的桌沿,哗啦啦一声将整个晏桌给掀翻了。
周遭几位大人都转过脸来看他,那御台上的皇帝也看见了,难得却不怪罪,只道:“范爱卿手舞足蹈,莫非已喝醉了?”旁边的大臣闻言都哄笑起来,范安俺着脸面,极不好意思地连道见笑见笑。
旁的侍从扶他起来,几下将晏桌重新给他摆好了。
而那宣纸于地浮了几下,兜兜转转却飞到了李见碧的脚下。李见碧笑着拾起那宣纸,道:“范大人写好了诗,却不肯拿出来示人,难道是怕写得太好,惭愧了众人?”他话音一落,旁边的御史中丞便接话道:“听闻范大人一十七岁便中了状元,文采斐然,写青词都是信手拈来,一首诗赋必然不在话下吧。且快念出来给大家听听!”
这满朝在座都知道范平秋被贬祁山,那手已插了十数年的秧苗,再好的文笔也要荒废了。这诗不愿意拿出来示众,必定是写得不好。那御史中丞偏在这时给他戴个高帽,显然便是要欺侮他,让他出丑。
但这满座文武都在期待他出丑似的,御史中丞的话一落,立即引来连连的附和声。范安坐不住了,他唰地离了座位,道别别别,这诗写得惭愧,实在见不得人!他说着便往李见碧的宴席跑过去,那江边辅的是沙石路,有几块凸出来的鹅软石,范安跑得急,脚下一不留神,嗵得一声竟摔倒了。
他这一跤摔得极好,五体投地正好扑在李见碧的宴案前。
李见碧挑了挑眉,旁的几位大臣却忍不住,轻声笑了出来:这人真是举止之间处处丢人,怪不得行事低调,这一朝高调起来,脸面连同骨头都丢得一丝不剩,哪还认得出来是当年清风傲骨的范平秋啊。
李见碧旁边的侍从连忙上去扶起了范安,范安颤颤动站起来,只觉得全身骨头都碎了。他揉了揉膝盖正不知所措,那李见碧竟然不嫌弃他,打呼他叫他坐在自己身边来。
范安受宠若惊,心下一亮,顿时全身都不痛了,几步走至李见碧身边,真厚着脸皮坐了下来。他看着李见碧手中的宣纸,讨饶着要李见碧将那诗纸还给他。
不料那御史中丞横出一手,冷不丁抽过那宣纸,还没等范安反应过来,打开便朗声读了起来:
魏紫姚黄十里红,东栏一树雪松松。
五柳不识真国色,投笔折腰向花丛。
诗读完了,在座百官都饶在兴致地看着范安。
这人好生疏狂,寥寥几句,却在说满座不识真国色,只知道颂水赞花?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本是赏花宴,不赞牡丹,赞谁去?立时便有人问:“哎哟范大人,你即觉得这满眼牡丹愧称国色,那你觉得什么才叫‘真国色’?”
东栏一树雪松松……御史如那一帮人便坐在东台,立时有人往那边瞧了几眼,此时有个着白纱衣的女子正站在李见碧身边,舞完了侍候几位大人倒酒。那内阁的梁业年立即道:“我看范大人必然是看上了那位倒酒的女子!”
那手拿花酒的白纱舞女本来好好站着,闻言脸唰然红了起来,她看了一眼与李见碧坐在一起的范安,立时羞答答地跪了下来,道:“小女子不敢!”
范安以手掩面,当下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心道你不敢,我还不敢呢。他着急地看了一眼李见碧,欲言又止,欲哭无泪,憋得耳根都红了起来。
李见碧心领神会,笑道:“听闻范大人府内无妻室在侧,却独自带了两个儿子,甚为辛苦。如今难得对此女一见倾心,圣上何不趁此成全了两人,赐一段姻缘?”
范安下身一抖,冷不下从李见碧的席座上滑了下去,差点倒头栽到身后的牡丹丛里。
旁边的御史中丞一手扶起了他,笑道:“范大人不必如此激动。”
作者有话要说:
11深水几尺
范安爬起来,刚想说万万使不得。旁边的梁业年上来竟道:“李大人说得极有理,良辰美景,好事成双。圣上便应允了吧。”
今天的太阳怕是从西边出来的,这两个平时抵死做对的李大人和梁大人,没想到竟在赐婚一事上齐心协力了起来。看来这范大人简直是朝廷福星,御上坐着的刘熙心里大为感动,当下便开口应允下来,又吩咐尚书省回去拟定赐婚的圣旨。
范安真是有苦说不出,当下情形已不容他再有推辞,于是只能抹了抹额,跪地谢恩了。他站起来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红霞满腮的舞女,脸上抽着笑,心里却不知是什么滋味。
众人闹了这一出喜事,心里甚为开怀。那宴前的白大学士手里的诗句没评完,圣上示意继续,自己下了御台往旁处休息去了。
范安心还心神恍忽地站着,旁边的李见碧轻拉他过来,让他在一旁坐下。亲手斟了酒递给他道:“恭喜范大人今日喜得良缘。我先敬你一杯可好”
范安近在咫尺地看着李见碧,伸手将那酒接了过来,他低头看着,却是不喝。另一旁的御史中丞见状问道:“范大人为何不喝,难不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范安眼里盈着热泪。“我先前多有得罪于李大人,不想今日李大人这样不计前嫌,助我结缘,还替我斟酒。”范安道,“李大人大人有大量,我心里感动,舍不得喝这杯酒。”
御史中丞翻了个白眼,心道贱人就是矫情。
李见碧拍了拍范安排肩膀,说范大人多虑了,你新官上任不过几日,我能有什么事来怪罪于你?你刑部与我都察院多有共通之处,以后做事定然有劳烦范大人的地方,学生只求范大人不要见烦才是。以后学生定然会记得你的好处的。
这话简直中听得可怕,范安刚放下去的一颗心晃晃悠悠地又提到了嗓子眼。他想你不用记得我的好处,只求你将月余前杨谦那件事给忘了,不要记恨我就好。
范安不敢直视李见碧,他咽了咽口水,将手中的花酒慢慢饮尽了。
他方才从对面的宴席跑过来抢诗的时候摔了一跤,没摔破膝盖,却划破了手,他自己没察觉,起手喝酒的时候却被李见碧一眼瞧见了。李见碧轻哎了一声道:“范大人你的手怎么破了?”他说着替范安放下手中的酒杯,拿五指在范安的手心抚了抚。
范安被他这一抚,一口气差点上不来,只觉得全身如触电般痉挛了一下,咳着就要把刚喝进去的酒吐了出来。那被赐的舞女还站在一旁,眼见他咳得厉害,忙伸手过来替他抚了抚背心,道:“范大人小心。”
李见碧笑着,他向自己的侍从要了一方帕巾,拿过范安的手细细给缠了几匝。范安眼睁睁地看着他那修长的五指上下轻动,呆愣着说不出话,好似三魂六魄都给绕进那柔软的丝香里去了。
他心里感动,抓住李见碧的手腕差点哭了出来。
此时宴台下的白大学士正评诗,有位御台萧中书写了句“百花何须怨春短,深江不过两仞宽。”,那白大学士念完,随口问到:“我曲江水有多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