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别墅、名车、高尔夫, 
    冬天去瑞士滑雪,夏天到夏威夷度假……
    相信这样的生活是我们大家都想拥有的,但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能这样过?
而你却在疲惫的压力下仍然拿着微薄的工资,对去一起国外旅游精打细算;对高尔
夫的理解是遥远尊贵的象征?
    是他们比我们更聪明吗?他们的智商要高于常人吗?
    当我们走进全领世界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你也可以成金领!
    也许你把成功者看得生来优秀,其实不然,今天,坐在CEO大班椅上的他或
地曾经有着比你更微不足道的过去;
    也许你以为自己生不逢,且慢,成功者所谓送到的时机,往往往于他们敏锐地
抓住了命运中闪过的亮点;
    也许你正意气风发,但人力资源的老总没有找你“单聊”,猎头公司也没有向
你抛出绣球,那么成功者晋升的路径,对你无疑是开启的一扇窗;
    也许你还没有走出象牙塔,对来未充满了玫瑰色的希望,金领生涯的酸甜苦辣
为你展开了一幅真实的画卷,里面不乏成功航行途中重要的航标…… 
    WTO已经进入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更多的国际公司来抢滩中国市场,逐鹿东方,他们迫切需要的就是一批本土化
的高级人才,机会就摆在你的面前。
    你想从这批过来人身上学两招儿吗?
    那么,看看这本书吧!

                               童家威

    从食堂管理员做起,到世界排名第一的沃顿商学院双料 MBA,在坐拥4300万美
金融资贷款后,他豁然放弃。因为创造的激情,因为对新事物的热爱,因为更高山
峰的诱惑……
    他的成功告诉你:只要坚持,就会赢!

    我是一个职业创始人
    读书就是要靠硬挺
    跟风险基金打交道就象和大象跳舞

    镜头一:为了采访的事电话里约了他好几次,每次都因为他临时有事而改期。
终于,在深圳八月的晚上11点,他迟到了半个小时,才风风火火地出现。一坐下,
就忙不迭地道歉。高大,壮实,一身休闲运动装的他,就好象刚打完球一样。如果
不是事先知道,我绝对会猜他的职业是运动员。
    镜头二:茶坊里,他让服务员给他一杯奶茶,结果小姐端来的是珍珠奶茶,他
用吸管翻弄着“珍珠”笑起来,疑惑地问:“这不是小孩子喝的吗?”但还是稀里
呼噜地喝完了。
    镜头三:童家威买单: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零散的钞票,里面夹着名片,票
据,翻了半天,从里面捡出两张来。
    镜头四:我们需要他填一个“星心档案”,他象做题一样写一个说一声:这个
没问题,这个又没问题,唉呀,这个考住了,唉呀,这是什么,我得想一想……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知本家,IT精英;接触他,你却很难把这些蛮形式感的
标签贴在他的身上。
    童家威:我们这次采访中,说话间唯一没有夹带英文单词的人。真实和自然,
是他给我们最深的印象。
    虽然他拥有世界排名第一商学院沃顿的双料MBA学位;虽然他的企业坐在4
300万美金之上;虽然他又开始一轮新的创业;但,本色依然。
    对新事物的热爱,渴望挑战自己,超越过去,向往更先进更文明世界的欲望和
激情,伴随他从少年走到今天,可以肯定,未来,他还会带着这些与生俱来的质素
攀上更高的山峰。
    “别锄把自己太当人”是他欣赏的一句话。正是这份勇气和豁达,让他在创造
财富、实现自我的里程中,一路拼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诱人的图画;也正是这份
对自己实力胸有成竹的自信,让他在果实面前,勇言放弃。
    媒体上称他为:职业创业者;
    我们更愿意叫他:汉子!童家威

                          火车进站,好壮观!

    我的父母亲都是南京人。58年官兵大转业的时候跟着王震将军去了东北北大
荒发展农业。我爸在农场里是连长,经常带着部队到一个又一个地方开垦荒地。所
到之处都是大草原、沼泽地,每到一个地方,就用拖拉机排水;搭起马架子,把荒
原变成良田,开垦完一个地方,又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被人称
为“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的地方。
    小时候我每天就在大草原L跑,游泳、摸鱼、套兔子,只知道无忧无虑地玩。
知青们搞了一所小学校,有空的时候就教我们这些小孩子念书。14岁的时候,有
一个山东过来的支边青年,原来做小学校长的,对我爸爸说:“你这孩子很聪明伶
俐,学东西很快,人也很皮,要是你再不把他送出去接受教育,就会荒废了一棵好
苗子。”我爸爸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就给老家爷爷奶奶发了封电报,决定送
我回南京读书。
  
    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的我要到大城市去了,说不清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情,又伤
心,又兴奋。走的那天,从小带大我的外婆迈着小脚把我送到村头,马车都走远了,
还久久站着不肯走。我一路哭着,看着越来越小的草原、沼泽、村庄、外婆……心
想这一切以后可能都再也见不到了。
    马车载着我一个人到回部,又转公共汽车来到佳本斯市。我傻了,到底怎么买
火车票?我以前从来没有坐过火车,记起爸爸说买火车票一定要买联票,买到了哈
尔滨再直达南京的。到处问人找到柜台买到票。我就在站台上等。这是我生平第一
次见到火车。轰隆隆的机车喷着蒸汽从铁轨上驶来,这场面让我觉得实在是太壮观
了。这是我头一回出远门,而且是我头一回自己出门,其中的艰辛就不用说了。总
之我从离家到南京一共走了三天。
    来到南京;我处处觉得新鲜。什么电灯、T恤衫……很多东西都是我没有见过
甚至没有听过的。我按年龄插到初二读书。第一堂课是外语课。一上课老师说了声:
“Good morning!”我还懵懵懂懂的。那堂课我记得很清楚讲的是第三人称单数,
可我那时候哪懂什么第三人称单数;我甚至连字母都认不全!但我仍然觉得很兴奋,
以前在北大荒知青叔叔阿姨们叮嘱我到了南京要好好学外语,今天自己终于有机会
学外语了,感觉也沾上了点“洋气”。
    我本来在东北其实没怎么好好念过书,教育水平最多相当于小学高年级,现在
按年龄插班到初二,成绩自然跟不上。我在班里排的是倒数第二,排倒数第一的是
个小混混类的人物,平时不读书,和他的一帮哥们儿光会玩、打架。我成绩也不好,
就自然而然跟他们混在一起了。他们教我很多时髦的东西,什么梳头要梳“菊花头”
啦;背书包不能双肩背一定要斜背啦,夏天热也不能穿短裤要穿长裤啦。我初来到
大城市什么也不懂,整个一土包子模样,见他们对我好我也对他们好呗。我块头大,
就常常帮着他们一块儿打架。我的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年纪不大,看我这个样子,
就到我们家告了我一状。当时的场景挺好笑的。我爷爷奶奶家很狭小,我来了以后
在厅里摆了张竹床睡。厅里只有几张小凳子,光线又很暗,老师来了,爷爷奶奶陪
她在小凳子上坐着;我只好坐在竹床上,结果比老师还高许多。老师在跟爷爷奶奶
谈话,我就在玩弄那些小流氓送我的一把大黑铁扇子,铁扇一开一合‘啪’地两下,
把老师吓了一跳。老师很生气地说:“你们这小孩一定要好好管教一下!
    爷爷奶奶都是对老师很尊重的人,见这个样子觉得没办法管我了,就一个电报
把我爸爸召回来了。我爸爸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匆匆忙忙地赶回来,发现是这种情
况,爸爸也没有怎么责怪我,只是说:“我送你回南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你考
大学,你要是考不上,就只能回农场了。我能给你找的最好的工作也就是拖拉机手,
你自己看着办吧。”爸爸一边说,我就一边哭,觉得自己怎么就变成了这样,让父
母伤心?以前自己在农场可是红彤彤的一个小孩儿,又是班长,又是红小兵什么的,
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
    爸爸走了以后,我开始了自己第一次苦读的时光。我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个聪
明的孩子,永远也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就能学得那么轻松,而我就非得比别人多花工
夫,总是在后面很辛苦地赶人家。每天,我除了学习还要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洗碗、
扫地、洗衣服。晚上除了完成老师的功课外还强迫自己自学,补习过去拉下的功课。
那段日子,我经常躲在蚊帐里无声地哭,想家,惦记着爸爸妈妈,路途那么遥远又
不能回去。但总算挺过去了,成绩从倒数的一二变成正数的一二名。到高三的时候,
父母亲想我留在老家,我就考了南京大学。这段经历后来对我读MBA有很大帮助,
我读MBA第一年的时候上课也根本听不懂,觉得自己根本读不下来了,多亏以前
养成了这种习惯,听不懂也要硬挺;挺过来就好了。
    那时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我报了南京大学数学系。我
在大学精力特别旺盛,除了本系的课程,还去旁听别的经济系、历史系之类的课。
第一年我就进了学生会,从委员做起,做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我还是校田径队
的队员,是学校的跳远冠军,百米赛跑冠军。很开心地过了四年,毕业要分配工作
了,我才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好找工作。留校任教我又觉得很没劲,索性再读两年,
博个其他学位出来,再作打算。就再读了个企业管理,获了个双学位。

                            只要有活儿干就行 

    88年毕业出来,正是百万大军下深圳的时候,我也坐上火车去了深圳;找到
同学,他们都穿着名牌牛仔裤,T恤衫,一个月拿着460块钱的工资,一副志得
意满的样子,哇,我羡慕的不得了。几天里我就面试了5份工作,后来想着国营企
业稳固一点,就定在赛格当彩电销售员。跟着就回去转关系,还挺麻烦,等我七折
腾八折腾把关系都弄过来,到赛格人事部报到的时候,经理说你怎么这么迟才来;
那份工作已经给了别人了。怎么护回去是不可能了。我问他还有什么活可干,他说
现在只剩下服务公司有位置了,但那活儿要大学生来平似乎有点大材小用,你自己
决定吧。我想,去服务公司也行,只要有活儿子就行。
    赛格集团服务公司,美其名日“公司”,实际上只有一排小平房,是赛格的后
勤部,主管车队、饭堂等。找到了那里也没事干,周围都是大妈大姐,每天坐在食
堂唯一的办公桌前门得不得了。那里有个拉煤气的师傅说,你这么有空,不如替我
拉煤气?我想:拉煤气也好,省得老是闲着,就这样天天帮人拉煤气,一干就是半
年。一开始还蛮充实的,有活干,有饭吃。日子久了就受不了了,毕竟是读完大学
出来,却干着力气活,觉得空虚得不得了,简直是在虚度时光。于是开始学点东西,
有时还往报社投投稿什么的。那时我特别羡慕那些当官的,不用花钱就有好烟抽,
有好酒喝。可我也知道自己不是当官的料,我这人性格大直,不懂得拐弯。当不了
官。尽管在大学的时候老当官,工作以后就不行了。
    我在后勤部除了拉煤气以外,还喜欢到处张罗。在赛格认识了一个台湾老板,
经常给他跑跑腿,当马忠。他见我这年轻人人前人后地跑蛮机灵的,就说以后有生
意介绍给我做。有一次,他手头L的一批电极管卖不出去,让我找人帮他推销。他
如果再运回台湾就全亏了;让我帮他能卖多少就卖多少,赚了钱是我的,卖不完就
退回给他,我也不亏。我想着这事反正也没什么风险,就干吧。赛格附近有很多电
子厂,我一个人一间间往这些电子厂跑,到一切有可能要货的公司去游说。工夫不
负有心人,后来我把这批电极管全推销了出去,赚到了生平第一笔“巨款”——2
00元。拿着这200元,我在国贸门前犹豫了很久,到了深圳这么久,也没给女
朋友买过一件礼物,但是我又很想要一辆新自行车。后来我还是进去了,给她买了
一件银首饰,买不起金的,就买银的咯,又给自己买了辆新车。这算是我经商的第
一步。
    我当时有种顿悟。原来没本钱也能赚钱!

                              能养活自己并不难

    迈开了这第一步;以后的生意就滚滚而来了。上而又给贸易部多派了4个人下
来,但能干的活却不多。怎么养活这4个人?我租了一台冰柜和一台复印机,让他
们在门口卖饮料和提供复印服务,这样又养活了4个人。我不禁有些感慨,能养活
自己并不难!我那个时候真是信心倍增。
    我看准市场需要什么,就进什么。又利用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时间差,使资
金在手里流动起来。什么叫时间差呢?比如到供应商处提货,供应商要求30%的
定金,我尽量延迟这付款的时间,然后去找经销商,要求经销商尽快付50%的定
金给自己,我把其中的30%付给供应商,这样自己手里就有了20%的资金,可
以投资下一笔生意了。
    我的生意越做越大,在赛格也有了点名气;就承包了公司的贸易部,当上了经
理。我渐渐琢磨出一条做生意的路子来。例如炒股买跌不买涨。这是我坚持的一条
真理。因此我买股票从来没怎么输过。
    90年海南的股票市场管理不善,有传言要关闭了。股票跌得很低很低,我一
个人搜集了一批资金到海南探探情况。一进交易大厅,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小姐摆了
张桌子在那里。我很惊讶地问她今天是不是不做生意了。她爱理不理地说;做呀,
你要买还是卖?我说买呀。她顿时两眼发亮,说你要买现在暂时买不了,你先说说
要买多少,卖的人都排着队抽签呢;要抽中了才可以卖。我一看这架势哪里敢买啊!
赶紧说再回旅馆考虑考虑。小姐要我留下旅馆的电话,晚上打过来说她有些姨妈大
叔什么的,手里有一些股票,愿意以很低的价钱卖给我。我考察了一个星期,觉得
还是应该买。海南这么多的股民,都是老百姓啊,政府不会就这么不管的。果然后
来海南的股票在深圳上市,价格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我其实就是一土老板

    做生意赚了钱,我那时的样子在集团里很神气。这时,集团人事部的领导找我,
要提拔我当领导了。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我是很想
当官的,可是怎么也当不成,现在生意做得不错了,叫我去当官我又不想去了。你
看那些当官的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没事干,赚的钱又没找多,这有什么意思呢?于是
我买了几瓶好酒、几条好烟来到领导家送礼。那些领导十分诧异,人家送礼是想当
官,我送礼却是想辞官,倒过来了。这么折腾了一番,官终于没当成。
    那时候,我做生意有机会跟国外和香港的一些大公司的人打交道,他们里面就
有MBA,那是不一样,举止言行,说话策略,谈判技巧;方方面面都已得那么有
水平,哇,羡慕得很。人家几个人西装革履往那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